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柱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柱國中國古代官名。戰國設置上柱國,破軍殺將有戰功者為上柱國。

燕元元年(384年),慕容垂稱燕王,建立後燕,封擁戴有功的丁零部落首領翟斌之弟翟檀為「柱國大將軍」,後翟氏兄弟反叛被殺,罷。

北魏神䴥四年(431年)太武帝復置「柱國大將軍」,授予太尉長孫嵩,後罷。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莊帝以權臣爾朱榮有翊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爾朱榮之後又出任大丞相、天柱大將軍。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被殺,後此官遂廢。

大統三年(537年),西魏文帝宇文泰有建中興之功,又重新授予宇文泰柱國大將軍之號,簡稱「柱國」。到大統十六年以前,總共有八人被拜為柱國大將軍,當時號稱「八柱國」。宇文泰總領百官,督中外軍,為柱國之首,廣陵王元欣則是因西魏皇族地位尊崇而掛名,其餘六柱國各督二個大將軍,共12個大將軍,分掌禁旅。北周之後位至柱國的非常多,官職逐漸散秩,不再統領士兵[1][2]北周建德四年,增設置上柱國、上大將軍。隋朝設置上柱國和柱國為勛官的最高兩等[3],並不管理事務[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右十二大將軍,又各統開府二人。每一開府領一軍兵,是為二十四軍。自大統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將軍外,念賢及王思政亦作大將軍。然賢作牧隴右,思政出鎮河南,並不在領兵之限。此後功臣,位至柱國及大將軍者眾矣,咸是散秩,無所統御。六柱國、十二大將軍之後,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而德望素在諸公之下,不得預於此列。
  2.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自大統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將軍外,念賢及王思政亦拜大將軍。然賢作牧隴右,思政出鎮河南,並不在領兵之限。此後功臣位至柱國及大將軍者眾矣,不限此秩,無所統御。六柱國、十二大將軍之後,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而德望素在諸公之下,並不得預於此例。
  3. ^ 《隋書·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高祖又采後周之制,置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總十一等,以酧勤勞。
  4. ^ 《通典·卷三十四·職官十六》:上柱國、柱國,皆楚之寵官。楚懷王使柱國昭陽將兵攻齊。陳軫問楚國之法,破軍殺將者何以貴之,昭陽曰「其官為上柱國」是也。(陳勝為王,蔡賜為上柱國。)歷代無聞。至後魏孝莊,以爾朱榮有翊戴之功,拜為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增佐吏。及榮敗後,天柱及柱國將軍官遂廢。(天柱之名,尊崇莫二。昔王莽末,劉伯升起兵,自號柱天大將軍。而梁末侯景克建業後,亦自為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至大統中,始以宇文泰為之。其後功參佐命、聲實俱重者,亦居此職。自大統十六年以前,任者凡有八人。(宇文泰、元欣、隴西公諱、李弼、獨孤信、趙貴、于謹、侯莫陳崇。)時宇文泰任總百揆,督中外軍事。元欣以魏氏懿戚,從容禁闥而已。其餘六人各督二大將軍,凡十二大將軍。當時榮盛,莫以為比。其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其後功臣位至柱國者眾矣,咸是散秩,無復統御也。後周建德四年,增置上柱國大將軍。隋置上柱國、柱國,以酬勳勞,並為散官,實不理事。(楊玄感以父素軍功位至柱國,與其父俱為第二品,朝會則齊列,後文帝乃命玄感降一等也。)大唐改為上柱國及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