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馬達加斯加
外觀
馬達加斯加是一條典範條目,即此條目可作為維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 | ||||||||||||||||||||||||||||
|
馬達加斯加屬於維基百科地理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典範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本條目有內容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頁面「Madagascar」(原作者列於其歷史記錄頁)。 |
以下用戶曾撰寫此條目或熟悉其所涉主題,或可解答內容查證與參考來源方面的問題:
|
新條目推薦討論
- 哪個國家擁有非常多的動植物物種,並且近90%,至少上萬種都是其獨有,狐猴種類更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還多?
- 馬達加斯加條目由jarodalien(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jarodalien(討論 | 貢獻),屬於「country」類型,提名於2014年5月10日 12:45 (UTC)。
- 譯自英文特色條目,國家和地區擴充計劃第二彈。今天沒有翻譯建議,只能給大家講個又老又不是很好笑的笑話:幾人到店裡點了個手擀麵,一端上來,一人讓大家先別吃,然後他朝廚房看了一眼,氣憤地拍了下桌子,上當受騙了!不是手擀麵。手擀麵的工作量很大,要真是手擀,廚房大師傅要出一身大汗。的確,他的判斷非常準確,這是機器壓的,不是人工擀出來的。一個朋友就勸說,味兒一樣,你管他手擀還是機器擀。他說,那不一樣!他沒流汗!哦!大家都明白了,原來他要吃的不是面,是汗。--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2:45 (UTC)
- (+)支持。條目很好,但笑話毫無笑點。問題逗號有點多。--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0日 (六) 13:39 (UTC)
- (+)支持國家擴充計劃。— lssrn45 | talk 2014年5月10日 (六) 14:17 (UTC)
- 一直都在監視這個條目和您的貢獻列表,特別來表示(+)支持。--HYH.124(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4:19 (UTC)
- (+)支持(?)疑問:我想確認,憑問題中最後一句話,就足以讓答案唯一了對吧?--Howard61313(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4:25 (UTC)
- 好像只是最後一句是。--HYH.124(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4:44 (UTC)
- (+)支持,我們朱利安國王(King Julien)的家鄉啊,I like to move it move it move it。 --Nndd(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5:15 (UTC)
- Template:噓笑話不好笑,怒噓。--南風先生(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5:29 (UTC)
- (+)支持--Lanwi1(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22:21 (UTC)
- (+)支持--To be №.N 2014年5月10日 (六) 23:45 (UTC)
- (+)支持--Queensroad(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5:35 (UTC)
- (+)支持--SSR2000(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16:17 (UTC)
- (+)支持--A. S 2014年5月11日 (日) 18:08 (UTC)
- (+)支持。--Walter Grassroot (♬) 2014年5月12日 (一) 01:22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14年5月12日 (一) 13:36 (UTC)
優良條目評選
[編輯]馬達加斯加(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地理 - 國家,提名人: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4:37 (UTC)
- 投票期:2014年5月10日 (六) 14:37 (UTC) 至 2014年5月17日 (六) 14:37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根據英文特色條目全文重建,來源充足,可供查證,內容全面,繼盧旺達以來的國家和地區擴充計劃第二彈。--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4:37 (UTC)
- 就看了一下intro和infobox,「馬拉加西」是台譯,需要地區詞轉換。另外國家格言翻錯了。--Gilgalad 2014年5月10日 (六) 14:56 (UTC)
- 國家格言這個來源是根據google搜索的結果這樣寫的,我知道和原文不一樣,但來源如此就只能遵守了。--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5:08 (UTC)
- 既然寫了參考文獻[1]Le Comité Consultatif Constitutionnel. Projet de Constitution de la Quatrième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 (PDF). Madagascar Tribune. 2010-10-01,為什麼不按ref卻按google結果寫?馬達加斯加國家格言換了好幾次,你確定google到的是最新的?--Gilgalad 2014年5月10日 (六) 15:37 (UTC)
- 一開始的確沒想到居然國家格言也改來改去,所以找到來源就直接放上去了,謝謝指正,已經「愛、家園、進步」。--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0日
- 那麼,國家格言「Fitiavana, Tanindrazana, Fandrosoana」、國歌「Ry Tanindrazanay malala ô!」,同一個「Tanindrazana」,為什麼一個翻譯成「家園」,一個翻譯成「祖先的土地」,兩者不一致?--Gilgalad 2014年5月10日 (六) 19:04 (UTC)
- 居然國歌也改很多次?這真是……--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1:56 (UTC)
- 忍不住插一句嘴。按照鄙人微弱的法語知識,Patria怎會是「家園」?另外,(根據在下的用詞模式)一時又是「馬拉加西」、一時又是「馬拉加什」,令人無所適從。--春卷柯南夫子 ( 論功行賞 ) 2014年5月11日 (日) 11:47 (UTC)
- 國家格言的「Tanindrazana」和國歌的「Tanindrazanay」很可能和「motherland/vaterland」等等類似,實際含義就是「祖國」,而且「祖國」和「祖先的土地」在字面上還更接近一些。不過漢譯到底用哪一個,需要有可靠來源才能確定。--Gilgalad 2014年5月11日 (日) 12:29 (UTC)
- 這個地方我暫時只能按來源來,從搜索得到的結果,歌名是這樣譯的,這樣的話我無法去「自創」一個更合適的歌名。--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15:31 (UTC)
- 那麼我給你一個來源, 錢仁康.《世界國歌博覽》.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 1998:164頁:「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國歌——啊,我們親愛的祖國」。這樣一來,國家格言和國歌里Tanindrazana的譯法就一致了。
- 你在國家格言和國歌上的誤譯說明兩點:
- 1.有時候找一個能用的來源需要用很多時間做搜索。比如這裡馬達加斯加國歌的例子。
- 2.相反的情況是,你找到了很多來源,但他們互相衝突。要選擇正確合用的來源,需要一定的精力和知識進行辨析。比如你在翻譯國家格言的時候就用了錯誤的來源。
- 劉君在原文之外需要為一個單詞另找漢譯來源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兩個小小的麻煩,而在真正原創的時候,幾乎每寫一段話都會遇到更複雜的情況。希望這兩個小小的例子能說明,只從隔壁批發現成手擀麵下鍋,和親自做手擀麵的專家相比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區別的——儘管這不影響運輸大師的資格。--Gilgalad 2014年5月11日 (日) 22:39 (UTC)
- 我暫時認為這只是一個知識面的問題。原創者一般來說不會去編寫、涉足自己不夠熟悉,缺乏了解方面的內容。但我不打算這麼做,我寧願自己這樣遇到大量的批評,好像什麼評選不能通過一樣,沒關係,因為我知道自己可以從中很快進步。以氣象、地質等很多方面為例,以前我就是一竊不通。我是因為這樣才去提名內容獎。此外,我說的點和閣下說的點並不衝突,我強調的是自己完全不在乎、不考慮任何一個條目是原創還是翻譯。--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1:43 (UTC)
- 忍不住插一句嘴。按照鄙人微弱的法語知識,Patria怎會是「家園」?另外,(根據在下的用詞模式)一時又是「馬拉加西」、一時又是「馬拉加什」,令人無所適從。--春卷柯南夫子 ( 論功行賞 ) 2014年5月11日 (日) 11:47 (UTC)
- 居然國歌也改很多次?這真是……--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1:56 (UTC)
- 那麼,國家格言「Fitiavana, Tanindrazana, Fandrosoana」、國歌「Ry Tanindrazanay malala ô!」,同一個「Tanindrazana」,為什麼一個翻譯成「家園」,一個翻譯成「祖先的土地」,兩者不一致?--Gilgalad 2014年5月10日 (六) 19:04 (UTC)
- 一開始的確沒想到居然國家格言也改來改去,所以找到來源就直接放上去了,謝謝指正,已經「愛、家園、進步」。--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0日
- 既然寫了參考文獻[1]Le Comité Consultatif Constitutionnel. Projet de Constitution de la Quatrième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 (PDF). Madagascar Tribune. 2010-10-01,為什麼不按ref卻按google結果寫?馬達加斯加國家格言換了好幾次,你確定google到的是最新的?--Gilgalad 2014年5月10日 (六) 15:37 (UTC)
- As a result of the island's long isolation from neighboring continents, Madagascar is home to an abundance of plants and animals found nowhere else on Earth(由於島上長期與鄰近大陸隔離,馬達加斯加擁有的動植物種類非常豐富,並且其中許多都是該國所獨有)——中文比原文多了「其中許多」,導致邏輯不通。--Gilgalad 2014年5月11日 (日) 12:49 (UTC)
- 其中許多是我加的,這是因為從下文可以看出,全島上的生物物種,只是許多都是獨有,所以加上這個,以免語句有「全部都獨有」的誤解。--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15:31 (UTC)
- 請劉君再仔細體會一下閣下的漢譯在什麼地方失真了。--Gilgalad 2014年5月11日 (日) 22:54 (UTC)
- 其中許多是我加的,這是因為從下文可以看出,全島上的生物物種,只是許多都是獨有,所以加上這個,以免語句有「全部都獨有」的誤解。--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15:31 (UTC)
- (!)意見如果是在下根據英文先直譯的話,這句話就是「由於該島長期孤立於鄰近大陸,馬達加斯加成為大量動植物的家,這些動植物在別地無處可尋。」 囧rz……
- 國家格言這個來源是根據google搜索的結果這樣寫的,我知道和原文不一樣,但來源如此就只能遵守了。--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5:08 (UTC)
- 弱弱地問「主要產品均通過全國各地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合作社進行栽培和分售」是什麼意思?--如沐西風(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5:42 (UTC)
-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cooperatives」,如有更好建議請明言。--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6:09 (UTC)
- 我覺得「Key products」應該特指農產品。感覺劉君似乎是職業的英文翻譯。另外,「參見」里為什麼有盧旺達?--如沐西風(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4:48 (UTC)
- 在沒有明確語句確定這只是農產品時,我傾向於不定死其範圍。盧旺達這個主要是為了保留參見欄(因為排版會好看些,最上面的信息框太長了),現在去掉了。--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7:34 (UTC)
- 我覺得「Key products」應該特指農產品。感覺劉君似乎是職業的英文翻譯。另外,「參見」里為什麼有盧旺達?--如沐西風(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4:48 (UTC)
-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cooperatives」,如有更好建議請明言。--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6:09 (UTC)
(-)反對:這片陡崖的山脊,到底是陡崖還是山脊?高地以西氣候逐漸乾燥,還是高地以西的氣候逐漸乾燥;不過原文是arid terrain,何來氣候?傾斜,向上還是下,slopes down 。馬達加斯加最高的山峰分別從三大高地地塊上崛起?該國西海岸有很多受到保護的海港,這句錯譯吧,沒有理解原文意思。高含量的沉積物,high levels指高地(或大量?不清楚)吧。源於印度洋上空的雨雲產生的降水大部分都落在島上東部的沿海地區,明顯錯譯。local economies,地方經濟?--Dragoon17cc(留言) 2014年5月10日 (六) 17:13 (UTC)- (:)回應:我不明白何以「高地以西氣候」會斷句成「高地以」+「西氣候」?我起初的理解覺得用乾燥來形容地形不大好,並且理解這裡的乾濕是由氣候引起,因為下文的氣候章節就說明了這一點,所以是這樣寫,不過還是直接按原文吧。地勢這裡我持保留意見,因為後來傾斜的目標明確寫明是海峽和沼澤,前面的主體是高地,這不會導致有「向上傾斜」的判斷。再加向下反倒有點重複。高含量沉積物是因為有看、聽過「沉積物含量(很、較)高」之類語句形容河流。不過用大量沉積物吧,這樣可以少一個「的」字。雨雲這句我起初的理解是東部一直都在說降雨很多,釋放水分也就意味着降水等。地方經濟這裡不明白閣下有何高見。--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1:56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已經關注這個條目很長時間了,我只看了歷史部分,發現錯誤不少,模稜兩可、不通順的語句比比皆是。舉幾個例子:早期第一段中的「這一年代正是考古學上公認人類最早在馬達加斯加出現的時期」,縮句為「年代是時期」,不通;還是第一段中的「其基因上的起始人口規模約在60至200人之間」,不懂什麼意思;仍然是第一段中的「不過其中的具體時間線仍有待澄清」,「時間線」是什麼?第三段中的「這也是歐洲人對馬達加斯加的首次接觸」,應該是「與……的首次接觸」吧?馬達加斯加王國第二段中的「繼承母親的王位後試圖對女王的嚴格政策加以緩和」,政策用「嚴格」形容合適嗎?「加以緩和」不覺得囉嗦嗎?直接用「緩和」不得了嗎?還是第二段中的「之後又將其罷免後嫁給了他的弟弟」,出現兩個「後」……其他我就不再一一舉例了,短短的幾段就出現這麼多問題,其他的也不用看下去了。不得不說,主編是花了很大的功夫的,但由於缺乏相關的知識,可能翻譯得差強人意。翻譯不是有過硬的外文水平就行了,還要有相關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讓我想到管理員達師的擔憂,「如今GA把關尺度已經遠不如2010年,更何況也已經很少有人能在審核期內仔細評審所有的GA候選條目了」,主編者之前貢獻良多,可能讓有些評審人看都不看直接支持了,但不要以為大家都真的不會看了。由於本條目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強烈質疑之前主編者的那些條目的質量,可能與主編者的「翻譯大師」稱號並不相稱。——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5月11日 (日) 07:04 (UTC)
- (:)回應:去掉了「一年代」、「線」、「的人口」幾個字,調整了語序,「年代是時期」、「對……的接觸」、「嚴格政策」、這個有保留意見,或者學的漢語不一樣,但沒必要爭,改掉省事。歡迎繼續挑錯。--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7:34 (UTC)
- 既然要我挑錯,我就再挑一個,法國殖民時期第二段中的「法國在二戰期間的占領玷污了馬達加斯加殖民政府的威信」,法國在二戰期間占領什麼了?建議主編者把全文看了再來評審,這裡舉出的僅僅是歷史那一段的部分錯誤,其他錯誤還沒看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5月11日 (日) 07:42 (UTC)
- 加在「對島上」三字,感覺前前後後都是在說這個島,這一句似乎不至於說就指代不明吧。--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7:50 (UTC)
- 這個就搞笑了,馬達加斯加在二戰前就是法國的殖民地,為什麼之前的占領沒有玷污殖民政府的威信,單單二戰期間的會玷污威信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5月11日 (日) 08:10 (UTC)
- 我是這樣理解:殖民地和占領並不是一回事,成為殖民地,建立殖民政府,這裡就成了其保護國(像上文說的那樣,「1890年,大英帝國接受了法國對島上的殖民統治……」),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再占領,原來的殖民政府就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威信受損。英文是「The occupation of Franc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tarnished the prestige of the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in Madagascar and galvanized the growing independence movement, leading to the Malagasy Uprising of 1947.」,這裡只是說明我這樣譯的原因,如有改善建議還請明言。--2014年5月11日 (日) 08:18 (UTC)現在出門,有女人在等,麻煩,所以一會沒法立即回復,請見諒。--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8:22 (UTC)
- 還沒發覺錯誤?好吧,我來揭曉謎底。「翻譯大師」閣下,任何一本詞典都會告訴你occupation of France是對法國的占領的意思,而放在二戰中就是指納粹德國對法國的占領(參見en:Occupation of France);法國占領他國領土會用by而非of。翻譯不是你想當然理解了就能夠翻譯正確了,其實不僅是在考驗你的語言基本功,還有對所翻譯事物的整體把握。在我看來,這兩點閣下都未能做得很好。——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5月12日 (一) 04:00 (UTC)
- 感謝明言。--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4:08 (UTC)
- 還沒發覺錯誤?好吧,我來揭曉謎底。「翻譯大師」閣下,任何一本詞典都會告訴你occupation of France是對法國的占領的意思,而放在二戰中就是指納粹德國對法國的占領(參見en:Occupation of France);法國占領他國領土會用by而非of。翻譯不是你想當然理解了就能夠翻譯正確了,其實不僅是在考驗你的語言基本功,還有對所翻譯事物的整體把握。在我看來,這兩點閣下都未能做得很好。——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5月12日 (一) 04:00 (UTC)
- 我是這樣理解:殖民地和占領並不是一回事,成為殖民地,建立殖民政府,這裡就成了其保護國(像上文說的那樣,「1890年,大英帝國接受了法國對島上的殖民統治……」),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再占領,原來的殖民政府就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威信受損。英文是「The occupation of Franc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tarnished the prestige of the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in Madagascar and galvanized the growing independence movement, leading to the Malagasy Uprising of 1947.」,這裡只是說明我這樣譯的原因,如有改善建議還請明言。--2014年5月11日 (日) 08:18 (UTC)現在出門,有女人在等,麻煩,所以一會沒法立即回復,請見諒。--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8:22 (UTC)
- 這個就搞笑了,馬達加斯加在二戰前就是法國的殖民地,為什麼之前的占領沒有玷污殖民政府的威信,單單二戰期間的會玷污威信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5月11日 (日) 08:10 (UTC)
- 加在「對島上」三字,感覺前前後後都是在說這個島,這一句似乎不至於說就指代不明吧。--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7:50 (UTC)
- 既然要我挑錯,我就再挑一個,法國殖民時期第二段中的「法國在二戰期間的占領玷污了馬達加斯加殖民政府的威信」,法國在二戰期間占領什麼了?建議主編者把全文看了再來評審,這裡舉出的僅僅是歷史那一段的部分錯誤,其他錯誤還沒看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5月11日 (日) 07:42 (UTC)
- 「their founding population size is genetically estimated to have been around 60 to 200 individuals」譯為原來的「其基因上的起始人口規模約在60至200人之間」或現在的「其最初人口規模約在60至200人之間」,都應算是誤譯。蘇州說的有道理。如果只有英文水平,而無相關的知識儲備,翻譯時就只能照英文逐字翻譯,無法變通,意譯不得。劉君譯國家地理條目還是有些着急。如果多花一點時間,先把英文條目徹底看懂再來翻譯,結果肯定會比現在好得多。--如沐西風(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13:00 (UTC)
- 還請明言此句應如何翻譯。--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15:31 (UTC)
- 用遺傳學方法估計,其最初人口規模……。不是見到一個"gene..."就是"基因"。18.111.82.58(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21:40 (UTC)
- 非常感謝。--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2:49 (UTC)
- 用遺傳學方法估計,其最初人口規模……。不是見到一個"gene..."就是"基因"。18.111.82.58(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21:40 (UTC)
- 還請明言此句應如何翻譯。--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15:31 (UTC)
- (:)回應:去掉了「一年代」、「線」、「的人口」幾個字,調整了語序,「年代是時期」、「對……的接觸」、「嚴格政策」、這個有保留意見,或者學的漢語不一樣,但沒必要爭,改掉省事。歡迎繼續挑錯。--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7:34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biogeographic是生理地理?真可謂翻譯加原創大師。1萬4883種?參見WP:MOSNUM。和馬達加斯加航空公司的商標一起出現在該國國徽上,錯。—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0:54、00:59和01:05 (UTC)加入。↑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 謝謝指正,「生理」這個是詞語聯想導致打錯字。不過1萬4883種這個是可以的,就像說1億2345萬6789美元可以一樣。最後一個是錯譯,是蕉出現在商標上,這裡看得太快了,再次感謝。--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1:43 (UTC)
- 多位數字的寫法參見WP:MOSNUM#多位數字的分節。—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2:05 (UTC)加入。
- 看到,裡面也舉了例子,說意為X億XXXX萬XXXX,並且:沒有明確說不可以這樣寫。--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2:08 (UTC)
- 抱歉,是我誤讀。—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2:13 (UTC)加入。
- 看到,裡面也舉了例子,說意為X億XXXX萬XXXX,並且:沒有明確說不可以這樣寫。--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2:08 (UTC)
- 多位數字的寫法參見WP:MOSNUM#多位數字的分節。—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2:05 (UTC)加入。
- 還有一些持更謹慎態度的考古學家則認為,這些定居者是在公元420年以前(或是公元250至590年)來到此地,錯。—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2:12 (UTC)加入。
- 仍未修復,"持更謹慎態度"重複。—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3:05 (UTC)加入。
- 筆誤,謝謝。--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3:29 (UTC)
- 仍未修復,"持更謹慎態度"重複。—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3:05 (UTC)加入。
- 馬達加斯加都是地球上最後一個有人類定居的主要陸地。難道人類從此以後滅絕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2:18加入。
- 謝謝指正,「生理」這個是詞語聯想導致打錯字。不過1萬4883種這個是可以的,就像說1億2345萬6789美元可以一樣。最後一個是錯譯,是蕉出現在商標上,這裡看得太快了,再次感謝。--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1:43 (UTC)
- (:)回應做了些調整,煩請複查,再次感謝。--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2:49 (UTC)
- (:)回應嚴格來說還是錯。這裡last應是「最晚」之意。「定居時間最晚」並不一定意味着「定居時間最短」。—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3:08 (UTC)加入。
- (:)回應做了些調整,煩請複查,再次感謝。--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2:49 (UTC)
- 謝謝指正。--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3:29 (UTC)
- 現代馬拉加什人的DNA中表現出與非洲黑人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占到馬拉加什男性和女性宗族的大約一半),不過其中的具體時間仍有待澄清。什麼占到?什麼的具體時間?宗族可能譯錯,因為遺傳學裡也有lineage這個術語。—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2:27 (UTC)加入。
- 這裡還請進一步指教,作了一點調查,timing這個實在無法確定,所以暫時隱藏(覺得黑人到島上時間的話有些過去牽強)--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2:49 (UTC)
- 來到島上後,早期居民通過砍伐和焚燒清除沿海雨林,以便從事農業種植。缺謂語。—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2:29 (UTC)加入。
- 這裡不明白,「居民清除雨林」啊。--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2:49 (UTC)
- 漏看了「清除」二字,抱歉。—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3:05 (UTC)加入。
- 這裡不明白,「居民清除雨林」啊。--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2:49 (UTC)
- 班圖語移民,不知所云。—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2:33 (UTC)加入。
- 人均GDP 949什麼?RMB?—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2:39 (UTC加入。
- 這兩處已經修正,謝謝。--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2:49 (UTC)
- 主要產品均通過全國各地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合作社進行栽培和分售。產品還能栽培?—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3:23 (UTC)加入。
- 謝謝。--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3:29 (UTC)
- 隨着出口量同比下降,哪來的「同比」?—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3:31 (UTC)加入。
- 約69%的人口生活水平低於每天一美元的國家貧困線門檻。"線"和"門檻"重複。—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3:37 (UTC)加入。
2011年,農業部門貢獻了全國GDP的29%,哪來的部門?—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3:37 (UTC)加入。- subsistence level是難以生存的程度?—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3:41、03:42和03:45 (UTC)加入。
- 由...謝里特國際在穆拉曼加附近萃取,並在圖阿馬西納附近加工的鎳,鎳能萃取?用什麼萃取?—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214(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3:51 (UTC)加入。
- 提取。--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4:08 (UTC)
- 鎳是金屬,用「提煉」更好。 --達師 - 277 - 465 2014年5月15日 (四) 13:21 (UTC)
- 提取。--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4:08 (UTC)
- 對之對應的是,不知所云。—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199(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4:21 (UTC)加入。
- 則是都是,不知所云。—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199(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4:28 (UTC)加入。
- 這些投資使該國經濟得到大幅增長,多餘—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51.3.199(對話)於2014年5月12日 (一) 04:33 (UTC)加入。
- 謝謝指正。--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6:22 (UTC)
- 絲稠,錯字,另請處理一下紅鏈過多的問題。—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111.20.109(對話)於2014年5月13日 (二) 02:29 (UTC)加入。
- 謝謝。紅鏈這個閣下的意思是改成綠鏈?這個因為會有麻煩,所以暫時用紅鏈。--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3日 (二) 03:29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內容頗為全面;(!)意見:宗教信仰章節:「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也有在島上傳播。」的「有」是否多餘?;(被上面的IP用戶氣得我得一一為這位在美國大學編輯的用戶補上簽名,後才看一下條目。話說都是因為我手癢。)--已永久離開維基百科,特來提醒用戶簽名的HYH.124(留言) 2014年5月13日 (二) 16:57 (UTC)
- (:)回應:謝謝閣下細心,欲去還留啊,呵呵。--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4日 (三) 06:13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內容全面,來源充實。 --北風其涼(留言) 2014年5月14日 (三) 16:22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這個王國起初與各個沿海王國相比都很弱小」,細讀這個「都」字用錯了,另外已經「弱小」也就無必再提規模。「之後再遷至塔那那利佛」,「再」是多餘的。「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父親統一全島的志向」,「很大程度上」翻譯痕跡過重。「大英帝國政府承認他是馬達加斯加國王」前面缺連接詞,可考慮連這一分句重寫。「締造條約」(這是投反對票的唯一理由,不準備劃票)。「以此換取英國的軍事和財政援助」,「此」字可以不要。「轉錄」原文錯,=>「轉寫」,按照文意及en:Malagasy_language#Writing_system。「面對英國不斷增長的政治和文化侵占作出了強烈的反應」,首先「增長」應改用更加體現侵略性的詞語(比如「變本加厲」,供參考),其次「反應」這個詞也太過中性了。「皇家法令」=>「旨令」(不過這個詞用的也不算多)。「並迫使大部分外國人離境」,更主動的「強迫」可能意思上更順(沒有看原文僅供參考)。「其目的是給君主的絕對權力劃上句點」,嚴格來說「其」指代不明,也不建議這麼寫,從句結構沒有順過來。「後者之後」請務必改成只有一個「後」字的形式(所以說前者後者慎用)。「與傳統信仰一起擁有越來越多的信眾」,理解為傳統信仰原來信眾也很少。「同時身為武裝部隊總司令的賴尼萊亞里沃尼還成功擊退了法國的多次殖民入侵」,「同時」=>「此外」,「身為……的」刪掉,或者改成「武裝部隊還在……的帶領下」。 --達師 - 277 - 465 2014年5月14日 (三) 19:15 (UTC)
- 這還真沒想到:不是就是要力圖中性麼。「與傳統信仰一起擁有越來越多的信眾」這個我們理解不同,我認為這句說明基督教像傳統信仰一樣,信眾都有增加,這並不說明之前傳統信仰人數的多少,「強迫」這裡不方便,因為女王是施壓,不是你不走我就砍你丫的。別的都已調整,謝謝。--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5日 (四) 01:45 (UTC)
- 條目的撰寫不應有偏見,但是當對某一方的立場進行描述時,完全沒必要在措辭上死守中性,何況你已經在用「侵占」。 --達師 - 277 - 465 2014年5月15日 (四) 13:25 (UTC)
- 這還真沒想到:不是就是要力圖中性麼。「與傳統信仰一起擁有越來越多的信眾」這個我們理解不同,我認為這句說明基督教像傳統信仰一樣,信眾都有增加,這並不說明之前傳統信仰人數的多少,「強迫」這裡不方便,因為女王是施壓,不是你不走我就砍你丫的。別的都已調整,謝謝。--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5日 (四) 01:45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內容豐富充實。Queensroad(留言) 2014年5月15日 (四) 06:26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改善好了~ --Misaka Mikoto粉絲信箱久經沙場的戰績 2014年5月15日 (三) 12:04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符合要求。Gz deleted(留言) 2014年5月15日 (四) 14:45 (UTC)
- (!)意見,看了歷史一段,很多翻譯不通順之處,例如:馬達加斯加已隨着對憲法的相應修訂經歷了四個不同的共和國時期、上校僅6天後將遭刺殺。可以改為馬達加斯加通過修改憲法,將共和國劃分為四個時期。其實很多語言英式中文的痕跡過於嚴重,整個內容讀起來很不符合中文語言環境,建議修改後再申請優良不遲。周子儀※浪漫謊言 2014年5月16日 (五) 10:30 (UTC)
- 已經調整。--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6日 (五) 11:43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內容充足、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以yesGA票作獎勵。—ArikamaI 在沒有人有槍的國度裡,一把手槍的人就是國王(謝絕廢話|戰鬥記錄) 2014年5月16日 (五) 12:13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與以上諸位同理。親,繼續加油哦~--萌動の心(^_^)∠※π≈3.141592653589793238親留言哦於共和國64年 2014年5月16日 (五) 19:07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評審中提到的問題仍有很多沒有改正:
- 國家格言和國歌歌名中的Tanindrazana(y)分別翻譯成家園、祖國,譯名不一致。
- 英語Malagasy/法語Malagache時而譯成馬拉加斯,時而寫成馬拉加什,還有時寫成馬拉加西,譯名不一致。
- 「由於島上長期與鄰近大陸隔離,馬達加斯加擁有的動植物種類非常豐富,」邏輯不通。
- 「二戰期間德國對島上的占領」——德國沒有占領過馬達加斯加,原文the occupation of France指(德國)對法國的占領。
- 「占領……玷污……威信」——用詞不當。--Gilgalad 2014年5月17日 (六) 01:27 (UTC)
- (:)回應:國歌歌名乃是閣下親自找來源所改,不知現在是又如何個錯法,還是不管怎麼樣反正是不會對的?如果說國家格言中的家園要譯成祖國,那只能算原創研究,或是睜眼說瞎話。馬拉加西是因為該國剛獨立時名字就叫馬拉加西共和國,馬拉加什是馬拉加什人,馬拉加斯是馬拉加斯語。另外三處已經調整,謝謝建議
及在最後時間投票,確保條目不能通過此處言語失當,抱歉。--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01:41 (UTC)
- (:)回應:國歌歌名乃是閣下親自找來源所改,不知現在是又如何個錯法,還是不管怎麼樣反正是不會對的?如果說國家格言中的家園要譯成祖國,那只能算原創研究,或是睜眼說瞎話。馬拉加西是因為該國剛獨立時名字就叫馬拉加西共和國,馬拉加什是馬拉加什人,馬拉加斯是馬拉加斯語。另外三處已經調整,謝謝建議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馬拉加什人/馬拉加斯語因為是不同人建的所以才會不同,在同一條目中應當統一。《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稱「馬達加斯加人」/「馬達加斯加語」,國家最初的名稱作「馬爾加什共和國」。--陶瓷電鋸(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03:22 (UTC)
- @Aeyzjinh:請複查(其實我一直覺得這樣的統一會造成衝突)。--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03:52 (UTC)
- (:)回應從一開始我就只提意見沒投票,即使仍然有這麼多問題沒解決,我還是特意提前了大半天給你有足夠時間整改。但對你現在這種態度,我就只能呵呵了。如果我晚一點反對呢,你肯定有比「確保條目不能通過」更難聽的話要說。要是我第一天扔一張反對票然後不聞不問呢,你恐怕又要說我「專門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了吧?
- 國歌歌名的問題,我專門花了半個小時查數據庫幫你加上來源了。國家格言patrie的譯法,前面user:春卷柯南第一天就指出「家園」有誤。你作為主編寧願原創一個錯誤的譯法,就是不肯用十幾分鐘給國家格言找個正經來源嗎?
- 關於馬拉加什/馬拉加西/馬拉加斯,我已經告訴你,這些譯法對應的是同一個英文詞「Malagasy」。這個錯誤也是user:春卷柯南首先指出的。聽一聽其他用戶的意見,統一一下譯法就這麼難嗎?
- 對「專門投票不讓你過」的誅心之論,我還要再呵呵一下。以你在聯合國安理會第82號決議到處拉票就是不改正錯誤的表現,我早就知道只做機器面的「手擀麵大師」是無選不過,無往而不利的。--Gilgalad 2014年5月17日 (六) 03:56 (UTC)
- (:)回應:e……這樣吧:我實在是找不到要譯成「愛、祖國、進步」的來源。但就閣下所說,我在條目中的譯法是「原創」這一點,不知又何以如此自信,
還是當眾說謊:「事實上,有些人似乎樂於使用「愛」一字,在馬達加斯加,前過渡政府總統安德里‧拉喬立納(Andry Rajoelina)修改該國的口號,把愛字納入其中:「愛、家園、進步」(Fitiavana, Tanindrazana, Fandrosoana﹞。」另外對於聯合國安理會第82號決議這個條目,我以前已經回復過,或者您沒有看見或是視而不見,或是認為回復和沒回復一樣,再說什麼都已經沒有意義。我一開始是發現閣下親自改了國歌的項,滿以為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但看起來並沒有。如果閣下能找到,還煩請指教。我從不認為自己做了手擀麵,上面也已回復過有關什麼難易的質問。或者閣下還是沒有看見,或視而不見,或是認為根本不成立。不知道原創某一類型條目寫到出神入化者,突然來寫個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類型又會是什麼情況。再退一步講,看看中文維基「原創」條目的「待遇」,我雖不肖,卻也不會與其為伍,就是真的原創,也還是只說翻譯的好。看起來閣下自始至終從未有任何地方不當,所以言語中有衝撞之處,在此道歉。另外你說的馬拉加什/馬拉加西/馬拉加斯其實你回復時早已修改,心裡有保留意見,但還是保留吧。--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04:32 (UTC)- 雖然第一句話中的馬拉加斯未統一,不過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問題。這個條目的英文版是不是比較舊?已是2014年,怎麼2012年的人口仍是「預計」超過2200萬?結構上,馬達加斯加的自然地理是具有較大的獨特性和重要性的,條目中這個部分的比重就低了點,相反「歷史」一段的比重就有點高。如果真要FA,裡面的圖片漢化/紅字消掉可能會比較好--陶瓷電鋸(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09:25 (UTC)
- 謝謝陶瓷電鋸的意見。這個如果通過GA,短時間內應該還不會提名FA,先看看同行評審的反應吧。自然地理這個個人認為考慮到條目的已有篇幅,放在專門的馬達加斯加地理中會比較好。如果注意對照,可以發現我已經對內容做了一點更新。英文維基中有關馬達加斯加的許多條目品質都非常高,在下有意逐步一個一個譯過來,就像之前對待理查德·尼克松系列那9個特色條目一樣,這樣應該可以消除幾個紅鏈。不過個人另一方面也覺得,如果一個條目中有一些紅鏈,那麼將來填補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所以一般傾向於還是標出紅鏈,而不是自欺欺人地故意不標出來。--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09:40 (UTC)剛剛根據來源更新了人口及人口密度的數據。--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09:53 (UTC)
- 雖然第一句話中的馬拉加斯未統一,不過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問題。這個條目的英文版是不是比較舊?已是2014年,怎麼2012年的人口仍是「預計」超過2200萬?結構上,馬達加斯加的自然地理是具有較大的獨特性和重要性的,條目中這個部分的比重就低了點,相反「歷史」一段的比重就有點高。如果真要FA,裡面的圖片漢化/紅字消掉可能會比較好--陶瓷電鋸(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09:25 (UTC)
- (:)回應從一開始我就只提意見沒投票,即使仍然有這麼多問題沒解決,我還是特意提前了大半天給你有足夠時間整改。但對你現在這種態度,我就只能呵呵了。如果我晚一點反對呢,你肯定有比「確保條目不能通過」更難聽的話要說。要是我第一天扔一張反對票然後不聞不問呢,你恐怕又要說我「專門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了吧?
- @Aeyzjinh:請複查(其實我一直覺得這樣的統一會造成衝突)。--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03:52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相比之提名之初,條目已有很大改善,已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剩下的問題可在特色條目評選時慢慢解決。--向端粒,向酶解,投上冷冷的一眼,騎士呵,向前! 2014年5月17日 (六) 06:51 (UTC)
- 謝謝肯定,這個條目暫不打算提名特色條目,同行評審看看還有沒有什麼需要改進之處先吧。--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09:15 (UTC)
- (=)中立:本來想投支持票,但我認為飲食文化是文化重要的一環,這裡卻只有簡短一句「馬達加斯加美食中體現出東南亞的文化影響,人們幾乎每一頓都會進食大米,通常還會伴隨着各種風味的蔬菜或肉類菜餚一起食用。」帶過,稍嫌草率。。。英語維基的特色條目en:Malagasy cuisine可以提供大量資料,個人覺得這至少要佔一段(吧?)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會投票,但即使沒有仍期待下次再提評選。— lssrn45 | talk 2014年5月17日 (六) 12:56 (UTC)
- (:)回應User:Lssrn45,個人對此的打算是在之後翻譯en:Malagasy cuisine,然後以「主條目」項放入這個條目中。(特別是考慮到條目的已有篇幅)--劉嘉(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13:00 (UTC)
- 複查維基百科:優良與特色標準對比,GA似乎只要求「覆蓋面廣」,既然如此的話條目整體上仍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雖然你說短期內不會提名FA,還是希望之後能夠在文化方面再作補充。— lssrn45 | talk 2014年5月17日 (六) 13:14 (UTC)
↑該用戶投票因與先前重複而無效,但意見可供參考。投票者如要改票請在先前的投票加刪除線。
- (!)意見:根據投票程序,若要改票,則需要在投票期限內劃掉之前的投票,否則後面的投票屬於無效票。——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5月17日 (六) 14:42 (UTC)
- 感謝提醒。。。— lssrn45 | talk 2014年5月17日 (六) 15:54 (UTC)
- (!)意見:根據投票程序,若要改票,則需要在投票期限內劃掉之前的投票,否則後面的投票屬於無效票。——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5月17日 (六) 14:42 (UTC)
- :9支持,4反對,落選。--春卷柯南夫子 ( 論功行賞 ) 2014年5月17日 (六) 14:44 (UTC)
優良條目評選(第二次)
[編輯]馬達加斯加(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地理 - 國家,提名人:—6+(留言) 2014年6月18日 (三) 07:19 (UTC)
- 投票期:2014年6月18日 (三) 07:19 (UTC) 至 2014年6月25日 (三) 07:19 (UTC)
- 此條目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故提交候選,理據:譯自英文特色條目,來源充足,可供查證,人口等各項數據已經更新。—6+(留言) 2014年6月18日 (三) 07:19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內容與來源都豐富,大致達標。不過,部分的翻譯仍嫌拗口:「到19世紀末時,馬達加斯加已經擁有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成為殖民地前最發達、最現代的學校系統。」,不如改成:「到19世紀末成為殖民地前,馬達加斯加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中,已發展出最發達、最現代的學校系統」;簡轉繁也應注意:「給學生髮放包含基本學習用品的包裹」-->「髮放」?「劃上句點」?正體字應是「畫上句點」--Age317(留言) 2014年6月20日 (五) 02:28 (UTC)
- 我換了別的說法,謝謝意見,發放這裡大陸是這樣說,不知道這個轉換到底是什麼意思,劃上句點這裡用了地域詞轉換。--6+(留言) 2014年6月20日 (五) 12:44 (UTC)
- 因為我是台灣用戶,用正體字(繁體字)閱讀條目時,「發放」會被轉換成「髮放」,這其實是簡體和繁體字的轉換問題,嚴格來說是小問題,我幫忙修正即可--Age317(留言) 2014年6月20日 (五) 12:55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大致符合標準,但是在寫好馬達加斯加菜(或馬達加斯加飲食文化)前還是不要提名FA了。— lssrn45 | talk 2014年6月21日 (六) 07:53 (UTC)
- (&)建議:建議根據上海辭書出版社《民族詞典》修改部分民族的譯名。--#young[talk] 2014年6月22日 (日) 06:35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來源充足,內容覆蓋面廣。--#young[talk] 2014年6月22日 (日) 07:43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並通過受壓」、「彈藥和其他行業」(彈藥不是行業,一個人開發某行業也說不通),另外蘭伯特約章加書名號。上次看過的部分。 --達師 - 277 - 465 2014年6月23日 (一) 01:43 (UTC)
- (:)回應:已改善,謝謝意見。--6+(留言) 2014年6月23日 (一) 01:57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符合要求。Gz deleted(留言) 2014年6月24日 (二) 15:26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內容完整,來源充足--Fayhoo(留言) 2014年6月24日 (二) 15:47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符合。--chaus(留言) 2014年6月24日 (二) 15:53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已符合優良條目標準--SSR2000(留言) 2014年6月24日 (二) 16:30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符合要求。--春卷柯南夫子 ( 論功行賞 ) 2014年6月24日 (二) 16:31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內容充足、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以yesGA票作獎勵。—ArikamaI 在沒有人有槍的國度裡,一把手槍的人就是國王(謝絕廢話|戰鬥記錄) 2014年6月25日 (三) 01:41 (UTC)
- :10支持,1反對,入選。--183.57.101.151(留言) 2014年6月25日 (三) 07:34 (UTC)
特色條目評選
[編輯]馬達加斯加(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地理-國家,提名人:7(留言) 2015年1月16日 (五) 14:26 (UTC)
- 投票期:2015年1月16日 (五) 14:26 (UTC) 至 2015年1月30日 (五) 14:26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提名人票。譯自英文特色條目,來源充足,可供查證,內容全面且無多餘細節。--7(留言) 2015年1月16日 (五) 14:26 (UTC)
- (?)疑問:「考古學上已經公認人類最早在馬達加斯加出現的時期為公元420年(或是公元250至590年),但一些考古學家估計,馬達加斯加的最早定居者是在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間分多批來到島上,還有一些考古學家對公元420年以前的情況持謹慎態度」,到底什麼是「公認」?--如沐西風(留言) 2015年1月16日 (五) 15:16 (UTC)
- 我對此的理解是:考古學上有壓倒性多數的人認為該島開始有人類定居的最早時間是420年(或是XXXX……),但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意見。具體見腳註51的quote:"'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earliest human presence in Madagascar comes from Andavakoera near Diego Suarez and is dated to AD420 (AD250-590, 2SDs) (Dewar & Wright 1996). There is some indirect evidence for earlier human presence, but it is ambiguous. The oldest such potential evidence to our knowledge is cutmarked subfossil lemur bone from a palaeontological site, Taolambiby, in the southwest. One date was obtained, calibrated as 530BC to 300BC (Godfrey & Jungers 2003). The cutmarking looks plausible, but there is a potential problem of old carbon from the limestone landscape compromising the date, and there are no associated artefacts or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the vicinity. Nearly contemporaneous potential evidence comes from Cannabis/Humulus pollen which occurs in a pollen column from the central highlands at an interpolated date of c. 2200BP (Burney 1987). There is some suspicion however that cannabis may have reached Africa 3000 years ago, and in any case, there is no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human occupation in the highlands until c. AD1200. Finally, a cutmarked pygmy hippo bone from Ambolisatra has been dated and calibrated to between 60BC and AD130 (2 SDs), but it is from a coastal swamp without indications of settlement, in a heavily karstic region. Moreover, a similar bone from the same collection from a nearby site gave two widely divergent dates of 2020BP and 3495BP (MacPhee & Burney 1991). Transient visits to Madagascar that did not result in enduring settlement cannot be ruled out, and may have left some traces.'--7(留言) 2015年1月16日 (五) 15:28 (UTC)
- 不建議譯為「公認」。劉兄給的引文里貌似沒有提到「壓倒多數」。而且,公認還公認出兩種可能?(公元420年 或是公元250至590年)。英文維基的原文是「Most archaeologists estimate that the earliest settlers arrived in successive waves throughout the period between 350 BC and 550 AD, while others are cautious about dates earlier than 250 AD. 」「大多數」,而且是「估計」,就算是壓倒多數,他們也不確定這個結果。依我的理解,這應該不算是公認。
- 順帶問一句,這個大段的引文真的出自原書嗎?難道en:History_of_Madagascar抄襲了?「A common Austronesian origin: The Vahoaka Ntaolo」一章之下,「The earliest unambiguous evidence of human presence in Madagascar was found at Andavakoera and dates to 490 AD.[3] There is some indirect evidence for earlier human presence, but it is ambiguous. The oldest such potential evidence is cutmarked subfossil lemur bone from a palaeontological site, Taolambiby, in the southwest. One date was obtained, calibrated as 530BC to 300BC (Godfrey & Jungers 2003). The cutmarking looks plausible, but there is a potential problem of old carbon from the limestone landscape compromising the date, and there are no associated artifacts or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the vicinity. Nearly contemporaneous potential evidence comes from Cannabis/Humulus pollen which occurs in a pollen column from the central highlands at an interpolated date of c. 2200BP (Burney 1987). There is some suspicion that cannabis may have reached Africa 3000 years ago. There is no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human occupation in the highlands until around 1200 AD. Finally, a cutmarked pygmy hippo bone from Ambolisatra has been dated and calibrated to between 60BC and AD130 (2 SDs), but it is from a coastal swamp without indications of settlement, in a heavily karstic region. Moreover, a similar bone from the same collection from a nearby site gave two widely divergent dates of 2020BP and 3495BP (MacPhee & Burney 1991). Transient visits to Madagascar that did not result in enduring settlement cannot be ruled out, and may have left some traces.」這個雷同度,至少按中文維基的標準應該算是抄襲。--如沐西風(留言) 2015年1月16日 (五) 16:11 (UTC)
- 「時代」久遠,我已經不記得起初翻譯時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詞,肯定有一個原因,只是記憶力減退想不起來了,所以先刪掉這些詞吧,之後如果想到補上,再在talk頁說明。另一點沒明白意思,來源中明確採用了quote參數,同時寫有「MacPhee & Burney 1991」、「Dewar & Wright 1996」、「Burney 1987」、「Godfrey & Jungers 2003」之類,這表明了相應判斷的書目來源,有可能不是原文。--7(留言) 2015年1月16日 (五) 16:35 (UTC)
- 我對此的理解是:考古學上有壓倒性多數的人認為該島開始有人類定居的最早時間是420年(或是XXXX……),但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意見。具體見腳註51的quote:"'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earliest human presence in Madagascar comes from Andavakoera near Diego Suarez and is dated to AD420 (AD250-590, 2SDs) (Dewar & Wright 1996). There is some indirect evidence for earlier human presence, but it is ambiguous. The oldest such potential evidence to our knowledge is cutmarked subfossil lemur bone from a palaeontological site, Taolambiby, in the southwest. One date was obtained, calibrated as 530BC to 300BC (Godfrey & Jungers 2003). The cutmarking looks plausible, but there is a potential problem of old carbon from the limestone landscape compromising the date, and there are no associated artefacts or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the vicinity. Nearly contemporaneous potential evidence comes from Cannabis/Humulus pollen which occurs in a pollen column from the central highlands at an interpolated date of c. 2200BP (Burney 1987). There is some suspicion however that cannabis may have reached Africa 3000 years ago, and in any case, there is no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human occupation in the highlands until c. AD1200. Finally, a cutmarked pygmy hippo bone from Ambolisatra has been dated and calibrated to between 60BC and AD130 (2 SDs), but it is from a coastal swamp without indications of settlement, in a heavily karstic region. Moreover, a similar bone from the same collection from a nearby site gave two widely divergent dates of 2020BP and 3495BP (MacPhee & Burney 1991). Transient visits to Madagascar that did not result in enduring settlement cannot be ruled out, and may have left some traces.'--7(留言) 2015年1月16日 (五) 15:28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全面,來源充實。 --北風其涼(留言) 2015年1月16日 (五) 16:18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同上。話說看了上上次這條目的GAN,閣下也是不容易,翻譯個國家條目到處有人找茬。--Whaterss(留言) 2015年1月17日 (六) 01:10 (UTC)
- 題外話:上一次提名人在DYK說的笑話很冷,我只是想插一句,翻譯的條目並非機器壓的「手擀麵」,翻譯的工作量其實和手擀的一樣大,只不過您的工作量讓人以為是機器擀的。--175.156.214.74(留言) 2015年1月17日 (六) 08:39 (UTC)
- (!)意見:
- 「簡稱馬達加斯加」:「通稱」更合適,因為「Madagascar, officially the Republic of Madagascar」意思就是後者是官名,而前者是通稱,而維基百科按常理說是使用通稱的。
- 在馬達加斯加語,其居民真的叫「馬達加斯加人」,而非馬爾加什人嗎?不是已經說「島名『馬達加斯加』並非源於本地」嗎?
- 另外,「本地」是違反避免地域中心方針的,應該使用「當地」等稱謂。
- 「摩加迪沙(Mogadishu)」到底是要加外語註明,還是不用呢?如果需要的話,那麼「其居民叫做」什麼什麼也就需要了。
- 題外話:哈哈哈,「島」的定義很模糊,我可以理解,地球上的最大島是亞洲。
- --175.156.214.74(留言) 2015年1月17日 (六) 09:11 (UTC)
-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簡稱馬達加斯加這沒什麼問題吧;馬爾加什、馬達加斯加這只是譯名差異;「本地」……算了改了;這裡註明英語是為了和「Madageiscar」區別,讓讀者看出來這兩個詞的接近之處,理解當然此人為什麼會搞混。--7(留言) 2015年1月17日 (六) 10:12 (UTC)
- 一個國家可以有很多簡稱,比如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就可以簡稱「巴國」或「巴」,通稱就不同了,這裡是指最常用的名稱,您覺得沒問題就沒問題吧。另外我明白為什麼您會寫「本地」,因為「本」並不一定是指自己。--175.156.214.74(留言) 2015年1月17日 (六) 15:47 (UTC)
-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簡稱馬達加斯加這沒什麼問題吧;馬爾加什、馬達加斯加這只是譯名差異;「本地」……算了改了;這裡註明英語是為了和「Madageiscar」區別,讓讀者看出來這兩個詞的接近之處,理解當然此人為什麼會搞混。--7(留言) 2015年1月17日 (六) 10:12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充足,符合要求。--Qazwsaedx(留言) 2015年1月19日 (一) 13:44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充足、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以yesFA票作獎勵。—ArikamaI 墮落者的復仇(謝絕廢話|全面戰爭) 2015年1月20日 (二) 07:42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充足,來源充實。不過有個小問題,地理段落第一個組圖,能不能重新排版為從左到右介紹啊。--Fxqf(留言) 2015年1月21日 (三) 14:47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
- 「給這些海港造成嚴重的問題」,我的感覺是用「問題」就要說明是什麼方面的問題,如果不想說明或者單純是想翻譯problem可能「麻煩」會在語感上好一點。這句話原文也寫了silting。(這個是FAC所以提出來)
- 「東南方向的信風和西北方向的季風相結合」:因為是風向,所以加上「方向的」反而讓人難以理解,成了累贅。且地理專業是直接說東南信風或者西北季風的。此外「結合」是否換一個詞會更好一些,原文combination應該是指「組合」這個方面的意思,應該是兩種風交替出現導致氣候分為乾濕季的吧。
- 「大量的降雨為該地區的雨林生態系統提供支撐」,把「支撐」放到「雨林生態系統」前面就自然多了。「該地區」我傾向於用「當地」。
- 「包括五種植物科」,至少先把「種」改成「個」,避免與生物分類法的「種」(物種,簡稱種,且在相關文獻中基本都使用簡稱)相衝突,但語言上仍然不好。
- 「例如龍樹科包含有4個屬和11個種,只在該國西南部的多刺灌木林中存在[14]。」:這個科應該是當地獨有的科,但這句話給人的感覺怪怪的,沒有強調整科都是獨有的。逗號後面加「都」是解決這句話問題最省力的方法,但未必好。另外兩個「在」,是否改成「存在於……」好一些。
- 「相當於整個非洲大陸種類總數的三倍」,「種類總數」改成「種數」或「物種數」。
- 這一段各整句之間銜接不好。
- 「由於沒有包括猴在內在競爭對手」→「由於沒有猴等競爭對手」
- 「103個狐猴物種或亞種」,去掉「物」
- 「這些種類都比倖存的種類體型要大」,去掉「類」
- 「馬島長尾狸貓就是其中之一」,改成「如馬島長尾狸貓」。出於銜接考慮,如果下一句講的是這種狸貓,那麼這樣寫是合適的,如果不是,那麼就有一種「話鋒一轉」的感覺了。
- 「並且其目的已不僅僅是為了農業上的實際利益,而且也與文化上對繁榮、健康的嚮往以及對祖先的尊崇息息相關[39]。」縮短為「目的與A和B息息相關」,但實際上與A和B息息相關的應該是行為而不是目的吧?……
- [41]前面的整句話,有的是一個分句,有的是兩個,但沒用分號;實際上如果用分號的話,每個分號之間逗號隨便加,這句話會非常好寫。
- 「除傳統農業耕種外,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還因受保護森林被非法採伐,以及得到國家批准對國家公園內珍貴木材進行採收而受到威脅。」,這句話很難,我一時也想不出怎麼翻,但至少現狀我不滿意。
- 「嚴格的自然保護區」,原文是一個專有詞,應該按專有詞來翻,但我不知道具體會管這個叫什麼。
- 先看到這兒。挑戰區域條目會是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 --達師 - 318 - 527 2015年1月24日 (六) 15:53 (UTC)
- 感謝達師抽寶貴時間指教。我把你這裡提的做的些調整,有些是按你說的調的,有些不是,具體看編輯紀錄吧。請繼續。--7(留言) 2015年1月24日 (六) 16:19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 內容豐富 支持國家類特優條目--B2322858(留言) 2015年1月24日 (六) 23:35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同上。--門可羅雀的霧島診所歡迎光臨神社的羽毛飄啊飄 2015年1月26日 (一) 09:25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不錯,很詳細。--Qa003qa003(留言) 2015年1月30日 (五) 12:09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詳盡,很不錯。——ZYF.lclc 2015年1月30日 (五) 13:03 (UTC)
- 結果:10支持,1反對 => 入選 核對者:--183.50.253.27(留言) 2015年1月30日 (五) 15:40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馬達加斯加中的2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state.gov/r/pa/ei/bgn/5460.htm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www.webcitation.org/61Be3ZCkK?url=http://www.state.gov/r/pa/ei/bgn/5460.htm
- 向 http://www.mvences.de/p/p1/Vences_A163.pdf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03185745/http://www.mvences.de/p/p1/Vences_A163.pdf
- 修正 http://global.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355562/Madagascar 的格式與用法
- 向 http://countrystudies.us/madagascar/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826103623/http://countrystudies.us/madagascar/
- 向 http://www.lambahoany.org/madagascar/nature-of-madagascar/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03183832/http://www.lambahoany.org/madagascar/nature-of-madagascar/
- 向 http://www.parcs-madagascar.com/madagascar-national-parks_en.php?Navigation=26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03174004/http://www.parcs-madagascar.com/madagascar-national-parks_en.php?Navigation=26
- 向 http://whc.unesco.org/en/list/1257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26100412/http://whc.unesco.org/en/list/1257
- 向 http://www.crisisgroup.org/~/media/Files/africa/southern-africa/madagascar/166%20Madagascar%20a%20un%20tournant%20critique.ashx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809165940/http://www.crisisgroup.org/~/media/Files/africa/southern-africa/madagascar/166%20Madagascar%20a%20un%20tournant%20critique.ashx
- 向 http://www.instat.mg/pdf/carto_poly.pdf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16100007/http://www.instat.mg/pdf/carto_poly.pdf
- 向 http://documents.wfp.org/stellent/groups/public/documents/ena/wfp086538.pdf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04091027/http://documents.wfp.org/stellent/groups/public/documents/ena/wfp086538.pdf
- 向 http://moorishwanderer.files.wordpress.com/2010/09/2010_report.pdf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19021028/http://moorishwanderer.files.wordpress.com/2010/09/2010_report.pdf
- 向 http://devdata.worldbank.org/AAG/mdg_aag.pdf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502012459/http://devdata.worldbank.org/AAG/mdg_aag.pdf
- 向 http://www.africaneconomicoutlook.org/fileadmin/uploads/aeo/Country_Notes/2011/Full/Madagascar.pdf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109020440/http://www.africaneconomicoutlook.org/fileadmin/uploads/aeo/Country_Notes/2011/Full/Madagascar.pdf
- 向 http://faostat.fao.org/site/339/default.aspx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21041945/http://faostat.fao.org/site/339/default.aspx
- 向 http://www.sherritt.com/Operations/Metals/Ambatovy-Joint-Venture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15203805/http://sherritt.com/Operations/Metals/Ambatovy-Joint-Venture
- 修正 http://www.ogj.com/articles/print/vol-110/issue-2/exploration-developmet/madagascar-s-oil.html 的格式與用法
- 修正 http://www.unfpa.org/sowmy/report/home.html 的格式與用法
- 修正 http://www.povertyactionlab.org/publication/managing-results-primary-education-madagascar-evaluating-impact-selected-workflow-interventions 的格式與用法
- 向 http://indiandiaspora.nic.in/diasporapdf/chapter8.pdf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08040029/http://indiandiaspora.nic.in/diasporapdf/chapter8.pdf
- 向 http://www.madatana.com/article-origine-confuse-des-vazimba-du-betsiriry.php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28105706/http://madatana.com/article-origine-confuse-des-vazimba-du-betsiriry.php
- 向 http://xroads.virginia.edu/~Public/Ibonia/text.html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09031407/http://xroads.virginia.edu/~Public/Ibonia/text.html
- 向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en/RL/00080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31104630/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en/RL/00080
- 修正 http://www.irb.com/newsmedia/regional/newsid%3D53025.html 的格式與用法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