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資本主義的批評[編輯]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9年10月28日) |
系列條目 |
資本主義 |
---|
批判資本主義的出發點有很多。批評資本主義的人來自各種不同的政治觀點,使用不同的哲學方法,包括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宗教和民族主義的觀點。有些人認為資本主義只能通過革命來推翻,有些人認為資本主義可以通過政治改革來進行改良。
其中最常見的批評是指責,資本主義固有的剝削性,即它是不可持續的,即它創造經濟上的不平等,是反民主的,並導致侵蝕人權 ,並激勵帝國主義擴張和戰爭。
歷史
[編輯]早期社會主義的思想家完全拒絕資本主義,試圖創建完全沒有不公正感覺的社會主義社區。 主要代表為夏爾·傅立葉和羅伯特·歐文。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佈的《共產黨宣言》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系統批判了資本主義。
早期批評資本主義的恩格斯聲稱,歐洲快速工業化創造了被視為不公平的工作條件,包括每天工作14小時、童工和棚戶區。[1]一些現代經濟學家認為,平均生活水平在1840年以前沒有改善,或者只是緩慢地改善。[2]
角度
[編輯]無政府主義者
[編輯]系列條目 |
無政府主義 |
---|
法國無政府主義者皮埃爾-約瑟夫·蒲魯東反對保護資本主義、銀行和土地利益的政府特權以及他認為阻礙競爭和將財富保存在少數人手中的財產的積累或獲取(以及導致這種財產的任何形式的脅迫)。西班牙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者米格爾·吉門尼斯·伊瓜拉達認為"資本主義是政府的結果;政府的消失意味着資本主義令人目瞪口呆地從它的底座上掉下來……" 我們稱之為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是別的,而是國家的產物,在這個國家裏,唯一被推動的東西是利潤,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因此,反對資本主義是一項毫無意義的工作,因為無論是國家資本主義還是企業資本主義,只要政府存在,剝削資本就會存在。 鬥爭,但意識的鬥爭,是針對國家的"。[3]
《無政府主義常見問題解答》的作者指出,無政府主義者早就認識到資本主義本質上是等級的。工人在工作時間甚至在非工作時間都受到老闆的控制。他們說:"這種對工資勞動的等級控制,其效果是使工人與自我事務疏遠,從而疏遠他們自己。工人在工作時間無法自我治理,因此不再自由"。[4]
"工資奴役"一詞被用來批評經濟剝削和社會分層,前者主要被視為勞資雙方談判能力不平等(特別是在工人工資相對較低的情況下,例如在血汗工廠)[5],而後者則被視為缺乏工人的自我管理, 在經濟中實現工作選擇和休閒。[6]
自由主義的社會主義者認為,如果自由受到重視,那麼社會就必須努力建立一個個人有權決定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的制度。自由主義社會主義者試圖用直接民主、自願聯邦和人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7]包括物質社區和經濟企業,來取代毫無道理的權威。隨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普勞德洪和馬克思等思想家在對並非用於個人積極用途的社會財產進行批判時[8],詳細闡述了工資勞動和奴隸制的比較, 路德派強調機器帶來的非人化,而後來埃瑪·戈爾德曼以一句名言譴責工資奴隸制:"唯一的區別是你是僱用的奴隸,而不是塊狀奴隸。"[9]美國無政府主義者埃瑪·戈爾德曼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與人的自由不相容。她在《無政府主義和其他隨筆》中寫道:"財產所承認的唯一要求是它自己對更大財富的貪婪欲望,因為財富意味着權力;征服、粉碎、剝削、奴役、暴虐、貶低權力。"[10]她還指出,資本主義使工人失去人性,"把生產者變成機器的微粒,意志和決定力不如他的鋼鐵大師"。[11]
諾姆·喬姆斯基認為,動產奴隸制與將自己租給業主或"工資奴隸制"之間沒有什麼道德區別。他認為,破壞個人自由的,是對個人尊嚴的攻擊。 他認為工人應該擁有和控制自己的工作場所。許多自由主義社會主義者認為,大規模的自願協會應該管理工業生產,而工人保留對其勞動個別產品的權利。[12]因此,他們認為"私有財產"和"個人佔有"的概念是有區別的。"私有財產"授予個人對某一物品的專屬控制權,不論該物品是否正在使用,也不論其生產能力如何,"佔有"不授予未使用物品的權利。[13]
除了在資本主義下出現的無政府主義者本傑明·塔克的"四大"壟斷(土地、貨幣、關稅和專利)之外,新互惠主義經濟學家凱文·卡森認為,國家還通過以交通和通信補貼的形式補貼組織集權將財富轉移給富人。他認為塔克忽略了這個問題,因為塔克關注個人市場交易,而卡森也關注組織問題。 《互惠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理論部分試圖將邊緣主義批評融入勞動價值理論。卡森也對知識產權持高度批評態度。他最近的工作的主要重點是分散的製造業以及非正規和家庭經濟。卡森認為:"資本主義直接產生於中世紀舊階級社會的新階級社會,其基礎是像早期封建征服土地那樣大規模的搶劫行為。 它一直通過國家持續干預來維持至今,以保護其特權制度,沒有這種特權制度,其生存是無法想像的。"
卡森創造了"庸俗的自由主義"這個貶義詞,這個詞用來形容用自由市場言論捍衛公司資本主義和經濟不平等。根據卡森的說法,這個詞來源於"庸俗的政治經濟學"一詞,卡爾·馬克思將其描述為一種經濟秩序,這種秩序"有意地越來越道歉,並極力試圖將包含[經濟生活中]矛盾的思想說成是存在的"。[14]
保守主義者
[編輯]埃德蒙·伯克接受了私有財產的自由理想和亞當·斯密的經濟學,但認為經濟學應該繼續服從保守的社會倫理,即資本主義應該從屬於中世紀社會傳統,商業階層應該服從貴族。
2018年9月,穆爾塔扎·侯賽因(Murtaza Hussain)在《攔截》中就"反對資本主義的保守派"寫道:
儘管存在分歧,但《反對資本主義的保守派》所描述的知識史中有一個關鍵方面涉及左翼和右翼共同關心的問題:對社區的需求。 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所釋放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壓力的可怕後果之一就是摧毀了發達社會的社區、家庭和專業協會網絡。 這些所謂的中間機構在歷史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使普通民眾認識到意義,並保護他們免受國家和市場的結構性暴力。 他們的喪失導致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孤立的階級,脫離了傳統的支助來源,獨自面對非個人經濟力量的力量。[15]
社會主義者
[編輯]系列條目 |
社會主義 |
---|
社會黨人認為資本的積累通過外部性產生浪費,需要昂貴的糾正性監管措施。他們還指出,這一過程產生浪費性的行業和做法,這些行業和做法的存在只是為了產生足夠的產品需求,並以盈利方式出售產品,因此生產不是為了滿足經濟的需要。[16] 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基本標準是資本的積累,用於生產再投資。這刺激了新的非生產性工業的發展,這些產業不產生使用價值,而只為了保持積累過程的持續進行。非生產性產業的一個例子是金融業,它助長了經濟泡沫的形成。[17]
馬克思主義者
[編輯]卡爾·馬克思將資本主義視為一個歷史階段,曾經具有一定進步意義,但最終會因內部矛盾而停滯不前,最終伴隨着社會主義的來臨。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只不過是人類進步的必要踏腳石,在擁抱共產主義的無階級社會之前,資本主義將面臨一場政治革命。[18]
在中國大陸,術語上的差異有時會混淆和複雜化有關中國經濟改革的討論。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下,資本主義是指無產階級被資產階級剝削的階級制度的歷史階段。官方認為,根據中國政府的國家意識形態,中國目前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然而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提出鄧小平理論,中共在政策範圍內實行「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實用主義,因此採取了一些通常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政策,包括僱傭有薪勞動力,通過薪酬激勵那些仍在工作的人。
繼亞當·斯密之後,馬克思區分了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商品在市場上的交換價值。 根據馬克思的說法,資本是通過購買商品來創造的,目的是創造交換價值高於最初購買總和的新商品。 對馬克思來說,勞動力的使用本身已經成為資本主義下的商品,勞動力的交換價值,從工資中反映出來,就比它為資本主義所創造的價值要低。
他認為,這種價值差異構成了剩餘價值,資本家從中提取和積累。 馬克思在他的著作《資本論》中指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區別於資本所有者如何從工人身上提取剩餘勞動力——所有以前的階級社會都提取剩餘勞動力,但資本主義通過生產商品的銷售價值來提取剩餘勞動力是全新的。他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核心要求是,很大一部分人不能擁有能夠獨立生存的自我維持來源,而只能被迫為工資出賣勞動力。[19][20]
馬克思認為工人階級由於與生產資料的關係和資本主義下的數量優勢,是社會主義革命的推動力。
在《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916年)中,弗拉基米爾·列寧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並認為資本主義必然導致壟斷資本主義和資本輸出——他也稱之為"帝國主義"——以尋找新的市場和資源,代表資本主義的最後和最高階段。一些20世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認為資本主義是一種社會形態,資本主義階級進程佔主導地位,但並非排他性的。[21]
在這些思想家看來,資本主義階級過程只是剩餘勞動力以剩餘價值的形式出現,可以作為資本使用; 但在資本主義過程佔主導地位的現有社會中,其他利用勞動力的趨勢同時存在。 然而,其他馬克思晚期思想家則認為,如果資本主義是盈餘的提取方式,那麼整個社會形態可以被歸類為資本主義,即使這種盈餘不是資本主義活動產生的,而是當絕大多數人口從事非資本主義經濟活動時。
在《資本的極限》(1982)中,大衛·哈維勾勒出一種過度堅定的"空間不安定的"資本主義,以及危機形成和解決的空間性。 哈維利用馬克思的危機理論來支持他的觀點,即資本主義必須有它的"修正",但我們不能預先決定什麼修正將得到實施,也不能以何種形式得到實施。 他在資本積累收縮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資金流動的國際運動方面的工作具有影響。[22] 哈維認為,資本主義為動盪和地域不平衡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宗教相關的批評
[編輯]教宗方濟各在2013年表示,由於全球金融體系的「獨裁統治」和「金錢崇拜」使人們感到痛苦,因此需要對自由市場施加更多限制。[23]
伊斯蘭教禁止以利率為借貸的「資本主義金融」的運作方式。[24]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Conditions of the Working-Class in England Index. www.marxists.org.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1).
- ^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Standard of Living. Econlib.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4) (美國英語).
- ^ "el capitalismo es sólo el efecto del gobierno; desaparecido el gobierno, el capitalismo cae de su pedestal vertiginosamente ... Lo que llamamos capitalismo no es otra cosa que el producto del Estado, dentro del cual lo único que se cultiva es la ganancia, bien o mal habida. Luchar, pues, contra el capitalismo es tarea inútil, porque sea Capitalismo de Estado o Capitalismo de Empresa, mientras el Gobierno exista, existirá el capital que explota. La lucha, pero de conciencias, es contra el Estado."Anarquismo by Miguel Gimenez Igualada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31 January 2017.
- ^ "B.1.2 Is capitalism hierarchical? by An Anarchist FAQ. [2014-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8).
- ^ Sandel, Michael J. Democracy’s Discontent: America in Search of a Public Philosophy. Democracy's Discont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02-06 [2023-06-21]. ISBN 978-0-674-19745-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1) (英語).
- ^ The Bolsheviks and Workers Control. www.spunk.org.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0-10-30).
- ^ Harrington, Austin, et 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Routledge (2006) p. 50
- ^ Rosa Luxemburg: Reform or Revolution (Chap.7). www.marxists.org.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0).
- ^ Goldman 2003,第283頁
- ^ Goldman, Emma. Anarchism and Other Essays. 3rd ed. 1917.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9., p. 54.
- ^ Goldman, Emma. Anarchism and Other Essays. 3rd ed. 1917.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9. p. 54
- ^ Lindemann, Albert S. A History of European Socialism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160
- ^ Ely, Richard et al. 'Property and Contract in Their Relation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14)
- ^ Marx, Theories of Surplus Value, III, p. 501.
- ^ Hussain, Murtaza. How the Trump Era Lays Bare the Tension in the Marriage Between Conservatism and Capitalism. The Intercept. 2018-09-30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2) (美國英語).
- ^ Let's produce for use, not profit. Retrieved August 7, 2010, from worldsocialism.org: Archived copy. [August 18,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16).
- ^ Professor Richard D. Wolff. Economic Crisis from a Socialist Perspective. Rdwolff.com. 2009-06-29 [201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8).
- ^ Immanuel, Wallerstein. The Rise and Future Demise of the World Capitalist System: Concepts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PDF).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September 1974, 16 (4): 387–415 [20 July 2012]. doi:10.1017/S00104175000075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4-17).
- ^ Dobb, Maurice, 1947. Stud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Co.
- ^ David Harvey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 ^ See, for example, the works of Stephen Resnick and Richard Wolff.
- ^ Lawson, Victoria. Making Development 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in the Making). New York: A Hodder Arnold Publication, 2007. Print.
- ^ Squires, Nick (18 May 2013). Pope blames tyranny of capitalism for making people miserab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Age. Retrieved 18 May 2013.
- ^ Riba in Islam. Learndeen.com. 2008-05-29 [2012-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3).
外部連結
[編輯]-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 critique of capitalism
- How The Miners Were Robb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1907 anti-capitalist pamphlet by John Wheatley
- Information and Economics: A Critique of Hayek by Allin F. Cottrell and W. Paul Cockshott
- Value, Price and Profi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Karl Marx on the basic features of capitalism
- Crisis of Capitalis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David Harvey. Royal Society of Arts. 28 June 2010.
- Richard Wolff on Curing Capitalis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oyers & Company. 22 March 2013.
- Occupy was right: capitalism has failed the worl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ndrew Hussey. The Guardian. 12 April 2014 (interview with Thomas Piketty).
- Unless It Changes, Capitalism Will Starve Humanity By 205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orbes. 9 February 2016.
- New Zealand's new prime minister calls capitalism a 'blatant failu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Independent. 22 October 2017.
- Capitalism in crisis: U.S. billionaires worry about the survival of the system that made them ri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Washington Post. April 20, 2019
- Broken Capitalis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eries in 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