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討論:電子遊戲/2013年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電子遊戲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電子遊戲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會在2013年7月17日開始,急需你的參與!
- 目前,本計劃只有2名參加者,不足以提升中文維基百科條目的品質與數量。只要提出重要的意見、散發邀請帖或最少擴充2500位元組(比DYK更易!),即可獲獎!
- 電子遊戲條目質量提升計劃即將開始,請自由列出需要創建或改善的條目,以供計劃小組成員能參考此列表進行提升改善行動。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條目的品質與數量,這裏匯集對電子遊戲主題的愛好者與研究者,歡迎邀請您所認識的維基人一同參與!--Carrotkit -> 工作室 / 客棧 (歡迎參加電子遊戲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2013年6月28日 (五) 09:36 (UTC)
請求關注Minecraft命名問題
由於Minecraft兩 岸均有其通用的中文譯名,故按本專題一般處理原則,在下在條目討論頁提請移動至最初創建者選用的中國大陸譯名「我的世界」,同時通過轉換解決台灣譯名問 題。但條目貢獻者之一以「繁體中文不存在大陸譯名」及「地域中心」等理由反對,在下通過用戶討論頁詳細解釋本專題命名方式進行溝通但均未獲回應。希望本專 題其他參與者能前往發表意見,謝謝。—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7月24日 (三) 03:19 (UTC)
- 當初從「我的世界」易名為「Minecraft」是出於譯名常用性考慮,現在Minecraft討論頁的意見承認此譯名為常用,移回原名應該沒有問題了。已在Talk:Minecraft發表意見。--鐵鐵的火大了 2013年7月24日 (三) 08:28 (UTC)
關於導言中遊戲外語名的描述方法
嗯,下面的內容組織比較混亂,沒耐心的直接拉到最下方吧。另外說一下,下文中的「英文名」專指「日版名稱的英文譯名」,美版名是指遊戲在北美的官方名稱。另外就是假設所有的讀者都有讀寫英文字母的能力 囧rz……
現在電子遊戲條目條目開頭的寫法一般是「《中文(譯)名》(日語:JPタイトル,英語:NA Title)……」 的形式,括號內分別表示日版名和美版名;我沒有找到詳細說明這個格式的頁面,不過這應該算不成文的規定。像最終幻想(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Final Fantasy)這種「日文本身就轉寫自英文且等於美版名」的遊戲,這個格式很不錯;然而之後碰到了更多遊戲,比如日版名和美版名含義不同的,或者英文名 流行度超過和美版名的,就發現這個寫法不是很好。
- 最早注意到這個問題是翻譯雷頓教授與魔神之笛這 個條目,日版名是「レイトン教授と魔神の笛」,而官方的英語名稱包括美版名「Professor Layton and the Last Specter」和歐版名「Professor Layton and the Spectre's Call」兩個,所以當時的想法是用「日版名」「美版名」「歐版名」的字眼替代「日文」和「英文」做權宜之計,沒有太考慮別的問題。
- 再之後就是發現這麼個事,黃金太陽系列第二部和第三部作品的日文名是「黃金の太陽 失われし時代」和「黃金の太陽 漆黒なる夜明け」,美版名「Golden Sun: The Lost Age」「Golden Sun: Dark Dawn」基本等於遊戲的英文名,但第一作「黃金の太陽 開かれし封印」的美版名只是簡單的「Golden Sun」,所以就會有不少人說「你這英文名寫錯了,開啟的封印跑哪裏去了?」
勇者鬥惡龍系列再日本以外發展曲折,剛好各種例子都有:
- 初代「ドラゴンクエスト」沒有副標題,大家都知道的是英文名Dragon Quest,但官方美版名Dragon Warrior名氣就比較低。如果寫成「《勇者鬥惡龍》(日語:ドラゴンクエスト,英語:Dragon Warrior)……」,我確信不少人會懷疑條目的英文名寫錯。但如果只寫成「《勇者鬥惡龍》(日版名:ドラゴンクエスト,美版名:Dragon Warrior)……」,那很多不認識日語的人可能通篇都找不到他們熟悉的英文名「Dragon Quest」。或者「《勇者鬥惡龍》(日版名:ドラゴンクエスト,Dragon Quest;美版名:Dragon Warrior)……」,這樣寫?
- 八代「ドラゴンクエストVIII 空と海と大地と呪われし姫君」 (天空、碧海、大地與被詛咒的公主),美版名「Dragon Quest VIII: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和日文名意思不同。上例如果把「Dragon Warrior」也翻譯成「勇者鬥惡龍」還是比較能接受的事,不過這個如果寫成「《勇者鬥惡龍VIII 天空、海洋、大地與被詛咒的公主》(日語:ドラゴンクエストVIII 空と海と大地と呪われし姫,英語:Dragon Quest VIII: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認識英文的會認為英文名翻譯錯,不認識英文的會以為「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的意思和「被詛咒的公主」是相等的(把英文換成美版名也一樣)。另外很不幸的就是,這個遊戲名字本來就長,而且歐版名和美版名也不一樣 囧rz……
- 九代「ドラゴンクエストIX 星空の守り人」=「Dragon Quest IX: Sentinels of the Starry Skies」還好,英文名兼任美版名。
- 四五六代DS復刻版的美版名和日文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一樣。比如日版名是「ドラゴンクエストV 天空の花嫁」(天空的新娘),但美版名是「Dragon Quest V: Hand of the Heavenly Bride」(天空新娘的允婚)。
- 還有一些遊戲日文名是完全轉寫自英文的,比如「ドラゴンクエストモンスターズ キャラバンハート」完全轉寫自英文「Dragon Quest Monsters Caravan Heart」。但還有一些半英半日的,例如勇者鬥惡龍(Dragon Quest)遊戲就幾乎全部都是,極端的如「ドラゴンクエストモンスターズ テリーのワンダーランド」, 除了中間的那個「の」,剩下的全是英文(Dragon Quest Monsters Terry の Wonderland),英語維基要求寫成假名和英文夾雜的寫法(Dragon Quest Monsters Terry no Wonderland),但中文該怎麼處理?
- 最後就是日文羅馬字的問題,英文維基那邊日文字可能顯示不了,或者西方人日文理解不能什麼的,所以會加羅馬字;中文雖然說加羅馬字有助於讀者大致讀出日文,但中文和日文一衣帶水,而且寫上羅馬字導言可能會長的恐怖?
參考一下英文的指引,那邊如果日文名的意思和英文名一樣,會在英文題目括號里標註出日文,比如「The Legend of Zelda: Twilight Princess (ゼルダの伝説 トワイライトプリンセス Zeruda no Densetsu Towairaito Purinsesu) is an action-adventure game ...」;如果日文和英文意思不一樣,會在正文中寫出日文名,並給出日文翻譯「The Legend of Zelda: The Minish Cap, known as Zelda no Densetsu: Fushigi no Bōshi (ゼルダの伝説 ふしぎのぼうし Zeruda no Densetsu: Fushigi no Bōshi, lit. "The Legend of Zelda: The Mysterious Hat") in Japan ...」。
所以最後我們就是這麼幾個問題:
- 條目中是否應該用「日版名」和「美版名」的稱呼代替「日文」和「英文」?
- 對於美版和日版意思不同的遊戲,是把美版名也放在括號里,還是拆開到正文中?
- 美版名是否需要翻譯?
- 轉寫/半轉寫自英文的日文怎麼處理?羅馬字是否需要?
以及大致這幾種排版:
- 組1 (日文名和美版名不同,美版名和歐版名略有不同)
- 《勇者鬥惡龍VIII 天空、海洋、大地與被詛咒的公主》(日版名:ドラゴンクエストVIII 空と海と大地と呪われし姫,美版名:Dragon Quest VIII: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PAL區版名:Dragon Quest: The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是由Level-5開發,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行的……
- 《勇者鬥惡龍VIII 天空、海洋、大地與被詛咒的公主》(日語:ドラゴンクエストVIII 空と海と大地と呪われし姫),北美版名為「Dragon Quest VIII: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PAL區版名為「Dragon Quest: The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是由Level-5開發,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行的……
- 《勇者鬥惡龍VIII 天空、海洋、大地與被詛咒的公主》(日語:ドラゴンクエストVIII 空と海と大地と呪われし姫,羅馬字:Doragon Kuesuto Eito Sora to Umi to Daichi to Norowareshi Himegimi),北美版名為「Dragon Quest VIII: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PAL區版名為「Dragon Quest: The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是由Level-5開發,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行的……
- 《勇者鬥惡龍VIII 天空、海洋、大地與被詛咒的公主》(日語:ドラゴンクエストVIII 空と海と大地と呪われし姫),北美版名為「Dragon Quest VIII: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直譯為「勇者鬥惡龍VIII:被詛咒國王的旅行」),PAL區版名為「Dragon Quest: The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是由Level-5開發,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行的……
- 組2 (日文名半轉寫自英文,日版名和美版名不同,美版名和歐版名相同)
- 《勇者鬥惡龍怪獸篇 特瑞仙境》(日版名:ドラゴンクエストモンスターズ キャラバンハート,英文區名:Dragon Warrior Monster),是角色扮演遊戲勇者鬥惡龍怪獸系列的第一部作品。
- 《勇者鬥惡龍怪獸篇 特瑞仙境》(日語:ドラゴンクエストモンスターズ キャラバンハート,羅馬字:Doragon Kuesuto Monsutāzu Terī no Wandārand),美歐版名為「Dragon Warrior Monsters」,是角色扮演遊戲勇者鬥惡龍怪獸系列的第一部作品。
- 《勇者鬥惡龍怪獸篇 特瑞仙境》(日語:ドラゴンクエストモンスターズ キャラバンハート,羅馬字:Doragon Kuesuto Monsutāzu Terī no Wandārand,Dragon Quest Monsters Terry no Wonderland),美歐版名為「Dragon Warrior Monsters」,是角色扮演遊戲勇者鬥惡龍怪獸系列的第一部作品。
以上,希望知道各位的想法,謝謝。--鐵鐵的火大了 2013年7月30日 (二) 06:13 (UTC)
- 通篇讀完了,鐵鐵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啊。遊戲日版和英文版名稱不同的問題由來已久,在中文世界甚至會有同一個遊戲由於翻譯來源不同而出現了兩個譯名的情況(例如塞爾達傳說 大地的汽笛和塞爾達傳說 靈魂軌跡),當然,大多數時候中文譯名還是以日版名稱為準的。
- 具體到鐵鐵提的這些問題,個人先提出如下建議供參考:
- 「日版名」、「美版名」的確比「日語」和「英語」更精確,也能避免美歐不同名的問題,但目前缺乏統一指引。之所以現在以「日語」和「英語」這種表示方法居多,實際上是因為編寫者圖方便使用了{{lang-ja}}和{{lang-en}}所致。
- 對於美版和日版意思不同的遊戲,竊以為美版名應該放在括號里吧,畢竟這不是正文的一部分。明確寫成「美版名」就能避免困擾了。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除非其原英文名在中文世界十分通用,否則外文標題不需加粗表示,日文名就更沒有加粗的必要了。
- 同樣地,除非美版名在中文世界已有通行的翻譯(如上文的塞爾達傳說 靈魂軌跡),否則個人認為沒有必要生造譯名,這不太符合維基百科「述而不作」的原則。
- 日 文名半轉寫自英文而又沒有完全英文名的遊戲也就意味着這個遊戲在英語世界並未發行,這種情況個人認為只寫出日文原名即可,因為無論是否是外來語其實都是日 語,日本人也不會把他作為英語對待。而對於華人而言,知道其中文意思並順帶了解其原名已經足夠,寫出一個並不真正存在的所謂英文標題沒有什麼意義。
- 羅馬字就更沒有什麼必要了,那是給西方人用的。加羅馬字確實有助於讀者大致讀出日文,但是讀出來的用處是什麼呢?維基百科不是日語教科書。
- 總 而言之,個人認為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應首先着眼於其在中文世界裏的名稱,並以此為出發點確立條目編寫原則。以上供大家討論。其實這件事更讓在下確信儘快確立 專題指引是件很必要的事情,雖說數年之前就有此想法,但一直坑到現在……眼下在下先儘快把遊戲命名常規譯出來並送交討論吧。—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7月30日 (二) 08:09 (UTC)
- 說到專題指引的話,挺希望有個像英語維基那麼詳細的指引。比如現在存廢討論遊戲類條目的刪除理由基本只有「維基百科不是遊戲攻略」這一個,結果碰到不是攻略的條目就沒轍了……嘛,確立專題指引這個偉大的工程就靠刺蝟哥哥了~--鐵鐵的火大了 2013年7月30日 (二) 12:36 (UTC)
- 我也來發表對鐵鐵的火大了提的這些問題的看法:
- 我認為有一些遊戲的日版名和美版名差別較大,所以必須代替。
- 對於美版和日版意思不同的遊戲,應該把美版名放在括號里,美版名不是正文的一部分。
- 除了一部分美版名在中文世界已有通行的翻譯名稱以外一般都不需要翻譯。
- 羅馬字沒有什麼必要。
- 我有一個我個人認為合適的排版。外文標題不需要加粗表示。美版名不需要直接翻譯為中文,因為有一些美版名不好直接翻譯,例如下文所提的「Mega Man Star Force」:
- 流星洛克人(日語:流星のロックマン),日本國外版名為“Mega Man Star Force”,是CAPCOM在任天堂DS平台上由洛克人EXE系列班底開發的全新洛克人系列。
- 我現在的看法目前只有這些。--光熱維(留言)(絕望的腳下草) 2013年7月31日 (三) 10:54 (UTC)
- 於是沒有其他人發表意見了嗎,看起來意見差不多。—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8月9日 (五) 08:17 (UTC)
電子遊戲命名常規草擬完畢
Wikipedia:命名常規 (電子遊戲)已草擬完畢,除了按英文版翻譯以外,也根據中文維基的實際情況做了相應的調整,主要體現在:
- 根據以往的實施方式確立了中文命名規範。
- 英文版不強制要求書寫副標題,而中文維基按照以往慣例,一律是以全名為標題名稱。(與日文維基相同?)
- 副標題的表示方法同時兼顧英文習慣和日文習慣。
- 系列作品按照以往慣例命名為「××××系列」(與日文維基相同)。
- 消歧義後綴按照以往慣例寫作「 (遊戲)」,而不寫作「(電子遊戲)」。
接下來要爭取確立為方針是否要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進行討論?或者先在專題內討論一下凝聚共識?歡迎在此發表意見。—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7月31日 (三) 14:14 (UTC)
- 嗯,在這邊討論啊……總體上很不錯,不過還有點小問題:
- 日文遊戲的標點問題。比如《428:被封鎖的澀谷》,日文wiki是ja:428 〜封鎖された渋谷で〜,但標記副標題的「〜」(不是~)對中文用戶比較難打出,網上有省略這個符號的、改用冒號的、還有把〜換成~的。還有用奇怪符號的遊戲名,比如彩虹★隊長,其實日本專輯經常碰到這種問題(see 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3年5月#日本相關風格化的條目命名)……
- 碰到那種在一個地區常用英文(假設能證明),一個地區常用中文的,條目創立時使用的英文的怎麼處理?(不過有這種遊戲麼…)--鐵鐵的火大了 2013年7月31日 (三) 14:19 (UTC)
- 日文遊戲確實喜歡玩這些花樣……個人傾向於按照日文維基一樣尊重原題,針對「〜」和「・」這種日文標點可以對應換成中文裏的「~」和「·」。其他奇怪符號按照以往而言都是保留下來居多的吧,針對輸入困難的問題建立重定向就好了,這也是正是重定向的意義所在。
- 這樣的情況還真有,比方說Spore,大陸一般譯為「孢子」,台灣地區根據官方要求是不翻譯的。我曾經以為這個條目最初是由繁體人士建立的,所以不應移動至孢子 (遊戲),在條目內做好轉換即可。不過今天仔細一看發現其實最初建立時名字就叫「孢子」,那麼方針確立下來應該移回才是。總之這一點確實應該寫得更明確一些。—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7月31日 (三) 14:38 (UTC)
- 還有一個日文遊戲的命名問題,例如寵物小精靈 紅寶石·藍寶石。原文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ルビー・サファイア的「・」實際上等同於中文裏的頓號,所以這個條目其實應該寫作「寵物小精靈 紅寶石、藍寶石」,但是這樣看起來好像不如間隔號美觀……—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8月9日 (五) 08:20 (UTC)
- 第五條,像這樣是不是更好一些:消歧義後綴按照以往慣例寫作「_(遊戲)」,而不寫作「_(電子遊戲)」。反正「_」在標題里和「 」是等價的,看着還醒目些。另Wikipedia:命名常規_(日本動漫遊戲條目)是不是應該合併到這裏?--Leon3289(留言) 2013年8月9日 (五) 14:58 (UTC)
- 這裏寫成空格而不是下劃線,主要是考慮到維基百科的其他方針和指引(如Wikipedia:消歧義#條目的命名)中都是寫成空格的,似乎沒有見到寫成下劃線的例子?
- Wikipedia:命名常規_(日本動漫遊戲條目)從長遠來看合併是最好的,但是由於還涉及到動漫條目,需要徵求ACG專題成員的意見。另外,目前本專題並沒有單獨將「正式譯名」和「官方譯名」區別開。—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8月12日 (一) 06:57 (UTC)
- 既然這樣,還是統一使用「 」的好,另沒覺得有將「正式譯名」和「官方譯名」區分開的必要--Leon3289(留言) 2013年8月12日 (一) 14:15 (UTC)
- 有意見或建議歡迎繼續提出,如果沒有了在下將送交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提請確立為方針。—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8月15日 (四) 03:05 (UTC)
- 已送交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8月19日 (一) 13:08 (UTC)
遊戲標題大小寫問題
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的討論過程中,對於英文標題的日文美少女遊戲,其命名是否應該遵循與其他遊戲相同的大小寫法這一問題上出現了較大爭議,雙方相持不下,目前User:KOKUYO君提出了將此類遊戲單獨處理的新方案。在下自知持續的爭吵對於社群共識凝聚沒有幫助,因此希望聽到更多人的意見,謝謝。—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8月29日 (四) 04:13 (UTC)
已正式確立為方針,唯標題大小寫之條款因尚無共識暫且撤下。—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9月2日 (一) 12:57 (UTC)
條目指引翻譯完畢
承上文,歷時一個多月,Wikipedia:電子遊戲專題/條目指引終於大體完成了,內容主要翻譯自英文指引,並針對中文維基現狀做了些改動。這裏要十分感謝鐵鐵的火大了的大力協助,實際上大部分內容都是由鐵鐵君翻譯完成的,在下開坑之後只是做了小部分翻譯和一些校對工作,而且因為時間有限,至今才告完成,說來慚愧。
相比英文版,中文版本做了如下改動:
- 加入了處理兩岸用語差異的相關內容,涉及到字詞轉換以及新增模板{{Vgname}}的使用。
- 體認到大多數日系遊戲條目會將世界觀、角色等背景設定內容分別單獨列出,因此寫入條目結構。
- 英文版不建議寫出配音名單,而考慮到聲優對於大多數日系遊戲而言很重要,因此去掉了這一限制。
- 去除了不適用於當前中文電子遊戲專題的內容,例如可靠來源列表等。
此外,個人對於電子遊戲條目指引有幾個疑問和建議,目前並未寫入,希望徵求大家意見。
- 英文指引中提到,如果遊戲發行日期只公佈了年份,將遊戲加入Category:預定於XXXX年發行的電子遊戲,而寫明日期的則可以加入Category:XXXX年電子遊戲。個人覺得這條沒有必要,屬於徒增維護難度,既然公佈了年份直接加入當年分類即可。中文維基原本就人手不足,編輯者也很少留意底下的分類,因此往往具體發售時間公佈後,甚至遊戲發售後條目仍在原分類。是否將此條去掉?
- 目前中文維基有3個遊戲信息框,比英文、日文維基還多一個,使用存在混亂。是否對信息框使用作出指引?當然指引並不具有強制性。比如建議一般遊戲使用{{Infobox VG}},而GAL遊戲等使用{{Infobox animanga}}。這一提議前不久有人在英文維基提出,不過似乎未取得共識。
除此之外,也希望大家針對指引提出更多的意見或建議,爭議較小的歡迎直接修改。由於內容較多,本討論會放置較長一段時間,專題內凝聚共識後將設立為指引。—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10月16日 (三) 14:34 (UTC)
- 嗯,俺就直接說正題吧:P
- 未來分類的話,英文版條目比較多,en:Category:Upcoming_video_games連同子分類加起來大概430個頁面,全部放到一起是維護不太方便,所以才拆開,中文維基的確沒這麼多條目。不過感覺中文維基是連Category:未來電子遊戲的效果都不彰,我們的分類是用{{Future game}}模板生成的,條目頂部會有顯眼的模板,但就是這樣,遊戲發行N年後依然掛這模板的事情也是有的 囧rz……。當然出於維護,將發行年份分類和未來遊戲分類做交集(比如AWB就有這功能),達到類似效果也不難。另外如果去掉「預定於XXXX年」,「未來遊戲」又怎麼定義,是沒到發行那天都算未來,還是也按照是否有具體日期走?
- 信息框的話,我剛來的時候是給一般遊戲也用{{Infobox animanga}},因為當時看到別的條目也是這樣的,而且這個的參數多,當然過了一年多,才知道很多參數沒必要。要規定的話,主要還是擔心這種說起來很麻煩……
- 然後還有一些問題:
- WP:VGBOX-「中文封面應作為首選,如果遊戲沒有中文版,則應選擇其原生語言版封面」。電影信息框是透過字詞轉換技術,為多個地區使用不同封面的,然後有個關於中文區封面的討論, 大致結果是說應該只使用首發地區的封面,而不是用任何地區的中文封面。(首發地的封面最有辨識性,中文地區的封面不同無法達到辨認效果,如果使用CN地區 的封面TW地區用戶會抗議 etc.)按照電子遊戲草案的規則,當放入任何一張中文封面後,就不能改換其他封面了,所以類似於先到先得。雖然電子遊戲和電影有區別,但是這裏是否會有 爭議?
- WP:VG/DATE-「(日美歐中港台)之外其他地域的發行日期不應放入信息框,但可以在條目正文中進一步說明」和「如同信息框,(開發章節)只應包含世界主要遊戲市場和中文遊戲市場的發行或開發信息」,兩者是否矛盾?
- 目前先想到了這麼多。--鐵鐵的火大了 2013年10月16日 (三) 15:52 (UTC)
- 目前英文維基的Category:預定於XXXX年發行的電子遊戲其實也未包括全部未來電子遊戲,因為一旦遊戲公佈了具體發行日期,即使未發行也要加入Category:XXXX年電子遊戲,en:Category:未來電子遊戲是另外加入的。而且英文由於未來遊戲眾多,索性就把{{Future game}}撤掉了。回到中文維基,個人覺得加入Category:XXXX年電子遊戲和{{Future game}}就可以了,交集分類對管理反而會造成麻煩。
- 在下最早接觸到的信息框也是{{Infobox animanga}},但是裏面確實有很多雜七雜八的參數。當時{{Infobox CVG}}和{{Infobox VG}}還是兩個模板,後來才合併的,如今又多出一個{{Infobox Galgame}},在下才想着是否應該規範一下。最早的編寫指引里有這麼一句:「如果是日本美少女遊戲,或者遊戲發展出動畫、漫畫、電影等,或者是從動畫、漫畫、電影等發展出來,模版上建議使用可組合使用的{{Infobox animanga/Game}}。」個人認為可以沿用。指引沒有強制性,所以對於您舉出的例子,既然兩者皆可,具體用哪個就隨編者喜好了。
- 封面的問題,直接使用首發地的也是個好辦法,可以省卻一些爭吵或圖片轉換。而且實際上大部分的主機遊戲中文封面除了一行漢字和台灣分級之外,和外文封面也沒什麼不同。
- 這個是英文版就有的矛盾吧……或者把「但可以在條目正文中進一步說明」刪掉吧。—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10月17日 (四) 03:31 (UTC)
- (:)回應: 如果維護者會自己製作交集條目列表的話,撤掉這個分類也無妨,不過重點還是無論哪種方法,這個分類(以及中文維基的其他current系分類)都需要有人 維護= = 信息框原來的指引挺不錯,現在直接用這個說法也好。關於其他發行地區,「但可以在條目正文中進一步說明」不知道是不是指的網遊……--鐵鐵的火大了 2013年10月17日 (四) 04:22 (UTC)
完成,已正式確立為指引,請大家共同維護遵守。當然,有任何異議同樣可以繼續討論。—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4年4月18日 (五) 08:59 (UTC)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工作組
注意到最近很多電子遊戲DYK都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相關的條目,而且SE旗下的很多遊戲都比較知名,即使在中文遊戲圈也有很多愛好者。英文維基的SE專題相當活躍,那邊有很多的FA/GA條目,而且他們已經將小作品條目消滅完畢。但是中文維基很多條目都未建立,而且建立的條目也普遍比較散亂。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條目是一塊發展潛力相當大的空間,我目前從英文維基翻譯了一些專題頁面框架,因此希望能成立這個專題組,在維護SE條目的同時,也提升電子遊戲專題的總體質量。--2001:DA8:4001:3:DE95:1A42:3853:74AD(留言) 2013年10月20日 (日) 06:01 (UTC)
- 感謝您近來對本專題做出的貢獻,已在{{WikiProject Video games}}加入了相關工作組參數,您可根據需要選用。另外,為了更方便地使用和交流,建議您註冊一個賬戶。—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10月20日 (日) 11:25 (UTC)
- 謝謝您,Chiefwei。--2001:DA8:4001:3:DE95:1A42:3853:74AD(留言) 2013年10月20日 (日) 13:42 (UTC)
- 舉手之勞,不足掛齒。順帶一提,利用User:Chiefwei/rater小工具可以方便地進行評級工作,當然前提是得有個賬戶……—Chiefwei(檢 - 論 - 編 - 歷) 2013年10月22日 (二) 14:09 (UTC)
ACG特別貢獻
ACG特別貢獻已正式設立,應否加入本頁面的「獎勵方法」中?--Alvin Lee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 2013年12月31日 (二) 00:5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