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徒來襲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使徒來襲
新世紀福音戰士》分集
碇真嗣(中)、赤木律子(左)和葛城美里(右)站在EVA初號機頭部面前。這一幕的靈感來源於《超力電磁俠 孔巴特拉V
劇集編號第1集
導演鶴卷和哉
編劇庵野秀明
故事撰稿GAINAX
首播日期1995年10月4日 (1995-10-04)
長度22分鐘
分集時序
← 上一集
下一集 →
陌生的天花板
劇集列表

使徒來襲日語使徒、襲来羅馬字Shito, ShūraiGAINAX製作的日本電視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第一集,由系列導演庵野秀明編劇,鶴卷和哉導演,於1995年10月4日在東京電視台播出。該系列主要以一場世界性大災難發生15年後的要塞都市第三新東京市為舞台。主角是十幾歲的少年碇真嗣,他的父親碇源堂將他招募到特務機關NERV,然後要之駕駛巨型人型機甲Evangelion」(俗稱:EVA),跟敵人「使徒」戰鬥。本集中,第三新東京市遭到使徒Sachiel襲擊,聯合國軍無法阻擋。碇真嗣應關係疏遠的父親要求,來到第三新東京市,繼被他命令駕駛EVA初號機跟使徒戰鬥。真嗣最初不願意駕駛EVA,但在看到駕駛員綾波麗身受重傷仍欲出擊後,改變了主意,決定駕駛EVA與使徒交戰。

《使徒來襲》製作於1994年9月至1995年4月。該集受特攝作品的影響,參考了其他機甲動畫和GAINAX以前的作品。該集在東京電視台的收視率為6.8%,其視覺效果、導演和角色介紹均受到評論界和公眾的廣泛好評。

劇情

[編輯]
標題以黑底白字、標誌性字體排版呈現

特務機關NERV的司令官碇源堂把他的兒子碇真嗣召到第三新東京市。與此同時,敵人使徒Sachiel亦正迫近該地,聯合國軍的坦克營在海岸線上準備迎戰。真嗣抵達附近的一個城鎮後,在車站旁等待去接他的NERV作戰部長葛城美里。此時,使徒突然發動攻擊,聯合國軍空軍則以導彈還撃,但對之構成不了一點傷害。真嗣在該戰鬥中受到波及,險些喪命,不過葛城美里在最後關頭趕到,將其救出。

在多次進攻都以無效告終後,聯合國軍承認他們無能為力,將摧毀使徒的責任移交給碇源堂和NERV。同時,真嗣和美里正乘坐汽車裝運列車,深入一個巨大的地下空洞。真嗣被帶到了巨型人型機甲Evangelion(俗稱:EVA)的機庫,在那裏他看到EVA的第一個試驗型號——EVA初號機。此時源堂出現,告訴真嗣他將派去駕駛EVA初號機,與使徒作戰。他不從,認為自己沒能力完成任務。但源堂告訴他,要是不駕駛EVA,就離開這裏。他繼找另一名駕駛員綾波麗頂替之。麗雖身受重傷,全身多處被石膏和繃帶包裹,但仍欲出擊。面對麗的傷勢,真嗣最終同意駕駛EVA。接着他坐上初號機,與之一起發射到地面,跟使徒對峙。

製作

[編輯]
《新世紀福音戰士》導演庵野秀明

GAINAX於1993年7月開始計劃製作《新世紀福音戰士》[1]。同年9月20日舉辦首次內部會議,討論這個全新計劃。一年後(1994年9月),製作團隊才開始製作首兩集。他們最終花了數個月時間去製作[2][3]。該系列的導演庵野秀明擔任本集的編劇。本集劇本編寫進度緩慢——庵野表示,第一集的劇本約花費半年完成[4]。本集的導演(演出)由系列副導演鶴卷和哉擔任[5],分鏡由摩砂雪和庵野秀明負責[6][7][8],作畫監督則由鈴木俊二擔任[9][10]淺利義遠Kio誠兒日語きお誠児今掛勇英語Isamu Imakake擔任設定助理(設定補[11][12]

1993,GAINAX發佈了《新世紀福音戰士(暫定名)企畫書》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仮) 企画書Shinseiki Evangelion (kari) kikakusho,其中確定了《使徒來襲》的基本劇情[13]。在第一稿中,製作團隊把本集命名為《再會的人們》再会する人々Saikai suru hitobito[14]。原定的開頭是真嗣坐火車時,被EVA零號機和Raziel使徒間的戰鬥攔下;使徒最終消失在湖中,而受損的零號機則回到了NERV基地[15]。原稿中也包含失控的EVA初號機與Raziel戰鬥的情節,但此一橋段在第二集才出現[16]。原稿稱Raziel為「金屬使徒」。與劇中實際出現的Sachiel相比,Raziel的外表較接近巨人,擁有更多的擬人特徵[17]。1995年4月,本集的製作正式結束;第二集也在一個月後完成[14]。配音工作於3月27日開始,距計劃播出的時間約六個月[18]。第一、二集最初於1995年7月22日和23日在茨城縣潮來市舉行的第二屆「GAINAX祭」上放映[19],此時距離在電視台的正式播映僅有三個月的時間,開場動畫還沒有完成[20],但仍受到會場200餘觀眾的歡迎[21][22]。庵野導演也對此表示滿意:「前兩集忠實地反映了我的心情,當我意識到這點時,我覺得這真是太好了」[23]

長澤美樹林原惠平松晶子子安武人長嶝高士參與了該集的配音,但各自對應的角色並未公佈;西村知道宇垣秀成中博史為第一幕中與碇源堂對話的三名士兵配音[7][24]。該集的片尾曲《Fly Me to the Moon》由英國歌手克萊爾·利特利日語クレア・リトリーClaire Littley,以藝名CLAIRE參與製作)翻唱[25][26]

文化參考

[編輯]
一個超過20歲、喜歡機械人動畫美少女動畫的人真的快樂嗎?如果一生都不知道還有更大的幸福的話,也許會很幸福。但我對這樣的幸福抱有疑問。我想一邊創作這部作品,一邊思考對於那樣的人來說幸福是什麼。[註 1]
庵野秀明製作前兩集時的想法[27]

該系列首個意大利語改編版的策劃人瓜爾蒂耶羅· 坎納爾西指出,本集在劇作上採用攔腰法,即通過展示角色的對話和思想或插入閃回英語Flashback (narrative)片段,重建敘事開始前發生的事情。本作後續的分集中也使用了這種敘事技巧[28]。他還指出,本集中真嗣說出「不能逃避!」的場景將成為該角色最典型的特徵之一[29][30]。日本哲學家和文化評論家東浩紀在談及這句台詞時,將《新世紀福音戰士》稱作一個描繪「無緣無故的焦慮」的故事,並將其與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後日本社會的反響聯繫起來[31]。這句台詞的靈感來自庵野秀明的個人經歷:在完成《冒險少女娜汀亞》後的四年間,庵野秀明陷入了深深的憂鬱中。1993年起,庵野秀明開始圍繞着「不能逃避」這一想法進行本系列的開展設想,這一主題是他之前未能進入製作的《蒼之烏爾》的基本主題,也呼應了他這四年間消沉生活[32]

在《新世紀福音戰士》中,我試圖將一個四年間破碎又無能為力的我,全部都放進去。逃避了四年,僅僅是沒死而已的我,僅僅因為一個念頭「不能逃避!」而開始製作這部作品。我的意圖是在電影中留下深刻印象。

——庵野秀明[註 2]

《使徒來襲》已經體現了父子關係[34]人際交往[35]等該系列的主題。系列LD封套註釋編者小黑祐一郎指出,本集中美里告訴真嗣要表現得像個男人一樣,這反映了該系列所探討的另一個主題——在現代該如何看待男性氣質,而這一主題在後續的集數中也有所體現[36]。但根據該系列的官方手冊,尚不清楚該系列是否支持具有男性氣質願景的父權模式,或是否質疑其價值[35][37]。本集參考了多部早期的機甲動畫作品,如《雷朋三世[38][39]、《超力電磁俠 孔巴特拉V[40]、《飛越巔峰[41]。本集亦受到實相寺昭雄的導演風格的影響[42],許多鏡頭受特攝類作品啟發[43]。製作團隊還從《美少女戰士》的導演、庵野的朋友幾原邦彥的作品中取得靈感,決定為此集加入少女動畫中典型的幽默圖形符號[44][45]。本集中還出現了現實中存在的武器,例如日本74式坦克[46]雅克-38戰鬥機[47]、無機艙自轉旋翼機[48]M270多管火箭系統[49][50]

反響

[編輯]
第一集可以成就或毀掉一個系列。很少有動畫的首集能比《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開篇更好地設置角色和危機。…《新世紀福音戰士》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戲劇性和刺激,世界末日的情景和必須拯救世界的「特殊」孩子,讓人覺得特別美妙。
馬克斯·科維爾(Film School Rejects[51]

《使徒來襲》得到了評論家和公眾的廣泛好評[52][35]。該集於1995年10月4日首次播出,關東地區收視率達到6.8%[53][54]。在該系列首次播出後,《使徒來襲》在《Animage》雜誌的動畫年度獎項Anime Grand Prix的「單集部門」(日語:サブタイトル部門)中排第17位[55]。在朝日電視台舉辦的「最佳動畫場景調查」中,真嗣第一次見到綾波麗的場景排在第16位[56]。2011年,日本入門網站goo就「最常在網上見到,但不知出自哪的名言」舉辦了一次調查,真嗣在本集中說出的「不能逃避!」排在第三位[57]。2020年,NHK舉辦一項類似的調查,結果顯示「不能逃避!」為《新世紀福音戰士》粉絲第三喜歡的一句話[58]

為《Newtype》雜誌撰稿的動畫師小黑祐一郎[59]動畫新聞網的尼克·克里默(Nick Creamer[60]等評論家都稱讚了這一集的導演和編輯[61][62][63]。學者蘇珊·J·納皮爾英語Susan J. Napier分析了該集對真嗣和美里的「內心世界」的描述,認為是體現該系列非傳統風格的一個例子[64]。意大利作家和評論家安德里亞·豐塔納(Andrea Fontana)寫道:「從第一集開始,(《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斥着許多含義」[65]。《Newtype》1995年12月號也持同樣的觀點,讚揚了該集密集的信息量[66]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克里斯蒂·安德森在Supanova Expo英語Supanova Expo的網站上撰文,將真嗣決定駕駛EVA的一幕選為這個角色的最佳時刻之一[67]。Film Daze的編輯約書亞·索倫森也為真嗣辯護,稱真嗣重複「不能逃避!」的場景概括了《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主題核心,是「使該系列獨一無二的關鍵」[68]。《Newtype》寫道,「許多精心設計的鏡頭角度可能會讓粉絲們心裏痒痒的」,「略顯獨特的標題和醒目的畫面也是一大亮點」[69]。《A-CLUB》的評論者虛無縹緲人讚揚了該集,指它在連續劇當中「十分不俗,而且氣氛的營造也相當出色」[70]

Film School Rejects的馬克斯·科維爾同樣將《使徒來襲》列為《新世紀福音戰士》最佳單集的第三名,稱讚其視覺效果和對劇中主要謎團的介紹[51];他還稱讚了真嗣在閱讀說明書時,背景中出現了EVA的一隻巨手的鏡頭。他認為這一畫面背後的象徵意義是「(真嗣)只是實現目標的工具」,並其列為作品中眾多「完美鏡頭」之一[71]。根據《Newtype》的官方《新世紀福音戰士FILM BOOK》,在與Sachiel的戰鬥中,源堂指揮的場景也因其「表現力」而受到好評,並且「被認為是本集中表現最好的場景之一」[72]。The Animé Café的日本評論家Akio Nagatomi雖欣賞機甲和敵人的設計,但認為動畫的質量處於「平均水平」,他還批評了外星生物無緣無故想毀滅地球,而一個小男孩不得不與之戰鬥的故事前提,稱其過於缺乏獨創性[73]Syfy Wire的丹尼爾·多克里稱讚Sachiel的首次亮相讓人感到恐懼,但也指出該集使用了巨型怪獸登場時的常用套路[74]。相比之下,Multiversity Comics的馬修·加西亞和《Ex》雜誌的查爾斯·麥卡特對前兩集的動畫、音樂和節奏都持積極態度。加西亞表示,前兩集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速成課程」,從前兩集中可以領略到《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既恐怖又有趣,既深沉悲傷又鼓舞人心,既平凡又驚人」[75];麥卡特評價稱,前兩集的節奏為角色的發展和緊張的戰鬥提供了充足的時間[76]

我想EVA應該有一種魅力和熱情,讓人覺得「我必須做點什麼」。我確信這一點。與其無所事事地說「等我下次有時間」,我至少應該寫點什麼。於是,這種突如其來的勢頭的結果是《魔法使之夜》。
奈須蘑菇

多年以來,GAINAX製作了許多與該集相關的周邊商品[77],如打火機[78]、 T恤[79][80]、重現戰鬥場面的紙模[81]等。奈須蘑菇在看完這集後內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隨後開始了他的作家生涯,他表示,這一集「無論是我還是我的同代人都不能忽視」[82]。奈須後來與武內崇共同創立了TYPE-MOON,創作了《魔法使之夜》和《Fate/stay night》等作品,《Fate/stay night》更是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視覺小說之一[83]

註釋

[編輯]
  1. ^ 原文為:たとえば、20歳を過ぎてロボットアニメや美少女アニメが好きな人間って、本当に幸福なんでしょうか。もっと大きな幸福があることを一生知らないですめば幸せかもしれない。だけど、僕はそんな幸福に疑問を持ってしまったんです。この作品をつくりながら、そんな人間にとっての幸福ってなんなんだろうって考えてみたいんですよ。
  2. ^ 原文為:「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には、4年間壊れたまま何もできなかった自分の、全てが込められています。4年間逃げ出したまま、ただ死んでいないだけだった自分が、ただひとつ「逃げちゃダメだ」の思いから再び始めた作品です。自分の気持ちというものをフィルムに定着させてみたい、と感じ、考えた作品です。[3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武田康廣 2005,第16頁.
  2. ^ Porori 2010,第126-127頁.
  3. ^ エヴァ制作開始インタビュー. Newtype (角川書店). 1995-04: 4 [2022-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4). 
  4. ^ June編集部 1997,第31頁.
  5. ^ EVANGELION CHRONICLE 41. Sony Magazines. : 1 (日語). 
  6. ^ Porori 2009,第44頁.
  7. ^ 7.0 7.1 Staff.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Blue Ray Ultimate Edition Encyclopedia. 2021. 
  8. ^ Gainax.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Newtype 100% Collection. Kadokawa Shoten. 1998: 178. ISBN 4-04-852700-2 (日語). 
  9. ^ Groundwork of Evangelion (PDF) 1. Gainax. 2000: 217. ISBN 49037130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3-10-26) (日語). 
  10. ^ 小黑祐一郎. 第35回 エヴァ雑記「第弐話 見知らぬ、天井」.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日語). 
  11. ^ GAINAX (編). Data of Evangelion. Gainax. 2003: 20 (日語). 
  12. ^ Explanation.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Genesis 0:1 Laserdisc Encyclopedia. Starchild Stereo. 1995 (日語). 
  13. ^ Evangelion Chronicle 1. Sony Magazines. : 26 (日語). 
  14. ^ 14.0 14.1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Theatralical VHS Box Booklet. King Amusement Creative. 1997 (日語). 
  15. ^ GAINAX 1997,第87頁.
  16. ^ EVANGELION CHRONICLE 17. Sony Magazines. : 27–28 (日語). 
  17. ^ EVANGELION CHRONICLE 17. Sony Magazines. : 27–28 (日語). 
  18. ^ 小黑祐一郎. 第34回 エヴァ雑記「第壱話 使徒、襲来」.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5) (日語). 
  19. ^ 武田康廣 2002,第166頁.
  20. ^ 武田康廣 2002,第162頁.
  21. ^ 武田康廣 2002,第163,166頁.
  22. ^ 角川書店 2005,第11頁.
  23. ^ SKILL UP—新たなる挑戦/庵野秀明篇「幸福を求めて...」. Newtype. No. 4. 1995 (日語). 
  24. ^ Gainax (編). Data of Evangelion. Gainax. 2003: 62 (日語). 
  25. ^ Evangelion Chronicle 26. Sony Magazines. : 26 (日語). 
  26. ^ Eva Tomo no Kai 6. Gainax. 1996 (日語). 
  27. ^ Newtype. 1995年4月号. 角川書店: 7. 1995 (日語). 
  28. ^ Cannarsi 2008,第14頁.
  29. ^ Gualtiero Cannarsi. Evangelion Encyclopedia 1. Dynamic Italia. : 23 (意大利語). 
  30. ^ Evangelion Chronicle 41. Sony Magazines. : 16 (日語). 
  31. ^ Azuma, Hiroki. Animé or Something Like it: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2012-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8). 
  32. ^ Sadamoto, Yoshiyuki. What were we trying to make here?.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Vol. 1. Essay by Hideaki Anno; translated by Mari Morimoto, English adaptation by Fred Burke. San Francisco: VIZ Media LLC. 1998-12: 170–171 [1995]. ISBN 1-56931-294-X. 
  33. ^ Sadamoto 1995,第170–171頁.
  34. ^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Film Book 1. Kadokawa Shoten. : 34 (日語). 
  35. ^ 35.0 35.1 35.2 Platinum Booklet 1. ADV. 2004. 
  36. ^ 小黑祐一郎. 第41回 エヴァ雑記「第八話 アスカ、来日」. 2006-05-29 [2024-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0) (日語). 
  37. ^ Poggio, Alessandra.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Encyclopedia. Dynit. 2008: 9 (意大利語). 
  38. ^ Japan Expo 2015: l'edizione del ventennale di Evangelion. Fumettologica.it. 2015-07-14 [202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意大利語). 
  39. ^ Yoshiyuki Sadamoto. Renewal Bonus Extras (視頻). Gainax. 2003 (日語). 
  40. ^ 出淵裕 & 庵野秀明 2004,「Combattler and Gowapper」章節.
  41. ^ Kishikawa 1997,第22頁.
  42. ^ Kishikawa 1997,第20頁.
  43. ^ Episode:1 Angel Attack.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Blue Ray Ultimate Edition Encyclopedia. 2021. 
  44. ^ Cannarsi 2008,第21頁.
  45. ^ Eva Tomo no Kai 1. Gainax. 1996 (日語). 
  46. ^ EVANGELION CHRONICLE 3. Sony Magazines. : 10 (日語). 
  47. ^ EVANGELION CHRONICLE 2. Sony Magazines. : 9–10 (日語). 
  48. ^ Kishikawa 1997,第25頁.
  49. ^ Porori 2009,第47頁.
  50. ^ 山下いくと & きお誠児 1998,第164頁.
  51. ^ 51.0 51.1 Covill, Max. Every Episode of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Ranked. Filmschoolrejects.com. Film School Rejects. 2019-06-17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52. ^ Poggio 2008,第8頁.
  53. ^ GAINAX 1997,第178頁.
  54. ^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騒動"小史(増補改訂版). 日経BP日語日経BP.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2-12) (日語). 
  55. ^ 第18回アニメグランプリ[1996年5月号]. 德間書店.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9). 
  56. ^ アニメ最強名場面ベスト100~幻の第1話&感動の最終回SP~. 朝日電視台. [2020-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0) (日語). 
  57. ^ Poll: Top Online Quotes Whose Origins You Don't Know (Part 1). Anime News Network. 2011-03-02 [2022-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58. ^ 『全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大投票』ランキングまとめ。好きなキャラ1位はアスカ、エヴァは初号機、使徒は第6、セリフは「私が守るもの」. Fami通. 2020-05-16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日語). 
  59. ^ 角川書店 2005,第21頁.
  60. ^ Creamer, Nick. Review: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Anime News Network. 2019-07-10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9). 
  61. ^ Crilly-Mckean, Alex. Top 10 Greatest First Episodes in Anime. [202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62. ^ 角川書店 2005,第15頁.
  63. ^ Walker, Alex. The Best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Episodes. Kotaku.com. Kotaku. 2019-06-19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64. ^ Napier, Susan J. When the Machines Stop: Fantasy, Reality, and Terminal Identity in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and Serial Experiments Lain. Science Fiction Studies. 2002-11, 29 (88): 428 [2022-01-10]. ISSN 0091-7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6). 
  65. ^ Andrea Fontana.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l'apoteosi dell'anime. [2020-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9) (意大利語). 
  66. ^ Newtype. 角川書店: 6–7. 1995-12 (日語). 
  67. ^ Anderson, Kristy. The Best Moments Of Shinji Ikari In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Supanova.com.au. 2020-06-04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68. ^ Joshua Sorensen. In Defence of 'Neon Genesis Evangelion's Shinji Ikari. Filmdaze.net. FilmDaze. 2019-06-16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69. ^ 25 days count down. Newtype (角川書店). October 1995: 7 (日語). ちよっと異色のサブタイトルやアイキャッチの畫面も、ポイント高し。 
  70. ^ 新世紀依截龍 第一集 使徒來襲. A-CLUB. 1996-04-10: 24. 
  71. ^ Covill, Max. The Perfect Shots of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2019-06-19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72. ^ Kishikawa 1997,第27頁.
  73. ^ Shinseiki Evangelion Review Pages - Episode 1: Shito Shyurai. Abcb.com. The Animé Café. [2021-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74. ^ Dockery, Daniel. The 10 most awesome (non-depressing) moments In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Syfy.com. 2019-06-23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75. ^ Matthew Garcia. Five Thoughts on Neon Genesis Evangelion's "Angel Attack" and "Unfamiliar Ceilings". Multiversity Comics. 2021-06-13 [202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4). 
  76. ^ Charles McCarter. Genesis 0:1. Ex.org. Ex magazin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4). 
  77. ^ Porori 2010,第125頁.
  78. ^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EPISODE TITLE ZIPPO 第壱話「使徒、襲来」. [2022-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1) (日語). 
  79. ^ 【新商品:『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のサブタイトルビッグTシャツの登場です!】(2020.05.18更新). Evangelion Store. [2022-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日語). 
  80. ^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サブタイトルビッグTシャツ/ 「第壱話 使徒、襲来」/2XL. Evangelion Store. [2022-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日語). 
  81. ^ ペーパーナノ エヴァンゲリオン/使徒、襲来. [2022-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日語). 
  82. ^ The Secret of Mahou Tsukai no Yoru's Birth. Type-Moon Ace 2. 2009-01-21 [2018-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5) (英語). 
  83. ^ Britt, Brian C.; Britt, Rebecca K. From waifus to whales: The evolution of discourse in a mobile game-based competitive community of practice. Mobile Media & Communication. 2020-07-21, 9 (1): 3–29. ISSN 2050-1579. S2CID 225636923. doi:10.1177/2050157920934509 (英語). 

參考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