跳转到内容

讨论:汉语方言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落选汉语方言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2006年12月7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专题 (获评未评级未知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传统百科全书条目的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工作组图标
本条目收录于《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的“语文卷”节,词条名为汉语方言


方言一词并不仅限于中文。是否有必要将这一条大部分内容移至“汉语方言“? -- Munford 2003年8月14日

您的意思是?可以建立一个方言的条目呀!然后把汉语方言放到里面的列表中。--Samuel 05:37 2003年8月15日 (UTC)
看来用不着了。目前,汉语 一条里已有关于汉语方言很好的内容了。 Munford 2003/8/16

我觉得粤语应该是方言,因为它的语法和汉语基本相同。 :不是听说“粤语和吴语”要申请各自的维基百科全书吗?现在都进行得怎么样了?如果成功开通,那么粤语版的行文将采用标准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还是广州话的口语呢?若采用标准的现代汉语书面语,那和这个“中文版”又有何区别呢?若采用广州口语,则文字方面,是采用特殊的“粤语方块字”,还是打算和“闽南语版维基一样采用拉丁化的罗马字呢?另外,吴语方面,真的有可能会开通吗?吴语太杂了且大多不通话,采用哪里的腔调为标准呢?会不会有问题呢?--Limkianhui 19:19 2005年2月4日 (UTC)


为什么中国大陆中央政府对方言采取打压政策

[编辑]

难道不能在推广中国统一国语的同时,保护各个地方的本土语言文化特色呢?为什么各个地方的广播电台、电视台连用当地方言播音或者播放本地方言节目的权利都要大加限制? Wikinu 16:01 2005年3月17日 (UTC)

可能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更方便吧,也让各地的人逐渐将国家整体感视为大于具体地域感,这是我猜的啦。我个人是很反对打压方言的,每一种方言都是人类智慧的精华,看到很多人说方言应该消失就觉得很不舒服。提倡一个全国通用的语言很有必要,但不让方言发展就等同于犯罪。不过也和经济水平有关,上海与广州人随便说各自语言,打压也打压不住。--wooddoo (talk) 16:28 2005年3月31日 (UTC)

不知道怎么放置一张方言图比较合适。 我这样放上去后,似乎使整个页面很大,显示非常慢。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river (talk) 02:31 2005年4月20日 (UTC)


2个问题:

一、请问:“主要的一些方言——北方方言”中第二行:“江苏中北部(盐城南通除外)”这句话怎么解释,这里有几个矛盾:

1、按照文中的说法,盐城、南通两地不属于北方方言。原因是他们不能和任何一种的北方方言实现通话,他们之间也不能实现通话。对,这是正确的。 但按两地的语言特点也不属于下面所列的“吴语”、“客家”等任何一种方言。是不是这样的方言就没有归属了?文中再没有给出说明。

2、江淮地区不仅这两种方言与北方地区不能通话:泰州、扬州、镇江等诸方言点和北方方言的其他任何方言都不能实现顺利对话。而且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和南通实现通话。江淮方言非常复杂,南京话只是最好懂最靠近普通话的一种,他们全部归于北方话显然不妥。

3、江淮官话全部地区、西南官话不少地区以及华北官话中黄河以北河南省部分地区都是入声方言区,大部分都是[-n]、([-ng]、)[-?]这样的韵尾情况。而文中北方方言有关韵尾的表述是:“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现在已经只剩下“-n,-ng”。”——显然没有照顾这样的少数方言。

二、潮汕方言怎么能独立?? 闽方言划分的主要标准是:“古知组字读如端组字”。 潮汕方言显然是符合这一条原则的,怎么也独立出来了。暂时划分原则好像还没有改吧! 保护母语也不要这么激进吧! --誓娶客家美女 05:42 2005年5月6日 (UTC)


江苏北部,徐州、连云港两地,是北方方言;苏南、南通的启东、通州、海门等地、扬州的靖江等地,是吴方言;中西部,包括扬州、南京等地,是江淮方言;中东部的盐城、南通的北三县,比较难懂,是否应该算是江淮方言?盐城、南通的部分地区好像古代类似于澳大利亚,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所以语言也比较特殊? --Twiki 04:42 2005年9月15日 (UTC)


扬州话是江淮话的代表之一。刚才查了一下,江淮话和北方话的区别,现在有江淮话应该独立成为一种方言的呼声。“江东方言在六朝时称为“吴语”,但性质跟今吴语不同,它应是吴语、江淮话、闽语、徽语的共同祖语。”。江东方言所在地区应该都受到了北方汉语的影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换句话说,高淳话可能所受影响更少,比其他方言更接近作为江东方言的吴语。而江淮话则受影响较大,但是和北方话还是不同的。--Twiki 06:14 2005年9月15日 (UTC)


移動自Talk:兩岸用語
  • 两岸用语合并到汉语方言--{百无一用是书生- () 05:47 2005年2月1日 (UTC)}
    • 两岸用语合并到汉语方言 的意见: ---"两岸用语" 并非方言的不同。方言归方言。不同方言对于同一个汉字或汉字词语的发音都不同。两岸对于同一个简体字、同一个繁体字的发音是一样的,不是方言。对于同一个东西如 printer ,一方称为 "打印机" ,一方称为 "印表机" ,无论它们写成繁体 "打印机" ,简体" 打印机" ,还是简体 "印表机" ,繁体"印表机",这些都不是方言,都是普通话。跟方言没有关系。真正用台湾方言或闽南方言来讲"印表机" 或 "打印机" 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合并可能可以节省篇幅,但是如果这样的合并有误导知识的顾虑 - 百科全书就是要给人正确知识的,而不是简易速查手册- 敝人认为这种合并非常不妥 {ltns- 2005年2月1日 (UTC)}
      • 我认为使用重定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百无一用是书生 () 09:22 2005年2月2日 (UTC)
        • 我倒有一个新的想法建议:以后凡是这种 "印表机" "打印机" "雷射" "激光" 之类,都在下面注明分类为"两岸用语" ltns- 2005年2月4日 (UTC)
          • 这个维基百科的正简体转换已经可以解决了,应该不须要分列注明。--可夫 (talky? click me!) 09:55 2005年2月5日 (UTC)
            • 我的意思是,比如当一位香港人或驻华欧美人士看到 "雷射" 或 "激光" 其中一者感到不大熟悉而有疑惑时,可以引导他到 "两岸用语" 这里看一下,并不是正简体转换的问题。又比如我就有一位同事从香港到内地工作(这种情形也很多吧),他就不明白在香港的 "Array" ,在内地究竟是 "阵列" 或 "数组"。如果我们能在词条 解释上告诉他 "阵列" 是台湾用语,"数组" 是大陆用语(至于 "阵列" 和 "数组" 这两个字要写成简体或繁体则随他高兴),(即使是连结到另外一个页面告诉他 )是不是更完美地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呢? 而且这也让中文版的百科全书更不仅仅是英文或其他语言版本的翻译版? ltns- 2005年2月6日 (UTC)
移動完畢

南方方言

[编辑]

以四川话为代表的南方方言,和华北、西北、东北的北方方言明显是有很大的差别。南方汉语方言,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如湖北),是一个体系。应该分开比较好。有人以四川话为代表的南方汉语方言和北方汉语方言统称北方方言,明显是矮化南方,为什么不能称作南方方言?或者西南方言? --Fepanas 07:45 2005年9月18日 (UTC)

你的问题非常好,不过先纠正一下,“四川话”不能代表“南方方言”。以往“北方方言”的这种划法有着明显的政治意味——南方语言能分就分,北方语言能合就合,为推普铺平道路。实际上淮语、蜀语(包括新湘语)、晋语都可以独立,现在在晋语学者的努力下,晋语独立了。


四川话、云南话说成北方话的确让人误解,为了消除这种误解,可以统一称为汉语官话,其实像普通话是当代标准官话,全国通行。 --Wikiqebia 02:56 2006年1月6日 (UTC)
四川话是明显的传统分类上的北方方言官话),属北方方言西南官话。按照汉语族包含若干中独立语言的框架,四川话可以认为是官话这种语言的“南方方言”,但其分类地位不能跟吴语客家话闽南语粤语等南方“独立语言”相平。--Anativecantonesespeaker (留言) 2008年10月19日 (日) 12:17 (UTC)[回复]

四川话明显不是语言,我一个闽南人,听四川人说话百分之九十可以理解,跟普通话只有声调上有点区别。最早四川云贵以及南方各省皆属于少数民族的地盘,后来汉族从北方迁入,带来了汉语,才有了四川话,中国南方的汉人大多都从北方南迁而来,并不能说叫北方就是矮化南方(当然北方人也不能因此自高自大)。确实有“西南官话”这一术语。不过,为了消除误解,北方方言最好改叫官话方言比较好。Dreamer in Utopia (留言) 2008年7月30日 (三) 07:33 (UTC)[回复]

“南方方言”指六南方言(即粤语、吴语、客语、赣语、闽语、湘语),以及广西平话。其它地区的汉语方言都叫“北方方言”,包括官话和晋语,哪怕地理位置上是在南方(例如西南官话,即四川话、贵州话),也叫作“北方方言”。--Yejianfei留言2016年2月3日 (三) 10:54 (UTC)[回复]

名称

[编辑]

目前关于汉语中各方言/语言的名称,目前分别为吴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语、湘语、赣语,有的用“语”,有的却用“方言”,显而易见很不统一,十分有问题。应该统一用法。而且,以“做方言的说法比叫做语的说法普遍得多”为由回退的这个理由并不充分,以吴语和客家话为例,吴语”、“客家话”就比“吴方言”、“客家方言”要普遍得多,应使用前者。更何况,目前这些是方言还是语言存在争议,用“方言”显然完全意指其为方言,而用“语”或“话”则并没有这种意味,既可以理解为语言也可以理解为方言,如“客家话”、“粤语”等用法就回避了这种争议,符合维基的中立原则。--Wengier留言) 03:07 2006年1月6日 (UTC)

wiki当然不应该自己创造出一种习惯出来,应该依据现有惯称,比如闽语、粤语、湘语、赣语,一般称作语而少称作方言,而吴方言、客家方言,一般称作方言而少称作语。而且如果要统一的话,说汉语方言当然应该用方言。这个没有统一的必要,对于文化现象的说明wiki应该采用多数人的说法。 --Wikiqebia 03:11 2006年1月6日 (UTC)
应该依据现有惯称完全没错,根据现有习惯,“吴语”、“客家话”就比“吴方言”、“客家方言”要普遍得多。可用Google验证(我已验证过)。--Wengier留言) 03:12 2006年1月6日 (UTC)
既然你说到中立原则,“语”和“方言”有争论,难道用“方言”就是不中立,用“语”就中立了?其实这里“语”的含义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比如吴语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只是汉语的一支。我不是语言专家,日常生活中很少有谁会去讨论什么语什么方言,一般说也是说苏州话、常熟话、无锡话这些很具体的。所以感觉什么语听起来比方言陌生。Google搜索能够代表习惯的话,那么根据你验证的结果吧。 --Wikiqebia 03:20 2006年1月6日 (UTC)
我之前学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学,对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至于用“方言”和“语”哪个更中立的问题,据了解,“语”确实更好一些。举个例子,可以看到诸如“江西全省的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和徽语。”见这儿这样的说法,即以“语”或“话”结尾并不是说它一定就是语言而不是方言;而相反,如用“方言”结尾则很显然说明它就是方言。而Google搜索的结果至少能说明一些问题,至少说明它并不是像你之前所说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习惯,而是已有且已被许多人使用的。--Wengier留言) 03:30 2006年1月6日 (UTC)
传统上,中国语言学界一直把粤语、闽语等称之为方言方音,自从西汉扬雄的《方言》发表后数千年一直如此称呼。传统上,“话”、“语”、“方言”也并非分得很清楚,因此,称呼“闽南语”“闽南话”“闽南方言”都是可以的。后来语言学家把英语中的dialect译成“方言”,才引起粤语、闽语是语言还是方言的无聊争论。中国汉语学界一直遵照传统称为方言,不随外国学者人云亦云。令人注意的是,日语各地的话也不能互通,但日本也称之为方言(详见金田一春彦著《日语的特点》),藏语各地的话也不能互通,也称为方言(卫藏方言、康方言、安多方言)。Dreamer in Utopia (留言) 2008年7月30日 (三) 07:37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请教一下汉语方言的发音

[编辑]

在早前讨论中,得知瑞字在闽南语也是 s 声母。会不会是有某些字在普通话的发音比较古怪?我以下列了部分粤语和普通话声母中,对应字比较少的例子,想请教一下那些字在汉语其他方言是否也是如此? -Hello World! 2007年10月9日 (二) 05:16 (UTC)[回复]

下表粤语的 b, d, g, dz 都是不送气清音,y 是 /j/ ,∅是零声母,特此说明。

例子
b m 秘 秘
b f 匐 缚
p k
m b 剥 擘
m y 杳 窈
f b 瓣 埠
f p 剖 蓬
f j
f x 勋 勋 戏 熏 薰 训 醺
f w 洧 鲔
d l
d t 凸 悌 恸 特 突 踏 蹋
d zh 啄 琢 秩 谆
t y
n 凹 饵
n m 弥 弥 锚
n l 粒(粤语本是 n 声母)
n x
n r 稔 瓤
l n 弄 撵 辇
l j
l sh
g k 匮 咖 篑 馈 馈
g h
g q 券 撬 揿 杞 羌 龋
g x 偕 廨 芎
g s
k h 壑 涸 绘 豁 贿 郝
h g 坩 汞
h j 侥 颊 酵
h ch
h sh 厦 晌
dz d
dz n 嗫 蹍
dz q 雀 鹊
dz sh 剩 妁 娠 膻
dz c
ts d
ts t
ts j 僭 戢 歼 缉 菁 践 辑
ts z 噪 澡 燥 贼 躁
s j
s q 倩 沁 窃 茜
s zh 兆 妯 篆 肇
s r
s c 岑 悴 瘁 篡 粹 萃
s y
k 柯 轲
w 握 渥 瓮 龌
ng d
ng n 倪 牛 霓
ng g 勾 钩
ng q 讫 迄
ng x
ng r
y n 凝 孽 廿 拟 疟 虐 逆 酿
y l
y q 丘 钦 泣 绮 蚯 邱 酋 铅
w g
w k 喟 窠
w q
w r 扔 荣

关于说客家话的人口和分布

[编辑]

据学者统计,说客家话的人数最少4000万人(参考谢留文、黄雪珍著《客家方言的分区》),不应该是“有中国人口的1%人”,原有5%数据或许不准(以中国1.3亿人口为例4400万大概是3%)。还有江西境除了赣语、官话、吴语等其他方言,还有一部分是客家话。其中江西南部、西北部有客家话的分布(参考颜森著《江西方言的分区》、刘纶鑫著《江西客家方言概况》),江西南部的赣州市除了赣州市区、信封市区,其他县区都是说客家话的;而铜鼓县及其周边都有说客家话的客家人。其中铜鼓县说客家话的比当地赣语还要多。而赣语只分布在江西中部和北部,非江西全部地区。

以下是参考资料的部分原文:

《客家方言的分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4),使用客家话的人口江西大约800万,广东大约2300万,福建大约300万,湖南大约300万。加上广西、四川、海南、台湾、香港以及海外华人、华裔的客家话人口。总计4400多万左右...

《江西方言的分区》:“赣语分布在本省中部与北部地区。赣语去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三分之二... 客家话分布在本省南部的十七个县市和西北的铜鼓县...铜鼓县百分之六十以上说客家话...客家话还见于铜鼓县毗连的一些地方...”。

《江西客家方言概况》:“客家方言是江西的第二大方言,使用人口八百馀万,主要分布在,江西南部赣州地区的赣州郊区、赣县、南康、大余、崇义、上犹、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寻乌、会昌、于都、瑞金、兴国、宁都、石城等18个县市...

Mnemonic kek留言2014年11月18日 (二) 19:22 (UTC)[回复]

分类树状图

[编辑]

请对语法较熟的编辑者麻烦看是否有办法转为横向的,因为已经挤压阅读空间并在排版上构成麻烦了。--TX55TALK 2015年12月14日 (一) 08:14 (UTC)[回复]

建议改名:“汉语方言”→“汉语变体”

[编辑]

汉语方言” → “汉语变体”:鉴于目前学者对汉语分支如官、吴、粤、闽、赣、湘等之地位有两种看法:一、视其为汉语方言;二、视其为汉语族旗下之独立语言。为中立故,特建议模仿英语维基改称为“汉语变体”(varieties of Chinese),以示中立。--Sam121sam留言2018年10月24日 (三) 11:59 (UTC)[回复]


完成--Kuailong 2018年11月1日 (四) 14:16 (UTC)[回复]

合并“南方方言”至“汉语变体”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看着这条目的参考文献,有一半是欧美语言学者写的。中国真的没有自己的文章吗?SuperSuperSmarty留言2019年1月7日 (一) 15:51 (UTC)[回复]

关于条目移动问题

[编辑]

在下近日发现条目被移动了(汉语方言-->汉语变体),对移动的相关理由持有异议,已在客栈发起新话题,请各位关注的编辑前往讨论。--Kezpe留言 2019年7月26日 (五) 00:36 (UTC)[回复]

汉语方言条目被移动为汉语变体的理由?

[编辑]

已根据最新共识恢复原名。 DC17GAN FLC 2019年7月27日 (六) 08:20 (UTC)[回复]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注意到原汉语方言条目及同名模板被移动到汉语变体。虽然关于汉语各分支的地位和定义存在争议,但目前无论是主流学界,还是社会使用,“汉语方言”的使用明显多于所谓“汉语变体”。我用Google做简单测试,“汉语变体”关键词完全匹配,简体只有4,680条结果,繁体只有4,240条结果,头几条还都是维基相关条目本身。而且本条目内容,特别是涉及到汉语分支地位和定义的部分,缺乏可靠来源,实在不明白有何理由做如此移动?--Kezpe留言 2019年7月25日 (四) 22:07 (UTC)[回复]

Talk:汉语变体#建议改名:“汉语方言”→“汉语变体”--Cswquz留言2019年7月25日 (四) 23:31 (UTC)[回复]
讨论中的“特建议模仿英语维基改称为‘汉语变体’(varieties of Chinese)”不是一个充分的理由。不能为了体现中立而“刻意杜撰新名词”,具体到本例,不能为了规避汉语各分支的地位争议,而刻意创造“汉语变体”这一称呼来指代。实际上,学术界是怎么用的?生活中是怎么用的?我反正没有找到以“汉语变体”为题,对汉语各分支进行研究的学术文章。--Kezpe留言 2019年7月26日 (五) 00:31 (UTC)[回复]
我不过是考证当初改名的过程。不反对把标题改回去。--Cswquz留言2019年7月26日 (五) 05:44 (UTC)[回复]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