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統紀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專題 |
佛祖統記是一部佛教通史,由宋朝志磐大師於公元1269年撰成,凡五十四卷。以「釋迦牟尼佛本紀」寫起,至於中國佛教的歷代祖師傳記。文載歷代「佛祖」事蹟,故曰佛祖統記。佛祖統記上起周昭王廿六年(公元前1027年),下迄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年),時間橫跨兩千二百多年,詳細記述了標榜天台宗為正宗觀點的傳法世系,並兼涉到其它漢傳各宗,引中外典籍近二百種,資料詳實,文采斐然。
體裁
[編輯]本書仿漢朝司馬遷《史記》體裁,是在《宗源錄》和《釋門正統》的基礎上編成的一部紀傳體通史。以正史紀傳體編寫,分〈本紀〉、〈世家〉、〈列傳〉、〈表〉、〈志〉等5篇19科,有〈本紀〉、〈世家〉、〈列傳〉、〈表〉等類科。
「本紀」部分凡八卷,「以諸佛諸祖為本紀」,初為「釋迦牟尼佛本紀」,次為「西土二十四祖紀」,最後為「興道下八祖紀」。
「世家」有二卷,「起自南嶽旁出照禪師,下至慈雲諸師」,凡十三世家,205人。
「列傳」部分凡十二卷,有專傳、合傳、寄傳和雜傳等,在篇首或在文中,或在卷後,都有「述曰」。
九「志」置於書末,是依《魏書》體例,《山家教典志》仿《藝文志》,《諸宗立教志》記敘禪宗、華嚴宗、法相宗、密宗、律宗諸宗歷史,「雖共明此道,而各專一門」[1],《三世出興志》記敘了佛教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世界名體志》載佛教地理「南洲五竺,東華震旦,若名若體,有說有圖,雖自廣以至狹,實舉別而會總。 既明三世,須辨方界,此學者所宜知也」。其中《法運通塞志》又是史學傳統中的一個創例,「志」中有編年,體例上結合了紀傳體與編年體的優點,「紀、傳、世家,法太史公(司馬遷)」,「志,法司馬公(司馬光」)。
它附有三幅地圖,分別描繪了東震旦、西域和印度的地理形貌、佛教名勝和佛教徒的活動範圍,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世界地圖之一。[2]
評價
[編輯]《四庫全書總目》稱其「全仿正史之例,大旨以教門為正脈」。
陳寅恪曾指出,「宋代史家之著述, 於宗教往往疏略,此不獨由於意執之偏蔽,亦其知見之狹陋有以致之」[3]。
《佛祖統紀》卷54所載的「三教出興」、「三教厄運」、「三教訞偽」、「三教談論」,是對當時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做一次評論。
目錄
[編輯]- 本紀(8卷)
- 釋迦佛紀(卷1-4)
- 西土二十四祖(卷5)
- 東土九祖(卷6,7)
- 興道下八祖(卷8)
- 世家(2卷)
- 天台宗旁出諸師略傳(卷9,10)
- 列傳(12卷)
- 天台宗諸師法嗣略傳(卷11-22)
- 表(2卷)
- 歴代傳教表(卷23)
- 佛祖世繋表(卷24)
- 志(30卷)
- 山家教典志(卷25)
- 浄土立教志(卷26-28)
- 諸宗立教志(卷29)
- 三世出興志(卷30)
- 世界名體志(卷31,32)
- 法門光顕志(卷33)
- 法運通塞志(卷34-48)
- 名文光教志(卷49,50)
- 歴代會要志(卷51-54)
注釋
[編輯]- ^ 《通例·釋志》
- ^ EP-012 葛兆光:传统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曲折和挫折(文字版). 不明白播客. 2022-08-12 [202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4) (美國英語).
- ^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