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封敕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封敕文(?—466年),胡姓是賁氏[1]代人,北魏官員。

生平[編輯]

封敕文的祖父封豆在皇始初年率領部眾三萬人東征幽州,平定三個郡,出任幽州刺史,後來出任使持節、都督冀青二州諸軍事、前將軍、開府、冀青二州刺史、關內侯。封敕文的父親封涅在魏明元帝拓跋嗣時期出任侍御長,去世後獲贈予龍驤將軍、章武侯,諡號隱[2][3]

封敕文在始光初年出任中散,略微升任西部尚書,外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鎮西將軍開府、兼領護西夷校尉、秦益二州刺史,獲賜爵天水公,鎮守上邽。太平真君六年四月庚戌(445年6月12日),魏太武帝拓跋燾派遣征西大將軍高涼王拓跋那等人在白蘭進攻吐谷渾首領慕利延,敕令封敕文率領步兵和騎兵七千人在枹罕征討吐谷渾慕利延哥哥的兒子拾歸,因為封敕文軍隊人少不能壓制敵人,魏太武帝詔令派遣安遠將軍、廣川公乙烏頭等兩路軍隊和封敕文在隴右地區匯合[4]。八月,魏軍推進到武始,拾歸聽說魏軍將至,棄城乘夜逃走[5]。八月丁亥(445年9月17日),封敕文率軍進入枹罕,俘虜拾歸的妻子兒女及其百姓,分出一千多戶百姓遷到上邽 ,讓乙烏頭留守枹罕[6][7][8]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三月,金城邊冏、天水梁會陰謀反叛,煽動秦州和益州各族部眾一萬多戶,佔據上邽東城和南城[9],進攻逼迫西城。封敕文已預先設防,殺死叛軍一百多人,叛軍傷者眾多,於是撤退。邊冏、梁會再次率領四千人攻城。氐族和羌族一萬多人屯聚在南嶺,休官屠各以及各族部眾二萬多人在北嶺屯聚,作為邊冏的後援。封敕文派出兩位將軍率領二百騎兵在城門預備,另派騎兵出城迎擊,出城的騎兵隨即假裝敗退,邊冏率領部眾奔馳追趕,封敕文率領門內輕裝騎兵衝出橫截攻擊,大敗叛軍,斬殺邊冏。據守北嶺的叛軍,從高處射封敕文的軍隊,飛來的箭矢如雨,梁會因此得以逃奔北嶺,封敕文的騎兵返回。叛軍共同推舉梁會做主帥[10],同封敕文互相攻擊[11]。封敕文分出士兵二百人突襲南城,焚燒門樓,叛軍望見火起,眾人都驚慌混亂。封敕文又派遣步兵攻打城門,門破之後,封敕文隨即率騎兵馳入南城,叛軍剩餘部眾開門出走,逃入東城,封敕文尾隨追擊,殺死叛軍一千多人[12][13][14]

太平真君七年五月癸亥(446年6月20日),安豐公閭根率騎兵前往上邽,協助封敕文討伐叛軍[15]。封敕文上表朝廷說:「安定叛逆的賊帥路那羅派遣使者送信給叛首梁會,梁會將路那羅的信射入城中,路那羅說已糾集兵力,約定日期就來幫助梁會。又有仇池百姓李洪,自稱應王,得到上天賜予的玉璽,擅自製作符書,欺騙迷惑百姓。梁會派遣使者招引楊文德,而楊文德派權壽胡率領士兵二十人來到梁會處,煽動百姓,說李洪自稱應王,兩雄不並立,若想讓我來,先殺死李洪,我自然親身前來。梁會想引來楊文德,就騙李洪進入東城,當即斬下李洪首級,送給楊文德。仇池鎮將、淮陽公皮豹子秘密派遣使者,於本月二十四日(446年7月3日)到達臣處,說楊文德接受劉宋的官職爵位,領兵聚眾,在仇池境內,恐嚇煽動百姓,謀取城鎮。自梁會叛變以來,南聯楊文德,成為互援的形勢,武都的氐族和羌族是唇齒關係,為響應楊文德起兵,到處屯聚,戰士已集結,不久將到來。臣守備邊鎮,與賊寇對峙,賊寇佔據東城,僅隔一牆。但因為腹背受敵,攻城頗有疑慮,推測楊文德,近期將來援助梁會。如果楊文德到來,百姓響應,賊黨就更多,用兵更難。目前楊文德沒到,麥子還沒成熟,時機利於速戰,對大局有利。伏望皇上明察,及時派遣大軍,幫助臣誅滅敵人。」[16][13][14]

封敕文的上表還沒來得及上報,梁會已謀劃逃走。此前,封敕文在東城外已開掘幾道壕溝,以隔斷叛軍的退路。深夜,梁會用車輛雲梯越過壕溝逃走。封敕文預先設置重兵在壕溝外攔擊,戰鬥從夜裏一直打到次日早晨。封敕文與眾將士商議說:「困獸猶鬥,何況是人。叛軍知道他們沒有生路,同我們拼死對抗,一定會傷害我們的將士,我們不容易平定他們。如果給他們開一條生路,叛軍必定上下離心,就容易克敵制勝。」眾人都非常認同。於是封敕文樹起白虎幡,向叛軍宣告:「如果能歸降,就饒恕性命。」梁會的部眾立刻崩潰,當即就有六百多人投降。梁會知道人心離散,於是分散部眾逃走。封敕文分別派騎兵緊隨追討,殺死叛軍過半數,俘虜四千五百多人[17][13][14]

當時,略陽人王元達趁梁會叛亂,集結部眾攻打城池,招誘休官、屠各部眾,推舉天水休官王官興為秦地王。封敕文與臨淮公莫真率軍討伐,行軍到略陽,封敕文派使者撫慰開導。當時王元達等三千多人屯兵在松多川。封敕文部署各軍,三路進攻。叛軍出營迎戰,魏軍大敗叛軍,俘虜三千人[18][19]

太安四年(458年)十月,宋孝武帝劉駿派遣積射將軍殷孝祖在清水東岸建造兩座城池,以威脅北魏南部邊境。魏文成帝拓跋濬詔令鎮西將軍封敕文與新平公周盆前往進攻殷孝祖[20],劉宋清口戍主、振威將軍傅乾爱率領前員外將軍周盤龍等人抵抗,大敗封敕文[18][21]。宋孝武帝又派遣虎賁主龐孟虬、和殷孝祖率領士兵救援清口,都受到青冀二州刺史顏師伯的調度指揮,顏師伯派遣中兵參軍苟思達支援龐孟虬。宋軍推進到沙溝,北魏窟瑰公、五軍公等人率領騎兵和步兵數萬人迎戰,龐孟虬等人奮戰一整天,龐孟虬親手斬殺五軍公,北魏大潰敗。殷孝祖又斬殺窟瑰公,北魏軍人投水而死的有一千多人。北魏又派遣河南公、黑水公、濟州公、青州刺史張懷之等人屯兵駐守在濟水岸邊,顏師伯又派遣中兵參軍江方興與傅乾爱會師,擊敗魏軍,斬殺河南公樹蘭等人。北魏別帥它門又派遣一萬多人進攻清口戍城,傅乾爱和江方興出城迎戰,當即斬殺它門,北魏其餘部眾逃走。封敕文又率領兩萬人再度逼近清口,傅乾爱等人出戰,又擊敗魏軍,追擊到赤龍門,殺死魏軍很多人[22]

苟思達、龐孟虬等又追擊魏軍到杜梁,魏軍人數眾多,將宋軍四面包圍,平南參軍童太壹和苟思達等人一起單騎衝擊敵陣,所向披靡。龐孟虬等人相繼趕到,魏軍於是逃散,很多人淹死在濟水中。不久魏軍又集結大量人馬,龐孟虬等人又擊敗魏軍。宋孝武帝派遣司空參軍卜天生協助顏師伯。張懷之佔據縻溝城,顏師伯派遣卜天生等人去進攻,張懷之出城迎戰,卜天生率領軍主劉懷珍、白衣客朱士義、殿中將軍孟繼祖等人進攻。張懷之戰敗逃入城,僅僅倖免一死。北魏隴西王等人又佔據申城,背靠濟水,面臨黃河,地勢三面險要,卜天生又率領部眾進攻,朱士義等人身披盔甲率先登上城牆,北魏軍隊投河淹死的不計其數,當天申城被攻克[23]。十一月,魏文成帝派征西將軍皮豹子等人率領三萬騎兵援助封敕文,入侵劉宋的青州,顏師伯反擊,皮豹子被劉宋輔國將軍焦度刺中墜馬,鎧甲也被焦度獲得[24][21]。封敕文又進攻劉宋的樂安城,劉宋建威將軍、平原樂安二郡太守分武都與卜天生等人反擊,大敗魏軍,封敕文逃走,宋軍乘勝追擊,連戰連勝,直到清口。魏軍又重新圍攻傅乾爱,傅乾爱隨機應變抵禦敵軍,殷孝祖等人趕到後,魏軍撤除包圍逃走[23]

天安元年(466年)五月,封敕文去世[18]

鮮卑名[編輯]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羅新認為,封敕文的鮮卑名語源為北族常用名號tümen,意為「萬」[25]

家庭[編輯]

子女[編輯]

  • 封萬護
  • 封翰,北魏天水公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宋書校勘記·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一七》:索虜拓跋濬遣偽散騎常侍鎮西將軍天水公拾賁敕文率眾寇清口 張森楷校勘記云:「魏書官氏志,拾賁氏後改封氏,此即封敕文也。敕文封天水公,此雲『清水公』,誤。」按張校是,下亦作天水公,今改正。
  2. ^ 《魏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封敕文,代人也。祖豆,皇始初領眾三萬東征幽州,平定三郡,拜幽州刺史。後為使持節、都督冀青二州諸軍事、前將軍、開府、冀青二州刺史、關內侯。父涅,太宗時為侍御長。卒,贈龍驤將軍、定州刺史、章武侯,諡曰隱。
  3. ^ 《北史·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五》:封敕文,代人也,本姓是賁。祖豆,位開府、冀青二州刺史、關內侯。父涅,侍御長,贈定州刺史、章武侯,諡曰隱。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四》:夏,四月,庚戌,魏主遣征西大將軍高涼王那等,擊吐谷渾王慕利延於白蘭,秦州刺史代人封敕文、安遠將軍乙烏頭擊慕利延兄子什歸於枹罕。
  5. ^ 《魏書·卷四下·帝紀第四》:夏四月庚戌,征西大將軍、高涼王那等討吐谷渾慕利延於陰平白蘭。詔秦州刺史、天水公封敕文擊慕利延兄子什歸於枹罕,散騎常侍、成周公萬度歸乘傳發涼州以西兵襲鄯善。六月壬辰,車駕北巡。什歸聞軍將至,棄城夜遁。
  6. ^ 《魏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敕文,始光初為中散,稍遷西部尚書。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鎮西將軍、開府、領護西夷校尉、秦益二州刺史,賜爵天水公,鎮上邽。詔敕文率步騎七千征吐谷渾慕利延兄子拾歸於枹罕,眾少不能制,詔遣安遠將軍、廣川公乙烏頭等二軍與敕文會隴右。軍次武始,拾歸夜遁。敕文引軍入枹罕,虜拾歸妻子及其民戶,分徙千家於上邽,留烏頭守枹罕。
  7. ^ 《北史·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五》:敕文始光初為中散,稍遷西部尚書,出為使持節、開府、領護西夷校尉、秦益二州刺史,賜爵天水公,鎮上邽。詔敕文征吐谷渾慕利延兄子拾歸於枹罕,眾少不制,詔廣川公乙烏頭等二軍與敕文會隴右。軍次武始,拾歸夜遁,敕文引軍入枹罕,虜拾歸妻子及其人戶,分徙千家於上邽,留烏頭守枹罕。
  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四》:吐谷渾什歸聞魏軍將至,棄城夜遁。八月,丁亥,封敕文入枹罕,分徙其民千家還上邽,留乙烏頭守枹罕。
  9. ^ 《魏書校勘記·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六》:據上邽東城 北史卷三七封敕文傳「東城」下有「南城」二字。按下文說敕文「分兵二百人,突入南城」,知邊冏、梁會佔領上邽的東、南二城,這裏「東城」下當脫「南城」二字。
  10. ^ 《魏書·卷四下·帝紀第四》:是月,金城邊冏、天水梁會反,據上邽東城。秦州刺史封敕文擊之,斬冏,眾復推會為帥。
  1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四》:魏金城邊固、天水梁會,與秦、益雜民萬餘戶據上邽東城反,攻逼西城。秦、益二州刺史封敕文拒卻之。氐、羌萬餘人,休官、屠各二萬餘人皆起兵應固、會,敕文擊固,斬之,餘眾推會為主,與敕文相攻。
  12. ^ 《魏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金城邊冏、天水梁會謀反,扇動秦益二州雜人萬餘戶,據上邽東城。攻逼西城。敕文先已設備,殺賊百餘人,被傷者眾,賊乃引退。冏、會復率眾四千攻城,氐羌一萬屯於南嶺,休官、屠各及諸雜戶二萬餘人屯於北嶺,為冏等形援。敕文遣二將領騎二百設備門內,別令騎出擊之。既而偽退,冏率眾騰逐,敕文輕騎橫衝,大破之,斬冏。而北嶺之賊,從高射敕文軍人,飛矢如雨,梁會得奔北嶺,騎乃引還。復推會為主。敕文分兵二百人突入南城,燒其門樓,賊見火起,眾皆驚亂。又遣步卒攻門,克之,便率騎士馳入,賊餘眾開門出走,奔入東城,乘背追擊,殺千餘人。
  13. ^ 13.0 13.1 13.2 《北史·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五》:金城邊冏,天水梁會謀反,據上邽東城南城,攻逼西城。敕文先已設備,賊乃退。冏、會復攻城,氐、羌一萬屯南嶺,休官、屠各及雜戶二萬餘人屯北嶺,為冏等形援。敕文設奇兵大破之,斬冏。眾復推梁會為主。安豐公閭根率軍助敕文,敕文又表求助,未及報。梁會欲謀逃遁。先是敕文掘重塹於東城之外,幾斷賊走路。夜半,會乃飛梯騰塹而走。敕文先嚴兵於塹外,拒斗,從夜至旦。敕文謀於眾曰:「困獸猶鬥,而況於人。」乃以白武幡宣告賊眾,若能歸降,原其生命,應時降者六百餘人。會知人心沮壞,於是分遁。敕文縱騎騰躡,死者太半。
  14. ^ 14.0 14.1 14.2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四》:仇池人李洪聚眾,自言應王。梁會求救於氐王楊文德,文德曰:「兩雄不並立,若須我者,宜殺洪。」會誘洪斬之,送首於文德。五月,癸亥,魏主遣安豐公閭根帥騎赴上邽,未至,會棄東城走。敕文先掘重塹於外,嚴兵守之,格鬥從夜至旦。敕文曰:「賊知無生路,致死於我,多殺傷士卒,未易克也.」乃以白虎幡宣告會眾,降者赦之,會眾遂潰;分兵追討,悉平之。略陽人王元達聚眾屯松多川,敕文又討平之。
  15. ^ 《魏書·卷四下·帝紀第四》:五月癸亥,安豐公閭根率騎詣上邽,與敕文討梁會。會走漢中。
  16. ^ 《魏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安豐公閭根率軍助敕文。敕文表曰:「安定逆賊帥路那羅遣使齎書與逆帥梁會,會以那羅書射於城中,那羅稱纂集眾旅,剋期助會。又仇池城民李洪,自稱應王,天授玉璽,擅作符書,誑惑百姓。梁會遣使招引楊文德,而文德遣權壽胡將兵二十人來到會間,扇動州土,雲李洪自稱應王,兩雄不並,若欲須我,先殺李洪,我當自往。梁會欲引致文德,誘說李洪來入東城,即斬洪首,送與文德。仇池鎮將、淮陽公臣豹子遣使潛行,以今月二十四日來達臣鎮,稱楊文德受劉義隆職爵,領兵聚眾,在仇池境中,沮動民人,規竊城鎮。且梁會反逆以來,南勾文德,援勢相連,武都氐羌盡相唇齒,為文德起軍,所在屯結,兵眾已集,克來不遠。臣備邊鎮,與賊相持,賊在東城,隔牆而已。但以腹背有敵,攻城有疑,討度文德,克來助會。若文德既至,百姓響應,賊黨遂甚,用功益難。今文德未到,麥復未熟,事宜速擊,於時為便。伏願天鑒,時遣大軍,助臣誅翦。」
  17. ^ 《魏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表未及報,梁會謀欲逃遁。先是,敕文掘重塹於東城之外,斷賊走路。夜中,會乃車陳飛梯,騰塹而走。敕文先嚴兵於塹外拒斗,從夜至旦。敕文謀於眾曰:「困獸猶鬥,而況於人。賊眾知無生路,人自致死,必傷士眾,未易可平。若開其生路,賊必上下離心,克之易矣。」眾咸以為然。初敕文以白虎幡宣告賊眾曰:「若能歸降,原其生命。」應時降者六百餘人。會知人心沮壞,於是分遁。敕文縱騎躡之,死者太半,俘獲四千五百餘口。
  18. ^ 18.0 18.1 18.2 《魏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略陽王元達因梁會之亂,聚眾攻城,招引休官、屠各之眾,推天水休官王官興為秦地王。敕文與臨淮公莫真討之,軍次略陽,敕文遣使慰喻。而元達等三千餘人屯於松多川。乃部分諸軍,三道並攻。賊出營拒戰,大破之,俘三千人。高宗時,與新平公周盆擊劉駿將殷孝祖於清東,不克。天安元年五月卒。
  19. ^ 《北史·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五》:略陽王元達因梁會之亂,聚黨攻城,招引休官、屠各之眾,推天水休官王官興為秦地王。敕文與臨淮公莫真討破之。
  20. ^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劉駿將殷孝祖修兩城於清水東,詔鎮西將軍、天水公封敕文等擊之。
  21. ^ 21.0 21.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八》:積射將軍殷孝祖築兩城於清水之東。魏鎮西將軍封敕文攻之,清口戍主、振威將軍傅乾爱,拒破之。孝祖,羨之曾孫也。上遣虎賁主龐孟虬將兵救清口,青、冀二州刺史顏師伯遣中兵參軍苟思達助之,敗魏兵於沙溝。師伯,竣之族兄也。上遣司空參軍卜天生將兵會傅乾爱及中兵參軍江方興共擊魏兵,屢破之,斬魏將窟瑰公等數人。十一月,魏徵西將軍皮豹子等將三萬騎助封敕文寇青州,顏師伯御之,輔國參軍焦度刺豹子墜馬,獲其鎧槊具裝,手殺數十人。
  22. ^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其年,索虜拓跋濬遣偽散騎常侍、鎮西將軍天水公拾賁敕文率眾寇清口,清口戍主振威將軍傅乾爱率前員外將軍周盤龍等擊大破之。世祖遣虎賁主龐孟虬、積射將軍殷孝祖等赴討,受師伯節度。師伯遣中兵參軍苟思達與孟虬合力。行達沙溝,虜窟瑰公、五軍公等馬步數萬,迎軍拒戰,孟虬等奮擊盡日,孟虬手斬五軍公,虜於是大奔。孝祖又斬窟瑰公,赴水死者千計。虜又遣河南公、黑水公、濟州公、青州刺史張懷之等屯據濟岸,師伯又遣中兵參軍江方興就傅乾爱擊破之,斬河南公樹蘭等。虜別帥它門又遣萬餘人攻清口戍城,干愛、方興出城拒戰,即斬它門,餘眾奔走。虜天水公又率二萬人復來逼城,乾爱等出戰,又破之,追奔至赤龍門,殺賊甚眾。
  23. ^ 23.0 23.1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苟思達、龐孟虬等又追虜至杜梁,虜眾多,四面俱合,平南參軍童太壹及苟思達等並單騎出盪,應手披靡。孟虬等繼至,虜乃散走,透河死者甚多。既而虜更合眾大至,孟虬等又破之。世祖又遣司空參軍卜天生助師伯。張懷之據縻溝城,師伯遣天生等破之,懷之出城逆戰,天生率軍主劉懷珍、白衣客朱士義、殿中將軍孟繼祖等擊之。懷之敗走入城,僅以身免。繼祖於陳遇害,追贈郡守。又虜隴西王等屯據申城,背濟向河,三面險固,天生又率眾攻之,朱士義等貫甲先登,賊赴河死者無算,即日陷城。虜天水公又攻樂安城,建威將軍、平原樂安二郡太守分武都與卜天生等拒擊,大破之,虜乃奔退,追戰克捷,直至清口。虜攻圍傅乾爱,乾爱隨方拒對,孝祖等既至,虜徹圍遁走。
  24. ^ 《南齊書·卷三十·列傳第十一》:虜遣清水公拾賁敕文寇清口,度又領軍救援,刺虜騎將豹皮公墮馬,獲其具裝鎧槊,手殺數十人。
  25. ^ 《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 《中国中古史研究 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会刊 第2卷》.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11.09: 137—150. ISBN 978-7-101-08080-3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