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彭城劉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彭城劉氏,是中國中古時代一個以彭城郡郡望劉姓士族,是漢朝宗室後裔,也是南朝劉宋宗室。一說為漢高祖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裔[1],一說彭城叢亭里劉氏為漢宣帝劉詢之子楚孝王劉囂曾孫居巢侯劉愷的後裔[2][3][4]。彭城劉氏是最為著名的劉姓士族,至唐代,與其它姓氏類似,劉姓者多自稱為彭城劉氏[5]

姓源

[編輯]

郡望

[編輯]

房支

[編輯]
  • 彭城叢亭里劉氏,漢司空劉茂的後裔。
  • 彭城綏輿里劉氏宋武帝劉裕屬於此支[6]
  • 彭城安上里劉氏,劉宋司空劉勔屬於此支[7],左將軍劉懷肅亦安上里劉氏。
  • 彭城豐縣劉氏,彭城叢亭里劉氏後裔劉軫、劉軌的子孫定居於豐縣,為彭城豐縣劉氏[8]
  • 彭城呂縣劉氏,楚元王劉交之子楚文王劉禮的後裔[9]

宗族關係

[編輯]

彭城綏輿里劉氏、彭城安上里劉氏、彭城叢亭里劉氏與彭城呂縣劉氏互相之間歷來不排定次序輩分,直到宋孝武帝任命出自彭城呂縣劉氏的劉延孫南徐州刺史鎮守京口時,宋孝武帝才讓劉宋宗室諸王與劉延孫連譜,排列長幼輩分[10][11][1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元和姓纂·卷五·331》:【彭城】 漢高弟楚元王交,生休侯富。富生辟強。辟強生陽城侯德。德生向。向生歆。子孫居彭城,分居三里,叢亭、綏輿、安上里。又豐縣、呂縣並附後。
  2. ^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宰相世系一》:高祖七世孫宣帝,生楚孝王囂,囂生思王衍,衍生紆,紆生居巢侯般,字伯興。般生愷,字伯豫,太尉、司空。生茂,字叔盛,司空、太中大夫,徒居叢亭里。
  3. ^ 《唐會要·卷三十六》:長安四年,鳳閣舍人劉知幾。撰《劉氏》三卷,推漢氏為陸終苗裔,非堯之後。彭城叢亭里諸劉,出自宣帝子楚孝王囂曾孫司徒居巢侯劉愷之後,不承楚元王交。皆按據明白前代所誤,雖為流俗所譏,學者服其該博。
  4. ^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二·列傳第五十七》:子玄內負有所未盡,乃委國史於吳兢,別撰《劉氏家史》及《譜考》。上推漢為陸終苗裔,非堯後;彭城叢亭里諸劉,出楚孝王囂曾孫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據明審,議者高其博。
  5. ^ 《史通·內篇·邑里第十九》爰及近古,其言多偽。至於碑頌所勒,茅土定名,虛引他邦,冒為己邑。若乃稱袁則飾之陳郡,言杜則系之京邑,姓卯金者咸曰彭城,氏禾女者皆云鉅鹿。在諸史傳,多與同風。此乃尋流俗之常談,忘著書之舊體矣。
  6. ^ 《元和姓纂·卷五·344》:綏輿里。宋武帝所承,生文帝;生孝明帝,宋四代八帝六十年,為齊所滅。
  7. ^ 《元和姓纂·卷五·345》:安上里。宋司空勔所承,生悛、愃、繪、縝。
  8. ^ 《元和姓纂·卷五·339》:羨少子敏,元孫生軫、軌,子孫居豐縣。
  9. ^ 《元和姓纂·卷五·352》:【彭城呂縣】 楚元王子文王禮之後。
  10. ^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先是,高祖遺詔,京口要地,去都邑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延孫與帝室雖同是彭城人,別屬呂縣。劉氏居彭城縣者,又分為三里,帝室居綏輿里,左將軍劉懷肅居安上里,豫州刺史劉懷武居叢亭里,及呂縣凡四劉。雖同出楚元王,由來不序昭穆。延孫於帝室本非同宗,不應有此授。時司空竟陵王誕為徐州,上深相畏忌,不欲使居京口,遷之於廣陵。廣陵與京口對岸,欲使腹心為徐州,據京口以防誕,故以南徐授延孫,而與之合族,使諸王序親。
  11. ^ 《南史·卷十七·列傳第七》:先是,武帝遺詔:京口要地,去都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劉氏之居彭城者,分為三里,帝室居綏輿里,左將軍劉懷肅居安上里,豫州刺史劉懷武居叢亭里。三里及延孫所居呂縣凡四劉,雖同出楚元王,由來不序昭穆。延孫於帝室本非同宗,不應有此授。時司空竟陵王誕為徐州,上深相畏忌,不欲使居京口,遷之廣陵。廣陵與京口對岸,使腹心為徐州,據京口以防誕,故以南徐州授延孫,而與之合族,使諸王序親。
  12.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八·宋紀十》:甲辰,徙司空、南徐州刺史竟陵王誕為南兗州刺史,以太子詹事劉延孫為南徐州刺史。初,高祖遺詔,以京口要地,去建康密邇,自非宗室近親,不得居之。延孫之先雖與高祖同源,而高祖屬彭城,延孫屬莒縣,從來不序昭穆。上既命延孫鎮京口,仍詔與延孫合族,使諸王皆序長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