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皇家巴伐利亞國家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appen der Staatseisenbahnen
Wappen der Staatseisenbahnen

皇家巴伐利亞國家鐵路(德語:Königlich Bayerischen Staatseisenbahnen,缩写为 K.Bay.Sts.B.)是巴伐利亞王國國有鐵路運營商,成立於184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其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8,526公里(包括在1909年1月1日起接管的普法爾茨鐵路德語Pfälzische Eisenbahnen),是當時僅次於普魯士國家鐵路德語Preußische Staatseisenbahnen德國第二大國家鐵路

隨着巴伐利亞的君主制體系在一戰後退位,巴伐利亞國家鐵路中的「皇家」稱謂被撤銷,並在1920年4月24日以巴伐利亞集團管理局(Gruppenverwaltung Bayern)的名義併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國鐵路。巴伐利亞境內的鐵路網絡分別由設於奧格斯堡慕尼黑紐倫堡雷根斯堡的4個德意志國鐵路分局管理,原普法爾茨鐵路則由路德維希港分局管理。至1933年10月1日,德意志國鐵路中唯一的集團管理局——巴伐利亞集團管理局宣告解散。

歷史

[編輯]
3條巴伐利亞的主要線路。路德維希南北鐵路德語Ludwig-Süd-Nord-Bahn為紅色,路德維希西部鐵路德語Ludwigs-West-Bahn為藍色,拜仁馬克西米利安鐵路德語Bayerische Maximiliansbahn為綠色

私營鐵路運營商於1835年在紐倫堡菲爾特間、以及1839年在慕尼黑奧格斯堡間成功進行鐵路運營後,巴伐利亞的國營鐵路也開始自1841年起作為「皇家鐵路紐倫堡建設委員會」(Königlichen Eisenbahnbau-Kommission zu Nürnberg)成立,並組織修建了由林道經奧格斯堡和紐倫堡至霍夫的鐵路。

皇家巴伐利亞國營鐵路最初專注於以下三條主要線路的建設:

  1. 1844年至1854年間興建、全長548公里的路德維希南北鐵路德語Ludwig-Süd-Nord-Bahn。它分3個標段同期動工:其中北段由紐倫堡經班貝格斜面鐵路德語Schiefe Ebene (Eisenbahnstrecke)接入薩克森王國的鐵路網絡;中段由奧格斯堡經多瑙沃特訥德林根,在這裡可接入符騰堡王國的鐵路網絡,路線從訥德林根起經貢岑豪森普萊因費爾德繼續延伸至紐倫堡,為了確保與首府慕尼黑的連接,私營的慕尼黑-奧格斯堡鐵路公司德語München-Augsburger Eisenbahn-Gesellschaft所運營的62公里鐵路也被皇家巴伐利亞國營鐵路以440萬古爾登的價格收購。南段由奧格斯堡經布赫洛厄考夫博伊倫肯普滕博登湖畔的林道
  2. 1852年至1854年間興建並部分開通,全長約100公里的路德維希西部鐵路德語Ludwigs-West-Bahn。線路由路德維希南北鐵路中的班貝格引出,沿美茵河谷穿越施魏因富特維爾茨堡阿沙芬堡,並在當地接入黑森大公國
  3. 1853年至1860年間興建,由符騰堡邊境新烏爾姆自西向東經過既有線慕尼黑-奧格斯堡鐵路通往奧地利拜仁馬克西米利安鐵路德語Bayerische Maximiliansbahn。其中西段由奧格斯堡-金茨堡-新烏爾姆全長85公里。東段經由格羅斯黑森洛赫橋德語Großhesseloher Brücke跨越伊薩爾河,並沿霍爾茨基興抵達羅森海姆。在那裡線路被形成兩條分支,一條向南通往庫夫施泰因,另一條則向東經特勞恩施泰因薩爾茨堡

由於面臨資金緊張的局勢,巴伐利亞議會於1856年3月19日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成立私營鐵路公司在政府的擔保下對鐵路建設進行融資。因此自1856年4月12日起,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巴伐利亞東部鐵路公司德語Actiengesellschaft der bayerischen Ostbahnen授予了以下線路的特許建設及經營權牌照:

這些線路在工程師保羅·丹尼斯(Paul Denis)和建築師海因里希·許戈爾(Heinrich Hügel)的帶領下,僅用時5年便建成通車。在1862年1月3日和1869年8月3日的續牌中,特許建設及經營權範圍進一步被放寬至支線鐵路和簡化的幹線鐵路,例如里程較短的雷根斯堡經諾伊馬爾克特至紐倫堡的線路。自1874年起,因面臨利息擔保的需求,巴伐利亞政府在1875年4月15日決定全面進行接管,東部鐵路公司也在1876年1月1日併入國家鐵路。

1870年1月1日,在萊茵專區境內的三家鐵路公司,普法爾茨路德維希鐵路德語Pfälzische Ludwigsbahn-Gesellschaft普法爾茨馬克西米利安鐵路德語Pfälzische Maximiliansbahn-Gesellschaft普法爾茨北部鐵路德語Gesellschaft der Pfälzischen Nordbahnen合併為普法爾茨鐵路德語Pfälzische Eisenbahnen。與此同時,普法爾茨北部鐵路還接管了諾伊施塔特-迪爾克海姆鐵路公司德語Neustadt-Dürkheimer Eisenbahn-Gesellschaft的全部股權。至1909年1月1日,作為當時德國最大的私營鐵路公司,普法爾茨鐵路更名為「皇家巴伐利亞路德維希港鐵路局」(Königlich Bayerische Eisenbahndirektion Ludwigshafen),被正式納入國家鐵路編制[1]。這一部分鐵路的運營里程已達870公里,其中包括60公里的窄軌鐵路。為完成這項收購,巴伐利亞政府共花費了3億馬克

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國家鐵路網絡得到了不斷的建設和加密。20世紀初遍布各地的大部分鐵路網絡均是在政府的幫助下開發的。隨着巴伐利亞的君主制體系在1918年11月結束,國營鐵路中的「皇家」稱謂被撤銷,並在1920年4月24日以巴伐利亞集團管理局的名義併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國鐵路

管理架構

[編輯]

區域性的管理機構最初被稱為「鐵路局」(Bahnämter)或「上級鐵路局」(Oberbahnämter),後者分別設於奧格斯堡、班貝格、因戈爾施塔特、肯普滕、慕尼黑、紐倫堡、雷根斯堡、羅森海姆、魏登和維爾茨堡[2]。在1886年以前,它們又被稱為「皇家交通管理總局」(Generaldirektion der königlichen Verkehrsanstalten),並自那時起至1906年改稱「皇家巴伐利亞國家鐵路管理總局」(Generaldirektion der königlich bayerischen Staatseisenbahnen)。鐵路專家海因里希·馮·弗勞恩多費爾德語Heinrich von Frauendorfer在1904年至1912年就任新成立的巴伐利亞交通部德語Bayerisches Staat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Medien, Energie und Technologie部長,並在這樣一個新的管理機構中主持了電氣化鐵路的推進工作。自1906年起,「鐵路運輸局德語Eisenbahndirektion」成立[3],這些機構包括奧格斯堡、路德維希港、慕尼黑、紐倫堡、班貝格、雷根斯堡和維爾茨堡的分局,它們除了班貝格(被併入紐倫堡)外,其餘都在1920年被德意志國鐵路接管。

鐵路車輛

[編輯]

准軌機車

[編輯]

與大多數國營鐵路一樣,巴伐利亞國家鐵路也使用由它們本國製造商所生產的的鐵路機車。因此,約瑟夫·安東·馮·瑪菲德語Joseph Anton von Maffei格奧爾格·克勞斯德語Georg Krauss成為巴伐利亞國家鐵路的主要供應商。它們在1899年和1901年購入4台由美國鮑爾溫機車廠生產的機車,並對其現代化的建造技術進行研究。這項研究成果也被運用至新造的巴伐利亞型機車中。

特殊機車

[編輯]
巴伐利亞S3/6型蒸汽機車

產量僅有1台的巴伐利亞S2/6型蒸汽機車德語Bayerische S 2/6是在瑪菲機車工廠的首席設計師安東·哈梅爾德語Anton Hammel的領導下在5個月內研發成功,並在1906年的紐倫堡地區博覽會中首次亮相。展會結束後,它於1906年11月21日交付巴伐利亞國國家鐵路使用。1907年7月,這台機車在慕尼黑-奧格斯堡的線路中運行速度達到154.5km/h,創造了蒸汽機車最高速度世界紀錄。在1925年退役後,這台機車被陳列於紐倫堡交通博物館

繼成功研發了這款創紀錄的機車後,安東·哈梅爾又在巴登IVf型蒸汽機車德語Badische IV f的基礎上研發了用於巴伐利亞王國的太平洋系列機車德語Pacific (Lokomotive),但其軸重達到16噸。這一套被定型為巴伐利亞S3/6型蒸汽機車同樣獲得了巨大成功,並在德意志國鐵路時期按18.4和18.5的型號被進一步生產。

1914年,巴伐利亞最強大的蒸汽機車、首個搭載馬萊式德語Mallet (Lokomotive)煤水車的巴伐利亞Gt2×4/4型蒸汽機車德語Bayerische Gt 2×4/4(德意志國鐵路96型蒸汽機車)開始投入服務。它們主要用於巴伐利亞境內陡峭坡道上的補機運行。

注釋

[編輯]
  1. ^ (德文)Albert Mühl: Die Pfalzbahn, 第36頁
  2. ^ (德文)Meyers Konversationslexikon von 1888
  3. ^ (德文)Organisationsstruktur der Königlich Bayerischen Staatseisenbahn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kbaystb.de. 2006-05-28.

參考文獻

[編輯]
  • (德文)Günther Scheingraber: Die Königlich Bayerischen Staatseisenbahnen. Frankh, Stuttgart 1975, ISBN 3-440-04233-2
  • (德文)Ludwig von Welser: Eisenbahn-Journal. Bayern-Report, Merker, Fürstenfeldbruck 1994–2001 (Bände 4–9)
  • (德文)Walther Zeitler: Eisenbahnen in Niederbayern und in der Oberpfalz, Amberg, 2. 1997, ISBN 3-924350-61-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