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街 (鄭州)
外觀
| |||||||
---|---|---|---|---|---|---|---|
類型 | 城市主幹道 | ||||||
車道數 | 雙向6車道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鄭州市 | ||||||
起點 | 管城街、南大街 | ||||||
終點 | 城東路(寅賓門) |
東大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鄭州市一條東西走向的道路,西起管城街、南大街十字路口,向西接西大街,東至城東路(寅賓門),向東接鄭汴路,全長約1370米[1],為鄭州老城的重要街道。
歷史
[編輯]東大街始建於唐代。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管州,重修管城縣城池,在城東辟寅賓門,通往中牟和開封,後城門內逐漸形成街道,為東大街的前身[1]。明嘉靖時期的《鄭州志·街巷》將此街錄為「敏德街」。1927年馮玉祥主政河南時期,東大街改名為「中山東街」,文化大革命時期曾改名「解放東路」,1978年恢復東大街原名[1]。
東大街歷史上居民以生活水平低下的平民居多,鄭州民間曾有「窮東街,富西街」一說[2]。東大街從西到東曾經為慢坡,其中有一條一丈多深的溝壑,東段則是窪地,每逢雨季積水可達一尺多深。尤其是文廟後側,常年積水,甚至可以行舟。1901年11月初,外逃西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返京途徑鄭州,因東大街為必經之地,時任知州李元禎為迎鑾駕,號召市民修路並鋪上黃土,才使得該路基本平坦。1932年,鄭州商會和士紳為籌辦「鄭縣藥材騾馬大會」,報請政府修路,深溝被填平,自此東大街才得以暢通[1]。1954年,東大街建成柏油馬路。2000年,鄭州市政府對東大街與西大街進行改造,東大街道路拓寬至35米,形成現時的風貌[1]。
主要交匯道路
[編輯]由西向東排列,粗體字為主幹道:
沿路主要建築和地點
[編輯]以下按由西向東的順序排列:
公共交通
[編輯]公共交通列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