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寧縣 (維州)
外觀
保寧縣是四川古代的一個縣份,五代前蜀永平二年(912年)[1]改唐薛城縣置,治今四川省理縣東北薛城,為維州治,宋為威州治[2]。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省入威州[3],明玉珍復置縣。洪武二十年五月復省縣入威州[4]。
註釋
[編輯]- ^ 《蜀中廣記》成州條:「偽蜀永平二年,改維州郡為保寧縣,徙就中州,城即今治也。州治後,即玉壘山,蜀後主觀湔江至此,親書玉壘山三字於州署後,其大盈尺,左有龍洞焉。」
- ^ 「威州,下,維川郡,軍事。本維州。景祐三年以與濰州聲相亂,改今名。崇寧戶二千二十,口三千一十三。貢當歸、羌活。縣二:保寧,下。唐薛城縣,蜀改。通化。下。天聖元年,改金川。景祐四年復。治平三年,省通化軍隸縣。有博易場。領羈縻州二。保州、覇州。嘉會砦,本羈縻覇州,政和四年,建為亨州,縣曰嘉會,宣和三年,廢州,以縣為砦,隸威州。通化軍,熙寧間所建,在保、霸二州之間。政和三年,董舜咨納土,因舊名重築軍城,宣和三年,省軍使為監押,隸威州。」《宋史》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地理五/成都府路/威州;《寰宇記》卷七八;《輿地紀勝》卷一四八
- ^ 「威州,下。唐維州。宋改威州,領保寧、通化二縣。元至元十九年,併保寧入州。領一縣:通化。下。」,《元史》卷六十 志第十二/地理三/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成都路
- ^ 「威州,元以州治保寧縣省入。明玉珍復置縣。洪武二十年五月復省縣入州。舊治在西北鳳坪里,宣德三年六月遷於保子岡河西。十年六月又遷於保子岡河東千戶所城內。東南有定廉山,鹽溪出焉。又西南有雪山,亦曰西山。北有汶江,西北有赤水,北有平谷水,俱流入焉。東有通化縣,洪武三年省。西北有保子關、徹底關。西南 有鎮夷關。東南距府四百五十里。領縣一。保,州西北。洪武六年分保寧縣地置。東有汶江。西北有鎮安關。」,《明史》卷四十三 志第十九/地理四/四川/成都府
這是一篇與行政區劃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