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少年 通往幻夢界之門
風之少年 通往幻夢界之門 | |
---|---|
| |
類型 | 平台 、動作冒險 |
平台 | PlayStation、Wii |
開發商 |
|
發行商 |
|
設計師 | Yoshihiko Arai |
系列 | 風之少年系列 |
模式 | 單人 |
發行日 | PlayStation
|
《風之少年 通往幻夢界之門》(日版名:風のクロノア door to phantomile,英文版名:Klonoa: Door to Phantomile)是一款由南夢宮和Pao開發並由南夢宮發行的平台游戲,屬於風之少年系列。游戲於1997年在PlayStation平台上發行,重製版則於2008年在Wii平台上推出。時隔兩年後,在PlayStation商店上架。[2]
游戲玩法
[編輯]遊戲《風之少年 通往幻夢界之門》是一款平台、動作冒險遊戲。遊戲中玩家將扮演居住在幻夢界的少年克羅諾亞(Klonoa),與來自月之國精靈修波(Huepow)一同冒險,使用風之環(Wind Bullet)發射風球捕捉敵人,用來攻擊與跳躍或是解開看似簡單但卻深奧的動作解謎要素。[3]
由於遊戲採用 3D 繪圖搭配 2D 橫向捲軸玩法,玩家可以透過彎曲的路徑,前往不同的路徑或是將手中所抓住的物體丟向位於另一平面。[4][5][6]
主要角色
[編輯]- 克羅諾亞(クロノア╱ Klonoa)
- (配音:渡邊久美子)
- 主角。
- 在「風之村」貝斯基路住的少年,由好奇心很強變成正義感很強,由拯救夢之世界變成追求英雄之名;具有控制風的能力,並可以短時間利用長耳滑翔。珞珞和畢波的好友,甘茲和彭高的戰友。不懂游泳,喜歡漢堡包但不喜歡番茄……
- 服飾在「夢幻帝國」開始由「幼年」變成「少年」,一直不變的是帽子上 Namco 的 Pac-Man 。
- 畢波(ヒューポー╱ Huepow )
- (配音:瀧本富士子)
- 克羅諾亞的「風之環」中的精靈,原來身分為「月之國」王子。雖然系列後期克羅諾亞都有使用「風之環」,但畢波的出現次數漸減。
- 克羅諾亞的爺爺
- 如題,慈祥及隨和。
- 巴魯(バルー╱ Balue )
- (配音:川津泰彥)
- 石礦場的礦工,於克羅諾亞長輩般的存在。
- (ムゥ╱ Moo )
- (配音:木川繪裏子)
- 聲如其名的小型幻獸,擁有多種體型上和裝備上的變化,本系列的指定小卒,簡直與克羅諾亞「一起成長」。
- 加狄烏斯(ガディウス╱ Ghadius )
- (配音:大友龍三郎)
- 有「闇之王」之稱,帶面具、穿鬥蓬的反派。網上流傳他是個很有魅力和對部下不錯的上司。
- 小丑(ジョーカー╱ Joka )
- (配音:古川登志夫→島田敏)
- 原本是加狄烏斯囂張又膽小的部下,後來與卡雷和傑卡三人合作,成為了系列中最有組織旳反派三人組。懂得說西班牙文的「再見」 "Adios" 。
- 那哈托(ナハトゥム╱ Nahatomb )
- (配音:郷里大輔)
- 惡夢的化身,霸王般的絕對敵人。在「傳說的星之章」中交代過他曾經是月亮上的「英雄」。
開發
[編輯]負責設計游戲主角的新井義彥(Yoshihiko Arai)表示在最初計劃設計一個名爲Shady陰面角色,但因角色缺少色彩而放棄。[7]之後,新井義彥(Yoshihiko Arai)重新設計出一個具有具有貓眼和長耳朵特徵的正面角色,並爲它設計了食鬼圖案的帽子和手環,將它定位為童趣和調皮的少年性格,取名爲:克羅諾亞(Klonoa)。[8][5]在完成主角的設計後,新井義彥(Yoshihiko Arai)圍繞主角自身設計游戲場景和其餘角色,並採用了夢境主題。[9]
游戲主角克羅諾亞(Klonoa)和它的拍檔修波(Huepow)使用「動態捕捉」(Motion capture)技術進行設計,視像使用「LightWave 3D」進行繪製。[10][11]
音樂
[編輯]遊戲原聲帶《Klonoa of the Wind: Door to Phantomile》由「Nippon Crown」於1998年2月25日發行,內含68首歌曲和7張插畫。[12][13][14]
評價
[編輯]評價 | ||||||||||||||||||||||||||||||
---|---|---|---|---|---|---|---|---|---|---|---|---|---|---|---|---|---|---|---|---|---|---|---|---|---|---|---|---|---|---|
|
《風之少年 通往幻夢界之門》獲得優秀評價,主人公克羅諾亞亦被視爲南夢宮的公司吉祥物。[19][24]
GameSpot將游戲評爲 年度橫向捲軸遊戲(one of the best side-scrollers in years)之一。[6]IGN評論家認爲游戲為當時市場上最優秀的平台遊戲,並稱贊道:游戲史上首次在不閹割3D環境多樣性的情況下,採用經典的二維(2D)元素打造出令人滿意2.5維度游戲。[4]
Game Revolution評論家批評:儘管游戲製作相對精良,但缺乏創新,存在公式化問題。[19]
《Edge》的評論家贊賞道:游戲在使用Platforming mainstays的情況下,創造出令人震驚的游戲體驗。同時贊賞游戲中的畫面和藝術設計,並認為其製作水平可與「電腦成像」(CGI)技術相媲美。[22]雜志《電腦與電子遊戲》的評論家贊賞游戲的關卡設計和謎題元素,並表示:僅採用簡單的控制系統,就創造出了如此有趣的玩法(how the game built upon simple controls and maneuvers to create interesting gameplay)。[20]《Game Informer》的評論家將游戲納入經典平台游戲行列。[17]
1997年,游戲中的主人公克羅諾亞(Klonoa)獲得日本「計算機娛樂供應商協會」所頒發的「最佳角色」獎(Best Character)。[25]
1998年,遊戲被videogames.com評為「年度年度最佳平台遊戲」,並獲得「sleeper hit」和「a triumph from an unexpected source」稱號。[26]
參考資料
[編輯]- ^ videogames.com Game Calendar. GameSpot. 1998-03-13 [2019-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0-06-13).
Games that have recently shipped to store[s] include...Namco’s Klonoa (PS)...
- ^ 《風之少年 通往幻夢界之門》原創新要素與新遊戲畫面公布《Kaze no Klonoa Door to Phantomile》.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08-11-25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中文).
- ^ 《風之少年 通往幻夢界之門》童話夢幻風經典動作遊戲進化再登場.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08-10-27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中文).
- ^ 4.0 4.1 4.2 IGN Staff. Klonoa: Gateway to Phantomile. IGN. 1998-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2) (美國英語).
- ^ 5.0 5.1 Nick. Klonoa of the Wind: Door to Phantomile. GameFan. Vol. 5 no. 10. October 1997: 61–63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3).
- ^ 6.0 6.1 6.2 Dulin, Ron. Klonoa Review. GameSpot. 1998-03-12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1) (美國英語).
- ^ Arai, Yoshihiko. 今回のエッセイスト 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ナー・荒井 佳彥: OUTER VISION 2:主役キャラを考えよう. Bandai Namco. 1998-03-06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日語).
- ^ Nakazawa, Akiko. 今回のエッセイスト: ムービーチーム・中澤 晃子. Bandai Namco.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 ^ Tanaami, Hideki. 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ナー・・田名網 英樹. Bandai Namco. 1998-03-27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4) (日語).
- ^ Yoshimizu, Kei. 風のクロノア/開発者リレーエッセイ. Bandai Namco. 1998-03-13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4).
- ^ 井村 絵裡子. Bandai Namco. 1998-02-27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 ^ 風のクロノア/開発者リレーエッセイ. Bandai Namco. 19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4).
- ^ Klonoa: Door to Phantomile Music Collection by Namco Sounds. iTunes. [2020-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 ^ 風のクロノア Klonoa Of The Wind: Door To Phantomile (Original Soundtrack) (1998, CD). Discogs. [2020-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 ^ Klonoa: Door to Phantomile for PlayStation. GameRakings.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5).
- ^ Klonoa of the Wind: Door to Phantomile. GameFan. Vol. 6 no. 2. January 1998: 16, 52–55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1).
- ^ 17.0 17.1 Klonoa - PlayStation. Game Informer. April 1998.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9-09-09).
- ^ 18.0 18.1 Steppberger, Ulrich. Tests - Klonoa: Door To Phantomile. MAN!AC. No. 57 (Cybermedia). July 1998: 88.
- ^ 19.0 19.1 19.2 Klonoa: Nothing a little penicillin won't fix!. Game Revolution. 1998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3) (美國英語).
- ^ 20.0 20.1 Klonoa: Door to Phantomile.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No. 198. May 1998: 67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8).
- ^ 風のクロノア 〜door to phantomile〜. Famitsu.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4) (日語).
- ^ 22.0 22.1 Testscreen: Klonoa: Door to Phantomile (PDF). Edge. No. 55. February 1998: 89 [2018-09-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8-13).
- ^ Борис Романов. Klonoa: Door to Phantomile. Strana Igr. No. 03 (22). March 1998: 123 [2019-01-14] (俄語).
- ^ Klonoa of the Wind: Door to Phantomile. GameFan. Vol. 6 no. 2. January 1998: 16, 52–55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1).
- ^ IGN Staff. Square Rules Japan. IGN. 1998-04-06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3) (美國英語).
- ^ videogames.com’s The Game of the Year: Platform Game of the Year. videogames.com. 1999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