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超無畏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本3萬噸的扶桑號

超無畏艦(英語:Super Dreadnoughts)是20世紀初期戰艦的一種發展型,戰列艦的主炮口徑增加到13.5-15英寸,射擊距離增加至數十公里,導致重量增大同時射程出現在視線極限以外,於是主炮塔都從船艦側邊改為布置在艦體水平縱向中軸線上,砲塔數量減少,[1]艦橋高度增高以增加視線距離,並搭配有通訊系統以配合航空機觀察作戰,排水量也超過2萬5000噸,具以上特徵的被稱為超無畏艦或後無畏艦,其中不少後來參與了二戰,但遇上了武器本質質變發展的潮流,許多大艦巨砲主義的超無畏艦最終在航母艦載機潛艇攻擊下不堪一擊。

1916年,英德海軍之間爆發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日德蘭海戰。發現無畏艦有其受限和缺失,根據這次教訓主要海軍國改進了無畏艦的設計:增大主炮口徑,改進炮塔、火藥庫等部位的防護,加厚重要部位的裝甲,減少或取消非重要部位的裝甲,導致一系列設計思維的變化,誕生了超無畏艦。但是各國競相無止境加大戰艦的競賽導致國庫空虛壓縮了內政預算,超無畏艦也間接導致了華盛頓海軍條約和海軍假日時代到來。[2]

典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Howarth, Stephen (1983), The Fighting Ships of the Rising Sun, Atheneum, ISBN 0-689-11402-8
  2. ^ Jordan, John (2011), Warships after Washington: The Development of Five Major Fleets 1922–1930, Seaforth Publishing, ISBN 1-84832-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