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路斯
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 | |
---|---|
出生 | 奧匈帝國布爾諾 | 1870年12月10日
逝世 | 1933年8月23日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維也納 | (62歲)
職業 | 建築師 |
建築 | 斯坦納住宅 |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阿道夫·弗朗茲·卡爾·維克多·瑪麗亞·路斯[1](1870年12月10日—1933年8月23日),是一名奧地利建築師,出生在摩拉維亞。路斯對歐洲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他的論文《裝飾與罪惡》裏,提倡光滑、清晰的表面,與世紀末的奢華裝飾以及維也納分離派的更現代的美學原則形成對比。這一點在他設計的維也納路斯樓(Looshaus)中得到了體現。路斯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先驅,在建築和設計方面對現代主義提出了大量建設性的理論和批評,並發展了佈置室內空間的「Raumplan」(字面上的空間規劃)方法,例如布拉格的穆勒別墅。
路斯有過三次婚姻,都以離婚告終。他身體不好,包括遺傳性聽力障礙。1928年,他因剝削8至10歲貧困家庭的女孩而被判為戀童癖。他於1933年8月23日在維也納附近的卡爾克斯堡去世,享年62歲。
早年生活
[編輯]1870年12月10日,路斯於出生於位於奧匈帝國摩拉維亞地區的邊緣地帶的布爾諾,(即是現在捷克共和國的東部)。他的父親是德國石匠,在路斯九歲時去世。[2]年輕的阿道夫·路斯遺傳了他父親的聽力障礙,並在其一生中受到嚴重的影響。他父親去世後,他的母親繼續經營石匠生意。路斯就讀於利伯雷克的幾所體育學校和一所技術學校,1889年從布爾諾的一所技術學校畢業。後來他在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學習。一年後,他沒有完成學業就離開了。
職業生涯
[編輯]路斯23歲的時候去了美國,從1893年到1896年一直在那裏。這幾年,他主要與費城地區的親戚住在一起,靠打零工維持生計。路斯還參觀了芝加哥、聖路易斯和紐約等其他城市。路斯於1896年返回維也納,之後一直在那裏居住。他是維也納的傑出人物,也是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阿諾·荀白克、彼得·阿爾滕貝格和卡爾·克勞斯的朋友。
他帶着在美國受到的啟發,投身於建築。在1896年短暫地參與維也納分離派之後,他拒絕了這種風格,提倡一種新的、樸素的、無裝飾的建築。考慮全部平面圖的實用方法實現了他的概念。路斯早期的任務是為維也納的商店和咖啡館進行室內設計。
建築理論
[編輯]路斯曾經寫過幾部建築辯論著作。在1900年出版的《Void》中,他強烈批評了當時正處於頂峰的維也納分離運動。[3]
在路斯的論文中使用了挑釁性的流行語,並以1910年在一次演講中發表、1913年首次發表的題為《裝飾與罪惡》的論文/宣言而聞名。[4]他探討了一種觀點,即文化的進步與從日常物品中刪除裝飾物有關。因此,強迫工匠或建築工人在裝飾上浪費時間是一種犯罪行為,這有助於加快物品過時的時間。路斯被去除裝飾建築影響了現代建築的最小體量,並引發了爭議。儘管以其外觀缺乏裝飾而聞名,但路斯的許多建築的內部採用了豐富而昂貴的材料,尤其是石頭、大理石和木材,在平面上顯示出自然圖案和紋理,採用一流的工藝製作。區別不是複雜和簡單,而是「有機」和多餘的裝飾。
路斯還對裝飾藝術感興趣,收藏純銀和高品質皮革製品,他以其樸素而奢華的吸引力而聞名。他還喜歡時尚和男裝,設計了著名的維也納服裝店Kníže。他對英國和美國的時尚和文化的欽佩可以從他短命的出版物《安德烈》中看出,該書在1903年只發行了兩期,其中包括「英國風」服裝的廣告。[3]1920年,他與建築師、劇院和藝術展覽設計師[[弗雷德里克·約翰·基斯勒|弗雷德里克·約翰·基斯勒]](Frederick John Kiesler)進行了短暫的合作。
路斯住宅與其他項目
[編輯]1904年,路斯開始實施大項目,最著名的是「路斯樓」(建於1910年至1912年),最初是為維也納裁縫Goldman和Salatsch設計的。Loos在1898年為他們設計了一個商店內部,位於哈布斯堡市住宅霍夫堡皇宮的正對面。這棟房子今天位於維也納Michaelerplatz 3號,並保存在紀念碑下,受到同時代人的批評。立面以直線窗圖案為主,缺乏灰泥裝飾和遮陽篷,因此被稱為「無眉毛的房子」。據說,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非常鄙視這座現代建築,以至於他避免從霍夫堡宮殿附近的大門離開[5]。他的作品還包括男子時裝店Kníže(建於1909-13年)、Am Graben 13、咖啡館博物館(建於1899年)、維也納Oprengasse 7號和維也納Kärntnerstrasse 10號「美國酒吧」(建於1907-08年)。[6]
1904年,路斯訪問了斯凱羅斯島,並受到希臘群島立方體建築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崩潰,馬薩里克總統授予路斯捷克斯洛伐克公民身份。他的主要居住地仍在維也納。在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時期,路斯開始對公共項目感興趣。他為維也納設計了幾個住房項目,當時該市被稱為紅色維也納。從1924年到1928年,路斯住在巴黎。他在索邦大學任教,並與崔斯坦·查拉簽訂了合同,為特里斯坦·扎拉建造一座房屋。該房屋於1925年在巴黎朱諾15號大道完工。1928年,他回到維也納。
路斯對古典建築的仰慕[7],反映在他的作品和他參加[[1922年芝加哥論壇報比賽|1922年芝加哥論壇報比賽]]的作品中。洛斯提交的作品是一個龐大的多立克柱式。[8]
去世與悼念
[編輯]
阿道夫·路斯在法庭審理期間表現出痴呆的早期症狀。在他去世前幾個月,他患了中風。1933年8月23日,他在維也納附近的[[卡爾克斯堡|卡爾克斯堡]]去世,享年62歲。[9]路斯的遺體被帶到維也納的天頂弗里德霍夫,與該市偉大的藝術家和音樂家一起安息,其中包括勛伯格、阿爾滕伯格和克勞斯,以及他最親密的朋友和同事。[10]
路斯能通過他的作品和他在維也納的開創性項目影響其他建築師和設計師,以及現代主義的早期發展。他對材料的精心選擇、對工藝的熱情以及對「Raumplan」的使用——基於功能考慮的內部空間的順序和大小——仍然令人欽佩。[11]
主要作品
[編輯]- 1899年,維也納咖啡館博物館
- 1904年,瑞士蒙特勒卡瑪別墅
- 1907年,捷克共和國拉德亨斯卡·斯夫拉特卡基督十字球場
- 1908年,維也納美國律師協會(前身為卡林斯律師協會)
- 1910年,維也納史坦納之屋
- 1910年,俯瞰維也納Michaelerplatz的Goldman&Salatsch大樓(俗稱「路斯樓」的混合用途建築)
- 1913年,維也納Scheu大廈 1915年,捷克共和國布爾諾附近赫魯曉瓦尼·布爾納糖廠
- 1915–16年,重建維也納杜什尼茨別墅
- 1917年,捷克共和國赫魯曉瓦尼·布爾納糖廠業主之家
- 1921年,馬克斯·德沃夏克陵墓(未建成)
- 1922年,維也納魯弗大廈
- 1925年,為達達主義創始人之一崔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在巴黎蒙馬特(Montmarte)的《家與工作室》(house and studio)中創作的《梅森·扎拉》(Maison Tzara)
- 1926年,維也納莫勒別墅
- 1927年,巴黎為美國藝人約瑟芬·貝克建造的房子(未建成)
- 1928年,捷克共和國布拉格穆勒別墅
- 1929年,奧地利克魯茲貝格庫納別墅
- 1932年,捷克共和國布拉格5號雪茄城10號溫特尼茨別墅
- 1928–1933年,捷克共和國Plzen的許多住宅室內裝飾
參考文獻
[編輯]- Loos, Adolf. On Architecture. Ariadne Press. 2 May 2007: 216. ISBN 1-57241-098-1.
- Loos, Adolf; Adolf Opel. Ornament and Crime: Selected Essays. Ariadne Press (CA). 15 November 1997: 204. ISBN 1-57241-046-9.
- Loos, Adolf. Trotzdem, 1900–1930. G. Prachner. 1982: 218. ISBN 3-85367-037-7 (德語).
- Loos, Adolf; Heinrich Kulka. Adolf Loos: Das Werk des Architekten. Anton Schroll & Co, Neues Bauen in Der Welt, IV. 1931 (德語).
- Loos, Adolf. Die Potemkin'sche Stadt: Verschollene Schriften, 1897–1933. Prachner. 1983: 231. ISBN 3-85367-038-5 (德語).
- Loos, Adolf. Why a man should be well-dressed: Appearances Can be Revealing. Metroverlag. 2013: 231. ISBN 3-99300-040-4 (英語).
參考來源
[編輯]- ^ Andrews, Brian. Ornament and Materiality in the Work of Adolf Loos (PDF). Material Making: The Process of Precedent. p.438. 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Schools of Architecture. 2010 [9 February 20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4 July 2011).
- ^ Adolf Loos: Life and influence.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20 June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May 2013).
- ^ 3.0 3.1 Adolf Loos: Writings.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20 June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8 November 2012).
- ^ Janet Stewart, Fashioning Vienna: Adolf Loos's Cultural Criticism, London: Routledge, 2000, p. 173
- ^ Haus ohne Augenbrauen | Stadtbekannt Wien | Das Wiener Online Magazin. Stadtbekannt.at. [2015-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18 February 2015).
- ^ Architekturzentrum Wien. Architektenlexikon.at. [2015-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2).
- ^ Hanno-Walter Kruft.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From Vitruvius to the Present.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4 and Edward Chaney, Inigo Jones's 'Roman Sketchbook, 2006) page 361
- ^ Oliver Wainwright. Top 10 unbuilt towers: Chicago Tribune Tower, by Adolf Loos. bdonline.co.uk/. 17 August 2011 [2015-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 ^ Bock, Ralf. Adolf Loos. Geneve: Skira. 2007. ISBN 88-7624-643-6.
- ^ Loos, Claire Beck. Adolf Loos – A Private Portrait. Los Angeles, CA: DoppelHouse Press. 2011.
- ^ Adolf Loos: Raumplan.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20 June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May 2013).
延伸閱讀
[編輯]- Bock, Ralf. Adolf Loos. Geneve: Skira. 2007. ISBN 88-7624-643-6.
- Coppa, Alessandra. Adolf Loos. Milan, Italy: 24 ore cultura. 2013. ISBN 9788866481485.
- Foster, Hal. Design and Crime (And other diatribes). London: Verso. 2003. ISBN 978-1-85984-453-3.
- Gravagnuolo, Benedetto. Adolf Loos, Theory and Works. London: Art Data. 1995. ISBN 0-948835-16-8.
- Long, Christopher. Adolf Loos on Trial. Prague: Kant. 2017. ISBN 978-80-7437-226-1.
- Masheck, Joseph. Adolf Loos: The Art of Architecture. New York: I. B. Tauris. 2013: 263. ISBN 978-1-78076-423-8.
- Oechslin, Werner, "Stilhülse und Kern: Otto Wagner, Adolf Loos und der evolutionäre Weg zur modernen Architektur", Zuerich 1994.
- Ottillinger, Eva. Adolf Loos Wohnkonzepte und Möbelentwürfe.. Salzburg: Residenz Verlag. 1994. ISBN 978-3-7017-0850-5.
- Rukschcio, Burkhardt; Schachel, Roland. Adolf Loos: Leben und Werk. Salzburg: Residenz. 1982. ISBN 3-7017-0288-8.
- Adolf Loos: Our Contemporary (New York, Columbia GSAPP, 2013), eds. Y. Safran and Cristobal Amunategui. Published on the occasion of the traveling exhibition "Adolf Loos: Our Contemporary," a cooperation between Columbia University GSAPP in New York, the MAK in Vienna, and the CAAA in Guimaraes. Essays by Beatriz Colomina, Hermann Czech, Rainald Franz, Benedetto Gravagnuolo, Christopher Long, Can Onaner, Daniel Sherer, Philip Ursprung.
- Tournikiotis, Panayiotis. Adolf Loos. Princeton: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6. ISBN 1-878271-80-6.
外部連結
[編輯]- Adolf Loos online exhibition images, podcasts and video about Loos's life and work.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 Adolf Loos, Vienna 1900 & Austrian Modern Architectu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ourMyCountry.com
- Adolf Loos biography 1870–193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WOKA Lamps Vienna
- Muirhead, Thomas. Adolf Loos seen through the keyhole. Building Design. [2007-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17 November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