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斯亞夫
邁斯亞夫 مصياف | |
---|---|
邁斯亞夫,攝於2008年 | |
坐標:35°03′55″N 36°20′32″E / 35.065342°N 36.342086°E | |
國家 | 敘利亞 |
省 | 哈馬 |
區 | 邁斯亞夫 |
海拔 | 430 公尺(1,410 英尺) |
人口(2009年) | |
• 總計 | 37,109人 |
• 信仰 | 伊斯蘭教 |
邁斯亞夫(阿拉伯語:مصياف,羅馬化:Miṣyāf)是敘利亞的城鎮,由哈馬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是邁斯亞夫區的行政中心,距離敘利亞首府哈馬40公里,海拔高度447米。據敘利亞中央統計局的統計結果,2009年馬西亞夫擁有人口37,109,絕大多數是什葉派穆斯林。儘管1940年代伊斯瑪儀派曾占主導地位,現如今也有很多阿拉維派居民[1].
邁斯亞夫以其中世紀的要塞著稱,邁斯亞夫堡曾經是著名的刺客組織阿薩辛派的總部。
名稱
[編輯]自從該城市被穆斯林統治以來,當地居民對這座城市有多個不同的阿拉伯語稱呼,諸如Maṣyaf(邁斯亞夫),Maṣyat(邁斯亞特),Maṣyad(邁斯亞德)。這些稱呼來源於該城市的亞述名字Manṣuate(曼蘇亞特)。東方學家愛德華·利平斯基認為亞述名字Manṣuate中的「nṣw」相當於阿拉伯語的「nṣṣ」,是「建立」的意思。愛德華也認為亞述名字來源於亞述詞語Manṣuwatu,是「建立起的平台」的意思,指代邁斯亞夫堡。[2]
歷史
[編輯]早期歷史
[編輯]邁斯亞夫很有可能曾經是古代阿拉米人於公元前8世紀建立的城市Mansuate(曼蘇亞特),後來亞述人把該城市作為曼蘇亞特省(現敘利亞中部)的行政中心繼續使用。[3]邁斯亞夫也有可能曾經是羅馬人和拜占庭人的歷史學家提到過的城市Marsyas(馬西亞斯)。[4]
最初記載邁斯亞夫以及它的要塞的是1099年的十字軍編年史,[5]然而邁斯亞夫11世紀前就已存在。很有可能是Hamdanid王朝最開始在該地建造了一個用來看守山路據點。[4]隨後邁斯亞夫被法蒂瑪王朝統治。公元999年的秋天,拜占庭皇帝巴西爾二世在征服安提阿的途中曾經摧毀過邁斯亞夫堡。[5]
隨後塞爾柱帝國統治了該地區。1099年,十字軍在占領的黎波里後繼續進攻邁斯亞夫,統治大馬士革的Tughtakin率兵反抗,並與十字軍達成了一個短暫的協議:邁斯亞夫和Alhsn繼續歸穆斯林所有,然而穆斯林必須對十字軍上貢。隨後米爾達西王朝統治了該地區。[5]1127年,米爾達西人將它賣給了Banu Munqidh家族。[6]
阿薩辛派統治時期
[編輯]1140年,伊斯瑪儀派的一個分支,著名的刺客組織阿薩辛派統治了邁斯亞夫。一部分阿薩辛派離開他們的總部阿剌模忒堡(現伊朗境內),並選中了敘利亞作為新的定居地,並成功來到阿勒頗和大馬士革。但由於阿薩辛派對於十字軍和穆斯林的立場左右不定,導致當地政府以及被神職人員煽動的當地居民將他們視為異端並加以迫害以及屠殺。1139年,阿薩辛派在大馬士革遭到肅清,並最終離開城市選擇了在沿海的山區以及其中星羅棋布的要塞中定居了下來,其中包括邁斯亞夫。依靠着邁斯亞夫堡以及其他要塞,他們與當地的穆斯林阿拔斯王朝結盟並抵抗十字軍的入侵。1162年阿薩辛派派拉希德丁·錫南來到邁斯亞夫指導阿薩辛派敘利亞支部的工作。[7]
1152年,阿薩辛派刺殺的黎波里伯國的君主雷蒙二世,贊吉王朝認為阿薩辛派的威脅比十字軍更大,於是轉而進攻邁斯亞夫和阿薩辛派的其他要塞,但被擊退。為了對抗贊吉王朝,拉希德丁於1173年派人前往耶路撒冷王國,同其國王阿馬爾里克一世結為同盟。不久之後,法蒂瑪王朝被薩拉丁推翻,阿尤布王朝成立。1170年代中期,阿尤布王朝的蘇丹薩拉丁率軍進攻敘利亞,試圖讓遜尼派統治穆斯林世界。拉希德丁把阿尤布王朝視為比十字軍更大的威脅,轉而同贊吉王朝結盟抵抗薩拉丁。[8]
從1176年開始,拉希德丁兩次派人暗殺薩拉丁,但都失敗了。出於報復,薩拉丁率兵圍攻邁斯亞夫。幾天後,由於接到十字軍再次東征並進攻阿尤布王朝的緊急信息,薩拉丁選擇了撤退。隨後在薩拉丁的叔叔的斡旋下,拉德希丁與薩拉丁結盟共同抵抗十字軍。
1249年,阿薩辛派為邁斯亞夫城鎮的外圍修建了一道圍牆。1256年,因阿薩辛派曾經試圖刺殺蒙古帝國大汗蒙哥,旭烈兀在蒙古西征途中派兵進攻邁斯亞夫,阿薩辛派最終於1256年11月19日投降。[9]
馬木留克王朝統治時期
[編輯]1260年,由於阿音扎魯特戰役的失敗,蒙古人撤離邁斯亞夫,馬木留克王朝占領了此地。1262年,馬木留克的蘇丹拜巴爾一世讓薩利馬丁·穆巴拉克代替那馬丁·伊斯瑪爾統治此地,然而隨後穆巴拉克被拜巴爾囚禁在開羅,那馬丁恢復了對邁斯亞夫的統治。1270年,邁斯亞夫直接劃歸馬木留克王朝管轄。[9]而伊斯瑪儀派則繼續在馬木留克王朝的統治下居住在此地。[6]邁斯亞夫成為了馬木留克王朝官道的重要驛站和戰略要衝,邁斯亞夫的將軍直接聽命於蘇丹。
1320年,阿尤布王朝哈馬的統治者以及歷史學家阿布·菲達指出邁斯亞夫是「伊斯瑪儀派教義的中心」,花園和噴泉都讓它看起來非常「美麗」。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在1355年路過此地時,邁斯亞夫隸屬於的黎波里省的一個區,區內還有Al-Kahf、Al-Qadmus、Al-Ulayqa等要塞城鎮。隨後邁斯亞夫被劃入大馬士革省。15世紀中葉,蘇丹巴爾斯拜建立了一條連接邁斯亞夫和的黎波里的道路,然而官道不再經過此地。1446年,歷史學家Khalil al-Zahiri形容邁斯亞夫是「一個農民的城鎮,有很大的郊區」。[10]
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
[編輯]1516到1517年,奧斯曼帝國在戰勝馬木留克王朝後占領了敘利亞,邁斯亞夫被劃歸霍姆斯省管轄。邁斯亞夫和其他要塞城鎮被要求交納額外的稅款。城鎮的管理者被稱之為「可汗」,並需要向奧斯曼帝國繳納一定的費用,隨後在16世紀中葉,該費用被取消。據蘇菲派旅行家Abd al-Ghani al-Nabulsi描述,1690年代前期,邁斯亞夫的統治者是阿拉伯酋長蘇萊曼的後裔。[10]
1703年,阿拉維派控制了邁斯亞夫,8年後,在奧斯曼帝國當局的干預下,伊斯瑪儀派重新獲得統治。[11]1788年,邁斯亞夫的統治者穆斯塔法·伊本·伊德里斯修建了一個洗禮池,供自己以及其他伊斯瑪儀派穆斯林使用。1808年,阿拉維派進攻邁斯亞夫,殺掉了伊斯瑪儀派領導人穆斯塔法·米爾希姆和他的兒子,並占領了要塞,同時有大約300個伊斯瑪儀派居民喪生。[10]邁斯亞夫的宗教領袖和其他人則逃往了霍姆斯和其他敘利亞中部地區。[12]奧斯曼帝國的大馬士革省長昆吉·尤瑟夫·帕夏介入此事,派出了4000到5000名士兵並試圖重新奪取了城鎮。在歷經3個月的展透後,阿拉維派投降,伊斯瑪儀派重新控制了城市並且在1810年重新修建了要塞。[10]
在伊斯瑪儀派重新進入邁斯亞夫的2年後,瑞士旅行家約翰·路德維希·伯克哈特記錄城鎮有大約280戶居民,其中絕大多數是伊斯瑪儀派穆斯林,30戶是基督徒。伯克哈特注意到城鎮的教堂,清真寺和很多房屋都在之前的戰爭中遭到嚴重的破壞。直到19世紀結束,邁斯亞夫的人口持續的減少。[10]
現代
[編輯]1917年,盟軍從奧斯曼帝國中奪取敘利亞。英國將軍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曾經在邁斯亞夫休息,並記錄到當時邁斯亞夫被當作貧民窟使用。[13]在法國治理敘利亞時期,邁斯亞夫被從阿拉維區域分開,劃入大馬士革區域管轄。然而在1929年,一些阿拉維派居住地又被劃歸阿拉維區域,隨後在1936年融入敘利亞其他部分。1939年,邁斯亞夫由哈馬省改為劃歸拉塔基亞省管轄。[14]在1930年代,當地居民依舊居住在要塞的房間中。[13]
1947年,敘利亞從法國獨立的第二年,邁斯亞夫記錄了有3808名伊斯瑪儀派穆斯林居住。[15]1965年,敘利亞宣布邁斯亞夫為毛毯紡織中心,絕大多數僱傭者都為女性。[14]1970年,邁斯亞夫的城鎮的大部分仍在城牆之內,然而到了1998年,城鎮區域已經擴展到城牆之外了。[14]
流行文化
[編輯]馬斯亞夫是Ubisoft開發遊戲《刺客信條》中在中世紀盛期時刺客組織的總部基地。
參考文獻
[編輯]- ^ Heras, Nicholas A., The Potential for an Assad Statelet in Syria (PDF), 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of Near East Policy: 25, 2013年12月 [2015年11月26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年9月18日)
- ^ Lipinsky, Edward. The Aramaeans: Their Ancient History, Culture, Religion. Peeters Publishers. 2000: 306–308 [2015-11-27]. ISBN 90429085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Lipinsky, Edward. The Aramaeans: Their Ancient History, Culture, Religion. Peeters Publishers. 2000: 309 [2015-11-27]. ISBN 90429085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4.0 4.1 Hasan, Haytham. The Citadel of Masyaf (PDF). The Aga Khan Trust for Culture. 2008: 7 [2015-11-27]. ISBN 978294021206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12-08).
- ^ 5.0 5.1 5.2 Honigman, E. Masyad. Bosworth, Clifford Edward (編).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Fascicules 111–112 : Masrah Mawlid. BRILL. 1989: 789 [2015-11-27]. ISBN 97890040923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9).
- ^ 6.0 6.1 Daftary, Farid.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Ismailis. Scarecrow Press. 2011: 115. ISBN 9780810879706.
- ^ Willey, Peter. The Eagle's Nest: Ismaili Castles in Iran and Syria. I.B.Tauris. 2005: 42–46 [2015-11-27]. ISBN 97818504346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3).
- ^ Willey, Peter. The Eagle's Nest: Ismaili Castles in Iran and Syria. I.B.Tauris. 2005: 47 [2015-11-27]. ISBN 97818504346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3).
- ^ 9.0 9.1 Honigman, E. Masyad. Bosworth, Clifford Edward (編).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Fascicules 111–112 : Masrah Mawlid. BRILL. 1989: 790 [2015-11-27]. ISBN 97890040923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9).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3」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10.0 10.1 10.2 10.3 10.4 Honigman, E. Masyad. Bosworth, Clifford Edward (編).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Fascicules 111–112 : Masrah Mawlid. BRILL. 1989: 791 [2015-11-27]. ISBN 97890040923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9).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4」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Mirza, Nasser Ahmad. Syrian Ismailism: The Ever Living Line of the Imamate, AD 1100–1260. Psychology Press. 1997: 15 [2015-11-27]. ISBN 97807007050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 ^ Daftary, Farid. The Isma'ilis: Their History and Doctrin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489 [2015-11-27]. ISBN 97811394657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 ^ 13.0 13.1 Hasan, Haytham. The Citadel of Masyaf (PDF). The Aga Khan Trust for Culture. 2008: 15 [2015-11-27]. ISBN 978294021206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12-08).
- ^ 14.0 14.1 14.2 Honigman, E. Masyad. Clifford, Edward Bosworth (編).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Fascicules 111–112 : Masrah Mawlid. BRILL. 1989: 792 [2015-11-27]. ISBN 97890040923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9).
- ^ Balanche, Fabrice. La région alaouite et le pouvoir syrien (PDF). Karthala Editions. 2006: 92 [2015-11-27]. ISBN 284586818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4-14)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