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寺 (福州)
外觀
鼓山摩崖石刻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福州市晉安區 |
座標 | 26°03′42″N 119°24′07″E / 26.061707°N 119.401808°E |
分類 | 石窟寺及石刻 |
時代 | 宋至近代 |
編號 | 5-453 |
認定時間 | 2001年 |
福州湧泉寺,又稱國師館、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素有「閩剎之冠」的稱譽。位於福州市晉安區的鼓山上,為中國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
歷史
[編輯]湧泉寺始建於唐建中四年(783年),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神晏主持重修,並改名為「國師館」。後梁乾化五年(915年),改名為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明永樂五年(1407年)稱湧泉寺。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2),鼓山已成為廢寺,一直到天啓七年(1627)無異元來(1575-1630)受該寺僧眾及鄉紳之請,前來駐錫,才重立職事,創繩規,開堂說法。之後,在經歷覺浪道盛(1592-1659)、永覺元賢(1578-1657)、為霖道霈(1615-1702)等人的努力,才使鼓山再度成為福建第一的叢林,而這或許是日後台灣僧侶赴鼓山受戒的最大誘因。[1]
後經過歷代修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御賜「湧泉寺」金匾[2]。
台灣傳統的四大佛教法脈月眉山系、觀音山系、法雲寺系、大崗山系皆與湧泉寺有法脈聯繫。
建築
[編輯]湧泉寺現有建築多為明清兩代所建,基本維持了明朝嘉靖年間的格局,現有殿堂25個,包括了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室、祖堂等,還有鐘鼓樓、放生池、歲寒樓等建築,全寺佔地面積為16,650平方米(179,200平方英尺),整個寺廟建築群依山勢逐級升高,錯落有致。[3]
文物
[編輯]湧泉寺曾為重要印經所,保留有明、清及近代的雕板2萬多塊。其中包括元《延祐藏》、《麻沙藏》、《永樂北藏》、《永樂南藏》、《清朝梵本》、《書本藏》、《日敘本藏》等[4]。湧泉寺前有建於11世紀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的兩座千佛陶塔,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高僧
[編輯]- 靈嶠禪師:湧泉寺前身華嚴寺(唐建中四年,783年)開山祖師,唐代洪州宗僧。受馬祖道一印可。
- 神晏法師:五代唐末高僧。閩國國師。諡號『興聖國師』。在華嚴寺舊址上重修湧泉寺(國師館)。
- 永覺元賢禪師:明末高僧,曹洞宗壽昌系鼓山法脈(亦稱鼓山禪、鼓山系)一代傳人。
- 為霖道霈禪師:字為霖,法諱道霈,號旅泊,兩任湧泉寺住持,明末清初著名的禪宗大師,時人稱之為古佛再世。
- 妙蓮禪師:清代僧。福建歸化人,俗姓馮。名地華,別號雲池。臨濟龍池系法派四十二世。創建檳城極樂寺、漳州南山寺等。
- 古月禪師:古月為近代福建最有影響的僧人之一,俗姓朱,名救官。以一身主鼓山湧泉寺、雪峰崇聖寺、象峰崇福寺、怡山西禪寺、瑞峰林陽寺五大禪林。
- 虛雲法師:中國近代禪宗泰斗。中國曹洞四十七代,臨濟四十三代,雲門第十二代,法眼第八代,溈仰第八代。一人延續禪宗五家法脈。
- 圓瑛法師:中國近代佛教領袖,中國佛教協會第一任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