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3年賓夕法尼亞兵變
日期 | 1783年6月20日 |
---|---|
地點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
別名 | 費城兵變 |
參與者 | 邦聯議會 · 賓夕法尼亞前線的大陸軍士兵 |
結果 | 聯邦首都從費城遷走,並遷至聯邦特區 |
「1783年賓夕法尼亞兵變」(英語:Pennsylvania Mutiny of 1783[註 1];又稱「費城兵變」,英語:Philadelphia Mutiny)是於1783年6月由大陸軍近400名士兵發起的反政府反抗活動。這次兵變,以及賓夕法尼亞州執行委員會拒絕制止叛亂,最終導致國會撤出費城,並建立了聯邦特區作為國家首都。
背景
[編輯]自1781年3月起,邦聯議會和賓夕法尼亞州執行委員會設於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大廈(現稱為獨立大廳)。在邦聯條例的授權下,除非在戰爭時期,否則國會對軍隊沒有直接控制權,國會主要依靠各州民兵來落實法律和維持秩序。[1]
1783年6月17日,邦聯議會收到駐紮在費城的大陸軍士兵的信息,士兵們要求支付他們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兵役酬勞。士兵們威脅說,倘若他們的問題不得到解決,那天就要採取行動。邦聯議會無視了他們的信息,但士兵們沒有採取對議會所聲稱的威脅行動。兩天後,邦聯議會接到消息,大約有80名士兵離開了他們在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的崗位(大約在費城以西60公里),並與駐紮在城市兵營的士兵會合。
大約500人組成的小群組實際控制了武器庫和彈藥庫。[2]
反抗
[編輯]第二天早上,6月20日,多達400名士兵圍攻了賓州議會大廈,要求支付兵餉。士兵們起初堵住了門,拒絕讓代表們離開。當時來自紐約州的代表,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說服士兵們,為解決他們關切的問題,國會稍後需要開會決定。士兵們的確允許國會議員在當天下午和平休會。[3]
當晚,由漢密爾頓領導的一個小型邦聯委員會秘密開會,起草了一份信息給賓夕法尼亞州議會,要求他們保護邦聯議會不受反叛分子的傷害。這封信威脅說,如果委員會不採取行動,國會將被迫遷往別處。[2]
6月21日,邦聯議會議員與賓夕法尼亞州執行委員會的成員在州議會大廈再次會面,其中包括賓州執行委員會主席約翰·迪金森。 邦聯議會議員要求賓州執行委員會為保護邦聯政府做更多的工作。迪金森和委員會同意與民兵指揮官磋商,並在第二天回復邦聯議會。第二天早上,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再次拒絕了邦聯議會的要求。由於沒有得到賓州政府保護邦聯議會安全的足夠保證,議員們當天離開費城前往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2][3]
反應
[編輯]6月24日喬治·華盛頓聽到兵變後,派遣了1500名士兵,由退役少將威廉希斯和將軍羅伯特·豪指揮,鎮壓兵變。[4]
一些反叛分子最終被捕,邦聯議會要求對事件進行調查。
效果
[編輯]迪金森和賓夕法尼亞執行委員會不採取行動的理由有三。該委員會的官方理由是,他們不確定當地民兵是否真的會保護邦聯議會不受他們同胞士兵的傷害。此外,委員會可能認為衝突沒有邦聯議會認為的那麼嚴重,叛亂可以和平解決。[2][3] 第二點理由,迪金森作為一名(掌管)民兵的官員,同情士兵的不滿。第三點理由,委員會拒絕讓賓夕法尼亞作為主權邦/州(state)屈服於邦聯議會少數人的要求。
1783年11月初,國會在普林斯頓完成其事務後,在該月晚些時候邦聯議會遷至馬里蘭州的安納波利斯,而後又在1784年11月遷至新澤西州的特倫頓,最後在1785年1月遷至紐約市。直到1787年的費城制憲會議才決定在費城再次舉行會議。賓夕法尼亞未能保護聯邦的機構,這是憲法制定者決定建立一個與各州不同的聯邦特區的主要原因,在聯邦特區內國會可以為自己的安全提供保障。[5][6]
因此,代表們在美國憲法第1條第8節中同意賦予國會「通過某些州轉讓土地的方式設立特區,作為聯邦政府所在地,在任何情況下聯邦議會在該特區(不超過10平方英里)內對所有事務享有排他立法權」。[7]
1788年,紐約州批准美國憲法後,代表們同意將紐約市作為臨時聯邦首都。1790年,國會通過了《首都選址法》(Residence Act),該法案(規定)創建位於波托馬克河河岸上的哥倫比亞特區作為新的聯邦首都,這片土地當時還屬於馬里蘭和弗吉尼亞,。[8]
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代表羅伯特·莫里斯說服了國會,在新的永久性首都建設期間國會返回費城(辦公)。
因此,《首都選址法》也宣布費城在10年內是臨時首都。[8]
作為最後嘗試說服國會讓費城作為首都,費城市曾修建一座新的總統府,並擴建至國會大廳。[6] 他們的努力失敗了,聯邦政府於1800年5月14日最終從費城搬遷(到華盛頓特區)。[9]
其他條目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McLaughlin, Andrew. A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D. Appleton-Century Company. 1936. ISBN 978-1-931313-31-5.
- ^ 2.0 2.1 2.2 2.3 Flexner, James Thomas. The Young Hamilton.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1997: 417–25. ISBN 978-0-8232-1790-8.
- ^ 3.0 3.1 3.2 Powe, Lucas. The Fourth Estate and the Constitution.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31. ISBN 978-0-520-08038-6.
- ^ Congress Flees to Princeton 1783. [2019-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7).
- ^ Crew, Harvey W.; William Bensing Webb; John Wooldridge. Centennial History of the City of Washington, D. C.. Dayton, Ohio: United Brethren Publishing House. 1892: 66 [2019-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8). "...Congress then sitting in Philadelphia was threatened by a mob of dissatisfied soldiers. This event took place in June, 1783, and was the cause of great excitement and controversy.Its importan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 is great, for from it may be dated the first decided intimation of a fixed and permanent seat of government; in other words, the necessity of a National Capital City, under the sole and exclusive control of the Congress, and independent of all State government and influence."
- ^ 6.0 6.1 The President's House in Philadelphia. Independence Hall Association. 1995-07-04 [2008-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15).
- ^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2008-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3).
- ^ 8.0 8.1 Residence Act: Primary Documents in American History. Library of Congress. 2007-09-21 [2008-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5).
- ^ The Nine Capitals of the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Senate. [2008-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0).
延伸書籍
[編輯]- Hamilton, Alexander; Henry Cabot Lodge. Complete Works.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04 [2019-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9).
- Nagy, John A. Rebellion in the ranks : mutinie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Yardley, Penn: Westholme Publishing. 2007 [2019-02-16]. ISBN 9781594160554. OCLC 15479007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 Webster, Noah.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Wilcox & Dickerman Company. 1832 [2019-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