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世界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世界島(英語:World-Island)和心臟地帶Heartland)理論,又稱陸心說,是哈爾福德·麥金德於1902年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所發表的文章《歷史的地理樞紐》(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中提出的概念。[1][2][3]

內容

[編輯]

在這篇文章中,麥金德將地緣政治分析應用到全球角度。麥金德認為,地球由兩部分構成。由歐洲亞洲非洲組成的世界島,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饒的陸地組合;在世界島的邊緣,有一系列相對孤立的大陸,如美洲大陸澳洲大陸菲律賓印尼日本不列顛群島。世界島的中央,是自伏爾加河長江,自喜馬拉雅山脈北極心臟地帶。在北極冰凍地帶和南方連綿的山脈和沙漠的保護下,這片心臟地帶只有可能面對來自西歐的陸地入侵威脅。麥金德認為,由於古代落後的交通運輸條件,沒有強權能單獨控制這片心臟地帶。

麥金德認為,鐵路大大降低了單一強權主宰心臟地帶的難度。當密集的鐵路網覆蓋歐亞大陸時,一個強大的大陸國家將主宰這片自東歐門戶開始的的廣袤土地。而這將是這個國家主宰歐亞大陸,進而主宰世界的前奏:[4]

世界島的心臟地帶與其邊緣。
世界島的心臟地帶與其邊緣。

控制東歐即掌控心臟地帶;

控制心臟地帶即掌控世界島;

控制世界島即掌控世界。

——哈爾福德·麥金德,《民主的理想與現實》

麥金德的上述結論總結了兩大海洋強權英國美國的地緣政治噩夢。一旦德國俄國控制了東歐,這將是德俄主宰世界的前奏。

影響

[編輯]

一些人[誰?]認為,麥金德的理論為納粹德國向東擴張創造了理論基礎。然而,儘管二戰中的納粹德國控制了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東歐大部地區,卻仍被蘇聯打敗。對此提出的特設認為,蘇聯可以把工業遷移到心臟地帶之外的西伯利亞地區。然而,關於西伯利亞地區是否屬於心臟地帶卻有爭議。麥金德的理論也受到了另外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空軍的有效性使地域寬廣的世界島縱深地區面臨威脅;另一方面,隨着核武器的出現,世界島的縱深對於工業的保護變得毫無意義。

然而,由於蘇聯的崛起,冷戰使麥金德的理論再度受到青睞。蘇聯從工業方面,科技方面和軍事方面,完成了對心臟地帶的控制。

隨着冷戰的結束和蘇聯解體,麥金德的理論再次受到質疑。海洋,對於國際商業與國際貿易的重要作用,部分抵消了陸權論的影響力。

參考

[編輯]
  1. ^ Mackinder, H.J., "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 23, No.4, (April 1904), 421–437
  2. ^ Mackinder, H.J.,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A Study in the Politics of Reconstruc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175–193
  3. ^ Charles Kruszewski, "The Pivot of 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oreign Affairs, April 1954
  4. ^ Mackinder.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PDF). : 106 [2022-05-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4-06). 
  • (英文) William R. Keylor,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 and Beyond: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Since 1900, 2006. ISBN 0-19-516843-7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