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歡迎光臨 動物森友會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歡迎來到 動物森友會
  • おいでよ どうぶつの森
  •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類型社會模擬遊戲 編輯維基數據
平台任天堂DS
開發商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第二小組
發行商任天堂
總監野上恆
製作人手塚卓志
江口勝也
編劇高木一幸
細坂有沙
川端敏宏
美術高橋幸治
音樂戶高一生
早崎明日香日語早崎あすか
系列動物森友會系列
模式單人多人
發行日
  • 日本:2005年11月23日
  • 北美:2005年12月5日
  • 澳洲:2005年12月8日
  • 歐洲:2006年3月31日

歡迎來到 動物森友會(日語:おいでよ どうぶつの森,英語: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中國大陸譯作「歡迎來到 動物森友會」,香港和臺灣譯作「歡迎光臨!動物森友會」,又譯作「歡迎光臨!動物之森」、「動物之森 野生世界」)是由任天堂任天堂DS掌上遊戲機開發發行的一款社會模擬電子遊戲,於2005年末在日本和北美發行,2006年3月登陸歐洲,是《動物森友會》系列的第四部作品,在任天堂64(只在日本發行)和任天堂GameCube平台上是《動物森友會》(日本稱為plus版本,另外亦有支援E讀卡機日語カードe的e+版本)的續作。

遊戲設置在住滿了擬人化動物的偏遠村莊,玩家需要扮演角色執行大量任務,包括收集和種植。類似於其他《動物森友會》作品,遊戲與主機時間同步實時進行,遊戲內事件的發生會受當前的時間或季節影響。遊戲採用任天堂Wi-Fi連接,玩家可以通過網絡遊戲模式前去探訪其他玩家的村莊,不過該服務已於2014年5月下線[1]

遊戲一發行便獲得積極評價,其中匯總媒體MetacriticGameRankings均打出86/100的高分[2][3]。截至2016年3月31日,遊戲憑藉1175萬份全球銷量成為第九部最暢銷任天堂DS遊戲[4]。2016年10月,遊戲在Wii U Virtual Console再版發行[5]

遊戲玩法

[編輯]
玩家與村民謝博強(鸚鵡)聊天。

與《動物森友會》系列的其他作品一樣,《歡迎來到 動物森友會》是一款沙盒類遊戲,玩家在其中扮演的人類居民剛搬到住滿擬人動物的村莊。在遊戲過程中,玩家需要進行各種活動,包括搜集物品、魚和昆蟲,或是與其他村民社交[6]。遊戲與任天堂DS的時間同步進行,意味着玩家實時遊玩遊戲。例如,村莊會經歷晝夜變化,天氣冷的時候村莊會下雪。到了每年節假日的時候,村莊還會有各種活動,同時可搜集物種會根據月份或季節變換。

遊戲高度定製化。玩家可依照個人喜歡修改玩家角色外貌,從各種服裝及配飾中挑選,或是在村子裁縫麻兒及絹兒姐妹的幫助下,從頭設計全新的衣服款式。而環境本身也會有所改變:村莊的每個地方都會有樹木生長或被砍伐,共用一間房屋的玩家可用搜集的家具或物件裝飾房間。遊戲還加入了觀星功能。

遊戲充分利用任天堂DS的雙屏幕特點,讓玩家利用遊戲機的觸控屏進行互動,管理遊戲道具、寫信、設計衣服草圖或控制玩家角色[7]。但與採用俯視視角英語top-down perspective前作不同,遊戲分屏顯示天空與地面,由此玩家不需變更視角就可觀察天空。這種功能利用「滾動日誌」功能實現,玩家在村莊中移動時,腳下的土地會彎曲滾動[8]

網絡連接

[編輯]

《歡迎來到 動物森友會》是《動物森友會》首款有網絡遊戲功能的作品、第二款採用任天堂Wi-Fi連接功能的遊戲,利用該功能玩家可探訪其他玩家的村莊。由於玩家在互動前需要註冊並利用好友碼,玩家不可以隨意探訪他人村莊,且每個村莊最多只能有四名玩家探訪[9]。任天堂Wi-Fi連接可供玩家之間交換物件或定製樣式,也可以在任天堂已連接的時候接收獨家禮物。

遊戲與Wii平台的前作《動物森友會 城市大家庭》完全兼容,玩家可利用無線連接在兩款遊戲中轉移角色[10]

2014年5月20日,Wi-Fi連接功能正式下線,停止服務的功能包括遊戲中的在線遊戲、匹配和排行榜,其他線上DS及Wii遊戲也受到影響[1]

開發

[編輯]

遊戲於2004年E3電子娛樂展公開,暫定名《動物森友會DS》,將利用任天堂DS的觸控屏,可實現多人遊戲[11]

正式開發時,任天堂不計劃為遊戲加入地區限定內容,考慮到遊戲的本地化較為容易[12]。因此,原本在前作《動物森友會》中出現的萬聖夜聖誕節及日本花見等節日不會在遊戲中出現[13][14]。該規則同樣適用於玩家搜集的各種魚和昆蟲[12]

技術問題

[編輯]

2006年1月26日,大量連接到任天堂Wi-Fi連接的玩家收到一封附有程序錯誤物件「紅色鬱金香」的空白信,致使遊戲存檔數據受損。玩家若將該物件放在家中的地板上,物件會製造一堵不可見且無法消失的「牆」,讓玩家無法前往牆所在的位置。任天堂之後回應事件,指該錯誤由向玩家發送獨家禮物的內購工具導致,並非黑客引起,建議玩家受到禮物信後立刻刪除[15][16]

2008年,受邀測試《動物森友會 城市大家庭》的記者受到該遊戲及《歡迎來到 動物森友會》的副本,《歡迎來到》包括展示玩家物品在《城市大家庭》和《歡迎來到》之間轉換的現存遊戲存檔。12月3日,據報道《歡迎來到》已修改版本的一位動物角色說了「黑鬼」(遊戲顯示為Ñiggá)一詞[17][18]。該種族貶稱英語ethnic slur語經過修改,沒有被遊戲阻止玩家在角色對白中設計令人反感語言的髒話監測系統發現。任天堂公開致歉,召回被修改的版本,表示該事件是由在不同遊戲間自動轉換對白的無線功能造成[19]

評價

[編輯]
評價
匯總得分
匯總媒體得分
GameRankings86%[2]
Metacritic86/100[3]
評論得分
媒體得分
1UP.comA[20]
電腦與電子遊戲9.0/10[21]
電子遊戲月刊7.8/10[3]
Eurogamer8/10[22]
GamePro3.5/5顆星[24]
GameSpot8.4/10[7]
GameSpy4.5/5顆星[6]
IGN8.8/10[9]
任天堂力量9.5/10[3]
任天堂世界報道9.5/10[25]
Fami通37/40[23]
獎項
媒體獎項
IGN編輯選擇獎[26]
IGN最佳DS網絡遊戲(2005)[27]
父母選擇獎2006年最佳電子遊戲[28]

《歡迎來到 動物森友會》獲得積極的評價,Metacritic加權評分86/100[3]

部分評論認為《歡迎來到》沒有完全擴展《動物森友會》所提供的體驗,認為遊戲的變更在遞增。其他評論讚賞利用任天堂DS的按鍵或觸屏實現的遊戲控制功能,任天堂世界報道認為用觸控屏控制玩家角色「不精確」[25]IGN認為「任天堂沒有(讓遊戲)很好地利用觸控屏的優勢」[9]。在本地化過程中刪除玩家熟悉節日的做法也被批評[6][25]

新增的網路遊戲功能獲得部分評論人的讚賞。《電腦與電子遊戲》認為在線功能「將遊戲的體驗擴展成真正的社交遊戲」[21],IGN認為「任天堂給了我們在遊玩GameCube版本中所要求的東西:更直觀的物品交易方式及分享其他玩家的創作。至少從這一點上看,這個公司還是成功的[9]。」然而,多人遊戲模式繁瑣的實施及被質疑的限制也受到批評,尤其是必須的好友碼及僅能向已造訪村莊的玩家發送郵件[6][7][9]。奇怪之處還有玩家造訪時動物居民會失蹤[7][9],以及北美和歐洲玩家無法與日本玩機連接。遊戲製作人江口勝也表示這些限制是硬件及內存限制所致[14]

銷量

[編輯]

2005年12月1日,Media Create表示《歡迎來到 動物森友會》在日本上線首周賣出325,460份,打破Jump明星超級大亂鬥英語Jump Super Stars此前創下的紀錄,成為最暢銷任天堂DS遊戲[29],直到《川島隆太教授的DS腦力強化訓練》發行。截至2008年,遊戲位列日本遊戲暢銷榜第28位[30],截至同年7月賣出470萬份[31][32]。遊戲憑藉在英國60多萬份的銷量[33],獲得娛樂和休閒軟件發行商組織「雙白金」銷量認證[34]

截至2016年3月31日,遊戲全球銷量達1175萬份[4]

影響

[編輯]

遊戲的元素於2008年Wii平台跨界格鬥遊戲《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中出現,其中「Smashville」遊戲場景改編自遊戲的一個村莊,其景色會隨着平台時間變換[35]。另外還有多首遊戲配樂的重混[3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Nintendo Wi-Fi Connection service for Nintendo DS and Wii has ended. Nintendo. 2014-05-20 [201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2. ^ 2.0 2.1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for DS. GameRankings. CBS Interactive. [2017-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6). 
  3. ^ 3.0 3.1 3.2 3.3 3.4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for DS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30). 
  4. ^ 4.0 4.1 Top Selling Software Sales Units - Nintendo DS Software. Nintendo. 2016-03-31 [2016-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5. ^ Kirby Canvas Curse and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Hit the Wii U VC This Week. Nintendo Life. 2016-10-13 [201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6. ^ 6.0 6.1 6.2 6.3 Theobald, Phil.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review. GameSpy. 2005-12-07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1). 
  7. ^ 7.0 7.1 7.2 7.3 Navarro, Alex.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review. GameSpot. 2008-12-06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8). 
  8. ^ E3 2005: Animal Crossing DS Interview. IGN. 2005-05-19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4). 
  9. ^ 9.0 9.1 9.2 9.3 9.4 9.5 Harris, Craig.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review. IGN. 2005-12-05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4). 
  10. ^ Harris, Craig. Animal Crossing: City Folk review. IGN. 2008-11-16 [201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7). 
  11. ^ Harris, Craig. E3 2004: Animal Crossing Goes DS. IGN. 2004-05-11 [2011-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5). 
  12. ^ 12.0 12.1 Interview: The Wild World of Katsuya Eguchi. Wired. 2006-04-07 [201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7). 
  13. ^ Animal Crossing (GCN) Event Guide.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3). 
  14. ^ 14.0 14.1 GDC 06: Chat with Eguchi. IGN. 2006-03-24 [201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1). 
  15. ^ Ransom-Wiley, James. Beware Nintendo's Red Tulips. Joystiq. 2006-01-27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16. ^ Wild World "tulip glitch" Nintendo's fault. N-sider. 2006-01-30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3). 
  17. ^ Totilo, Stephen. Nintendo Plays A Game For Me, Includes Slur. Multiplayer Blog. MTV. 2008-12-03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8). 
  18. ^ Crecente, Brian. Nintendo Sends Game to Journos With Racial Epithet Surprise. Kotaku. 2008-12-03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6). 
  19. ^ Nintendo Addresses Racial Slur Shipped with Animal Crossing Review Kits. GamePolitics.com. 2008-12-04 [201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3). 
  20. ^ Sanders, Kathleen.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review. 1UP.com. 2005-12-06 [2011-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9). 
  21. ^ 21.0 21.1 Wales, Matt.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review.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06-04-04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3). 
  22. ^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Review. Eurogamer. 2005-12-23 [2011-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8). 
  23. ^ Vuckovic, Daniel. New Famitsu Scores and AC: Wild World Preorder Madness. Vooks.net. 2005-11-16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9). 
  24. ^ Animal Crossing:Wild World review. GamePro. 2005-12-05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7). 
  25. ^ 25.0 25.1 25.2 Bloodworth, Daniel.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review. Nintendo World Report. 2005-12-21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9). 
  26. ^ IGN Editors' Choice Games. IGN. [2007-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4). 
  27. ^ IGN.com presents The Best of 2005. IGN. [2007-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09). 
  28. ^ Spring 2006 Video Games: Animal Crossing: Wild World. Parents' Choice.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30). 
  29. ^ Freund, Josh. News - Japan: Weekly software sales for 11/21 - 11/27. GamesAreFun. 2005-12-01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2). 
  30. ^ JAPANESE 2008 MARKET REPORT. MCV. [2009-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2). 
  31. ^ Weekly Famitsu, issue 1020
  32. ^ Nintendo DS Japanese Ranking. Japan Game Charts. 2008-07-30 [200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8). 
  33. ^ Caoili, Eric. ELSPA: Wii Fit, Mario Kart Reach Diamond Status In UK. Gamasutra. 2008-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8). 
  34. ^ ELSPA Sales Awards: Double Platinum.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Software Publishers Associa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0). 
  35. ^ Smash Bros. DOJO!! Smashville. Nintendo. 2007-07-13 [201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36. ^ Smash Bros. DOJO!! Full Song List with Secret Songs. Nintendo. 2008-04-03 [201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