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執法
阿根廷最重要的執法機構是阿根廷聯邦警察,擁有阿根廷全領土的管轄權。而各省也有自己的省警察。近年來,薩爾丹和阿連德鎮等城市開始建立自己的地方警察,減輕省警察的負擔。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聯邦區),聯邦警察與阿根廷海岸警衛隊(海岸警衛隊)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警察(市警察)合作。
聯邦機構
[編輯]省警察
[編輯]- 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警察
- 卡塔馬卡省警察
- 查科省警察
- 丘布特省警察
- 科爾多瓦省警察
- 科連特斯省警察
- 恩特雷里奧斯省警察
- 福爾摩沙省警察
- 胡胡伊省警察
- 拉潘帕省警察
- 拉里奧哈省警察
- 門多薩省警察
- 米西奧內斯省警察
- 內烏肯省警察
- 內格羅河省警察
- 薩爾塔省警察
- 聖胡安省警察
- 聖路易斯省警察
- 聖克魯斯省警察
- 聖達菲省警察
- 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省警察
- 火地省警察
- 圖庫曼省警察
地方力量
[編輯]-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警察
- 洛馬斯-德薩莫拉市警察
- 阿連德鎮警察
- 薩爾丹市警察
- 科爾多瓦市警察
特種部隊
[編輯]在24個轄區中的警察中,都有步兵衛隊。這是防暴警察的共同名稱,他們在公共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足球比賽。
情報機構
[編輯]歷史上的秘密警察組織
[編輯]- 大眾復興會(「La Mazorca」)
- 鎮壓共產主義專案(西班牙語:Sección Especial de Represión al Comunismo,SERC)
- 反民主政治信息司(西班牙語:División de Información Política Antidemocrática,DIPA)
腐敗
[編輯]腐敗是阿根廷警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腐敗問題很難衡量,因為其中大部分從未被發現或未被報告。然而,有一些數據可以表明腐敗問題的嚴重程度。2008年,有120起針對警察的腐敗和犯罪指控調查。[1][2]
根據內務審計總署,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警察中,就有13,619名警察因2008年至2009年間的腐敗、暴力或違規行為受到調查。[3]Global Integrity評價阿根廷執法部門在反腐敗方面表現不佳,得分為63分(滿100分)。[4]同樣,透明國際2008年的行賄指數給阿根廷阿根廷警察打了3.9分(1分為「完全不腐敗」,5分為「非常腐敗」)。[5]阿根廷警察最常見的腐敗形式是要求賄賂,或接受違反交通規則或任何普通違法行為的公民提供的賄賂,以避免受到法律處罰。根據拉丁美洲民意項目所做的美洲指標(Barómetro de las Américas),阿根廷有15%的人口被警察要求賄賂。[6]這一事實受到2008年拉美指標的支持,他們調查發現,59%的阿根廷人認為可以賄賂警察以避免罰款或逮捕。[7]
還有證據表明,警察縱容犯罪分子。為了換取犯罪活動收益的一部分,警察為「自由區」(警察不進入的地方)提供便利,讓小偷能夠進行搶劫或綁架,或者讓毒販能夠出售毒品。[8]換言之,阿根廷的犯罪分子在警察的保護下行動是一種普遍的做法。[9]此外,也了解到執法人員參與有組織犯罪活動。根據2010年自由之家,布宜諾斯艾利斯警察參與了多起販毒和勒索事件。[7]警察也參與武器交易,警方的武器庫或倉庫是黑市武器來源。[10]
腐敗程度
[編輯]警察腐敗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是低薪而引發小腐敗。[11]同樣,預算限制會影響警察執行任務的能力,從而降低他們在執法機構內執行任務的士氣和諾言。[7]這些因素強化了對已經存在的腐敗問題廣泛容忍,助長了所有國家機構實行非法行為。[11]此外,警察腐敗有罪不罰率高,對此未能形成威懾作用。 由於缺乏資源或缺乏調查警察腐敗案件的意願,通常避免對警察提起刑事訴訟。[7]最後,阿根廷執法部門缺乏透明度和類似問責制的機制,使警察成為難以控制的機構。
警察腐敗的最大破壞性影響是執法在打擊犯罪方面的效率低下。根據國家報的一項調查,阿根廷警方在2010年7月至8月期間對犯下的重大犯罪的犯人的逮捕率僅為32%。[12]這種無能與阿根廷發現的犯罪水平不斷增長直接相關。同時期,世界經濟論壇2010-2011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表明,阿根廷警察部門執行法律和維持秩序的可靠性僅獲得3.0分(其中1分表示「根本不值得信賴」,而7分表示「始終值得信賴」)。[7]
警察腐敗造成的另一個嚴重後果是對法治產生強烈削弱。如果警察不履行職責,那麼將失去公民的信任和尊重,也就失去了威懾違法行為的權力,反而鼓舞犯罪。最後,促使公民因缺乏信任和對執法的尊重而停止舉報犯罪。所以,阿根廷人認為警察是國最腐敗的機構之一,使民眾使用手槍之類的武器保護自己免受犯罪分子的侵害,而非向警方通報犯罪行為。[13]
隨着2009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警察的成立,該市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向市警報告犯罪行為,而非向聯邦警察報告。後者腐敗的一個著名案例是對當時還不是政治家的毛里西奧·馬克里綁架案。
參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US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2009 Human Right Report: Argentina... 2009 Country Report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2010-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15) (英語).
- ^ En lo que va del año fue sumariado un policía federal por día. LA NACION. 2009-04-20 [2022-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西班牙語).
- ^ Fue sumariado el 25% de la bonaerense. LA NACION. 2010-01-10 [2022-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西班牙語).
- ^ Global Integrity. Global Integrity Scorecard: Argentina 2008. Global Integrity Report. 2008 [2011-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3).
- ^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Bribes Payers Index 2008. 2008 [2022-04-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4-09) (英語).
- ^ Orces, Diana. Corruption victimization by the police (PDF). Ciencia Politica, Santiago 28(2): 203–208. 2008 [2022-04-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4-09) (英語).
- ^ 7.0 7.1 7.2 7.3 7.4 Business Anti-Corruption Portal. Argentina Country Profil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5) (英語).
- ^ Apareció la mujer policía que denunció “zonas liberadas”. 號角報. 2011-01-18 [2022-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西班牙語).
- ^ Eaton, Kent. (2008). Paradoxes of Police Reform. Federalism, Parties, and Civil Society in Argentina’s Public Security Crisis. Latin America Research Review. 43(3). 5-32
- ^ Zúñiga, Liza. Armas pequeñas y livianas en el Cono Sur: diagnóstico de la situación. Programa de Seguridad y Ciudadanía. 2006, (7): 1-9.
- ^ 11.0 11.1 Eaton, Kent. Paradoxes of Police Reform. Federalism, Parties, and Civil Society in Argentina’s Public Security Crisis. Latin America Research Review. 2008, (43(3)): 5-32.
- ^ Alarmante corrupción policial. LA NACION. 2010-09-02 [2022-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西班牙語).
- ^ Bertelsmann Stiftung. BTI 2010 — Argentina Country Report (PDF). Gütersloh: Bertelsmann Stiftung. 20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9-2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