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全世界都想知道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尼米茲(左)同海爾賽(右)商議作戰方案,攝於1943年

「全世界都想知道」(英語:The world wonders)是指1944年10月25日雷伊泰灣海戰期間,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尼米茲發給第三艦隊司令威廉·海爾賽上將的加密電報中的一句話。原本是為防日軍破譯而在報尾加入的混碼,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但因語意酷似正文,美軍譯電員未加刪減便加入了正文中。海爾賽讀後以為受到了尼米茲的羞辱譏諷,一怒之下放棄北上追擊日軍佯攻艦隊,毫無意義地改為南下嘗試支援薩馬島友軍艦隊。

背景

[編輯]
雷伊泰灣海戰示意圖

1944年10月17日,美軍在艦隊掩護下在菲律賓雷伊泰灣實施登陸,萊特島戰役爆發。一旦菲律賓易手,不僅日本與荷屬東印度間的海上生命線將被切斷,日本海軍也會被徹底分割孤立。日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調集幾乎全部兵力,下令發動「捷一號作戰」,企圖阻擊美軍攻勢。聯合艦隊將分三路實施進攻:栗田健男中將率領「第一游擊部隊」自聖貝納迪諾海峽挺進,配合志摩清英中將率領的「第二游擊部隊」,於10月25日夾擊登陸場,殲滅美軍登陸部隊。與此同時,小澤治三郎中將將率「機動部隊」從瀨戶內海前出至呂宋以東海域進行策應。小澤艦隊擁有旗艦瑞鶴號在內的四艘航空母艦,但嚴重缺乏勝任實戰的飛行員,主要任務實為誘引美軍第三艦隊離開雷伊泰灣登陸區,將其牽制在北方,以便栗田艦隊和志摩艦隊伺機襲擊美軍登陸編隊。[1]:476-479

10月24日中午,栗田艦隊行至聖貝納迪諾海峽以西的錫布延海遭到美軍空襲,被迫向西退避。傍晚,美軍偵察機在呂宋島北端恩加尼奧角英語Cape Engaño (Luzon)以東海域發現了小澤的航母編隊。第三艦隊司令海爾賽上將誤判了當前形勢,認為中路的敵軍艦隊已無威脅,而北路艦隊才是日軍進攻主力,便率領第三艦隊離開登陸場,全力進攻小澤艦隊。原本負責防守聖貝納迪諾海峽的,威利斯·李中將指揮的第34特遣艦隊(高速戰艦4艘、重巡洋艦輕巡洋艦各3艘、驅逐艦14艘)也奉命一同北上[2]:399-402。不料當晚,栗田艦隊重回東進航線,突破了無人防守的聖貝納迪諾海峽,於25日早晨出現在薩馬島海域。此時美軍能為登陸提供保護的兵力只有第七艦隊第77特遣艦隊的三支護航航母大隊(戰鬥群TG77.4)。日軍艦隊隨後捕捉到奇里夫頓·斯普拉格少將的第3護航航母大隊(第三分遣艦隊TU77.4.3,代號「塔菲3號」)並展開追擊,情況十分危急。第七艦隊司令兼第77特遣艦隊指揮官湯馬士·金凱德上將先後多次發報給海爾賽,要求他派出飛機和高速戰艦進行支援,但均被海爾賽拒絕[1]:497, 501

電報內容

[編輯]

往來於第三和第七艦隊間的求援電報令坐鎮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坐立不安,他認為有必要親自過問此事。當天上午,他給海爾賽準備了一份簡短的電報,求證第34特遣艦隊的確切位置:[1]:497[3]:213

尼米茲的助理參謀長柯士甸英語Bernard L. Austin上校將電報內容傳達給司令部報務員,在讀到「Where is」時語氣很重,報務員便在這兩個詞後面加上「RPT」(重複)以示強調。出於保密,當時規定要在電報正文前後各添加一句無意義且與正文顯著無關的語句作為混碼,以防敵方通過找到例行性的報頭或報尾(如「此致」)來破譯正文內容。正文與混碼間以兩個重複輔音字母間隔,以便收報人員區分[4]:317。然而,當天司令部的譯電員並未嚴格遵守規範,而是「靈機一動」想出了末尾一句話[1]:498N[註 1]。再加上報文收發者和類型信息,修改後發出的電報全文如下:

TURKEY TROTS TO WATER GG FROM CINCPAC ACTION COM THIRD FLEET INFO COMINCH CTF SEVENTY-SEVEN X WHERE IS RPT WHERE IS TASK FORCE THIRTY FOUR RR THE WORLD WONDERS[6]

上午10時,海爾賽的旗艦新澤西號收到了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發來的電報。新澤西號的報務員在翻譯時去掉了報頭的「TURKEY TROTS TO WATER(火雞跑到水裏)」,但覺得報尾的「THE WORLD WONDERS(全世界都想知道)」頗似正文,便不顧用於區分的「RR」,把它加入到正文中呈交海爾賽。在所有艦船和通信站中,只有新澤西號的報務員沒有正確判讀出報文的內容[2]:412-413。於是海爾賽最終看到的內容變成了:

後果

[編輯]

一系列的陰差陽錯,使得原本一句善意的提醒被海爾賽解讀成尼米茲——這位他的摯友和支持者——對他尖酸的斥責[5]:273。電報發出時還抄送了美國艦隊英語United States Fleet總司令歐內斯特·金和第七艦隊司令金凱德,這在海爾賽看來就是尼米茲找來金和金凱德一起看他出醜,無異於「臉上挨了一記耳光」。他一把抓下自己的帽子狠狠地摔在甲板上,不斷地胡言咒罵[7] 。第三艦隊參謀長羅拔·卡尼英語Robert Carney(他堅決支持北上追擊小澤艦隊)見狀趕緊上前,抓住他的胳臂,喊道:「別這樣!你到底怎麼了?振作起來!」[2]:412海爾賽的怒氣因此維持了一小時才冷靜下來,最終下令李中將的高速戰艦隊折返南下,前去救援正在栗田艦隊炮口下苦苦支撐的「塔菲3號」,留下兩個航母特遣大隊殲滅小澤艦隊。此時海爾賽距離「塔菲3號」非常遙遠,對斯普拉格的馳援僅具象徵性意義;而小澤艦隊就在42英里開外,即將進入戰艦主炮射程。海爾賽在盛怒中草率作出的南下決定,導致他喪失了在水面戰英語Surface warfare中消滅小澤殘部(包括伊勢號日向號戰艦)的機會,同時也註定無法對薩馬島海戰的結局產生任何影響[5]:273-274

二戰結束後,海爾賽在《星期六晚郵報》上發表自傳《海爾賽將軍的故事》,對他在雷伊泰灣海戰中的決斷進行了辯護。關於在小澤艦隊即將進入射程前掉頭向南一事,他承認自己因一時憤怒下達了錯誤的命令,但將責任歸咎於尼米茲司令部那個想出「全世界都想知道」的譯電員。海爾賽同時試圖讓金凱德承擔薩馬島海戰的全部責任,兩人因此友情破裂,終生水火不容。[5]:312-313

註釋

[編輯]
  1. ^ 當天恰逢克里米亞戰爭巴拉克拉瓦戰役英語Battle of Balaclava90周年,一說這名譯電員想起了英國詩人丁尼生為紀念這場戰役中著名的輕騎兵衝鋒而寫的同名詩歌[5]:273。詩中寫道:

    Flash'd all their sabres bare,
    Flash'd as they turned in air
    Sabring the gunners there,
    Charging an army while
        All the world wonder'd: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美〕C. W. 尼米茲; E. B. 波特. 大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战史.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7. CSBN 5193·0877. 
  2. ^ 2.0 2.1 2.2 〔美〕E. B. 波特. 蛮牛哈尔西. 北京: 海潮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157-0222-3. 
  3. ^ Hornfischer, James D. The Last Stand of the Tin Can Sailors. New York, NY: Bantam Books. 2004. ISBN 0-553-80257-7. 
  4. ^ Tuohy, William. America's Fighting Admirals. St. Paul, MN: Zenith Press. 2007. ISBN 978-0-7603-2985-6. 
  5. ^ 5.0 5.1 5.2 5.3 〔美〕卡特勒. 莱特湾战役. 何衛寧譯. 北京: 中國市場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092-0928-8. 
  6. ^ Harris, Brayton. Admiral Nimitz : the commander of the Pacific Ocean theater.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152. ISBN 9780230107656. 
  7. ^ Willmott, H. P. The battle of Leyte Gulf: the last fleet acti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5: 192–197. ISBN 978-0-253-00351-5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