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概況
會議時間 2009年12月7日-18日
會議地點 丹麥哥本哈根貝拉中心
參加國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
主要成果 -

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009年12月7日─12月18日),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縮寫為「COP15」,也叫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貝拉會議中心舉行。同時,它還是《京都議定書》簽字國第五次會議。

根據「峇里島路線圖」的決定,本次會議將誕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協議》,以代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如果在本次會議上,各國不能達成共識、並通過新的決議,那麼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後,全球將沒有一個共同文件來約束溫室氣體的排放。因此,本次會議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

概要

[編輯]

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由丹麥政府所主辦的大型國際性會議,有來自世界各地192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參與人數超過15000人,包括了非政府組織,企業代表等等。[1]

整個大會同時舉行幾個重要會議,包括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國會議,《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國會議,附屬科學與技術諮詢會議,《京都議定書》附件一進一步承諾特設小組第10次會議及長期行動特設小組第8次會議。[2][3]原大會主席赫澤高已辭職,丹麥首相繼任。

主要議題

[編輯]

大會有四個主要議題。第一,確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第二,如何資助發展中國家;第三,決定新協議及《京都議定書》的前途;第四,其他技術性議題,包括森林保護,碳交易潔淨技術轉移。[4]

焦點話題

[編輯]
  • 在大會開始的第二天,一份外洩的協議草案引起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不滿,該草案被指明顯偏袒發達國家,而對發展中國家不利,英國衛報得到有人洩漏的草案並發表,聲明中說:這一份所謂的「丹麥草案」是由少數人所草擬,包括英國、美國及丹麥人員,只會交給少數國家。[5]
  • 七十七國集團輪職主席國蘇丹的代表Lumumba Di-Aping抨擊主辦國丹麥,他認為丹麥並沒有維持中立立場,對所謂「丹麥草案」是項偏袒選擇保護富國,使得窮國及富國之間的歧見擴大,該草案偏袒富國,讓他們承擔無法負荷的減排「責任」,卻允許富國降低他們的減排目標,但又對於發展中國家卻做出了更加嚴格的規定,造成發展中國家及環保組織等的不滿,並且會影響談判的正常進行,不過丹麥和聯合國官員都企圖淡化該草案,只表示草案只是非正式的「工作」文件,僅供少數幾個國家參考,不是正式的談判文本,亦不代表聯合國的立場。[6][7]。而在12月10日記者會上,Di-Aping表示:「美國是歷史上以及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它的4%減量目標,無助於拯救世界」。而七十七國集團同時要求美國應該加入京都議定書,美國是一直以來從小布希奧巴馬總統都反對加入該議定書,該議定書泛指工業化國家在1997年所達成簽定之京都議定書,這些工業化國家必須有具體的減量義務。從2008至2012年該平均必須比1990年減掉5.2%,在京都議定書特別制定以1990年為基準年來看,美國的2020年目標等於只減4%,仍達不到減5.2%的標準。[8]
  • 美國代表在12月9日會中針對中方提議表示,中國在將來10到20年的碳排放量會遠超過美國。中國代表解振華回應:如果發達國家(美國)願意到2020年減排四成,中國樂意奉陪,2050年減排一半。[9]
  • 出於對主權的考慮,中國拒絕接受國際減排審核,使一個協助發展中國家減排的1千億美元基金計劃一度擱置。中國稱以對中國的審核作為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的前提是一個陷阱。[10][11]
  • 中國和印度等國家,在會議的最後一天作出讓步,同意提高減排行動的透明度。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表示,這是通過磋商的結果,並「沒有丟掉自己的主權」。[12]
  • 與會的美國代表於12月10日發表聲明:「拒絕向中國提供氣候變化援助資金。」美國代表托德·斯特恩說:「我認為不會有美國的公共資金提供給中國,我們要把公共資金引向其他最需要的國家。」「中國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自己的行動。」[13]針對美方的態度,中國代表于慶泰反駁說:「我並不預期中國會獲得資金援助,肯定不會由美國提供。中國經濟蓬勃,坐擁2萬億美元儲備,我們不認為中國會是首個受助國」。[14]
  • 面對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拒絕中國所提減排新目標,中方代表團副團長蘇偉回應:「發達國家減排是應當履行的國際義務,而中國身為發展中國家採自主減排措施。」「歐盟將他們該承擔的國際義務和中國國內的自主減排行動相比是不厚道的。」[15]中國副外交部長何亞非批評美國在減排上的態度「極不負責任,毫無誠意。」[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6]
  • 太平洋島國圖瓦盧提出動議,要求哥本哈根會議應該通過談判達成一項和京都議定書具有同樣法律地位的新協議,其中包括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攝氏度內以及將氣體濃度控制在350ppm,並將中國印度等排放總量巨大的發展中國家劃入減排計劃內。這項提議雖然得到島國聯盟(AOSIS)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支持,但由於中國的反對,該提議從程序上不能進入大會的常規談判內容。由於減排方案比京都議定書嚴厲,該動議同時遭一些工業化國家反對。而圖瓦盧代表強調「1.5度」的上限,是島國存亡的關鍵。[17][18]
  • 會議的最後一天,美國、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國等五國首腦最終達成一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聲明。然而,這份聲明未能得到與會各國的一致認可,島國圖瓦盧代表更指這份聲明「不能接受」(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uvalu cannot accept this document.)。[19]

各地示威抗議

[編輯]

在12月13日,在哥本哈根以及世界各地都有抗議活動,要求氣候變化會議做出更多的國際承諾。單在哥本哈根,估計有三萬人手拿旗幟、高呼口號走向嚴加防範的會議中心。這次遊行基本上是和平的,但是當一些示威者投擲瓶子並打碎窗戶之後,防暴警察前來干涉。警方最後拘留了968人。在澳大利亞、中國大陸、台灣和菲律賓等地,也舉行了類似抗議。[20]

花絮

[編輯]
  • 本次大會採用美國歌手巴布·狄倫的歌曲(A Hard Rain's A-Gonna Fall)作為會議的背景歌曲,希望藉此對參加此次會議能喚起各國對環保意識的重視。[21]
  • 本次大會在哥本哈根舉行,哥本哈根警方特別準備了37個大鐵籠,用來關押前來鬧場抗議的滋事份子。[22]另外有6千名警員維持秩序,還有360間由廢酒廠改建而成的臨時牢房,可拘禁4000人。[23]
  • 由於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發生連續三天被拒絕進入會場,中方強烈不滿,經調查後,問題出在聯合國方面及丹麥安檢並沒溝通好,經中方抗議後問題才得以解決。[24]
  • 為期12天的大會,總共有上百位國家領導人的1萬5000餘名代表出席會議,其中會議所花費成本(1.3億英鎊)與搭飛機、汽車交通和能源消耗量,當中的碳排放量更超越阿富汗馬拉威塞拉利昂等國家的全國排放量。仍有人批評說:預估12天會期將排碳至少4萬1000噸,超出許多發展中國家同期的全國排碳量。[25]
  • 中國政府在會議期間多次強調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減排行為是經過反複論證的、科學的、不容談判的,也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不與其他任何國家的減排行動掛鈎,減排目標自主確立而不接受國際查核。[26]中國同時聲稱不管會議取得什麽樣的成果,都會毫不動搖地實現自己的目標。[27]
  • 針對已開發國家所提出要在2010至2013年,願意每年提供100億美元,來協助貧窮國家克服氣候變化,這筆資金分配給發展中國家,經計算人口平均一人還分不到2美元。[28]
  • 在大會開會首天,綠色和平國際總幹事庫米·奈都博士,於會場內,向丹麥總理拉斯穆森(Lars Løkke Rasmussen)送上由一千萬名人士聯署的請願信,希望會議能夠達成阻止氣候變化的協議。[29]
  • 2009年12月12日,為全球行動日,綠色和平中國代表(包括氣候英雄)於哥本哈根參與遊行,以展示寫上「修身、齊家、治國、救氣候」的巨型橫額,用中文向世界表達中國人民的拯救氣候訴求。[30]
  • 根據最近的官方報告,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其次是中國。而在會議期間,根據Carbon Monitoring for Action的網站數據,中國可能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31]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參與者指南 (PDF). COP15. [2009-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12-28). 
  2. ^ 議程概要 (PDF).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2009-1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0). 
  3. ^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 (PDF). 聯合國. [2009-12-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6-17). 
  4. ^ 峰會核心議題一覽. 文匯報. 2009-12-07 [200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5. ^ 排碳草案外洩窮國怒:偏袒富國. 聯合報. [2009-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3). 
  6. ^ 救地球,還要分貧富?. 聯合報. [200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3). 
  7. ^ 聯合國:「丹麥草案」不是氣候大會正式談判文本. 國際在線. [2009-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8. ^ G77要求美國加入京都議定書. 中時電子報. [200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4). 
  9. ^ 解振华:若美国2020减排四成中国愿奉陪. 鳳凰網. [2009-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10. ^ 西方指摘中國騎劫氣候會議
  11. ^ China holds the world to ransom. The Independent. [2009-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12. ^ 独家专访解振华:中方在谈判中保住底线又维护了尊严. 鳳凰網. [2009-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13. ^ 美国拒绝为中国减排提供任何补助. 鳳凰網. [200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14. ^ 中国从不寻求成为资金援助的首个受助国. 鳳凰網. [200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15. ^ 中美欧隔空交火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笼罩阴影. 鳳凰網. [200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16. ^ 哥本哈根:最后的救赎. [2009-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17. ^ China in Copenhagen Day 3: Tuvalu raises the bar, China reacts[永久失效連結]
  18. ^ 美中官員在哥本哈根就碳減排言辭交鋒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美國之音2009年12月12日
  19. ^ 谈了2年吵了13天协议达成画饼充饥. [2009-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21). 
  20. ^ 哥本哈根氣候問題群眾集會上近千人被捕[永久失效連結]美國之音2009年12月12日
  21. ^ Bob Dylan song adopted by Copenhagen climate summit. BBC News. [2009-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22. ^ 哥本哈根严防抗议行动备37只铁笼关押抗议者. 鳳凰網. [2009-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23. ^ 丹麥動員6千警維持秩序. 聯合報. [2009-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4). 
  24. ^ 解振华气候峰会连续三天被拒入场中方抗议. 鳳凰網. [2009-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25. ^ 氣候峰會12天排碳量超過阿富汗. 聯合報. [2009-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4). 
  26. ^ 何亚非:中国自主减排行动无附加条件也不容谈判. 中國新聞網. [2009-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5). 
  27. ^ 温家宝:迅速凝聚共识推进谈判进程. 新華網. [2009-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9). 
  28. ^ 2美元連買棺材板都不夠. 鳳凰網. [200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29. ^ 行動為氣候-12月7日-- 哥本哈根會議場地. 綠色和平. [200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6). 
  30. ^ 氣候英雄:全球行動日–遊行初體驗. 綠色和平. [2009-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13). 
  31. ^ Carbon Monitoring for Action. [2009-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