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壽固倫公主府
大公主府 | |
---|---|
北京市密雲區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縣城白河西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認定時間 | 1991年12月 |
榮壽固倫公主府,原址位於今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后街23號的北京中醫醫院,1986年遷建至今北京市密雲區,是清朝榮壽固倫公主的府邸。
簡介
[編輯]此府原址元朝為崇真萬壽宮,明朝為天師庵草場。明朝天啟六年,天師庵草場失火。清朝在此處興建諴親王府。《乾隆京城全圖》取燈胡同以北,從大佛寺西街(今美術館后街)至東黃城根北街,為諴親王府。《宸垣識略》卷六:「諴親王在大佛寺北路西」。諴親王是清朝康熙帝的最幼子允祕,乾隆二年(1737年)分到此處府第。奏摺中稱:「奏為十月初二日和親王、諴親王遷移新府,照例除派內務府總管一員,帶領內務府官員送行,並預備桌張事。」[1][2]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二月,允祕逝世。長子弘暢降爵襲郡王,仍居本府。允祕次子弘旿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獲封固山貝子,在王府南端即今大取燈胡同9號另建一座貝子府(後為多公府)。[1]
弘暢長子多羅貝勒永珠因犯事而遭奪爵。因永珠無子嗣,乃以弘旿之孫綿勛為繼子,降襲貝子。同治年間,由於綿勛貝子府仍為原來王府的規格,早就逾制,乃將王府後半段割為民宅,後形成小蘇州胡同(1965年更名為陽春胡同),並將王府西南部大塊割出(其最南端形成興隆胡同)。[1]
同治八年(1869年),綿勛貝子府被賜給榮安固倫公主,綿勛遷居西城絨線胡同西口路北(後稱霱公府,1959年在此開辦四川飯店)。內務府檔案載:「總管內務府謹奏:^榮安固倫公主已指額駙,所有公主下嫁時居住府第,著預為奏請賞給,現准宗人府將各處堪用府第單內,擇其百間以上者共十一處,揀派司員前往詳細踏勘,繪圖貼說……恭呈御覽,伏候欽定賞給。」此件所附十一處府第單中,綿勛府居首。同治八年三月二十九日,軍機大臣奉面諭旨:「固山貝子綿勛府第著賞給榮安固倫公主。」同治九年閏十月十九日,「所有前賞榮安固倫公主府第,著即擇吉興修」。[1][2]
榮安固倫公主為咸豐帝長女,故此府俗稱「大公主府」。榮安固倫公主在此居住不久,便咯血暴卒。同治十三年(1874年),此府賜恭親王奕訢的長女榮壽固倫公主,故此府又稱「長公主府」。同治五年(1866年),慈禧太后將榮壽公主指婚給富察氏一等公景壽之子志端,婚後五年志端病逝,榮壽公主回皇宮陪伴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去世後,榮壽公主返回這處府邸居住,因無子嗣,乃以志端之侄麟光為繼子。[1][2]
1924年,榮壽公主逝世,公主府為麟光夫婦繼承,此後他們揮霍家財,入不敷出,乃將公主府部分出售,導致府邸用途多次變更,府邸西部大量遭拆改。麟光病逝後,債主紛紛上門討債,麟光之子增愷、增悌、增懌棄府出走,債權人吉祥戲院占有公主府。[1]
1930年,北平憲兵司令部中央憲兵第三團占用公主府。1933年9月3日,北平憲兵司令部副司令蔣孝先以房屋不敷辦公為理由,將中央憲兵第三團遷至東四錢糧胡同,公主府隨後改成後方醫院。抗日戰爭時期,公主府被日軍占用。抗日戰爭勝利後,被國民政府有關部門接管。1948年初,隸屬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的31軍司令部(31軍軍長為廖慷中將)及其第205師奉調駐防北平,司令部占用公主府。1949年1月,在北平和平解放中,31軍司令部及其第205師開出北平城外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改編。[1]
1949年9月中旬,公主府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少數民族代表駐地,回族代表劉格平、新疆代表團代表賽福鼎等在此下榻。劉格平在回憶錄中說,公主府是個大院,古色古香,是中央專為少數民族代表預備,賽福鼎及新疆代表團另一位代表住在正面的前廳內,劉格平住在四合院西部兩間房(一間臥室,一間辦公會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公主府是中央民委的臨時辦公地。[1]
1956年,在公主府成立北京中醫醫院。1985年,為建設北京中醫醫院新的門診樓和科研樓,將公主府部分主體建築遷建至北京市密雲縣城西北的白河郊野公園甲區。遷建後的建築分為正、西兩路,房屋共130多間。正路分為五進院落,西路分為四進院落,灰布筒瓦頂。1988年,在公主府成立密雲博物館。[1][2][3]1991年,密雲博物館由密雲縣人民政府批准建制。此後至2002年底,該博物館一直占用公主府。2002年底,該館遷入密雲縣西濱河路的博物館綜合樓。[4]
2000年代,北京中醫醫院在東黃城根北街東側仿照原公主府大門的風格新建了北京中醫醫院西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