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熙宮
慶熙宮 | |
---|---|
경희궁 | |
類型 | 宮殿 |
位置 | 南韓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新門內路45號 |
座標 | 48°48′17″N 2°07′13″E / 48.8048°N 2.1203°E |
面積 | 101,174平方公尺(1,089,030平方英尺) |
時期 | 朝鮮王朝 |
建成時間 | 1616年 |
管理者 | 鐘路區廳、首爾歷史博物館 |
網站 | 文化遺產介紹_慶熙宮(簡體中文) |
官方名稱 | 慶熙宮址 |
評定時間 | 1980年9月16日 |
參考編碼 | 271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경희궁 |
漢字 | 慶熙宮 |
文觀部式 | Gyeonghuigung |
馬-賴式 | Kyŏnghŭigung |
慶熙宮(韓語:경희궁/慶熙宮 Gyeonghuigung */?)是朝鮮王朝時代的宮殿,現址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鐘路區。
歷史
[編輯]朝鮮王朝的正宮景福宮和離宮昌德宮、昌慶宮在壬辰倭亂中被焚毀,宣祖不得不以月山大君府第(慶運宮)為臨時行宮。光海君即位後,一邊修復昌德宮和昌慶宮,一邊下令在王氣較旺盛的仁王山腳下興建新宮,即慶熙宮的前身慶德宮。同一時期還為宣祖的繼妃仁穆大妃修建了仁慶宮。
慶德宮在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成。由於位於正宮景福宮(北闕)的西側,因此稱為「西闕」。在光海君至哲宗時期,慶德宮與東闕昌德宮是朝鮮王朝的兩座主要宮殿。英祖年間,慶德宮改名為慶熙宮。
慶熙宮的正門為興化門,內門為建明門,正殿為崇政殿,外為崇政門,便殿為資政殿,國王寢殿為隆福殿,王妃寢殿為會祥殿、此外還有集祥殿、集慶堂、興政堂、德游堂、景賢堂等建築[1]。孝宗五年為了在昌德宮內給慈懿大妃修建萬壽殿,曾拆除慶德宮的欽敬閣、齊政堂、丕顯閣、觀文閣、協和樓、承暉樓、魚藻堂、萬祥樓等建築,用拆下來的木料在昌德宮裡建造了萬壽殿和春暉殿[2]。慶熙宮曾與離宮慶運宮(德壽宮)有虹橋(復道)相連。
純祖二十九年(1829年)十月三日中午,慶熙宮差備門發生火災,隨後燒毀王妃寢殿會祥殿、國王寢殿隆福殿、以及集慶堂、興政堂、正始閣、思賢閣、月廊等建築。純組時期宮廷火災非常頻繁,純組三年昌德宮仁政殿曾失火焚毀,純祖三十年時昌慶宮大內失火,純組三十三年昌德宮再次失火。失火的原因不明,但很可能是人為縱火。純祖三十年,開始重修被焚毀的慶熙宮,中間因孝明世子薨逝而中止工程,直至純祖三十一年才竣工。修復的殿閣包括會祥殿、隆福殿、集慶堂、興政堂、正始閣、思賢閣、正心閣、揆政閣、無逸閣、經綸齋、四勿軒、內外燒廚房、以及20多座宮門。重建費用超過16萬兩,參與工役的匠人有800多人。重建時的木材,江原道提供了300株,忠清道提供了600多株,全羅道提供了700多株。[3]
日本統治時代將慶熙宮全部拆毀,設立京城中學校,朝鮮光復後改名首爾高等學校。慶熙宮所占地域有一半以上變成了居民街道。崇政殿被東國大學占用,黃鶴亭遷往社稷壇,正門興化門被用作新羅賓館的正門。朝鮮光復後,慶熙宮遺跡被大韓民國政府指定為第271號史蹟。1980年首爾高等學校遷往瑞草區,慶熙宮作為首爾市立美術館使用,復原過去被拆毀的建築物。首爾高等學校的別稱與慶熙大學的名稱來自慶熙宮。
現存建築
[編輯]- 興化門 - 慶熙宮的正門。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後,被拆建為「博文寺」的正門,後改為奬忠洞新羅飯店的大門。1988年移回原地。
- 禁川橋 - 興化門內側的虹橋。日本時代埋入土中,2001年重新發掘。
- 崇政門
- 崇政殿 - 慶熙宮的正殿。1926年移建到東國大學。1988-1994年在原址重建。
- 資政門
- 資政殿,參照《西闕圖案》復原重建
- 泰寧門
- 泰寧殿,參照《西闕圖案》復原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