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StefanTsingtauer/工作區10

座標36°03′30″N 120°18′08″E / 36.05833°N 120.30222°E / 36.05833; 120.3022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
青島一中校門,2020年1月
地址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單縣路46號
其它名稱Qingdao No.1 Senior High School
類型公立高中
創辦日期1924年
校訓為生存與發展奠基
學校網址http://www.qdyz.com/


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簡稱青島第一中學青島一中,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單縣路46號的一所高級中學,前身為1924年建立的私立膠澳中學,1926年收歸公立,1929年以後改名青島市市立中學校,1950年改現名。

校史[編輯]

1907年,同盟會會員丁惟汾陳干劉冠三在青島創辦震旦公學,宣傳革命思想,不久被德佔膠澳總督府查封。1923年春,丁惟汾、王樂平到青島創辦國民黨外圍組織平民學會青島分會,並籌辦私立膠澳中學[1],由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劃撥原德軍毛奇兵營作為校址,經費由丁惟汾等籌集開辦費3000餘元,借款3000餘元,膠澳公署補助600元(後因財政問題長期拖欠[2]),其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批准每月補助300元[3],另有陳干將其膠濟鐵路局高等顧問一職月薪600元捐為該校經費[1]。1924年3月8日,私立膠澳中學正式開辦,陳名豫任校長,劉次簫任教務主任,孟民言任訓育主任,校務委員有丁惟汾、王樂平、於恩波蔡自聲於洪起[1],另有范予遂高秉坊等參與創辦[4]。初創時學制三年,設初中一、二年級各一個班,學生139名,教職員19名[5]。同年10月1日,因北洋政府海軍陸戰隊徵用毛奇兵營舊址,私立膠澳中學遷至原德軍伊爾蒂斯兵營,與膠澳商埠公立職業學校共用該址[2]

私立膠澳中學創建時,時值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該校成為當時宣傳革命、學生運動的一大陣地。1923年,中國共產黨黨員鄧恩銘受委派到青島發展組織,暫居在膠澳商埠公立職業學校。他在1923年12月致劉仁靜的信中提到:「膠澳中學已確定明春招生,我向樂平介紹同志充教員,他已應允。」膠澳中學建校後,與膠澳商埠公立職業學校共用校舍,兩校學生相融,秘密傳看《嚮導》、《先驅》、《中國青年》等革命雜誌,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也在兩校內發展組織。1925年1月,中共及國民黨黨員王盡美孫中山委任,到青島宣傳國民會議運動,曾在膠澳中學演講[6]。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膠澳中學師生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3][4]。後因軍閥張宗昌鎮壓,鄧恩銘被迫離青,青島學生運動陷入低潮。1926年3月,關向應在青島重組共青團青島地委,在膠澳中學設立第一支部,初二學生魯廣益(余修)任地委學生委員兼第一支部書記。同年5月4日,共青團青島地委在膠澳中學舉行五四紀念會。後來魯廣益被勒令退學,加之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該校學生進步運動再次陷入低潮。[1]

1925年以後,因時局動盪,該校補助費拖欠一事愈加嚴重,遂於1926年6月18日召開最後一次校務會議,討論停辦事宜[2]。1926年9月,私立膠澳中學呈准膠澳商埠局,將該校收歸公立,改為公立膠澳中學,成為青島第一所公立中學。因膠澳商埠公立職業學校已於1925年秋停辦,伊爾蒂斯兵營舊址全部劃歸膠澳中學使用[1][4][5]。1928年,公立膠澳中學有學生59人,教職員8人。同年6月,該校初中第一屆學生30名畢業。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青島後,該校改名青島特別市市立中學(1930年9月改名青島市市立中學)[1]

1920至30年代,曾有一批文學、藝術界名家在膠澳中學、市立中學任教。1924年7月,詩人顧隨經教務主任劉次簫邀請到膠澳中學任教,居住在校內,至1926年私立膠澳中學停辦後於9月離開青島[2],期間曾於1924年暑假邀請好友馮至陳煒謨陳翔鶴到青島遊玩,並編輯第四期《淺草》文學雜誌[1]。陳翔鶴後來曾於1932年1月應聘為市立中學國文教師,在市立女中兼課[4]。1930年春,作家王統照在市立中學任職[1],作家於黑丁就讀於市立中學時曾受其幫助、指導[4]。曾在市立中學任教的還有詩人汪靜之、畫家於希寧[1]

1929年以後,市立中學教學方面也有所發展。1929年9月,該校增設高中一年級普通科、師範科各一班,男女兼收,開始發展為完全中學,次年9月學生人數達328名。1930年附設小學,學生30餘名,以供高中師範科實習需要。1931年,因學生增多,該校呈請青島市政府將駐紮在伊爾蒂斯兵營舊址的保衛團撤出,兵營舊址全部劃歸學校使用。該校利用寬闊的校舍設有大禮堂、階級教室、圖書館、兩個飯廳、學生宿舍和多棟教職員住宅。另設有物理、化學、生物、史地、音樂 、美術等實驗室和儀器標本室,附設學生實習工廠,另設有400米跑道大操場,一個足球場、兩個網球場、兩個排球場、四個籃球場、一個器械場。1933年,該校師範班劃歸李村中學,附設小學劃歸太平路小學,此後該校開始加設職業科。1934年,初中一年級加設機械科,高中一年級加設應用化學科。1935年初中改招簡易化學工業科 ,同年10月建成應化科工廠,次年1月建成制皂廠和皮革廠,1936年建成釀造廠、油漆顏料廠、粉筆廠。此外,該校1932年起全體學生住校,實行軍事訓練,由海軍教導團委派教官。時任青島市教育局局長雷法章曾評價,市立中學「實有顯著之進展」,「訓育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學業成績,亦能隨時代而日新,與過去相較,迥然有別。」[1]

1937年七七事變後,市立中學停課。1938年1月日軍佔領青島後,市立中學於9月16日恢復辦學。因原校舍伊爾蒂斯兵營舊址被日軍佔據,該校使用貴州路小學校舍,由青島治安維持會社會部教育科長陳命凡(陳季超)兼任校長,另有日本指導官數人。12月16日補行開學典禮,日本駐青島總領事大鷹正次郎日語大鷹正次郎、治安維持會會長趙琪到場訓話。1940年5月,時任代理校長石祖培辭職,日軍去北京劫持戰前市立中學教師王筱房(王笑房)接任。王筱房任校長期間,對校內中共地下黨組織及抗日活動不加干預,也不貫徹日本佔領區奴化教育,遂被日本憲兵隊逮捕,酷刑拷打[4]。1944年,日佔當局將英美教會學校收歸市辦,並將各中學依次排序,市立中學改名「青島特別市市立第一中學」[1]

1944年,在嶗山組織游擊戰的青島市政府在大嶗村建立青島市立中學,王文坦(原崇德中學校長)任校長,僅有一個班。1945年日本投降後,嶗山李先良部接管市區,嶗山青島市立中學接管青島特別市市立第一中學,重新合併為青島市立中學,學生多達2100人。當時貴州路校舍無法承載兩千餘名學生上課,而原校舍先後被美軍、國民革命軍佔用,遂採取二部制輪流上課。1946年2月,將2個初中班73名學生轉入李村師範,7個初中班遷往滄口成立滄口初級中學,高中部10個班520人遷往臨清路鈴木醫院舊址,恢復全日制上課[7]。後經與美軍交涉,美軍從單縣路青島學院商業學校舊址撤出,1946年11月高中部遷至此處,初中部仍在貴州路。經過此次調整,市立中學有初高中28個班,學生1575人,教職員91人,是當時青島市人員與校舍規模最大的中學[4]。1940年代後期,該校學生曾參加反甄審運動及反飢餓、反內戰運動[8]

1949年6月解放軍接管青島後,青島市立中學改名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


1924年2月,山東各地士紳籌資建立私立膠澳中學,為初高中完全中學,校址設登州路77號。1924年10月,校址遷至湛山大路1號(現香港西路5號至13號)。1926年改為膠澳商埠公立中學校。1929年改名青島特別市市立中學校,後改為青島市立中學校。1938年9月,因日軍佔用原校舍,校址遷至貴州路小學。1946年春,高中部遷至臨清路(原鈴木醫院臨清路小學址)。1946年11月,高中部遷入單縣路26號(青島商業學校舊址)。1952年,初中、高中部遷址單縣路46號至今,並改名為青島第一中學。2003年,初中部不再招生,成為一所高中。

現狀[編輯]

學校分三個年級,共有教學班共36個,其中普通班15個,英才班6個,海爾創新班6個,交運創新班3個,每班約為50到60人。

學校有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65人,有一批為全國、省、市級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及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青島第一中學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確定的省屬重點中學,1978年被定為首批辦好的省重點中學。現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青島市文明單位,省級田徑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青島市藝術示範學校。

校舍[編輯]

青島一中佔地78畝,建築面積三萬餘平方米。教學樓內有微機室4個,多媒體教室52個,語音室2個;每個教室均配有電腦、投影儀、音箱、滑動式觸摸感應黑板。學校體育場是建在利群購物中心三層樓頂的空中體育場,和學校相連,鋪設300米環形跑道、足球場、排球場、籃球架,還有觀眾席和主席台。體育場旁邊還有八個籃球場地和六個羽毛球場地。並建有體育館。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翟廣順, 从私立胶澳中学到青岛市立中学,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第25卷第3期), 2012-06, (第25卷第3期) 
  2. ^ 2.0 2.1 2.2 2.3 劉宗偉. “苦水词人”顾随的青岛缘分. 青島早報. 2021-07-24. 
  3. ^ 3.0 3.1 丁原賡 趙夫青. 胶澳中学 引新政之潮. 青島早報. 2017-01-08.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魯海 魯勇. 《青岛老校故事》.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1803-6. 
  5. ^ 5.0 5.1 翟廣順. 《半个世纪风雨——1891-1949青岛教育大事记述》.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436-5437-2. 
  6. ^ 劉宗偉. 王尽美、邓恩铭:志同道合的革命兄弟. 青島日報. 2021-01-25. 
  7.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四篇 普通中等教育,第一章 学校. 《青岛市志·教育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4. ISBN 7-5011-2608-9. 
  8.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四篇 普通中等教育,附:中学选介,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 《青岛市志·教育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4. ISBN 7-5011-2608-9. 

[[Category:青島中等學校] [[Category:山東省規範化學校] [[Category:1924年建立的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