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彩
神明彩,又稱神明漆、佛祖彩、佛祖漆、佛公漆、佛祖漆仔(臺灣話:pu̍t-tsóo-tshat-á)等,為台灣漢族家庭神明廳、佛堂擺設中相當普遍盛行的祭拜用神明繪像。常見的有觀音彩等,兩側通常會加裝文字對聯,神明彩的材質常是木材或壓克力,上面偶會覆蓋防塵用玻璃。
類型
[編輯]觀音彩
[編輯]觀音彩於台灣日治時期之前即出現,屬於移民社會的台灣,其觀音信仰多源自中國閩南的泉州、漳州兩地,其發展軌跡與持色,與台灣佛教十分相近,都受其民間信仰影響甚深。據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的早期觀音彩顯示,只有簡略的觀音菩薩黑白繪像。如今亦有僅繪單一觀世音菩薩像者,可能配有善財童子與善財龍女,亦有些有多尊台灣佛、道教徒所信仰的神祇,如加上媽祖、關公、土地公、灶君,是為臺灣家堂五神,又因各地風土民情,信仰淵源而有所不同。
三寶佛圖
[編輯]採用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佛、阿彌陀佛)的畫像。以面向佛像的角度來說,左手邊為阿彌陀佛、中間為釋迦牟尼佛、右手邊為藥師琉璃光佛,三佛採坐姿。有的在一畫框內繪製三尊佛像,也有一佛一個畫框,三畫框並排組合。
諸佛菩薩圖
[編輯]或有另一種較為簡便的圖像,上有上層為釋迦牟尼佛、配祀迦葉尊者、阿難尊者兩大羅漢,兩側為藥師佛與阿彌陀佛;中層上方繪畫觀音菩薩,配祀善財龍女,兩側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中層下方為地藏王菩薩,兩側為四大天王。下方為彌勒菩薩,配祀韋馱菩薩、伽藍護法,中國大陸稱之為滿堂佛或全佛圖[1]。
西方三聖圖
[編輯]西方三聖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及其脅侍菩薩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在圖像位置分配上,由信眾方向看去,從左至右為大勢至菩薩(左)、阿彌陀佛(中)、觀世音菩薩(右)。西方三聖是佛教淨土宗信仰之本尊。
文字聯
[編輯]以文字為主,採單一字或詞之大字呈現,如「佛」、「義」、「道」、「忠恕」等,在祖先位則有「祖」、「福」、「壽」、「孝」、「慈孝」、「百福圖」、「百壽圖」等。受到佛教影響,有的神位背後佛聯採佛經、陀羅尼或道經,如《心經》、《大悲咒》或《道德經》等。
其他
[編輯]為了配合佛堂擺設等因素,神明彩兩側通常會加裝文字對聯。若為普通信徒,有時也會配合神桌上的公媽神位及公媽爐加上公媽彩。若是住家,在神明彩旁,有時也會加上公媽彩。公媽(祖先)彩一般是繪有福祿壽三仙的,也有單寫一個金色或紅色「壽」字的;甚至為佛教化,而繪有救度六道眾生的大願地藏菩薩立像的。
供奉神明彩之台灣信徒於平日並不移動或大幅擦拭神明彩,只會於膜拜請示後,略為小幅度清潔。農曆年底送神到除夕期間,則會擇日由家中男子登上神桌,將神明彩連同神案加以清理,稱之為清屯。
參考資料
[編輯]- 林美容,《台灣區域性宗教組織的社會文化基礎》,1990,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東方宗教研究第2期,P345-364
- 林美容,《台灣的巖仔與觀音信仰》,1996,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