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考特·亞當斯
史考特·亞當斯 | |
---|---|
出生 | Scott Raymond Adams 1957年6月8日 美國紐約州格林縣溫德姆城 |
國籍 | 美國 |
知名於 | 漫畫家、作家 |
知名作品 | 呆伯特 |
史考特·雷蒙德·亞當斯(Scott Raymond Adams,1957年8月8日—),美國漫畫家,主要作品有《呆伯特》。此外,他在諷刺文學、評論文學和商業等許多領域內也頗有建樹。在90年代經濟緊縮時期,《呆伯特》系列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具美國特色的作品,隨後在世界範圍內也產生了極大影響。憑藉呆伯特帶來的成功,亞當斯在1995年從職業工薪階層成功轉職成了職業漫畫家,呆伯特系列一般是用諷刺性的筆調描寫了都市小白領在大企業工作時遇到的各類事情。2023年因發表歧視美國黑人言論而遭到多家美國媒體宣佈斷絕合作。
早年
[編輯]史考特·亞當斯於1957年出生在紐約州溫德姆。從小就喜歡看《花生漫畫》的他6歲起就開始畫漫畫,[1] 然後又迷上了瘋狂雜誌,並且在11歲時靠着自己的作品贏得了一個比賽的第一名[1]。 到了1968年,他開始學習法律,因為他申請的藝術學校拒絕了他。1975年亞當斯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在溫德姆-艾士蘭-朱厄特中央學校(共39個班)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然後他就在哈特威克學院拿到了經濟學學士學位。[2] 在快畢業那年的一個雪夜裏,亞當斯的車拋錨了。在發誓永遠不想再見到給他帶來了如此麻煩的雪花後,畢業後的亞當斯搬到了加州。[1]
職業生涯
[編輯]白領上班族
[編輯]1979至1986年間,亞當斯在三藩市的克羅克國家銀行同電信工程師們一起工作。幹了四個月的出納之後,他決定去上管理學的課程,因為這短短四個月之中他就被威脅了兩次。[1] 僅僅這一年內他的身份就變了多次:管理學學生、程式設計師、預算分析師、商業放貸人、產品經理和監督。在向公司高層作報告的時候,他常常會把漫畫作為展示的手段。[1] 1986年,亞當斯在加大伯克利分校獲得了MBA文憑。
亞當斯正是在這段時間創造出了呆伯特這個人物,名字來源於他的前上司麥克·郭德溫(Mike Goodwin)。[1] 狗伯特(Dogbert),原名呆狗狗(Dildog),名字則稍微借鑑了一下亞當斯去世的寵物狗Lucy。[1] 可後來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亞當斯寄給諸如《紐約客》和《花花公子》等雜誌的各類漫畫(也有非呆伯特系列)全都被退了回來。[1]雖然前途看似一片灰暗,一封讀者來信使一度想放棄的亞當斯有了繼續創作漫畫的勇氣。[1]
自1986至1995年中,亞當斯都在太平洋貝爾電話公司工作,而這段時間他所遇到的人和事為他完善呆伯特系列的人物提供了極好的材料。第一份呆伯特漫畫由聯合傳媒於1989年發行,這時的亞當斯仍然在太平洋貝爾工作。呆伯特為他帶來的第一筆收入是一張月度版稅支票,368.62美元。[1]然後呆伯特便越來越成功,1991年有100家報紙印刷,而到了1994年這個數字翻了4倍。亞當斯認為他的成功或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把自己的電郵地址放在了漫畫上,然後有用的讀者來信又讓他的創作靈感不致枯竭。[1]
全職漫畫家
[編輯]憑藉《呆伯特》一作就佔領了800家報紙的版面,亞當斯無疑是成功了。1996年《呆伯特法則》出版了,這是亞當斯的第一本商業類書籍。[1]1997年,羅技CEO皮耶路易吉·札帕科斯塔邀請亞當斯,於是他就戴着假髮和假鬍子,成功地裝成一個管理顧問,並且讓羅技的管理層通過了一個任務報告,雖然亞當斯認為這個報告「既複雜透頂又沒有任何實際意義」。[3] 那年他獲得了國家漫畫家協會(NCS)的魯本獎——授予當年傑出的漫畫家;和1997年的業界最高的榮譽——最佳報上漫畫獎。[1]1998年,《呆伯特》系列又有了一個電視系列節目,但在2000年結束。千禧年後呆伯特已經在57個國家地2000家報紙上以19種語言發行。[1]
最後,電話來了。「你就是第一。」我沒有開香檳。我只是去追求更加「特別」的東西,並且享受完成它們時給我帶來的成功感覺。很明顯,心裏使我不懈努力的東西正是讓我無法滿足的東西。[4]
— 史考特·亞當斯, 呆伯特的網誌
亞當斯還是《巴比倫5號》的狂熱粉絲,還在其第四季的"轉型時刻"飾演了一個叫"亞當斯先生"的角色,雇了前保安總長米高·嘉里巴蒂去找他狂妄的貓和狗。[5]他還在《NewsRadio》第三季客串過一個小角色,那集內容正是馬修·布洛克(安迪·迪克)變成了呆伯特的狂熱粉絲。亞當斯被稱作「一眼就能像戴夫和喬的傢伙」("Guy in line behind Dave and Joe in first scene") [6]本集的後半部分戴夫·納爾遜(戴夫·弗利)雇了一個演員去整蠱亞當斯,藉此來讓馬修回站上工作。
亞當斯還是史考特·亞當斯食品公司的CEO,公司生產呆呆卷餅(一種素食墨西哥卷餅)和蛋白質大廚等食品;他也是普萊森頓Stacey 咖啡廳的合伙人。他對食物的興趣基本來源於他的素食主義習慣。2011年11月16日,亞當斯在網誌上宣稱他準備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競選美國總統。[7]
個人生活
[編輯]亞當斯是國際科學與數字傳媒學院的成員,也是門薩前會員。[8]最近,亞當斯的身體出現了兩個比較重要的問題。2004年末至今,局灶性肌張力障礙一直在影響他的創作,使得他在畫較長的圖的時候會很困難,[9]不過現在他用數碼繪圖板創作,所以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他還有間歇性發聲困難,這可能正是導致他的聲帶無法正常發聲的原因。本已恢復了的他在2008年7月又去做了改變神經連接的手術。手術很成功,所以現在的亞當斯已經可以完全正常地發聲了。亞當斯是一個素食主義者,也是一個受過訓練的催眠師。[10] 他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我肯定,呆伯特的成功,考試的94分和其他看似不可能的成功都源於他的自我肯定。他說自我肯定給他專注力。[11]《對牛彈琴》漫畫的作者斯蒂芬·帕斯迪斯笑亞當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漫畫家,暗指了亞當斯在美國漫畫界的元老地位。亞當斯和雪莉·邁爾斯於2006年結婚,現居於普萊森頓。亞當斯熱心於政治。07年他稱米高·布隆伯格將會是一個很好的總統候選人。[12] 2008年總統選舉前,亞當斯說「在社會事務方面,我支持自由黨人,除了那群瘋子,」[13] 但在2011年12月他又有言論表示如果自己是總統,絕對會按照比爾·克林頓說的做,因為「會把政治領入一個較為理智的中間立場。」[14] 2012年10月17日,他在網誌上寫道「雖然我不贊成羅姆尼的大部分政治主張,我還是支持他成為總統。」[15]
爭議
[編輯]2011年3月,由於男性權利組織在其網誌選擇新話題時的強烈攻勢,亞當斯在網誌上寫了一篇關於男性權利的話題。[16]文章中亞當斯稱男性對待女性不同和他們對待小孩與智力障礙者不同的原因是一樣的——因為這樣會更有效率。這條文章造成了及其激烈的反應並被指責有厭女症的偏見。亞當斯刪掉了這篇文章後的幾周仍然不能使爭議消退。[17][18] 為了平息爭論和指責,亞當斯重發了文章並且配上了解釋。[16] 他回應說其實這段話根本是另一種意思,它使用的是諷刺手法而非陳述,但部分讀者卻未解其意。[16] 他認為這條文章在兩派(男權和女權)間引起的轟動僅僅證明了他前面說的:「任何有感情因素的話題中維持爭論的理性都是不可能的。」[16]
2011年4月,他在Metafilter thread上用分身來回擊攻擊他的言論。[19]
出版物
[編輯]獲獎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Adams, Scott. Dilbert 2.0: 20 years of Dilbert. Jamaica City: Andrews McMeel. 2008. ISBN 0-7407-7735-1.
- ^ About Scott Adams. dilbert.com. [2009-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28).
- ^ O'Brien, Tia. Mission: Impertinent. San Jose Mercury News. 1997-11-16 [2011-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0-08-15).
- ^ Champagne Moments. [2013-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6).
- ^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Moments of Transition》的資料(英文)
- ^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Review》的資料(英文)
- ^ 存档副本. [2013-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3).
- ^ Adams, Scott. Famous People Lists. Dilbert Blog. 2008-09-29 [2010-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5).
- ^ Sordyl, Samantha. Scott Adams, Drawing the Line. The Washington Post. 2005-05-10 [2008-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 ^ 在《Dilbert: A Treasury of Sunday Strips》一書中提到
- ^ 在《The Dilbert Future》一書中提到
- ^ Scott Adams. Bloomberg for President?. The Dilbert Blog. May 16, 2007 [201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9).
- ^ Commentary: Dilbert guy's economic poll on McCain, Obama - CNN.com. CNN. 2008-09-16 [2010-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15).
- ^ Scott Adams. The Persuasive Candidate. The Dilbert Blog. December 5, 2011 [2011-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8).
- ^ Scott Adams. Firing Offense. The Dilbert Blog. October 17, 2012 [201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8).
- ^ 16.0 16.1 16.2 16.3 I'm a What?. [2013-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1).
- ^ Scott Adams to Men’s Rights Activists: Don’t bother arguing with women; they’re like children.. [2013-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8).
- ^ "Dilbert" Creator's Blog Makes Women Furious. [2013-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1).
- ^ Dilbert Creator Pretends to Be His Own Biggest Fan on Message Board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 Scott Adams' Blo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查理·羅斯訪談錄》上的史考特·亞當斯
- Newsradio episode "Review", featuring Scott Adams
- WorldCat 聯合目錄中史考特·亞當斯的著作或與之相關的著作
-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a 2007 Adams blog post addressing multiple questions and subjects about his dail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