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比爾哈凱姆橋

座標48°51′20″N 2°17′16″E / 48.8556°N 2.2878°E / 48.8556; 2.2878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比爾哈凱姆橋
座標 48°51′20″N 2°17′16″E / 48.8556°N 2.2878°E / 48.8556; 2.2878
跨越塞納河
地點法國巴黎
上游橋梁耶拿橋
下游橋梁魯埃勒橋
地圖
地圖
比爾哈凱姆橋夜景

比爾哈凱姆橋(法語:Pont de Bir-Hakeim)是一條位於法國巴黎拱橋,連接巴黎十五區巴黎十六區,橫跨塞納河以及河道中央的天鵝島。橋梁長237米,寬24.7米,於1905年落成。該橋原名帕西橋Pont de Passy),為紀念比爾哈凱姆戰役,1948年改為現名。

比爾哈凱姆橋共有兩層,地面層較寛,兩側供汽車行人使用;中央為自行車專用道,其上層為高架橋,供巴黎地鐵6號線使用。

巴黎的最後探戈》和《潛行兇間》等電影都曾在此橋取景。

歷史

[編輯]

這座橋最開始被命名為 "Passerelle de Passy ",是一座金屬人行橋,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78年的世界博覽會。在1902年組織的一次競賽之後,它於1903年至1905年被重建,由路易-比埃特(Louis Biette)指導,由戴德-皮萊(Daydé & Pillé)設計,並由巴黎市的建築師讓-卡米爾-福米格(Jean Camille Formigé)進行裝飾,以允許行人和汽車通行,並增加了可供地鐵通行的鐵路,與天鵝島連接在一起。古斯塔夫-米歇爾(Gustave Michel)設計的兩組鑄鐵雕像,分別代表海員和鐵匠,裝飾在石墩上,而四幅浮雕則裝飾在磚石上,其中一側是儒勒-庫坦(Jules Coutan)的《科學與工作》,另一側是讓-安托萬-因加爾貝(Jean-Antoine Injalbert)的《電力與貿易》。在天鵝島的頂端,矗立着Holger Wederkinch創作的《復興的法國》,該作品由巴黎的丹麥社區於1930年捐贈。

1949年6月18日,為了紀念6月18日呼籲的9周年,由皮埃爾-戴高樂領導的巴黎市議會組織了一次大型紀念活動,為比爾-哈基姆橋和勒克萊爾將軍大街舉行落成典禮,期間戴高樂將軍發表了講話。比爾哈凱姆橋儀式在上午結束時舉行,皮埃爾-基尼格將軍、自由法國協會主席埃德加-德-拉米納將軍(他們都發表了講話)、喬治-蒂埃里-阿根略海軍上將、馬蒂亞爾-瓦林將軍和菲利普-勒克萊爾-德-豪特洛克將軍的遺孀出席了儀式。在這次會議上,該橋被重新命名,以紀念比爾-哈凱姆戰役(1942年由科尼格將軍和自由法國部隊在利比亞作戰)。從那時起,這座橋就成了自由法國人的紀念地,1955年,它與位於附近布朗利碼頭的自由法國第一師紀念碑聯繫在一起。

2023年3月,中央的人行中軸線被命名為讓-保羅-貝爾蒙多長廊。

建築

[編輯]
比爾哈凱姆橋位於天鵝島的北端
具有裝飾藝術風格的橋體

橋體有很多特點:

  1. 一個12米的中央部分是懸臂式的;
  2. 它有兩層:一層供行人和汽車通行,另一層是高架橋,地鐵6號線在上面通過;
  3. 鐵路高架橋由金屬柱廊支撐,但在天鵝島的出口處,它是由磚石拱門支撐的;
  4. 鐵路高架橋是水平的,而道路則從左岸下降到右岸,因此兩個車道之間的差距並不固定;
  5. 一條自行車道位於鐵路高架橋正下方;
  6. 橋中間的樓梯通向天鵝島,這是一條長長的島嶼,通向格勒納勒橋自由女神像的複製品;
  7. 一塊紀念牌回顧了自由法國部隊第一旅在1942年5月27日至6月11日的比爾哈基姆戰役中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