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總部大樓
命名緣由安德魯·卡內基
成立時間1910
創始人安德魯·卡內基
類型國際關係 智庫
法律地位501(c)(3)組織
總部1779 Massachusetts Ave, NW, Washington D.C.
地址
主席
威廉·約瑟夫·伯恩斯
董事
潘妮·普利茨克、Steven Denning、Ayman Asfari、Jim Balsillie、C. K. Birla、比爾·布拉德利、David C Burke、馬里亞諾-弗洛倫蒂諾·德奎利亞爾、亨利·德·卡斯特、Harvey V. Fineberg、Anne Finucane、Patricia House、Maha Ibrahim、Walter Kielholz、Scott D. Malkin、阿德巴約·奧貢勒西、Kenneth Olivier、Jonathan Oppenheimer、Catherine Paglia、Deven Parekh、Victoria Ransom、雷歐·拉斐爾·萊夫、George Siguler、拉坦·塔塔、Rohan Weerasinghe、張懿宸羅伯特·佐利克 編輯維基數據
收入
46,973,603 美元 (2017年) 編輯維基數據
捐款22,207,966 美元 (2019年) 編輯維基數據
標語全球智庫
網站www.carnegieendowment.org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英語: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是一個私人、非營利性組織外交政策智庫,在華盛頓特區莫斯科北京貝魯特新德里都設有研究中心,致力於促進各國之間的合作,以及促進國際社會的積極參與。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成立於1910年,由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創立,與美國的任何政治團體無關。[1]

在 2015 年的智庫與公民社會計畫全球關鍵智庫指標評比裡,排名在全球第三名,前兩名智庫為布魯金斯學會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2]

立場

[編輯]

立場偏向國際主義多邊主義,是典型的中間派[3]

台灣

[編輯]

冷戰後隨著中國大陸力量提升,與中美關係發展,基金會對台灣的政策研究兼容新保守主義自由主義,其研究論述常影響美國對台灣的政策[4]。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在其新聞訂閱服務中並未以任何形式出現在國家(country)選項中,意味著來自台灣的訂閱者只能選擇中國大陸(China)做為國籍,異於一般的國籍慣例。

中國大陸

[編輯]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北京共同設立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該中心為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亞洲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包含亞太地區經濟、安全及政治發展等議題。

參考文獻

[編輯]
  1. ^ About.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19-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英語). 
  2. ^ James G. McGann. 2015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 2016-02-10 [2019-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2) (英語). 
  3. ^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全球化. [2019-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7) (中文(中國大陸)). 
  4. ^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与美国对台政策. 國際資料信息. [2019-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7)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