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颶風米奇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颶風米奇
Hurricane Mitch
五級颶風(美國
10月26日,達到最高強度的颶風米奇
形成1998年10月22日
消散1998年11月9日
11月5日起轉變成溫帶氣旋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180哩/小時(285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05毫巴百帕);26.72吋汞柱
死亡至少11,374人
損失$62億(1998年美元
影響地區中美洲(特別是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尤卡坦半島佛羅里達州南部
1998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颶風米奇(英語:Hurricane Mitch)是1998年大西洋颶風季最強烈且最具毀滅性的颶風,也是颶風季的第13場熱帶風暴,第9場颶風和第3場大型颶風[注 1]最大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90公里。颶風米奇創下了10月大西洋颶風強度的新紀錄,保持了7年後才被2005年颶風威爾瑪超越。這場颶風當時還是有紀錄以來第4強烈的大西洋颶風,不過截至2017年已跌至第8位。

1998年10月22日,米奇在西加勒比海形成,之後經過非常有利於發展的外界環境後得以爆發性增強並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最高的五級狀態。風暴接下來向西南方向飄移,在這一過程中有所減弱,以颶風的最低標準強度襲擊了洪都拉斯。橫過中美洲後,氣旋在坎佩切灣重新形成,最終以強勁熱帶風暴的標準吹襲佛羅里達州

10月29日至11月3日,颶風米奇的移動速度非常緩慢,因此給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尼加拉瓜帶去了創歷史紀錄的降水,非正式報告中的降雨量高達1900毫米。災害性的洪水使米奇成為歷史上致死人數第二多的大西洋颶風,截至1998年底已統計有近1.1萬人死亡,超過1.1萬人失蹤,此外還有270萬人無家可歸。洪災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經濟損失估計達到60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12億美元)。

氣象歷史

[編輯]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10月10日,一股東風波[注 2]離開非洲海岸,於10月22日在加勒比海西南部上空發展成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低氣壓接下來的行進路徑形成了一個尺度較小的環,並在這一過程中達到熱帶風暴強度而獲命名為「米奇」(Mitch)。由於一片存在薄弱環節的高壓脊影響,風暴緩慢向北轉向。風暴的組織結構因上層低氣壓產生的風切變影響而一度變得雜亂無章,但很快就由於水溫較高、並且存在有利於其發展的外流[2][3]而開始迅速強化[4]。10月24日,米奇達到颶風強度並發展出一個風眼[5]。接下來氣旋轉向西進並進入爆發性增強期,於10月25日成為大型颶風,並在次日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五級颶風標準[4]


最強烈的大西洋颶風
排名 颶風 颶風季 氣壓
百帕 吋汞柱
1 威爾瑪 2005 882 26.05
2 吉爾伯特 1988 888 26.23
3 「勞動節」 1935 892 26.34
4 麗塔 2005 895 26.43
5 米爾頓 2024 897 26.50
6 艾倫 1980 899 26.55
7 卡米爾 1969 900 26.58
8 卡特里娜 2005 902 26.64
9 米奇 1998 905 26.73
迪安 2007
來源:大西洋颶風數據庫[6]

位於洪都拉斯以北近海時,颶風米奇保持着每小時285公里的最大持續風速。根據颶風獵人偵察機的報告,氣旋中的最低氣壓低至905毫巴百帕,26.7吋汞柱),這在當時刷新了10月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的紀錄,並且在有紀錄以來的所有大西洋颶風中也可以排到第4位。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和多個熱帶氣旋預報模型起初都認為風暴會轉向北上,對尤卡坦半島構成威脅,但米奇實際上卻因為當時氣象部門沒有發現的一片高壓脊影響而南下[4]。颶風在這一過程中因與陸地的相互作用而減弱[7],10月29日,系統以風力時速130公里強度登陸洪都拉斯[4]。進入陸地上空後,氣旋轉向朝西並緩慢減弱,但仍在水面上空保有深層對流[8]。經過中美洲的山區地形後,米奇的表面環面於11月1日消散。次日,風暴殘留進入墨西哥灣上空,於11月3日再次成為熱帶風暴。米奇加速向東北方向的一股冷鋒前進,橫過尤卡坦半島後於11月5日吹襲佛羅里達州西南部。之後不久,系統轉變成溫帶氣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對其一直追蹤到11月9日止[4]

防災措施

[編輯]

洪都拉斯撤離了海灣群島省的約4.5萬居民,並下令所有空中和海上資源做好準備。伯利茲政府發佈了紫色預警,要求居住在近海島嶼上的市民轉移到內陸躲避[9]。由於颶風有可能會以四級強度襲擊伯利茲市附近,該市大部分居民都因擔心37年前颶風哈蒂造成的慘劇重演而疏散[10]危地馬拉同樣發佈了紫色預警,建議船隻留在港口,暫時不要出海,還告訴人們前去避難所躲避,並警告稱河流可以會出現洪水泛濫的情況[9]。到米奇最終登陸時,西加勒比海沿岸地區的大量居民都已撤離,其中洪都拉斯10萬人,危地馬拉1萬人,墨西哥的金塔納羅奧州2萬人[11]

影響

[編輯]
各地區所受影響
地區 死亡人數 來源 損失(美元) 來源
伯利茲 11 [10] 50000 [12]
哥斯達黎加 7 [10] 92000000 [13]
薩爾瓦多 240 [14] 400000000 [14]
危地馬拉 268 [15] 748000000 [15]
洪都拉斯 14600 [12][16] 3800000000 [12][17]
牙買加 3 [10]
墨西哥 9 [10][12] 1000000 [12]
尼加拉瓜 3800 [10] 1000000000 [10]
巴拿馬 3 [10][12] 50000 [12]
美國 2 [4] 40000000 [4]
近海地區 31 [10] 0
總計 18974 6081100000

颶風米奇是繼1780年大颶風以來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大西洋颶風,超越了1900年加爾維斯頓颶風。經確認有近1.1萬人喪生,還報告有約1.1萬人失蹤。大部分人員都是因中美洲的洪災山崩遇難,颶風在這一區域緩慢移動,之後降級成熱帶風暴,這一期間產生的降雨量有近900毫米。洪水和泥石流令數以萬計的民房受損或被損,總計經濟損失超過50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93.5億美元),其中又以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受災最為嚴重。米奇來襲前,在中美洲造成人員死亡最多的颶風是1974年的颶風菲菲,估計奪走了約8000至10000人的生命。[4]

洪都拉斯

[編輯]
颶風米奇對德古斯加巴造成的破壞

位於洪都拉斯以北近海期間,颶風米奇在瓜納哈島上空經過[4]。大浪侵蝕了該島北部海岸線,還對潟湖構成破壞[18]海灣群島省有大部分供水設施受損[19]。瓜納哈島上連續兩天裏風力時速都超過了200公里,幾乎所有的植被和樹木都被摧毀,整片紅樹林也基本上被連根拔起[20]。估計颶風產生的狂浪有13米高[10]

颶風在洪都拉斯近海緩慢移動了數天之久,將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濕氣吸引過來,產生了平均每天超過300毫米的大量降水[10]。正式統計數據中降雨量總計最高的是喬盧特卡,達928毫米,這一數字超過了這裏年均降雨量的一半,當地在10月31日的24小時降水量達到446.7毫米,將之前於1985年創下的紀錄提高了超過一倍[21]。還有報告中稱中美洲的降雨量總計高達1900毫米,不過這一數字沒有得到官方證實,多個安放在山區的雨量計都被洪水沖走[10]。大量的降水導致該國許多河流溢出,根據聯合國的報告描述達到了「本世紀前所未有的程度」[21]。降水匯入江河之中,引起全國各地河流嚴重泛濫。河水最深的是烏魯亞河位於欽達(Chinda)附近河段,達12.5米,河面最寬的則是阿特蘭蒂達省亞利桑那(Arizona)附近的里恩河(Río Lean),達359米。降雨還在這個多山的國家引發了大範圍的泥石流災害[22]。該國內陸、特別是南部地區因強降雨導致了數百次山崩,其中大部分程度較輕,95%都是碎屑流。但也有兩場泥流對德古斯加巴附近地區構成嚴重破壞[23]

聖胡安西托出現的泥石流。

颶風米奇對洪都拉斯構成了嚴重破壞,對該國幾乎全部人口都產生了影響,全部18個省都受到打擊[21]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估計該國遭受的水災是整個20世紀裏最嚴重的一次[18]。估計整個國家的大部分橋樑和二級公路都被摧毀,70%到80%的交通運輸網絡毀於一旦[10],經濟損失達到2.36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4.41億美元)。風暴還令超過385公里的輸電線纜和多家發電廠受損,導致大面積停電[18]。全國70%的人口在風暴過後無法獲得淡水,之前許多農村已經面臨着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颶風米奇更是雪上加霜[21]。交通、通訊,以及包括供水和供電在內的各項公共設施共計遭受了6.65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2.4億美元)的損失[19]

喬盧特卡河河水暴漲,對該國首都德古斯加巴產生影響[19],水位比河岸高了10米之多[21]。市內約三分之一的建築物因洪水受損,其中還包括一些已有超過350年歷史的老建築[10]。洪都拉斯全國各地的農業也遭受重創,初步估計有70%的農作物被毀[10]。約有5萬頭和佔總數60%的死亡[19]。包括農作物在內的農業損失共計達到約10億美元[18],整個國家將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恢復[10]。洪都拉斯住房社會基金估計全國有3.5萬套房屋被毀,另外5萬套受損[19],導致150萬人流離失所,這個數字占該國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10],也創下該國任何自然災害災民數量的新紀錄[21]。颶風米奇奪走了洪都拉斯約7000人的生命[21],經濟損失估計達到523億4500萬洪都拉斯倫皮拉(1998年洪都拉斯倫皮拉,相當於1998年的38億美元和2024年的71億美元)[19],其中20.05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37.5億美元)屬直接損失,其它的是間接損失,這一總額相當於洪都拉斯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的近七成[18]

尼加拉瓜

[編輯]
颶風過後馬納瓜湖的洪災。

颶風米奇自始至終沒有進入過尼加拉瓜,但其大規模環流還是給該國帶去大量降水,估計降雨量超過1300毫米[10],部分沿海地區也達到630毫米[24]卡西塔火山的側翼因過量的降雨而坍塌,轉變成火山泥流。由此引發的泥石流最終覆蓋了長16公里,寬8公里的一大片地區[10]

整個尼加拉瓜有200萬人直接受到這場颶風的影響[10]。強降雨導致全國有1.76萬套房屋受損、2.39萬套被毀,導致36.83萬人無家可歸[25]。340所學校和90家衛生中心嚴重受損或被毀。污水處理系統和變電站也嚴重受損,經濟損失共計達到3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5.61億美元)[26]

位於尼加拉瓜的卡西塔火山發生火山泥流後的情景。

該國的交通設施也受到颶風的嚴重影響,有92座橋樑嚴重受損,70%的公路無法通行或完全被毀[27]。超過2700公里高速公路或產業道路在風暴過後需要重新鋪就,特別是該國北部的公路以及泛美公路沿線部分路段。全國交通基礎設施共計遭受了3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5.61億美元)的損失。農業損失也很嚴重,約5萬頭牲畜死亡,其中大部分都是牛。農作物和漁業也受到重創,損失總額達到1.85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3.46億美元)[26]

尼加拉瓜的局勢還因總計7.5萬枚活性地雷而變得更加嚴峻,這些地雷是20世紀80年代孔特拉什叛軍的遺留問題,許多地雷都被洪水衝出後帶到了其他地方[28]

颶風米奇共計奪走了尼加拉瓜至少3800人的生命,其中單卡西塔火山的山泥傾瀉就令至少2000人喪生,泥石流以數呎深的淤泥完全埋葬了至少4個村莊。整個國家共有50到80萬人流離失所,經濟損失估計有10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8.7億美元)左右[10]

加勒比海

[編輯]

風帆遊輪公司的「魅影號」(Fantome大型鐵身帆船因這場颶風而沉沒,全部31名船員葬身大海。這一事件記載在吉姆·凱瑞爾(Jim Carrier)的著作《船與風暴》(The Ship and The Storm)中。這艘船當時航行到接近風暴中心的海域,經歷了超過15米的狂浪和超過每小時160公里的狂風,船及其船員也因此長眠在洪都拉斯近海。[29]

颶風給古巴南部海岸帶去了4米高的大浪和時速67公里的陣風,青年島拉戈島的大量遊客和工作人員被迫前往更加安全的地點[30]

牙買加在颶風到達距離該國最近位置前12小時發佈了颶風警告[4],島上經歷了持續數天的中等程度降水和強烈陣風。牙買加西部受到強烈海浪的衝擊,非正式報告中估計浪高有兩米。風暴的外圍雨帶給島上帶去大量降水,許多道路被淹並且堆積起瓦礫。西班牙鎮有一套房屋因洪水坍塌,導致4人無家可歸。許多民房和建築物被淹,迫使多人撤離。該國東北部的一條河流溢出河岸,山區因強降雨引發多場泥石流。[31]牙買加共有3人因米奇而遇難[10]

颶風給開曼群島帶去大浪、陣風和大量降水,但所受破壞相對較輕,主要是窗口被風颳破或是海灘受到侵蝕。大浪令群島南面的多個碼頭受損或被毀,大開曼附近還有一艘潛水艦沉沒。進出該群島的許多航班因颶風取消。[32]

中美洲其他地區

[編輯]
!colspan="4"|來源:[38]
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大西洋颶風
排名 名稱 颶風季 死亡人數
1 「大颶風」 1780 至少2.2萬[33]
2 米奇 1998 至少1萬9325[34]
3 「加爾維斯敦」 1900 8千至1.2萬
4 菲菲 1974 8千至1萬[35]
5 「多米尼加共和國」 1930 2千至8千
6 弗洛拉 1963 7,186至8千[36]
7 「皮特爾角」 1776 至少6千
8 「紐芬蘭」 1775 4千至4,163
9 「奧基喬比」 1928 至少4,078
10 「蒙特雷」 1909 4千[37]

由於米奇擁有大規模的環流,因此遠至巴拿馬南部都出現了強降雨,這其中又以達連省奇里基省情況最為突出。洪水沖毀了一些道路和橋樑,許多房屋和學校受損,導致數千人無家可歸。[39]颶風還導致該國3人遇難[10]

哥斯達黎加出現暴雨,在各地引起山洪爆發和泥石流,其中大部分發生在該國東北部[10]。風暴對2135套房屋構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其中241套被完全摧毀[13],一共導致4000人流離失所[24]。全國共有126座橋樑和1300公里道路受到降雨和泥石流的影響,兩年前剛剛受到颶風凱撒摧殘的泛美公路再次遭受重創。米奇影響了300平方公里的莊稼地,出口和內銷作物都受到損失。該國共因這場風暴而受到了9200萬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72億美元)的損失[13],另有7人喪生[10]

行經薩爾瓦多期間,颶風給當地帶去海量降水,在該國各地引起山洪爆發和泥石流。包括倫帕河在內的多條河流溢出並造成破壞。洪水令上萬套房屋受損,導致約8.4萬人無家可歸[14],還迫使50萬人疏散[40]。農作物也受到嚴重破壞,有1000平方公里的牧草地或田地受到洪災的打擊,37%的豆類、19%的玉米和20%的甘蔗毀於一旦。另外還有包括1萬頭牛在內的大量牲畜死亡,該國單農作物和牲畜上遭受的損失就達到1.54億美元。此外洪水還摧毀了兩座橋樑,破壞了1900公里未經鋪設的道路。颶風米奇一共在薩爾瓦多造成240人死亡,損失有近4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7.48億美元)[14]

與中美洲其他國家和地區類似,米奇產生的暴雨在危地馬拉引發了多場泥石流和嚴重洪災。洪水摧毀了6000套房屋,另有兩萬套受損,超過73萬人流離失所,另有10萬人被迫撤離。洪水還摧毀了27所學校,另有286所受損,其中175所程度嚴重。洪災對農作物造成嚴重破壞,全國各地都有農田毀於山泥傾瀉。內銷農作物中以西紅柿香蕉、玉米、其他蔬菜和豆類受災最為嚴重,損失總額有4800萬(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8973萬美元)美元。包括香蕉和咖啡在內的出口作物也受到嚴重破壞,數額達到3.25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6.08億美元)。種植園和土壤遭受了價值1.21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2.26億美元)的破壞。交通基礎設施也在洪災中嚴重受損,有37座橋樑被毀,1350公里道路受損或被毀,其中近640公里路段是主要的高速公路。整個危地馬拉共因這場颶風導致268人死亡,經濟損失達7.48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4億美元)[15]。此外,風暴期間該國還有一架飛機失事,導致11人死亡[40]

颶風對伯利茲的影響小於預計,但該國仍然普降暴雨[40]。多條河流泛濫,但降水對樹木和山區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41]。洪水造成大量農作物受損,還有許多道路被毀。該國共有11人因米奇而遇難[40]

颶風米奇的降雨量分佈。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出現暴雨和陣風,其中以金塔納羅奧州的坎昆受災最重[40]。洪災奪走了9人的生命,不過造成的破壞相對輕微[10]坎佩切的24小時降雨量最高,達到340毫米[42],而總計降雨量最高的則是卡門城,有428毫米[43]

佛羅里達州和其他地區

[編輯]

以熱帶風暴強度逼近美國期間,米奇先是給佛羅里達礁島群下群島帶去了1.2米高的風暴潮[注 3],之後再在佛羅里達州西海岸登陸。基韋斯特國際機場記載下的持續風速為每小時64公里,陣風時速89公里,這也是該州對這場風暴僅有的熱帶風暴強度大風記錄[4]。近海的福伊岩石燈塔記錄下的陣風時速為117公里[44]。此外氣旋還產生了中等程度降水,降雨量最高的朱庇特達到200毫米,不過還有一些估計數據中認為局部地區的降雨量總計可能達到250毫米。米奇還在該州催生出5場龍捲風,其中最強的一場藤田級數達到F2[4]

佛羅里達礁島群有許多之前已因颶風佐治受損的建築物被米奇夷為平地[10]。風暴催生的龍捲風令該州645套房屋受損或被毀,此外還有65人受傷[4]。米奇經過期間,有約10萬人因強烈的陣風而失去電力供應[10]。整個佛羅里達州共計遭受了4000萬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7477萬美元)損失,還有兩艘船隻傾覆導致兩人喪生[4]

轉變成溫帶氣旋後,米奇從愛爾蘭英國以西海域經過。愛爾蘭遭遇的陣風時速高達140公里,浪高9.1米。狂風颳倒了許多樹木,令多條輸電線纜中斷,導致超過3萬戶居民家中停電。勞斯郡有一輛車被倒塌的樹木砸中,司機因此重傷。都柏林有一幢建築物的屋頂被狂風撕開,全國範圍內有多幢建築受損。風暴還迫使多個機場暫時封閉,渡輪服務也予暫停。[45]

善後

[編輯]
風暴過後,德古斯加巴展開清理工作。

由於這場颶風在中美洲和北美部分地區造成的大量人員傷亡和嚴重破壞,世界氣象組織於1999年春將其名稱「米奇」退役,以後永遠都不會再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時使用[46]。用來取代的新名稱是「馬修」(Matthew),於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首度啟用[47][48]

颶風米奇過後,世界各地的多個國家對受災地區進行了大量援助,總額達到63億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18億美元)。中美洲自1996年起就深陷經濟危機的泥潭,許多國家都希望能夠保持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增長的勢頭。此外,受到影響的國家和地區政府開始採取多項措施,確保類似災害再次發生時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損失。[49]

數十萬人失去了家園,許多人藉此為自己建設更加堅固的房屋,使用結構上有所改進的新地基可以讓房屋能夠承受另一場颶風的襲擊。但是,可耕作的農田因米奇而大幅減少,許多人因此失業,給原本就已經很低的收入雪上加霜。[50]

颶風過去後,中美洲各地出現疾病爆發,其中包括霍亂鈎端螺旋體病登革熱。霍亂病例報告超過2328起,有34人死亡。危地馬拉是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大部分死亡病例都是因食物受到污染所致。尼加拉瓜報告的鈎端螺旋體病例,有7人喪生。此外還出現了1357起登革熱病例報告,但沒有病人因此死亡。[51]

米奇產生的徑流(11月1日)。

停留在西加勒比海上空期間,米奇的狂風產生了大浪,當地許多珊瑚礁受損。之後,風暴的海量降水引發徑流,導致海水受到淡水和瓦礫的污染,珊瑚蟲因此出現疾病。不過,颶風的上升流降低了上層海水的溫度,確保珊瑚礁不會受到嚴重破壞。[52]

洪都拉斯是受這場颶風影響最嚴重的國家,該國總統卡洛斯·羅伯托·弗洛雷斯宣佈,颶風米奇令該國50年的發展毀於一旦[10]。風暴過後,國際社會迅速伸出援手,墨西哥送來了700噸食品、11噸藥品、4架救援飛機,還有許多救援人員和訓練有素的搜救犬。古巴也主動送來了許多醫生[53]美國聯邦政府主動提議在洪都拉斯駐紮一支部隊,再在風暴過去幾天後撤離。該國起初只提供了200萬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374萬美元)的援助金,這讓洪都拉斯居民和總統弗洛雷斯深感意外,不過美國之後把款項數額提高到了7000萬美元(199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31億美元)[54]。洪都拉斯全國有超過400萬人沒有清潔的水源,政府向颶風災民發放食品、飲用水並提供醫療服務[49]。此外,該國的失業率還一度出現大幅上揚,這其中主要是因農田遭受的破壞導致,不過之後多年的重建工作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17]哥斯達黎加在風暴過後的重建令工作數量增加了5.9%,使得失業率略有回落[13]

註釋說明

[編輯]
  1. ^ 大型颶風指最大持續風速可以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達到三級或以上的風暴[1]
  2. ^ 東風波指的是沿信風移動的低壓槽[1]
  3. ^ 風暴潮指平均潮汐高度和風暴產生潮汐高度之間的差距[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Glossary of NHC Terms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3-03-25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Miles Lawrence.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11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4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Lixion Avila.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12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4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John L. Guiney; Miles B. Lawrence. Hurricane Mitch Preliminary Report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9-01-28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 Ed Rappaport.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10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4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 Atlantic hurricane best track (HURDAT version 2) (Databas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22-04-19 [2024-12-13]. 
  7. ^ Ed Rappaport.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29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8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 Miles Lawrence.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36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30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9. ^ 9.0 9.1 Hurricane Mitch could spare Honduras and slam into Yucatán. ReliefWeb. Agence France-Presse. 1998-10-27 [2012-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Mitch: The Deadliest Atlantic Hurricane Since 1780 (報告).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2009-01-23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 ^ Juan Carlos Ulate. Hurricane Mitch at standstill, pounding Honduras. ReliefWeb. Reuters. 1998-10-29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Centre for Research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 EM-DAT: The OFDA/CRED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3. ^ 13.0 13.1 13.2 13.3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Central America After Hurricane Mitch- Costa Rica.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4. ^ 14.0 14.1 14.2 14.3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Central America After Hurricane Mitch- El Salvador. 2004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5. ^ 15.0 15.1 15.2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Central America After Hurricane Mitch- Guatemala. 2004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6. ^ British Aid For Hurricane Victims. BBC News. 1998-11-04 [2007-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7. ^ 17.0 17.1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Central America after HurricaneMitch- Honduras. 1998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Description of the Damage (PDF). Honduras: Assessment of the damage caused by hurricane Mitch, 1998.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environment (報告)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1999-04 [2015-10-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0-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Central America After Hurricane Mitch: The Challenge of Turning a Disaster into an Opportunity (報告).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2000 [201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 ^ Philippe Hensel; C. Edward Proffitt. Hurricane Mitch: Acute Impacts on Mangrove Forest Structure and an Evaluation of Recovery Trajectories (PDF) (報告).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2-10-07 [2013-05-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6-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Honduras: Assessment of the Damage Caused by Hurricane Mitch, 1998 (PDF) (報告). United Nations. 1999-04-14 [2014-07-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5-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2. ^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tudy. Hurricane Mitch:Peak discharge for selected rivers in Honduras (PDF). 2002 [2006-04-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12-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3. ^ Edwin L. Harp; Mario Castañeda; Matthew D. Held.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Hurricane Mitch In Tegucigalpa, Honduras (PDF) (報告).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2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5-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4. ^ 24.0 24.1 ERRI Watch Center. Real-Time Reports Concerning the Devastation Caused by Hurricane Mitch. [2006-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5. ^ Thomas W. Doyle, Thomas C. Michot, Fred Roetker, Jason Sullivan, Marcus Melder, Benjamin Handley and Jeff Balmat. Hurricane Mitch: Landscape Analysis of Damaged Forest Resources of the Bay Islands and the Caribbean Coast of Honduras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tudy. 2002 [2011-0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6. ^ 26.0 26.1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Central America After Hurricane Mitch-Nicaragua.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7. ^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Hurricane Mitch, Central America. 2010-01-21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8. ^ Alexa Smith. Call-In Day Set to Push For Landmine Ban. World Faith News. 1998-11-23 [2006-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9. ^ Cynthia Corzo, Curtis Morgan and John Barry Herald Staff Writers. The Loss of the Windjammer, Fantome. [2014-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0. ^ Angus MacSwan. Ferocious Hurricane Mitch threatens Central America. ReliefWeb. Reuters. 1998-10-27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1. ^ Unofficial Reports from Jamaica.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2. ^ Unofficial Reports from the Cayman Islands Jamaica. 1998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3. ^ Orlando Pérez. Notes on the Tropical Cyclones of Puerto Rico (PDF). San Juan, Puerto Rico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1970 [2014-06-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2-03). 
  34. ^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Mitch: The Deadliest Atlantic Hurricane Since 1780.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Dat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04 [2014-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7). 
  35. ^ Aid Efforts Start For Honduras, Fifi Deaths Soar. Pittsburgh Post-Gazette. Associated Press. 1974-09-24. 
  36. ^ Dunn, Gordon E; Staff. The hurricane season of 1963 (PDF). Monthly Weather Review. 1964-03-01, 92 (3): 128 [2014-06-06]. doi:10.1175/1520-0493-92.3.1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4-24). 
  37. ^ Staff Writer. Inundación de Monterrey en 1909. El Periódico de Nuevo León. 2009-08-27 [2010-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2). 
  38. ^ Edward N. Rappaport, Jose Fernandez-Partagas, and Jack Beven. The Deadliest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1492-1996. NOAA. 1997 [2014-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7). 
  39. ^ Report from Panama.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0. ^ 40.0 40.1 40.2 40.3 40.4 Mitch: A path of destruction. BBC. 1998-12-03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1. ^ Unofficial Reports from Belize. The Caribbean Hurricane Page.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2. ^ Servicio Meterologial Nacional. Huracán "MITCH" del Océano Atlántico. 1998 [2006-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3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3. ^ David Roth. Hurricane Mitch Rainfall Data.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2006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4. ^ Jay Barnes. Florida's Hurricane History. 0807830682. 2007: 304. ISBN 0-8078-2443-7. 
  45. ^ Lynne Kelleher. Hurricane Mitch leaves 30,000 homes in dark out after night of chaos. The Mirror (London). 1998-11-10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6.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Cyclone Naming History and Retired Nam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7. ^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Easy to Read HURDAT Best Track 2012.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2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8. ^ Avila, Lixion. Tropical Storm Matthew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4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9. ^ 49.0 49.1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Central America After Hurricane Mitch. 2004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0. ^ Allen Clinton, CARE Press Officer. Remembering Hurricane Mitch for Better and for Worse. [2006-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1. ^ Pan-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Disease Threat following Hurricane Mitch.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2. ^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Coral Reefs in Honduras: Status after Hurricane Mitch. [201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3. ^ Update #9 on Hurricane Mitch. [2013-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4. ^ Paul Jeffrey. After the storm — aftermath of Hurricane Mitch in Honduras. 2007. 

外部連結

[編輯]


1998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編輯
4
G
歷史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
TD TS C1 C2 C3 C4 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