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上海傳媒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海傳媒業,旨在介紹上海市的媒體。目前上海媒體涵蓋報刊、出版社、廣播、電視、網路等,部分媒體在全國範圍內享有一定影響力。

報業

[編輯]
申報》為近代中國的重要報紙,圖為其創刊號

上海現代化報業自開埠以後便開始發展,之前主要有一些邸鈔、《京報》等官方公報的傳統新聞傳播媒介。而近代報紙始於1850年代,為中國的西方教會和傳教士創辦的中文教會報紙,以傳教布道、報道宗教活動為主,也兼有介紹西方政治制度、道德觀念和炫耀科學文明的內容[1]。1850年,全英語的《北華捷報》創刊,成為上海最早的報紙。

1861年,漢語報紙《上海新報》創刊,是上海最早的外商中文報紙,由英商字林洋行為傳遞商情而創辦。1872年,近代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之一的《申報》創刊。至1936年,《申報》《新聞報》《時報》《時事新報》《大公報》等五大報紙,每日銷售總數即達到50萬份[1]

至1937年淞滬會戰開始後,《申報》等由於不接受日軍的新聞審查而停刊。由於租界當局不允許中國報紙進行抗日宣傳,因此許多愛國的新聞工作者乃借用外國人的名義辦報,代表報紙有《每日譯報》、《文匯報》,掛的都是英商招牌,之後《國際夜報》、《導報》、《大英夜報》、《中美日報》、《大晚報》、《大美報》、《生活日報》、《時報》、《文匯晚報》、《大美晚報》、《新聞夜報》等報刊都打着英商或美商的旗號先後出版[1]

1941年上海完全淪陷後,上海報業基本停運。直到1945年才恢復,至1949年5月,上海全市有各類報紙70餘種,為全國報業中心,以國民黨系統的報紙為主,另有一批民主報刊[1]

1949年5月上海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上海以後,由於《申報》因屬於中國國民黨黨產而被沒收停刊,上海報業也開始轉向全面國有。當時主要報紙有《解放日報》、《勞動報》、《青年報》、《文匯報》和《新民晚報[1]

到了1960年代中期以後,全市只有《解放日報》和《文匯報》兩種,《新民晚報》和《青年報》被迫停刊。1967年1月,解放、文匯兩報也被「造反派」組織奪權。1979年起,上海大批報紙開始復刊,解放、文匯兩報還創辦了多種其它報刊[1]

1980年代後,上海報業發展迅速,到1990年代有《上海金融報》、《上海證券報》等報紙創刊,總數達到90種[1]。之後報紙進入市場化經營的時期。1998年,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成立;2000年,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成立。在此期間,上海誕生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報紙,如《申江服務導報》、《新聞晨報》、《新聞晚報》、《東方早報》等。2013年,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合併組建新的上海報業集團,此後集團開始大力發展新媒體,同時部分報紙採取停刊、減少版面等舉措,由此報業市場開始走向衰落。

目前上海報業市場中,《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為三大主要報紙,保留了黨報性質,在一些企事業單位實行強制訂閱[2]

2012年上海報紙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情況[3]

報紙 主營業務收入 利潤 所屬集團
上海證券報 5.45億元 26963萬元 新華社
第一財經日報 3.03億元 5488萬元 SMG
新民晚報 5.2億元 4824萬元 上海報業集團
新聞晨報 3.11億元 3672萬元 上海報業集團
東方早報 2.4億元 1362萬元 上海報業集團
外灘畫報 - 1355萬元 上海報業集團
申江服務導報 - 1089萬元 上海報業集團
新聞晚報 大於1億元 - 上海報業集團
解放日報 大於1億元 上海報業集團
上海商報 -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出版社

[編輯]
一二八事變前,商務印書館的東方圖書館
1937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的《辭海

1843年12月23日,上海英商墨海書館引進中國第一台印刷機,成為中國最早的現代化出版社。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成立。1912年,中華書局在滬開業,並迅速發展崛起。上海此後逐漸成為了中國出版業的中心。到1910年代底,上海各類出版銷售機構增加到120餘家,占全國出版機構的80%。到1936年,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世界書局的出版已占全中國出版圖書的71%。而上海棋盤街(今河南中路)逐漸成了書店林立的文化街,後來書店越開越多,延伸到了福州路,人們也稱之為「福州路文化街」[4]。此外,長期發行的著名雜誌有《東方雜誌》、《科學》、《中華教育界》、《教育與職業》、《生活》、《世界知識》、《現代評論》等。

1949年起,政府開始對出版進行整頓,形成以新華書店為核心的圖書出版發行。1951年1月,根據國家關於出版分工專業化的決定,原來集出版、印刷、發行於一體的華東新華書店分成3個單位:即華東(上海)人民出版社、華東印刷管理處和新華書店總分店。與此同時,華東青年出版社、勞動出版社、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衛生出版社、教育圖片出版社、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等出版社宣告成立。進入1959年以後,包括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在內的大型印刷出版機構被遷移至北京,上海出版行業逐漸衰落。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各出版社的工作基本停頓,至1972年,市出版局被撤銷,10家出版社並為一個大社,對外稱上海人民出版社。1969年,上海出版僅為16種[4]

1978年1月,中共上海市委決定,上海出版系統恢復原編制,撤銷大社,重建上海市出版局以及10個專業出版社,上海出版事業由此得到恢復[4]

進入2000年,上海各出版社開始被整合成為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文藝出版集團,2011年6月3日二者合併。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頗為著名,而上海文藝出版社則有著名期刊《故事會》。

廣播電視

[編輯]
上海廣播電視台總部(上視大廈,招商局廣場緊挨着的建築物即是)

1923年1月23日在上海開播的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電台是中國首家公共廣播電台[5]。1920年代以後,隨着相關無線廣播的法規制定,私營電台與國有電台迅速發展。到1945年,擁有營業許可的國營電台和民營電台達108家,廣播節目除新聞時訊外,也經常播出蘇州評彈和滑稽戲等曲藝節目。194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成立,同時各類私營電台被陸續整合,至1953年,僅剩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一家。1992年初,上海東方廣播電台成立,成為同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有競爭關係的第二家省級廣播電台[6]。1990年起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播出以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為原型的大型系列廣播劇刑警803》,為中國播出數量最多、時間跨度最長的廣播劇[7]

1958年上海電視台成立並播出黑白電視,而彩色電視於1973年出現[8],同時建成高210米的上海電視塔。為了引進競爭機制,在1993年,上海東方電視台作為上海第二家省級電視台開播[9]。其新聞減少了部分上海電視台的政治內容,其他節目也更加貼近市民。1994年2月,上海教育電視台開播,成為主要以播送教育與科技信息為主的電視台。1992年起,開始播出有線電視。

2001年,廣播電視機構改革,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上海東方廣播電台、上海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上海有線電視台全部併入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今上海廣播電視台),幾乎控制了上海市全部的廣播電視節目播出。各電視台也進行明確分工,原本競爭的格局不復存在。之後廣播電視出現市場化的格局,出現了如東方衛視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頻道。

除市級電視台外,自1985年開始,根據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提出的「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方針,上海市郊各縣(今各郊區)陸續籌辦縣級電視台,起初轉播中央電視台、上海電視台節目和自辦部分節目[10],後開辦頻道播出自行編排的節目。而中心城區(主城區)雖然也設有有線電視中心(或新聞中心),但沒有自己的頻道,其製作的節目會通過第一財經頻道插播。

網站

[編輯]

上海媒體自1990年代末期開始籌辦網站,這些網站起初以「電子網絡版」的名稱運營,將報紙當日內容及滾動新聞內容以網絡形式呈現給讀者。最早出現電子網絡版的報紙為《上海證券報》,之後《文匯報》、《新民晚報》、《解放日報》、《青年報》等也開設網站[11]。2000年,東方網開通運營。此後上海網絡媒體發展迅速,湧現了澎湃新聞界面新聞等網絡媒體,其中澎湃新聞在2017年1至12月份全部登上中央網信辦發布的月度「中國新聞網站移動端傳播力總榜」,其中有6次第一、4次第二[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一编 报纸.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1年11月30日 [2018年5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2日). 
  2. ^ 上海:确保党报党刊发行. 新聞晨報. [2012-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4). 
  3. ^ 魏武挥:上海报业集团的现在与未来. [2014-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6). 
  4. ^ 4.0 4.1 4.2 第一篇 出版机构.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2年1月30日 [2018年5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2月8日). 
  5. ^ 外国人在华广播电台的建立. 中國現代廣播史. 2007-06-21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8). 
  6. ^ 第一编 广播电台.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2年1月30日 [2018年5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19日). 
  7. ^ 《刑警803》成为中国最长寿广播剧. 鳳凰網. 2011-12-14 [2012-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2) (中文(簡體)). 
  8. ^ 中国彩电工业发展回顾. 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21074394. 
  9. ^ 东方卫视总监田明:我只是折射阳光的一滴水. 東方網. 2009-10-23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0). 
  10. ^ 第三编 电视台.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2年1月17日 [2018年5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6日). 
  11. ^ 上海新闻志→补记→七、上海报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8年5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26日). 
  12. ^ 裘新:报业昔日风华、今朝涅槃,皆为光辉岁月. 界面新聞. 2018-02-28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