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慶由
潘慶由 반경우 | |
---|---|
本名 | 李起東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91年 清吉林省琿春縣(一說寧安縣) |
逝世 | 1933年(41—42歲) 滿洲國牡丹江省琿春縣 |
墓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牡丹江穆稜市八面通鎮 |
別名 | 潘向允 |
民族 | 朝鮮族 |
語言 | 朝鮮語、漢語 |
母校 | 黃埔軍校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潘慶由(中國朝鮮語:반경우;1891年—1933年7月),原名李起東(中國朝鮮語:리기동),又名潘向允,朝鮮族,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生,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後去蘇聯學習,歸國後曾任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中共寧安中心縣委書記、中共綏寧中心縣委書記、中共吉東局組織部長等職。
綏寧中心縣委書記
[編輯]1891年,潘慶由出生於清吉林省琿春縣(一說寧安縣[1]:94[2]:56),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3]:31-32[4],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留學蘇聯後在1931年前任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2]:56[5]。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共滿洲省委為加強對中東鐵路牡綏沿線及綏寧、吉東等地的領導,於同年11月決定成立一個直屬於中共滿洲省委的寧安中心縣委。潘慶由被派往寧安縣主持會議,傳達指示。1932年1月,中共寧安中心縣委成立,下轄寧安縣委(下轄4個區委和13個支部)、穆稜縣委、密山區委和東寧特別支部。潘慶由任中心縣委書記。同年6月,日軍入侵寧安縣後,寧安中心縣委機關從寧安遷至穆稜縣下城子區,半年後改為「中共綏寧中心縣委」。潘慶由繼續任中心縣委書記。[2]:56-57[5]
發展黨組織
[編輯]就任中共寧安中心縣委書記後,潘慶由選派全鳳來到穆稜縣,重建了在九一八事變中遭到嚴重破壞的中共穆稜縣委。同年7月起,他先後派金鎮浩、金佰萬、朱德海、李成林、朴鳳南、李根淑等人前往密山縣開展黨建工作,後於1932年11月成立中共密山縣委。朴鳳南任縣委書記。同年9月,他將身份被暴露的全鳳來和趙昌涉派去東寧縣鞏固和發展黨組織,後成立中共東寧區委。全鳳來任區委書記,趙昌涉任區團委書記。1933年1月,他又派鄭昌國等人在古城鎮建立了中共黨支部。同年8月,他派崔紅起、李成來等人在古城崗成立了中共勃利縣特別支部。[2]:57-59[5]
武裝抗日
[編輯]在恢復和發展中共地方黨組織的同時,潘慶由還積極發展抗日武裝。在他任職期間,寧安地區先後成立了李荊璞和於洪仁領導的「吉東工農反日義務總隊」、王汝起領導的 「紅槍會」、朱守一和金根領導的「北滿工農義勇軍」,以及「大刀會」、「西北山八大隊」等抗日游擊隊。這些武裝隊伍後來發展成為東北抗聯第四和第五軍。[2]:59[5][4]
1932年,潘慶由開始指示穆稜縣委選拔進步青年充實王德林救國軍中共掌控的第二補充團。同年12月,日本關東軍大舉進犯穆稜一帶的吉東地區。王德林、李杜、丁超三大抗日武裝很快散敗。潘慶由召集李延祿、孟涇清、張建東等人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讓李延祿以救國軍補充一團和二團組建一支抗日游擊總隊,並讓三人分別擔任總隊長、政委和參謀長。為鼓舞士氣,潘慶由還親自到隊中做思想動員工作。1933年1月1日,李延祿率部在牡丹江東北的磨刀石與入侵的兩千餘名日軍交火,先後四次擊退日軍的進攻。巴黎《救國時報》等外國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2]:59-61[5]
1933年1月下旬,潘慶由派李光林協助李延祿將抗日救國游擊總隊改編成救國游擊軍。1934年10月,潘慶由所派幹部朴鳳南和李成林創建的密山游擊隊與救國游擊軍合併成立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1936年3月,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改編成為為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李延祿任軍長,潘慶由培養的幹部黃玉清任政治部主任。[2]:61-62[5]
吉東局和滿洲省委巡視員
[編輯]1932年11月,日軍全面佔領吉東地區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和中共滿洲省委決定在吉東地區組建一個領導綏寧中心縣委、饒河中心縣委和東滿特委的中共吉東局,並以吉東局作為共產國際和滿洲省委之間的聯絡機構。1933年5月,中共吉東局在綏寧中心縣委駐地穆稜縣下城子區正式成立。從海參崴派來的中共滿洲省委委員孫廣英任書記,潘慶由任組織部長。[2]:61[5][4]
1933年1月26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發佈《一·二六指示信》。 同年6月,中共滿洲省根據指示信發佈了《中共東滿特委告民眾書》,並派楊波和潘慶由組成省委代表團到汪清、琿春、延吉等地貫徹 「一·二六」精神。同年7月,潘慶由在中共東滿特委書記童長榮的陪同下在琿春召開縣委黨團擴大會議。在會議上,他對立三左傾路線進行了批判,並嚴厲批評了縣游擊大隊政委朴斗南,撤銷了他的職務並開除了他的黨籍。會後,朴斗南開槍將他打死,後叛變。[2]:61-63[5][4]
紀念
[編輯]- 金日成在其《與世紀同行》的回憶錄中稱潘慶由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三個人之一。40多歲的潘慶由曾鼓勵當年20歲剛出頭的金日成「……做一個朝鮮的胡志明。」[5]
- 黑龍江省牡丹江穆稜市八面通鎮東山公園內建有潘慶由、黃玉清等六位抗聯烈士的墓碑以及紀念碑。[6]:191-192
參考資料
[編輯]- ^ 中共寧安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东北抗联精神与宁安抗战简明读本》. 中共寧安市委黨史研究室.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劉育鋼著;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 《驰骋抗日疆场的中共黄埔生》.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8. ISBN 978-7-218-12518-3.
- ^ 黃埔軍校同學會主編. 《黄埔师生与抗日战争 上》.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075-4650-7.
- ^ 4.0 4.1 4.2 4.3 馬興達. 东北抗联中的黄埔师生 (PDF). 《黃埔》. 2022, (4) [2024-10-31].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崔光燁. 誓扫日寇不顾身 烈士英魂耀千秋:记中共吉东局组织部长、满洲省委巡视员潘庆由. 《世紀橋》. 2012, (第12期).
- ^ 程遠東主編. 《牡丹江导游词》. 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7. ISBN 7-5032-2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