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道路通行方向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世界各地的道路通行方向
  該國家/地區的行車方向為靠右行駛(左軚車)
  該國家/地區的行車方向為靠左行駛(右軚車)

道路通行方向是世界各國交通規則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規定了車輛在道路上的行駛方位,避免出現混亂和事故。[1]

道路通行方向可分為車輛靠道路左側行駛和靠道路右側行駛。基於安全等因素,大多數國家的交通法規不允許司機座位靠路邊一側的車輛上路行駛,如美國、中國大陸和大部分英聯邦國家等。所以左行車的駕駛員幾乎都在車輛右側駕駛,稱為右舵、右軚或右駕;而右行車在左側駕駛,稱為左舵、左軚或左駕。34%的國家靠左行駛,66%的國家靠右行駛。

起源、歷史與發展

[編輯]

汽車出現之前

[編輯]

1835年,英國以法令的形式確立靠左行駛的交通規則。在英國的屬地裏也都保持這一規則,除了直布羅陀埃及埃及成為英國保護國之前被法國拿破崙征服,當時跟隨法國沿用靠右行駛的規則,此規則在英國佔領埃及後並未改變。與此相反,雖然荷蘭本土在十九世紀初被拿破崙征服,改為採納右行規則,但其海外殖民地——荷屬東印度(今印尼)和荷屬圭亞那(今蘇里南)仍然保持左行的習慣。

古代中國,行人、馬匹和車輛一般在通道靠左停留及行進,稱為「左迎」[2][3]。迎客時民眾多數使用右手與對方迎禮,故自身身軀靠左。

日本自幕府時期形成靠道路左側行走的習慣。日本武士通常在身體左側佩武士刀,以便右手拔刀作戰,武士認為刀鞘被碰撞為無禮的象徵,兩個武士的刀鞘碰撞,很有可能會引發打鬥甚至決鬥。於是佩刀武士必靠左行,以避免刀鞘與迎面而來的另一個武士碰撞,避免紛爭。鎖國政策的結束使到日本與英國的交流變得頻繁,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從英國引進交通法規,因此也是靠左行駛,這一規則在1924年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但仍允許供靠右行國家使用的一些汽車進口使用(如歐陸及美國車廠),而無需特別更改為靠左行的駕駛座。但商用車輛則規定靠左行。

靠道路左側行駛的傳統可以追溯至古羅馬時代(當時遺留下來的車轍痕跡可以證實這一點),在中世紀的歐洲成為慣例。由於人類大多數為右撇子,因此騎士上下馬時是用左腳踩馬鐙,靠道路左側行走便於上下馬。此外,由於騎士的佩劍通常掛在身體的左側,使用右手持劍或長矛,因此靠道路左側行走有利於同迎面而來的敵人進行戰鬥。靠左走的習慣遂在歐洲成為社會主流。

靠道路右側行駛的習慣出現在18世紀的法國,其原因是該國的驛站郵車和貨車業務比較發達,郵車及貨車一般配置雙馬,馭馬者通常右手持鞭,因此需要坐在郵車左前方,或者騎在靠左的馬匹身上,以便於同時駕御左右兩側的馭馬。靠右行駛時,在前方有來車的情況下,車夫可以在會車時向左探視,避免兩車的車輪或車彀碰到一起,而如果靠左行駛的話,就需要在車夫旁邊配置副手,造成人力的浪費。

不過,除了郵車或運貨馬車外,法國貴族在騎馬或乘坐馬車時通常還是延續以往的傳統,靠道路左側,同時強令第三等級的人民為其讓開道路,因此靠左通行在法國象徵着貴族的特權與壓迫。法國大革命後,作為廢除貴族特權的行動之一,共和督政府規定此後車輛和馬匹靠右通行。拿破崙通過戰爭征服歐洲的許多國家,因此也將靠右側通行的習慣帶到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意大利普魯士(當時尚未統一的德國)和奧地利帝國等國家。但是在拿破崙沒有征服的英國葡萄牙俄羅斯帝國瑞典等國,仍然保持靠左通行的傳統。在此後100多年間,歐洲的道路通行規則一直保持着這樣的局面。

英治時期的北美十三州,最初的道路行駛規則也是靠左行駛,而在美國獨立之後,變為靠右行駛。一說由多達20頭牲畜拉動的貨車車夫喜歡靠道路右邊行駛[4]。1792年,賓夕凡尼亞州通過靠右側行駛的法令,此後紐約州新澤西州於1804年和1813年先後通過類似的法令,逐漸流行到全美國。

汽車時代

[編輯]
圖為同一款汽車的左軚型與右軚型

最早的汽車駕駛座位位於車輛的中央,不久之後一些汽車製造商將駕駛員座位安排在靠道路中心線的一側,以便於觀察對面道路來車,另一些汽車製造商將司機座位安置在靠路邊一側,以避免撞上道路旁邊的圍牆、樹籬、水溝等障礙物。經過實際檢驗發現,前一種辦法更有利於保持道路安全,因此成為汽車製造商的通則。由此形成左軚車(司機座位在車輛左前方)和右軚車(司機座位在車輛右前方)的區別。而車輛靠道路的哪一側行駛,則取決於該國長久以來形成的交通規則,並由此形成更加細緻和嚴格的道路交通法規,許多國家以法律的形式確定車輛的行駛方向。

通行方向變更

[編輯]
世界各地的道路通行方向(通行方向變更)
  一直靠左行駛的地區
  一直靠右行駛的地區
  由靠右行駛改為靠左行駛的地區
  由靠左行駛改為靠右行駛的地區
  現為靠右行駛,但存在過不同行駛方向的地區

許多國家與地區曾經改變道路通行方向,主要分為主動與政權改隸兩種情況。前者是國家以法令統一境內的通行方向,後是伴隨政權更遞而造成的通行方向改變。

變更

[編輯]

19世紀後期清朝末年,南方省份和城市,例如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左行規則更為普及;而在山東直隸等北方省份,則多採用右行規則[5]

1930年代的新生活運動規定車輛靠左行駛,而滿洲國蒙疆政府日軍佔領區也採取左行規則。[5]例如北平市的交通管理就有規定靠左行駛。[6]

抗日戰爭期間,大量美援汽車運抵中國,但必須花大錢改裝方向盤以及燈光,不習慣靠左行駛的在華美軍,軍車頻頻肇事[5]。1943年(民國32年)7月10日制定,9月3日公佈,10月1日施行的《違警罰法》第五十八條第七款,明定道路通行方向,就是車馬、行人,不按側前進,不聽禁止者,處二十以下罰鍰或申誡。[7]不過也因為美援左軚車輛持續進入中國,民眾日後逐漸習慣靠右的行駛方式,因為當時中國仍有部分地區的車輛靠右行駛(例如受法國影響深的西南地區,當時運送物資的卡車為靠右行駛)。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致電行政院:「茲為節省改裝,減少肇事起見,亟應修改。」於1946年6月8日修正,6月19日公佈的《違警罰法》第五十八條第七款改成車馬、行人,不按右側前進,不聽禁止者,處二十圓以下罰鍰或申誡。1945年9月初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通令各省政府、戰時運輸管理局交通部,公路車輛靠右行駛改為1946年1月1日起實行。1945年9月10日,內政部四川省政府的電文聲稱:「查車行改靠右行駛,行人仍靠左走,誠為適應世界趨勢之舉。」1945年9月26日行政院考量世界大多數國家皆為靠右行駛,訓令《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自1946年1月1日實行汽車改為靠右行駛。[8]」具體規定,車輛一概靠右行駛,轉彎時除交通警察特准外,一律靠右邊順轉;人力車、獸力車應絕對緊靠右邊,單排順序行駛,不得超越爭先;後車需要超越前車時,必須先鳴喇叭,得前車表示手勢許可超過時,始可靠前車左邊越過;如有行人路,行人須走行人路,不得走行行車線;如無行人路,「行人靠邊走」。[9]。1945年12月31日的《申報》稱:「改裝費須達車價百分之十二。統計全國車輛因改裝而支出之費用,殊為浩大,故節省改裝費用,亦為改靠右行駛理由之一。」1946年2月9日的《申報》稱:「當時各地以美軍車輛較多,故運輸當局感覺美邦人士對於靠左行駛或不習慣,擬改為靠右行駛,以謀矯正一切弱點。」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6月8日修正、6月19日公佈的《違警罰法》第五十八條第七款,道路通行方向改成車馬、行人,不按側前進,不聽禁止者,處二十以下罰鍰或申誡。[10]中華民國的車輛均靠右側行駛的規則。

1948年10月,駐在哈爾濱的東北行政委員會考慮到東北中共控制區和哈爾濱等地的汽車長期以來都是按日滿習慣左側通行,發出《東北各城市陸上交通管理暫行規則》,規定從1948年11月1日起,東北全境仍實行一貫的左側通行。然而接收旅順地區的蘇聯紅軍不習慣靠左行駛,故蘇軍軍車曾引發交通事故。1948年11月2日東北野戰軍攻佔瀋陽。1948年11月10日陳雲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會上,決定從即日起瀋陽車輛一律按蘇聯的規則靠右側通行。當時國統區已經實行了右側通行,而北滿解放區一直沿用了日滿的左側通行規定。[11]1949年1月22日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林楓,副主席張學思高崇民簽發《關於車馬、行人右側通行》命令:自1949年3月1日起,車、馬、行人一律改為右側通行;同時要求各相關部門改正原有交通標誌,如各汽車、電車等左側停車場;對電車、巴士、營業小汽車、馬車、斗車等司機進行廣泛宣傳;在一周或十天內,在主要交通路口或重要交通地點佈置執法隊,或公安武裝及交通公安員。1949年2月12日長春市特別市市長鄒大鵬、副市長張文海簽發《長春特別市政府關於自本年三月一日起車馬行人一律改為右側通行的佈告》,佈告中還言明「查左側通行為時已久,一時改變恐不習慣,仰全市群眾切實遵守」。1949年2月24日的《哈爾濱日報》頭版報眼處全文刊登哈爾濱特別市政府關於改右側通行的佈告,同時刊登了3條相關事項。具體內容是:根據東北行政委員會命令及《佈告》精神,為防止初改時交通秩序紊亂,發生交通事故,於2月22日召開了全市各軍政機關、公營企業、車輛公會等團體代表會議,會後公安局向全市各機關、團體、市民下發了通知,以保證3月1日開始右側通行順利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與蘇聯的道路通行方向一致,正式採用了蘇聯的右行規則,以適應運抵中國的大量蘇援汽車。1950年6月22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批准中南公安部頒佈《中南區各城市陸上交通管理暫行規則》,第三條為「車馬行人一律靠右側通行。」[12]1951年2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政齊字第二十七號批准在案、1951年5月5日中央公安部公佈施行《城市陸上交通管理暫行規則》,第三條為「車馬行人均須靠右順序行進。」[1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制定的《城市交通規則》(1955年8月6日)第五條[14],《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1988年8月1日起施行)第六條[15],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通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五條都規定右側通行。

台灣日治時期臺南驛前「左側通行」告示

由於臺灣引進汽車時正值日治時期,故與日本同樣採用左行制[16]。二戰後自1946年(民國35年)1月1日起,中國大陸一律改為右行、臺灣為同年3月1日起實施[16]。《違警罰法》自6月8日修正,6月19日公佈起,至1991年(民國80年)6月29日廢止全部條文,同日公佈為止,第五十八條第七款明定,車馬、行人,不按右側前進,不聽禁止者,處20新臺幣60元)以下罰鍰或申誡[16]。《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自從1968年(民國57年)制定以來,歷次版本都有規定汽車及慢車不靠右側行駛的罰則[16][16][16]

葡萄牙及其海外殖民地在1920年代由左行改為右行。但是與左行國家接壤的海外殖民地除外,這些殖民地包括澳門(與當時採取左行規則的廣東地區接壤)、果阿(與印度接壤)和葡屬東非(今莫桑比克,周圍均為英國殖民地)。儘管東帝汶同左行的東印度(即今印尼)接壤,但是卻改成了靠右行駛,直至1975年受印尼影響改回靠左行駛。

西班牙的部分地區,如馬德里,採取左行規則。1924年10月1日,馬德里改為靠右行駛。

美國獨立後,繼續保持英國殖民統治的加拿大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仍然採取靠左行駛的規則,法屬加拿大在被大英帝國征服後仍保留靠右行駛的習慣。為與美國的道路通行方向一致,1920年至1924年,採取左行規則的卑詩紐賓士域諾華斯高沙愛德華王子島四省改為右行。紐芬蘭地區在1948年以前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1949年併入加拿大後也改為右行,但是仍然准許右軚車領牌。

魁北克省安大略省,由於前身為法國殖民地新法蘭西的一部分,故一直跟隨法國交通規則靠右行駛,從來沒有更改。

意大利在統一以前分為許多國家,如教宗國撒丁尼亞王國兩西西里王國等。一些國家在被拿破崙征服後採取右行規則,但在拿破崙失敗後恢復了左行的習慣,例如教宗國。意大利統一後,雖然大多數地區採用靠右行駛的規則,但意大利北方的一些城市仍然靠左通行,這些城市需要在其邊界安放提醒標誌。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後,雖然強制推行右行規則,但羅馬都靈米蘭熱那亞這幾座大城市仍然靠左通行。直到1925年才改為右行。

作為二戰後唯一仍然靠左行駛的歐洲大陸國家,瑞典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多次討論過更改道路行駛方向的問題,但均遭到公眾的反對。靠左行駛給瑞典帶來了很多不便:它的鄰國全部都是右行國家,作為瑞典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的汽車,也是大多數出口給右行國家的左軚車,而且此時瑞典本國行駛的大多數汽車也是左軚車。1955年,瑞典就改為右行的問題舉行過全民公決,82.9%的人反對,只有15.5%的人支持。儘管如此,瑞典國會還是在1963年通過了將交通規則改為右行的法律。1967年9月3日,瑞典全國改為右行。這一天稱為H日,「H」為瑞典語的「Högertrafik」,即「靠右行駛」。

這次更改費時一個月,其顯著成果就是此後瑞典的交通事故數量銳減。不過兩年之後,交通事故又恢復到了原來的規模。

瑞典成功地改為右行之後,冰島也在1968年5月26日改為靠右行駛,其間唯一的交通事故是一個騎單車的男孩被汽車撞到。

太平洋島國薩摩亞從前是德國殖民地,跟隨其靠右行駛的規則。直到2009年9月7日,薩摩亞的行車方向被改為靠左行駛,當地政府認為這樣能夠讓國民毋須再依賴輸入美國製的昂貴左軚車,而可以選擇從鄰近的日本澳洲新西蘭輸入較便宜的右軚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沖繩縣交由美國託管。此後沖繩的車輛一律靠右行駛。1972年美國將沖繩託管於日本後,日本隨恢復左行習慣,經過長達6年的籌備工作,沖繩縣於1978年7月30日(星期日)清晨6時改為左行。

朝鮮日治時期京城府民館(今首爾特別市議會)前實施左側通行的街道

韓國在大韓帝國時期即已存在右側通行的明文規定。1905年12月30日的大韓帝國警務廳令第2號《街路管理規則》(가로관리규칙)中即記載了行人與馬車的右側通行原則。在日本殖民統治展開後,朝鮮總督府於1921年4月1日,在總督府令第142號《道路取締規則》(どうろとりしまりきそく)第七條中正式全面將人車的通行方向一律改為左行。

隨着日本戰敗,接管朝鮮半島南部的美國軍政廳在1946年3月29日頒佈了《軍政法令第65號 諸車、步行者的通行規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군정법령 제65호 제차, 도보자의통행규칙/軍政法令 第65號 諸車, 徒步者의通行規則),3月31日零時起使汽車通行方向改為右側的規定生效。但法令中並未提及行人通行方向的更改,經過大韓民國國土海洋部(交通部門)的審議,以及漸進式的示範和宣導,才於2010年7月1日全面實施行人右側通行原則。

與韓國同樣,隨着日本戰敗,接管朝鮮半島北部的蘇聯紅軍亦將汽車通行方向改為右側通行。

法屬印度支那時期,道路通行方向與法國本土一致,為右行。在1939年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後,日軍將人車通行方向從法屬時期的右行改為左行。

隨着日本戰敗,分別接管越南南北兩側的法軍和中華民國國軍在1946年後將通行方向重新改為右側。越南共產黨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後,為與中國和蘇聯的道路通行方向一致,繼續採用右行。1976年越南南北統一後仍然繼續採用右行至今。

英屬印度和日軍佔領時期,道路通行方向與英國及日本本土一致,為左行。日本戰敗宣佈獨立後,仍繼續沿用左行規則。1962年軍事政變後,接受美援的軍政府決定將道路通行方向與美國本土保持一致,以適應運抵的大量美製汽車,從而改為右行。位於緬北的緬甸共產黨控制區域的道路通行方向與中國、越南和老撾保持一致,亦為右行。

芬蘭在1809年前是瑞典的一部分,因此採取左行規則。1809年瑞典將芬蘭割讓予俄國,此後仍保持左行規則,直到1858年才改為右行。

奧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這三個國家沿用了奧匈帝國的交通規則,在被納粹德國吞併或佔領之前都是左行國家。奧地利於1938年被德國吞併後,曾被命令於一夜之間改變行駛方向,但此舉在一些城市引發了交通混亂,納粹當局不得不同意在維也納等城市中暫緩數周,以更改道路交通指示標誌的位置。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吞併後,以及匈牙利在1944年因向盟國試探媾和未遂、被德國出兵佔領後,也都由左行改為右行。

英國海峽群島二戰中曾被德國佔領,這些群島在佔領期間也由左行改為右行。

原本採取右行制度的東帝汶在1975年獨立後不久,即被採取左行制度的印度尼西亞吞併,其交通規則也隨即更改。該國獨立後仍然保持了左行的交通規則。

特例

[編輯]

以下列出的主要是公共道路的「特例」;部分限制通行的私人路段、汽車通道、停車場出入口,亦有可能是「特例」,在此不予列出。

左行國家中的右行地區

[編輯]

直布羅陀

[編輯]
靠右行駛的直布羅陀道路

儘管英國是靠左行駛的國家,而直布羅陀是英國海外領土,道路曾經靠左側通行,但因為許多車輛往返靠右側通行的西班牙,所以在1929年6月16日星期日上午5時改成靠右側通行。

右行國家中的左行地區

[編輯]

香港、澳門

[編輯]
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內道路採用與中國內地一致的右側通行

靠右行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於1997年及1999年收回香港澳門,成為特別行政區。因為實行一國兩制的關係,兩地仍按傳統靠左行駛,不需跟隨中國內地的做法。

美屬處女群島

[編輯]
車輛靠左行駛的美屬處女群島

美屬處女群島1917年購自丹麥,沿用了當時丹麥的左行規則。由於前來該島旅遊的美國遊客習慣於靠右行駛,因此該群島的交通事故率一直很高。

意大利

[編輯]
正義宮前的翁貝托一世橋為靠左行駛

意大利羅馬的三座橋樑——帕拉蒂諾橋翁貝托一世橋和Ponte Pietro Nenni是靠左通行的。Via Pastrengo大道也靠左側行駛。

玻利維亞

[編輯]

玻利維亞,就像大部分的南美國家一樣也是靠右行駛。除了世界上最知名的「死亡公路」,也就是永加斯路,該路段卻規定要靠左行駛。原因是這裏的地形與路況較特殊,該路的行車線寬度狹窄,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又缺乏護欄,大大增加了會車的難度。故以左軚車款且靠左行駛有助於他們在這條路會車時,可將頭伸出車窗外,觀察他們自己的車呔是否有通行的空間,以提高安全性。

俄羅斯

[編輯]

蘇聯時期,在莫斯科的主要城市幹道中央開闢了供政治局委員和其他蘇共和蘇聯國家高級領導人的專用行車線。從路面劃分上來看,這樣的中央行車線不屬於道路的任何一側,同時也沒有固定的通行方向,也就是說,屬於不確定方向的單向單行車線公路。這種專用行車線平時封閉,禁止其他車輛使用,在有蘇共領導人車隊經過時才開放,並且不受交通燈的管制。通過交通警察部門的管制和協調來避免出現兩支車隊在同一條行車線上迎頭行駛的現象。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高級官員仍使用這些專用行車線,此外俄羅斯「新貴」也可購買中央行車線的使用權。還有一部分中央行車線被改成了機動車左轉彎等候區。

厄瓜多爾

[編輯]

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南的基通貝長途大巴站(Terminal Quitumbe,基多最大的長途大巴站)附近的一段道路,道路最中央的巴士快速交通(Ecovía)和無軌電車(Trólebus)行車線,行駛方向與普通社會行車線方向相反,巴士靠左行駛。

索馬利亞

[編輯]

索馬利亞雖名義上為靠右行駛,但實際上該國只有拉斯阿諾得以南的部分為靠右行駛,以北的部分為靠左行駛(因為當地1960年以前曾屬於英國殖民地——英屬索馬里蘭的統治區,遵循英國的交通法規靠左行駛)。

車輛

[編輯]
各國不同軚位駕駛車輛的合法性
  允許(合法注冊不同軚位車輛)
  允許(但對不同軚位車輛的合法注冊有一些限制)
  禁止(但特殊地區、大使館或領事館車輛除外)
  禁止(全部或部分禁止)
  沒有數據,假設禁止

蒙古一輛日本進口的右軚豐田Ipsum,懸吊蒙古庫蘇古爾省車牌
英國一輛美國進口的左軚雪佛蘭汽車,懸吊英國註冊的車輛號牌

基於安全等因素,大多數國家的交通法規不允許司機座位靠路邊一側的車輛上路行駛。但是在一些右行國家裏,由於經濟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到右軚車通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這些國家可以以低廉的價格從鄰近的左行國家進口淘汰的二手車。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朝鮮,可以看到大量來自日本的二手右軚車。在緬甸,也有許多購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的二手右軚車行駛。

中國大陸,尤其是南方的廣東等省,從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曾經從香港日本獲得了大量右軚車,包括新車和二手車,其來源包括正常進口、捐贈以及走私。這些車輛在取得合法牌照後可以上路行駛。但是根據新的中國道路交通法規,自1990年之後不再為新的右軚車發放牌照。但往返香港澳門的車輛牌照及外國駐中國大陸大使館領事館車輛除外[17]。因此並未完全禁止右軚車。而在廣東省,則經常可以見到懸吊中港牌、中澳牌的右軚車在道路上行駛。

左側行車的日本,容許輸入來自歐洲北美的左軚車輛在日本行駛(商用車除外),這些左軚車輛通常在右面車頭安裝一支棒,讓司機知道車頭右側的位置,確保安全。由於大部分引進日本的左軚車皆屬較高價位的歐美品牌,因此左軚車常給人較右軚車高級的先入為主印象,導致縱使車廠方面提供有右軚車型版本,許多購買進口車輛的日本人仍會刻意選擇左軚車型以彰顯自身的與眾不同。另外,很多企業高階主管都會僱用司機為自己開車,使用左軚車型可以方便司機停車後立刻在靠行人路的一邊為坐在後座的僱主打開車門。

英國澳門都是左側行車,但允許左軚乘用車和商用車領牌行駛,左側行車的馬來西亞亦允許左軚乘用車領牌行駛。

香港允許懸掛中港牌的左軚車在道路上行駛,亦有部份駐港解放軍車輛為左軚車。另外所有車齡20年或以上而未領有車牌的乘用車,不論左軚還是右軚,其車主成為香港老爺車會會員後,可透過會方向運輸署申請「老爺車行駛許可證」,作為出席活動使用。運輸署會根據車輛的資料,包括過往在外國的合法出牌紀錄作出審批,用家也必須購買第三者保險。每次申請的一年有效期內,只可在路上行駛12次,每次出車前均須預先通知署方。

加勒比海的一些島國英國殖民地,如巴哈馬開曼群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屬處女群島,雖然採取英式的左行方式,但大多數車輛是從美國進口的左軚車。

台灣雖然在由國民政府佔領之後將道路方向由靠左改成靠右,但是一直到1970年代正式將車輛駕駛座位置列入相關交通法令內前,道路上仍然處於左軚車與右軚車混雜的情況(尤其是當時自日本引進了大量右軚車輛)。《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中明文規定車輛駕駛座必須靠左,但由於法律有不溯及既往的特性(此原則適用於各類法律以及行政命令),因此一些新規定實施之前就已引進的右軚車,仍能合法掛牌上路。時隔多年雖然這些合法右軚車已因使用年份過高而逐漸淘汰,但仍然有少數幾輛特意被保存下來。星光部隊(在台受訓的新加坡軍隊)車輛,也是右軚車輛,但特別許可在道路行駛。工程用動力機械,如起重機吊車等因大多從日本進口,因此法規允許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進口的右軚動力機械可領牌上路行駛[18]

北美,舊款右軚車是可以領牌行駛,所以有些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從日本進口只有日規的右軚車,亦有來自英國和香港的二手雙層巴士改裝車門後於北美行走,但維持右軚方式,另外美國的郵務車都是右軚,如此一來,在靠右行駛的道路上,可以讓郵遞員方便不下車到路邊郵筒取信。

今日大部分的量產車輛都擁有兩個以上的前排座位,且駕駛座一定位於前排座位的最左側或最右側,但是有少部分特殊設計的車輛卻沒有辦法依此原則分類為左軚或右軚車。例如,由麥拿侖汽車(McLaren Automotive)所生產的超級跑車麥拿侖F1(McLaren F1)就擁有一個前座、兩個後座,且三個座位採三角形配置,駕駛座位於前方的正中央,既不靠左也不靠右,左右兩個後座則是位於駕駛座斜後方,雖然座椅本身的位置比前座椅靠後,但乘客實際乘坐時,其腿部其實是位在駕駛座的側面而非後面,因此很難認定駕駛座是否是獨立成排、抑或其實是三個座位中的中座。然而,由於當時美國部分的聯邦州規定只有駕駛座靠左的車輛才能合法掛牌上路,為了符合這規則避免座位配置定義上的模糊導致掛牌有困難,部分外銷至美國的McLaren F1取消了位於左邊的後排乘客座改為置物空間,而成為左前-右後的斜向雙座設計,並以駕駛座位於所有座位中最左側所以是左軚車輛的理由順利通過道路法規,是一個非常少見的特殊案例。

在歐洲,有貨車改裝成只有一個設於正中央的駕駛座,左右兩側為裝載貨物的空間,這個設計能夠讓長條形的貨物完全平放在車斗上。

很多掃街車的左右兩側都是駕駛座,這個設計是為了當掃街車在靠行人路的一邊進行清掃時,方便司機看見路邊。

依國家和地區分佈

[編輯]

在目前得到聯合國承認的195個國家中,141個國家在公路上使用靠右行駛,54個國家在公路上使用靠左行駛。一個國家及其領土和屬地算作一個國家。首先列出的任何方向性都是流量類別中一般使用的類型。

國家 道路交通 切換日期 註釋、例外
 阿富汗 靠右行駛 喀布爾於1955年採用靠右行駛
 阿爾巴尼亞 靠右行駛[19]
 阿爾及利亞 靠右行駛[20] 法屬阿爾及利亞直到1962年。
 安道爾 靠右行駛[21] 內陸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
 安哥拉 靠右行駛[22] 1928年 葡萄牙殖民地直到1975年。
 安提瓜和巴布達 靠左行駛[23] 這個加勒比海島嶼在1958年之前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
 阿根廷 靠右行駛 1945年6月10日 每年6月10日的周年紀念日仍被視為「Día de la Seguridad Vial」(道路安全日)。[24]
 亞美尼亞 靠右行駛[25]
 澳洲 靠左行駛 1901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包括澳洲海外領地
 奧地利 靠右行駛 1921–38 原本靠左行駛,和大部分奧匈帝國一樣,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切換。
 阿塞拜疆 靠右行駛
 巴哈馬 靠左行駛[26] 1973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加勒比島嶼。但大多數乘用車是左軚車。[27]
 巴林 靠右行駛 1967年11月 前英國保護國。與鄰居切換到同一側。[28]一個島國,通過公路與阿拉伯大陸相連自1986年
 孟加拉 靠左行駛 1947年之前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
 巴巴多斯 靠左行駛 這個加勒比島國在1966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白俄羅斯 靠右行駛[29]
 比利時 靠右行駛 1899年[30]
 伯利茲 靠右行駛 1961年[31] 前英國殖民地。與鄰居切換到同一側。
 貝寧 靠右行駛 法屬西非1960年前的一部分。
 不丹 靠左行駛 1949年前受英國保護。
 玻利維亞 靠右行駛
 波黑 靠右行駛 1918年 奧匈帝國崩潰後改變了立場。
 博茨瓦納 靠左行駛 英國殖民地1966年之前。
 巴西 靠右行駛 1928年 1822年之前的葡萄牙殖民地。
 汶萊 靠左行駛 英國保護直到1984年。
 保加利亞 靠右行駛
 布基納法索 靠右行駛 1958年之前是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布隆迪 靠右行駛 1962年之前的比利時殖民地。
 柬埔寨 靠右行駛 1953年之前的法國殖民地。
 喀麥隆 靠右行駛 1961年
 加拿大  亞伯達省 靠右行駛
 卑詩省 1920-1922. 1920年7月15日內部改變,溫哥華和沿海地區1922年1月1日
 緬尼吐巴省
 紐賓士域省 1922年12月1日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 1947年1月2日 1949年以前是英國的自治領。
 西北地區
 諾華斯高沙省 1923年4月15日
 努納武特地區
 安大略省
 愛德華王子島省 1924年5月1日
 魁北克省
 沙斯卡寸旺省
 育空地區
 維德角 靠右行駛 1928年 1975年之前的葡萄牙殖民地。
 中非 靠右行駛 1960年之前的法國殖民地。
 乍得 靠右行駛
 智利 靠右行駛 192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大陸 靠右行駛 1946年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6年與台灣地區一起將大陸地區改為靠右。[32]右軚車不能註冊或使用,但屬於香港澳門、駐中國的大使館領事館的車輛除外。[33]
 香港 靠左行駛 香港在1841年至1941年和1945年至1997年間由英國殖民統治,直到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
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包括觀景山隧道)為靠右行駛的例外情況。
 澳門 靠左行駛 自1553年開始,澳門一直處於葡萄牙的統治之下,直到1999年12月20日回歸中國
 中華民國臺灣 靠右行駛 1946年 台灣日治時期靠左。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6年與大陸地區一起將台灣地區改為靠右。[32]
 哥倫比亞 靠右行駛
 科摩羅 靠右行駛 1975年之前的法國殖民地。
 剛果共和國 靠右行駛 1960年前的法國殖民地。
 剛果民主共和國 靠右行駛 1960年前的比利時殖民地。
 哥斯達黎加 靠右行駛
 科特迪瓦 靠右行駛 1960年之前是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克羅地亞 靠右行駛 1926年 當時是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
 古巴 靠右行駛
 塞浦路斯 靠左行駛 1960年前由英國管理的島國。 事實上分為塞浦路斯共和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聯合國緩衝區和英國阿克魯帝利及德基利亞的根據地。都是靠左。
 捷克 靠右行駛 1939年 在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期間切換。
 丹麥 靠右行駛 包括法羅群島格陵蘭
 吉布提 靠右行駛 1977年之前的法國殖民地。
 多米尼克 靠左行駛 1978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加勒比島嶼。
 多米尼加 靠右行駛
 東帝汶 靠左行駛 1976年 1975年葡萄牙殖民地。1928年轉為靠右舷與葡萄牙;1976年在印尼吞併下,改回左靠賴,至今仍保持其靠左依賴的地位。
 厄瓜多爾 靠右行駛
 埃及 靠右行駛
 薩爾瓦多 靠右行駛
 赤道畿內亞 靠右行駛 1968年之前的西班牙殖民地。
 厄立特里亞 靠右行駛 1964年6月8日 1942年之前的意大利殖民地。
 愛沙尼亞 靠右行駛
 斯威士蘭 靠左行駛 英國保護國直到1968年。繼續與鄰國在同一側行駛。
 埃塞俄比亞 靠右行駛 1964年6月8日
 斐濟 靠左行駛 這個島國在1970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芬蘭 靠右行駛 1858年6月8日
 法國 靠右行駛 1792年 包括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裏多尼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瓦利斯和富圖納法屬圭亞那留尼汪聖巴泰勒米法屬聖馬丁瓜德羅普島馬約特島
 加蓬 靠右行駛 1960年前的法國殖民地。
 岡比亞 靠右行駛 1965年10月1日 1965年英國殖民地。1965年10月1日被前法國殖民地塞內加爾包圍之前,改為靠右舷。[34]
 格魯吉亞 靠右行駛 由於從日本進口的二手車成本低,格魯吉亞約有40%的車輛是右軚車。[來源請求]
 德國 靠右行駛[35]
 加納 靠右行駛 1974年8月4日 英國殖民地直到1957年。加納在1974年改用靠右塢,[36][37][38]加納還禁止右軚車輛——它禁止在1974年8月1日之後,即交通變化前三天重新註冊右軚車輛。
 希臘 靠右行駛 1926年 本來靠左行駛(雖然是非正式的),自獨立以來,1926年交通法規的建立,正式將交通改為靠右行駛交通。
 格林納達 靠左行駛 1974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加勒比島嶼。
 危地馬拉 靠右行駛
 畿內亞 靠右行駛
 幾內亞比紹 靠右行駛 1928年 葡萄牙殖民地,直到1974年。與鄰國在同一側行駛。
 圭亞那 靠左行駛 1966年以前的英國殖民地。美洲大陸上僅有的兩個靠左行駛國家之一,另一個是蘇里南。
 海地 靠右行駛 法國殖民地直到1804年。
 洪都拉斯 靠右行駛
 匈牙利 靠右行駛 1941年 原本靠左行駛,和大部分奧匈帝國一樣,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倒戈。
 冰島 靠右行駛 1968年5月26日 H-day更改自靠左行駛。大多數乘用車已經是左軚車。
 印度 靠左行駛 1947年之前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
 印度尼西亞 靠左行駛[32] 道路採用荷蘭靠左行駛,道路採用荷蘭、日本標準,鐵路靠英國、鐵路採用荷蘭標準。城市鐵路也使用了靠右行駛。
1906年沒有變邊,與荷蘭不同。
 伊朗 靠右行駛
 伊拉克 靠右行駛
 愛爾蘭 靠左行駛 1922年以前是英國的一部分。一個島國,與英國有陸地邊界,也是靠左舷。
 以色列 靠右行駛
 意大利 靠右行駛 1924–26
 牙買加 靠左行駛 1962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加勒比島嶼。
 日本 靠左行駛[39] 1924年頒佈的靠左行駛法律,為少數非英殖民地國家之一。
 約旦 靠右行駛
 哈薩克 靠右行駛
 肯雅 靠左行駛[40] 1963年之前是英屬東非保護國的一部分。
 基里巴斯 靠左行駛 1979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太平洋島嶼。
 科索沃 靠右行駛
 科威特 靠右行駛 直到1961年的英國保護國。
 吉爾吉斯 靠右行駛 2012年,從日本進口了超過20,000輛廉價二手右軚汽車。[41]
 老撾 靠右行駛 法國殖民地直到1947年。泰老友誼橋是靠左舷,與泰國有關。
 拉脫維亞 靠右行駛
 黎巴嫩 靠右行駛 法國對黎巴嫩的託管1946年之前。
 萊索托 靠左行駛 1885年至1966年為英國的保護國。南非靠左外圍的飛地。
 利比里亞 靠右行駛
 利比亞 靠右行駛 意屬利比亞1911年至1947年的殖民地。
 列支敦士登 靠右行駛 位於瑞士和奧地利之間的內陸國家。
 立陶宛 靠右行駛
 盧森堡 靠右行駛
 馬達加斯加 靠右行駛 前法國殖民地。
 馬拉維 靠左行駛 1964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
 馬來西亞 靠左行駛 1957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
 馬爾代夫 靠左行駛 這個島國在1965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馬里 靠右行駛 法屬西非1960年前的一部分。
 馬耳他 靠左行駛 1964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島國。
 馬紹爾群島 靠右行駛 一直在美國控制之下。
 毛里塔尼亞 靠右行駛 1960年之前法屬西非的一部分。Fderîck和Zouérat之間的礦路是靠左耕。[42]
 毛里裘斯 靠左行駛 這個島國在1968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墨西哥 靠右行駛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靠右行駛 一直在美國控制之下。
 摩爾多瓦 靠右行駛
 摩納哥 靠右行駛 受法國控制。
 蒙古國 靠右行駛
 黑山 靠右行駛
 摩洛哥 靠右行駛 前法國殖民地。
 莫桑比克 靠左行駛 葡萄牙殖民地,直到1975年。與鄰國在同一側行駛。
 緬甸 靠右行駛 1970年 1948年英國殖民地。1970年改用靠右舷。
 納米比亞 靠左行駛 1920年 1920年南非佔領德屬西南非時,轉為靠左。1920-1990年由南非管理。
 瑙魯 靠左行駛 1918年 這個島國在1968年之前由澳洲、新西蘭和英國管理。
 尼泊爾 靠左行駛 與靠左行駛的印度共享開放的陸地邊界。
 荷蘭 靠右行駛 1906年[43] 包括庫拉索聖馬丁和阿魯巴
 新西蘭 靠左行駛[44] 這些太平洋島嶼,包括領土紐埃庫克群島,都是前英國殖民地。
 尼亞加拉瓜 靠右行駛
 尼日爾 靠右行駛 1958年之前是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尼日利亞 靠右行駛 1972年 1960年英國殖民地。轉為靠右行駛。
 北韓 靠右行駛 1946年 日治時期靠左行駛。日本投降後切換到靠右行駛。
 北馬其頓 靠右行駛
 挪威 靠右行駛
 阿曼 靠右行駛[45]
 巴基斯坦 靠左行駛 1947年之前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
 帕勞 靠右行駛 大多數乘用車是右軚。
 巴勒斯坦 靠右行駛
 巴拿馬 靠右行駛 1943年
 巴布亞新畿內亞 靠左行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澳洲佔領德屬新畿內亞後,轉為靠左。
 巴拉圭 靠右行駛 1945年
 秘魯 靠右行駛
 菲律賓 靠右行駛 1946年 曾在西班牙和美國殖民時期靠左行駛。 1945年馬尼拉之戰後改用靠右行駛。[46]菲律賓國家鐵路2010年改用靠右行駛。
 波蘭 靠右行駛 波蘭東南部(前奧地利分區)在1920年代之前一直靠左行駛。[47]
 葡萄牙 靠右行駛[32] 1928年 殖民地果阿、澳門和莫桑比克,與靠左行駛國家接壤,沒有換路,繼續靠左行駛。[48]波圖地鐵靠右行駛.
 卡塔爾 靠右行駛 前英國保護國。與鄰居切換到同一側。
 羅馬尼亞 靠右行駛 1919年 屬於奧地利-匈牙利一部分的羅馬尼亞地區(特蘭西瓦尼亞布科維納巴納特克里薩納馬拉穆列斯的一部分)是靠左行駛直到1919年。
 俄羅斯 靠右行駛 俄羅斯遠東,由於從附近的日本進口二手車,右軚車輛很常見。[49]莫斯科與梁贊索莫夫斯卡亞線之間的鐵路下諾夫哥羅德地鐵莫斯科河纜車使用靠左舷。
 盧旺達 靠右行駛[50]
 聖基茨和尼維斯 靠左行駛 這個加勒比島國在1983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聖盧西亞 靠左行駛 這些加勒比島國在1979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靠左行駛
 薩摩亞 靠左行駛 2009年9月7日 出於經濟原因改用靠左行駛:允許從澳洲、新西蘭和日本進口更便宜的汽車。[32]
 聖馬力諾 靠右行駛 被意大利包圍的飛地國家。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靠右行駛 1928年 葡萄牙殖民地直到1975年。
 沙地阿拉伯 靠右行駛 1942年
 塞內加爾 靠右行駛 1960年之前是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塞爾維亞 靠右行駛 1926年 (作為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國的一部分),禾獲甸拿在奧匈帝國的一部分時靠左旁。
 塞舌爾 靠左行駛 這個島國在1976年之前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
 塞拉利昂 靠右行駛 1971年3月1日[51] 1961年英國殖民地。改靠靠右行駛,直到被鄰近的前法國殖民地包圍。此外,它在2013年禁止進口右軚車輛。[52]
 新加坡 靠左行駛 這個島國在1963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在1965年之前也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斯洛伐克 靠右行駛 1939–41 在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期間切換。
 斯洛文尼亞 靠右行駛 1926年 (作為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國的一部分,來自1915年的奧匈帝國的一部分。
 所羅門群島 靠左行駛 這個島國在1975年之前是英國的保護國。
 索馬里 靠右行駛 英屬索馬里蘭為靠左行駛,直到與靠右行駛的前意屬索馬里蘭合併,然至今原英屬索馬里蘭地區依然保持靠左行駛。
 南非 靠左行駛[53][54] 1909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
 南韓 靠右行駛 1946年 日治時期靠左。日本投降後切換到靠右舷。
 南蘇丹 靠右行駛 1973年 蘇丹的一部分,直到2011年。
 西班牙 靠右行駛 1924年 直到1920年代巴塞隆拿是靠右行駛,而馬德里直到1924年才靠右行駛。馬德里地鐵仍然靠右行駛。
 斯里蘭卡 靠左行駛 1815年至1948年英屬錫蘭的一部分。
 蘇丹 靠右行駛 1973年 以前盎格魯埃及蘇丹,它在17年後改變了立場以匹配鄰國。
 蘇里南 靠左行駛 1920s 荷蘭殖民地直到1975年。美洲大陸上僅有的兩個靠左行駛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圭亞那。沒有換邊,不像荷蘭本身。
 瑞典 靠右行駛 1967年9月3日 切換的那天被稱為「Dagen H」。大多數乘用車已經是左軚車。
 瑞士 靠右行駛
 敘利亞 靠右行駛 受法國控制。
 塔吉克 靠右行駛
 坦桑尼亞 靠左行駛 1961年以前是英國東非保護國的一部分。
 泰國 靠左行駛[32] 為數不多的非英殖民地靠左國家之一。與靠右行駛共享陸地邊界。緬甸、老撾和柬埔寨。
 多哥 靠右行駛 1960年前為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湯加 靠左行駛 1970年前的英國保護國。波利尼西亞島國。
 千里達和多巴哥 靠左行駛[55] 1962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加勒比島嶼。
 突尼西亞 靠右行駛 自1881年以來,靠右法國保護國
 土耳其 靠右行駛 除了都會巴士,通常是靠左行駛.
 土庫曼 靠右行駛
 圖瓦盧 靠左行駛 原為英國殖民地。1978年獨立。
 烏干達 靠左行駛 1894年至1962年為英國烏干達保護國的一部分。
 烏克蘭 靠右行駛 1922[47] 西部地區曾靠左行駛殖民在奧匈帝國的統治下
 阿聯酋 靠右行駛 前英國保護國。與鄰居切換到同一側。
 英國 英國本土 靠左行駛 一個與一個陸地邊界與愛爾蘭共和國的島國,也是靠左。還靠左島有萌島皇冠屬地安圭拉阿森松島百慕達英國海外領土蒙特塞拉特聖海倫娜特里斯坦-達庫尼亞
 英屬印度洋領地 靠右行駛
 英屬處女群島 靠左行駛 大多數乘用車是右軚。[56]
 開曼群島 靠左行駛 大多數乘用車是右軚。
 福克蘭群島 靠左行駛 福克蘭戰爭期間短暫切換到靠右。
 直布羅陀 靠右行駛 1929年 因其與西班牙的陸地接壤而成為靠右。[57]
 根西 靠左行駛 1940年至1945年因德國佔領而靠右。[58]
 澤西 靠左行駛 1940年至1945年因德國佔領而靠右。[58]
 皮特肯群島 靠左行駛 沒有官方的車輛登記系統。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靠左行駛 大多數乘用車是右軚。[59]
 美國 美國本土 靠右行駛
 阿拉斯加州 靠右行駛
 夏威夷州 靠右行駛
 美屬處女群島 靠左行駛 美屬處女群島,同加勒比海的大部分地區一樣,是靠左,是美國唯一仍然靠左島嶼的司法管轄區,因為美國購買前丹麥西印度群島時,這些島嶼是靠左行駛的。1917丹麥西印度群島條約。大多數乘用車是LHD。
 北馬利安納群島 靠右行駛
 關島 靠右行駛
 波多黎各 靠右行駛
 烏拉圭 靠右行駛 1945年9月2日 1918年為靠左,1945年為南美其他一些國家,改為靠右。[60] 為了安全起見,在9月30日之前遵守了30公里/小時30 km/h(19 mph)的速度限制。
 烏茲別克 靠右行駛
 瓦努阿圖 靠右行駛[61] 1980年前由法國和英國共同管理。
 梵蒂岡 靠右行駛 羅馬飛地。
 委內瑞拉 靠右行駛
 越南 靠右行駛 1945年法國殖民地。龍邊橋一直使用到靠左。
 西撒哈拉 靠右行駛 西班牙殖民地直到1900年代後期。
 也門 靠右行駛 1977年[31] 南也門,原英國亞丁殖民地,改為靠右,於1977年發行了紀念這一事件的系列郵票。[62]那時,北也門已經靠右行駛.
 贊比亞 靠左行駛 1964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
 津巴布韋 靠左行駛 1965年(事實上)或1980年(法律上)之前的英國殖民地。

圖集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Draper, Geoff. Harmonised Headlamp Design for Worldwide Application. Motor Vehicle Lighting.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23–36. 1993. 
  2. ^ 李開周. 古人習慣靠左走. 羊城晚報 (羊城晚報). 2011年5月21日: B10 [2011年1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21日) (中文(簡體)). 
  3. ^ 《輕鬆國學365》第669期「日之錄」:《古代習慣靠左行駛》,2011年10月21日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年9月21日,.
  4. ^ 扎里亞·高威特. 失去功能的設計為何要保留?. BBC 英倫網. 2017-11-29 [2020-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中文(繁體)). 
  5. ^ 5.0 5.1 5.2 胡茂全. 中国为何“车马靠右行”. 檔案. 羊城晚報. [2012-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0). 
  6. ^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北平的交通秩序管理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9-15.,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資訊中心
  7. ^ 立法院法律系統《違警罰法》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條文. [2012-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7). 
  8. ^ 國民政府訓令「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暨「重慶市區交通改進辦法」公布施行. [2012-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4). 
  9. ^ 國民政府訓令,關於汽車改為靠右行駛一節,改於三十五年元旦實行,將前頒「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亦改於三十五年一月一日起實行. [2012-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4). 
  10. ^ 立法院法律系統《違警罰法》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條文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2-10.
  11. ^ 朱文轶:“物价能否恢复到合理水平是成功接收沈阳关键”,《三联生活周刊》, 2009年01月22日. [2021-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8). 
  12. ^ 1950年6月22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批准中南公安部頒佈《中南區各城市陸上交通管理暫行規則》,《江西政報》,1950年07期,第115-122頁。
  13. ^ 1951年5月5日中央公安部頒佈《城市陸上交通管理暫行規則》,《山西政報》,1951年06期,第62-67頁。
  14. ^ 存档副本. [2009-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8). 
  15. ^ 存档副本. [2009-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4).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立法院法律系統《違警罰法》民國35年(1946年)條文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2-10.
  17. ^ Wang, Author Joey. Spotted In China: G50 Toyota Century V12 In Black, RHD. CarNewsChina.com. 2018-04-03 [2021-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美國英語). 
  18. ^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83-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中華民國法務部. 2015-08-14 [2015-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19. ^ Driving Tips in Albania – Sixt rent a car. sixt.co.uk.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英語). 
  20. ^ http://www.nyszone.com. Driving in Algeria. adcidl.com.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美國英語). 
  21. ^ Andorra Driving Guide 2021. International Drivers' Association. 9 April 2021 [2021-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英語). 
  22. ^ Driving Tips in Angola – Sixt rent a car. sixt.co.uk.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7) (英語). 
  23. ^ Road Safety Guidelines For Visitors – Drive-a-Matic Car Rentals Antigua. antiguarentalcar.com.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24. ^ 10 de Junio: Día Mundial de la Seguridad Vial. [13 Dec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25. ^ Staff, Weekly. Armenian Government Plans to Ban Right-Hand Drive Vehicles; Drivers Protest Decision. The Armenian Weekly. 2018-01-10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4) (美國英語). 
  26. ^ Compilation of Foreign Motor Vehicle Import Requirements (PDF).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Transportation and Machinery. December 2015 [9 April 20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4-12). 
  27.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bahamas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8. ^ Bahrain Government Annual Reports. Times of India Press. 1968: 158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29. ^ Driving in Belarus. autoeurope. [11 April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30. ^ The history of left- and right-hand traffic. International Driving Authority. [11 April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31. ^ 31.0 31.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kincaid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2.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Passed by the Legislative Yuan. 違警罰法 (Act Governing the Punishment of Police Offences). 1946 [14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December 2013).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basement」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3. ^ Wang, Joey. Spotted In China: G50 Toyota Century V12 In Black, RHD. CarNewsChina.com. 3 April 2018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34. ^ Tourist and Business Directory, The Gambia. 1969: 19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35. ^ Hillger, Don; Toth, Garry. Right-Hand/Left-Hand Driving Custom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13 Dec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36. ^ Right-Hand Traffic Act. Ghanalegal.com. [14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 
  37. ^ Nkrumah, I. K. Daily Graphic: Issue 7526 December 21 1974. Daily Graphic. 21 December 1974, (7526): 9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38. ^ Phil Bartle. Studies Among the Akan People of West Africa Community, Society, History, Culture;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Kwawu by Phil Bartle, PhD. Cec.vcn.bc.ca. [14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39. ^ Why Does Japan Drive on the Left. 2pass.co.uk. [11 August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40. ^ Customs Services Department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KRA. [12 Dec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41. ^ Over 20,000 Right Hand Drive Cars Imported in Kyrgyzstan in 2012. The Gazette of Central Asia (Satrapia). 8 May 2013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42. ^ Photo of All Change. Swop Over Point for the Traffic !. Panoramio. [10 June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8). 
  43. ^ Peter van Ammelrooy. De Claim links rijden. De Volkskrant. 12 September 2009 [14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荷蘭語). 
  44. ^ 2.1 "Keeping Left" – Land Transport (Road User) Rule 2004 – New Zealand Legislation. New Zealand Government. [28 Nov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9). 
  45. ^ Travel advice by country, Oman.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 (fco.gov.uk). [8 August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8 April 2008). 
  4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E.O. 34 1945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47. ^ 47.0 47.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Komunikacja.krakow.eurocity.pl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48. ^ Mozambique: memoirs of a revol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John Paul, Penguin, 1975, page 41
  49. ^ Russian Far East is still attached to Japanese cars. Russia behind the headlines. 31 August 2016 [12 August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6). 
  5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rwandaburundi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1. ^ The Rising Sun: A History of the All People's Congress Party of Sierra Leone. A.P.C. Secretariat. 1982: 396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2). 
  52. ^ de Vries, Nina. Sierra Leone Bans Right-Hand Vehicles as Hazards. Voice of America. 17 September 2013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1). 
  53. ^ Road Rules. SACarRental.com. [15 Febr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 January 2013). 
  54. ^ Driving in South Africa Information. drivesouthafrica.co.za. [15 Febr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55. ^ O'Donnell, Kathleen; Pefkaros, Stassi. Trinidad and Tobago Adventure Guide. Hunter Publishing, Inc. 2000: 53 [2021-09-10]. ISBN 97815565088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5). 
  5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Fodor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7. ^ Colonial Reports. Annual. 1480–1499. 1930: 76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58. ^ 58.0 58.1 King, Peter. The Channel Islands War: 1940–1945. Hale. 1991: 31 [2021-09-10]. ISBN 9780709045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59.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urks and caicos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60. ^ El día en que el Río de la Plata dejó de manejar por la izquierd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utoblog, 25 August 2015
  61. ^ RHD/LHD Country Guide. toyota-gib.com. [22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62. ^ South Yemen – Postage stamps – 1977. stampworld.com.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