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器
細胞器 | |
---|---|
基本資訊 | |
屬於 | 細胞 |
標識字符 | |
拉丁文 | organella |
MeSH | D015388 |
TH | H1.00.01.0.00009 |
FMA | FMA:63832 |
《顯微解剖學術語》 [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
細胞生物學 | |
---|---|
動物細胞 | |
細胞器(英語:organelle)又稱細胞器[1],是細胞質基質內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及化學成分,且能執行特定生理功能的亞細胞單位;有些細胞器能進行自我複製。細胞器名稱源於這些結構如同身體的器官一樣,可視作細胞的「小器官」(接尾辭 -elle 是指小詞)。
細胞器分為有膜細胞器和無膜細胞器兩類。有膜細胞器被生物膜包裹,可為具雙層膜或單層膜的結構;無膜細胞器則不被膜包裹,又稱非膜結合細胞器。原核生物僅有無膜細胞器。
雖然大多數細胞器是細胞內的功能單位,但一些延伸到細胞外的功能單位,例如纖毛、鞭毛以及毛囊,通常情況下也被稱為細胞器。
歷史
[編輯]在生物學中,器官被定義為生物體內的受限功能單元。細胞器這種身體器官與微觀細胞亞結構的類比是直觀形象的,因為即使從早期的出版物來看,提出這類描述的教科書的作者也很少詳細說明兩者之間的區別。
在 18 世紀 30 年代,Félix Dujardin 駁斥了 Ehrenberg 的理論(Ehrenberg 認為微生物具有與多細胞動物相同的器官,只是這些器官更小罷了)。
歷史上,首次用「較小的器官」(little organ)稱呼細胞器的是德國動物學家 Karl August Möbius (1884)。他用了 organula(複數形式 organulum,是拉丁文 organum 對應的小詞)。在該雜誌下一期作為更正發表的腳註中,他證明了將單細胞生物的「器官」稱為「細胞器」的建議是正確的,因為與多細胞器官相似,它們是單細胞的不同組成部分。
分類
[編輯]細胞器可依各自擁有膜的層數大致分為三類(廣義的細胞器還包括囊泡及核小體等):
- 雙層膜內共生體細胞器,主要包括葉綠體、線粒體、質體等;
- 單層膜細胞器,主要包括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溶酶體、過氧化物酶體、圓球體、微體等;
- 無膜細胞器,主要包括核糖體、中心體、穹窿體、微管、微絲等。
重要的細胞器
[編輯]細胞核
[編輯]細胞核是真核細胞的細胞器。它是真核細胞內最大、最重要的細胞器,內含有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可作為遺傳與代謝的調控中心。細胞核真核細胞區別於原核細胞的最顯著的標誌之一。
所有真核細胞,除高等植物韌皮部成熟的篩管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等極少數例外,都含有細胞核。一般來說,真核細胞失去細胞核會導致細胞的死亡,細胞核大多數呈球形或者卵圓形。
線粒體與葉綠體
[編輯]線粒體是雙層膜構成的細胞器,進行呼吸作用產生能量以維持細胞生存,可比喻為細胞的發電廠。
參考資料
[編輯]- ^ 趙宗江, 細胞生物學. (二)细胞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Kindle書城: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6年12月1日: 437頁.
- ^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生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普通高中教科书 生物学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6: 47. ISBN 978-7-107-33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