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修定寺塔

座標36°11′45″N 113°59′54″E / 36.19583°N 113.99833°E / 36.19583; 113.9983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6°11′45″N 113°59′54″E / 36.19583°N 113.99833°E / 36.19583; 113.99833

修定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河南省安陽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第二批第16項
認定時間1982年2月23日

修定寺塔位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磊口鄉清涼山村西側(36.19564° N, 113.99841° E ),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修定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初名天城寺,北齊時改稱合水寺,北周武帝滅法時被毀,隋代重建,改稱修定禪寺。明嘉靖年間曾有過一次大修繕[注 1],使整個建築群持續到清末[1]。現僅存唐代所建佛塔一座。修定寺塔單層,平面呈方形,高20米,塔身四壁以雕磚砌成,共用雕磚3775塊,為世所罕見。[2]

建築

[編輯]

修定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清末廢棄前依然有三進院落和四進殿宇[1]。目前僅存建築為此佛塔,推測其原本位於是寺院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塔是一座單層方型浮雕磚舍利塔,塔身原殘高9.30米,塔身寬度8.3米。塔中心鏤空,三面實壁,南面開有拱券門。塔基推測為北齊,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平面為正方形[3]。 從塔體結構和發掘資料推測目前唐代塔是在舊塔的基礎上重建。[4]

塔身四面總共由3775塊包含72種各形圖案的浮雕磚嵌合(部分磚為1983年—1984年間復修),達到了300多平方米。每一壁都被設計成了一個完整的圖:塔上端構成了一副掛在整個幔帳上的帳頭。下方為整幅幔帳的帳身部分,均已菱形轉構成。最下層磚為卷草紋,除了拱卷門南壁以外,其他三面壁一致。為了確保磚能保持千年不掉,建塔時設計了四周嵌磚方式[1]

  1. 燒制時背面有背榫,嵌入時將榫楔入牆內,或其上以素面磚疊壓在背榫之上
  2. 按照浮雕厚度,將塔壁上素面磚砌成各種凹槽。如菱形磚便是通過使四周凹槽邊框磚的高度與較淺槽的浮雕磚一致來嵌砌[1]
  3. 用浮雕磚背榫互相搭疊,例如四根角柱以及拱卷門
  4. 利用大鐵打和鐵皮牽拉支撐,如門兩側天王浮雕

修定寺這種四壁滿浮雕磚的目前是國內僅見之例。浮雕中部分圖案有密教,祆教和粟特特點,可能有西域工匠參與[1]。其浮雕圖案佛教「七寶」,象徵未來佛彌勒和世俗世界中的轉輪王[注 2]

位置 內容 照片
塔上部 塔檐分兩層,最上層疊澀檐處二十塊磚浮雕赤身或跪坐力士。每兩塊之間嵌一塊獸面/摩羯圖案磚。其下方系一串連續的垂珠鈴帶。珠帶下方是由花磚組成的帳幔構成:上層是二十一塊力士抬起珠帶和獸面圖案。下層是十三塊獸口銜幔繩子,每個獸口之間以寶珠紋帶分開。最下層是通過幔繩連接的流蘇網狀垂穗組成。[3]
塔頂部特寫

塔頂部特寫
塔中部 左右由六條華纓,彩鈴,綵帶組成的垂帷分成五個區域,除了中心組以外每個區域組合為三種圖案,每個圖案以菱形網格分開(圍繞浮雕磚是四塊小編織紋磚加上四塊小團花鑲嵌角落):

壁中間組合以金輪寶(或稱團窠形石榴花)當中心,舞伎飛天環繞其周(雙胡人騰舞者,最左側捧摩尼寶珠童子,最右側飛天)。 中心組左側組合以白象寶(或稱象馱摩尼寶珠)為中心,神珠寶和居士寶(或稱老者)一左一右。 中心組右側組合以紺馬寶為中心,玉女寶(或稱仕女)和主兵寶(或稱武士)一左一右。

壁最左側為摩羯(或稱龍)為中心,龍王(或稱擒蛇力士)和神王(或稱天王,最左右組合形象不同)一左一右。壁最右側以獅子為中心,神王(或稱天王,最左右組合形象不同)和龍王(或稱擒蛇力士)一左一右。[3]

塔最邊緣由半菱形磚組成,均以蓮瓣,荷葉,卷草為紋飾。


修定寺塔壁
塔門 南壁中心開拱券門(高3.3米,寬1.95米),卷門側有浮雕兩對: 左為青龍吞雲,右為白虎吐霧。再外立四臂金剛(也有認為是明王,神王,護法),僅上部完整卻依然使人畏懼。其面部猙獰,渾身筋肉隆起,兩手向上各執兵刃(左側者,左持金剛圈,右持叉。右側者,左持三尖二刃鋼叉,右持托寶杵),兩手向下舞動擴張,勇武強悍。兩均皆肩披飄帶,額部扎綵帶,腦後火焰狀相光[1]。兩尊均具有濃重的密教特徵,區別於初唐佛像的普遍「善像」[4]

券門間是一獸首,圓目暴凸,闊口獠牙,鼻子呈三角形,頂有觸角。下半圓形區對稱分佈兩組卷鼻龍頭和持蛇力士的形象。獸首應是"三拏具",龍頭為"摩羯",持蛇力士為"那迦"(也稱龍王)[4]


塔門左側

塔門右側

中心拱券門
拱券內 門額頂部石雕三世佛,兩側立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下方刻有兩段唐代銘文:第一段:大功德主,銀青光祿大夫,前相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攝相州刺史仍充本州防禦使,上柱國苻。第二段:林慮縣令楊去惑、鄴縣令裴□康游古。咸通十一年五月八日同題[1]

拱券門外沿倚柱和門洞天花均由精美浮雕構成。側面貼大塊卷草團花磚。門框內外均為石質,浮雕牡丹紋飾。


拱券門內壁

拱券門花紋特寫
塔轉角 塔四角有角柱(這種做法不見於北朝至唐代的單層方塔上),柱雕精緻的小型團花,下均為石雕覆蓮柱礎(東北角柱礎覆蓮之下有一串忍冬紋,推測為北齊原物[1])。[4]
塔角柱特寫

塔角柱特寫

考古及研究發現

[編輯]

自1973年重新發現以來,河南文物考古工作者便對塔及寺廟進行了考古發掘(此發掘資料及照片收錄於文物出版社的1983年書中)。[1]

現存塔的建造年代

[編輯]

對於現存修定寺塔的年代確定,考古工作者通過歷代塔身題記和雕磚時代來推測。現存題記最早為林慮縣令楊去惑的咸通十一年八月題記(公元870年),據此為塔建造年代上限。另外一處大功德主題記中的「攝相州刺史仍充本州防禦使」推測應是肅宗乾元二載(公元758年)及以後,此題記不僅可推斷此塔為唐代建築,且早於咸通十一年,應是肅宗乾元元年以後。塔身上有五代(後唐,後晉),北宋太平興國,金代,元代的遊記,說明塔四壁浮雕磚至少是唐代咸通以前所建,且塔門兩側的力士不早於宋(身上刻有「至元七年」)[1]

現存塔內壁和外嵌浮雕磚應是一次建成,因此對浮雕磚年代斷定便可斷定塔建造年代。1980年初,上海博物館對九百一十塊編織紋磚作了熱釋光試驗,結果是其年代距今1300年±10%。此結論吻合題記年代及浮雕磚的藝術風格[1]

塔基發掘和塔的最早建造年代

[編輯]

塔基座下及周圍發掘清理出了不少刻工精製的殘雕磚。它們的圖案不同於現在壁面上的圖案,從藝術風格上更像北魏末期到北齊的作品。其證明該塔最初也是用浮雕磚嵌砌。因之用浮雕磚建塔,此塔為最早的實例。塔的創建年代似可追溯到北朝時期。而現存的塔身建築很可能是唐朝時重修[1]

修定寺塔雖有塔心室,但未發現有塔基下有地宮存在。同時鑑於該塔心室供有佛像,且門額上雕刻佛三尊,此塔並非一般埋葬高僧骨灰或遺物的和尚墓塔。此塔應是供寺廟中軸線上的人禮佛的主體建築之一,為寺廟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1]

塔周邊建築

[編輯]

在東距塔40米處,清理出一座用白石建造的石塔一座。塔早已毀,僅存基址。對其發掘中清理出石雕人物相十個,均是原來肩負塔基座的力士。另外在塔基的夯土中發現了一些殘磚雕和佛像,其中有一漢白玉的舍利函(一面刻銘天保五年,文宣帝高洋和尚書平陽王高淹,建立「釋迦摩尼佛舍利塔」供養,一面刻銘「武平七年正月二十日逢周武帝破滅佛法,至大隋開皇十年正月十日佛法重興,修營建立此處伽藍……」)[1]

保護

[編輯]

民國時期部分浮雕磚塊被盜賣遺失(目前流失磚雕至少有24塊),現被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其中美國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10塊、大都會博物館2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6塊,大英博物館1塊、劍橋大學2塊、日本美秀博物館1塊、法國吉美博物館1塊,匈牙利東亞藝術博物館1件。此事後當地村民為避免浮雕繼續被盜變用白泥塗滿整個塔身。[5]

1961年,全國文物普查,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巡查到修定寺塔,只因塔頂已毀,塔身大部分又為白灰泥所掩,而未能發現其價值。

1973年,中央美術學院王式廓教授發現白灰泥下浮雕圖案及附近散落磚塊,並呈報相關部門。

1973年-1978年,在國家文物部門支持下,河南省文物部門會同安陽地區、安陽縣文管會對修定寺塔進行調查清理勘測等工作。

1983年-1984年,在文化部文物保護科技研究所專家指導下,對修定寺塔殘缺的近二千塊花磚進行研製、翻模、制坯、燒窯、飾釉彩、按裝復修等工作,使壁面基本恢復原貌。

1984年,文物部門復修修定寺塔塔頂和塔剎。

圖庫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按照嘉靖二十八年的碑文記載,修定寺曾是明成祖三子朱高燧(封藩到安陽為趙筒王)趙王府的香火院。修定寺塔原本有琉璃三彩寶頂便是這時期建造的,83年時已經殘破,後寶剎復原成唐代樣貌。
  2. ^ 七政寶, 屬於佛教法器,又稱七寶,也有人把它作為佛教中七珍八寶中的七珍。轉輪王是古代印度傳說中的聖王。據佛典記載,在轉輪聖王出現時,自然會有七寶出現,以輔助該王教化百姓,行菩薩道。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安陽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 安陽縣文物管理委員會 (編). 安阳修定寺塔.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3. CSBN 11068·1093. 
  2.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Ⅱ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377. ISBN 7-5010-1525-2. 
  3. ^ 3.0 3.1 3.2 郭露妍. 安阳修定寺塔七政宝砖雕装饰图案探源. 西北美術. 2006, (3): 36–37. doi:10.13772/j.cnki.61-1042/j.2006.03.007. CNKI XBMS200603014. 
  4. ^ 4.0 4.1 4.2 4.3 董家亮. 安阳修定寺塔建造年代考. 佛學研究. 2007, (0): 189–196. CNKI FXYJ200700047. 
  5. ^ 李裕群. 安阳修定寺塔丛考. 宿白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2: 435-454. ISBN 7-5010-1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