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三爺宮
22°55′59″N 120°14′12″E / 22.93306°N 120.23653°E
三甲三爺宮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臺南市仁德區文賢里三甲七街260號 |
主神 | 三老爺 |
建立時間 | 大清康熙年間[1] |
地圖 | |
三甲三爺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仁德區,是主祀三老爺(朱府千歲、池府千歲、李府千歲[2])的王爺廟,也是仁德三甲地區的信仰中心[1]。該廟轄境除了三甲(三甲仔)外,還包括三爺宮、十三甲、車路墘(部分)、埔口、紅花園仔、龜仔廍等聚落[2][3]:282。廟中留有嘉慶四年(1799年)「福惠群黎」與昭和十年(1935年)「禁方濟世」兩面古匾[1][2]。
沿革
[編輯]三爺宮原址在仁德區農會倉庫一帶,據說創建於清康熙年間,其香火分香自歸仁保西代天府(大人廟)[1][2]。學者石萬壽認為該廟創建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搭建簡單的廟宇[4]:384。也有其他說法是認為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才從保西代天府取香火立廟[5]:110。當時的廟址據說在「潭稅橋」一帶[註 1][3]:282。
該廟之後在嘉慶四年(1799年)由總理蔡日葵提倡重建[1][2]。道光二年(1822年)因瘟疫流行,車路墘信徒乃從山頭社(許丹坑)大道公廟(澤清宮)迎來保生大帝供奉[2]。同年(1822年)三爺宮在蔡、蘇、廖三姓耆老提議下,集資擴建[2][1]。咸豐年間,又有信徒集資修建[2]。
日本大正十二年(1923年),在李看、洪大謨、李順成、林天池等人募資後進行重修[1][2]。昭和九年(1934年)[註 2]因開闢道路拆廟,後來經董事李石、吳進生、李順成、曹榮華、李樵、陳三全、洪水、劉得、劉典、葉等、劉里等人發起重建,三爺宮遂東遷到現址[2][1]。該工程在同年(1934年)11月27日上樑,次年(1935年)落成[2]。
二次大戰後,三爺宮在民國55年(1966年)由醫生張良典及當地信徒葉等、吳糖、李崑德、鄭順謬、吳知屎等人倡議重建,民國57年(1968年)落成[2][1]。民國73年(1984年)再次重修,主要是針對廟宇屋頂部分[2][1]。後於民國87年(1998年)重建[1]。2003年再次改建落成[4]:384。
祭祀
[編輯]三爺宮除了主祀的三老爺(三老爺公)之外,還供奉有保生大帝、三府王爺(朱、池、李)、太子爺、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虎爺等神祇[1]。與田厝水明殿、凹仔西安宮、車路墘保安宮、上崙崑崙宮有交陪關係[2]。
供奉於前殿的三老爺(又稱三老爺公、三老爺公祖)原為一尊6、7寸高神像,據說是中國商人帶來此處供奉的「朱府千歲」[3]:282。後來原神像據說被戲班盜走,後來才新雕了鎮殿、正身、副身神像[3]:282。
神明聖誕[5]:111 | |
---|---|
神明 | 聖誕日期 |
三老爺公 | 四月四日 |
李府千歲 | 四月廿六 |
池府千歲 | 六月十八 |
朱府千歲 | 八月十二 |
其他
[編輯]過去廟方曾請學者石萬壽研究主神來歷,而石萬壽〈臺南縣文賢里埤仔頭街三老爺宮碑記〉一文認為該廟香火來自「萬年州大人廟」(歸仁大人廟、保西代天府),創建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搭建簡單的廟宇,並認為主神其實是鄭成功[4]:384。但主神實為鄭成功的說法並不被老一輩的信徒所接受,但新一代則有選擇接受此說法的的樣子[4]:384。
註釋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范勝雄 等著. 《東都垂萬年:臺南市南疆文化特展圖錄》. 臺南市: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 2015-01: 頁181. ISBN 978-986-91701-0-9.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宋義祥 主修. 《仁德鄉志》. 仁德鄉公所. 1994: 頁967、968.
- ^ 3.0 3.1 3.2 3.3 黃文博. 《南瀛祀神故事誌》. 臺南縣政府. 2009-03. ISBN 978-986-01-7700-8.
- ^ 4.0 4.1 4.2 4.3 葉春榮. 〈大神吃小神:談鄭成功封神〉.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 V:早期南瀛》.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9-09: 353–392.
- ^ 5.0 5.1 吳明勳、洪瑩發. 《臺南王爺信仰與儀式》.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ISBN 978-986-03-9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