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防禦援助法案
外觀
《共同防禦援助法》,即《軍援法》,民國政府稱之為「聯防互助法案」,是冷戰時期美國第一部援外法案。受1949年9月蘇聯爆炸首顆原子彈,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導致世界基本力量對比變化影響,1949年10月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簽署生效《共同防禦援助法》[1][2]:為期一年撥款13.1401億美元,其中10億援助北約國家,2.1137億美元援助對抗共產主義前線的希臘和土耳其(當時兩國還不是北約成員),2764萬美元援助伊朗、南韓、菲律賓,7500萬美元援助撤台的民國當局。[3]該法案作為1948年4月3日向西歐提供經濟與社會發展援助的馬歇爾計劃的重要補充,把美國的外交與軍事進一步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北約成員國「再軍備」能夠發揮實際作用。[4]《共同防禦援助法》的執行,由總統授權國務院負責,國務院的共同防禦援助主任辦公室、國防部代表、經濟合作署代表組成對外軍事援助部際協調委員會執行日常事務。
韓戰爆發後,杜魯門提出「必須幫助在共同防禦中與我們有聯繫的自由國家增強軍事力量」,「壓倒一切的目的是武裝歐洲」。1950年7月2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1951財政年度《共同防禦援助法》對外軍援撥款12.25億美元[5]。1950年8月1日,杜魯門提出增加40億美元對外軍援,國會於9月27日予以批准。北約國家分得34億美元,希臘、土耳其、伊朗分得1.93億美元,南韓、菲律賓、民國分得3.03億美元。
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把馬歇爾計劃與《共同防禦援助法》融合為一體。[6]
在《共同防禦援助法》下,從1950年至1967年通過共同援助程序(Mutual Assistance Program)向夥伴國提供了334億美元的武器與33億美元的軍用剩餘物資。
參考文獻
[編輯]- ^ Peters, Gerhard; Woolley, John T. Harry S. Truman: "Statement by the President Upon Signing the Mutual Defense Assistance Act.," October 6, 1949.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2020-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2).
- ^ Mutual Defense Assistance Act of 1949 (PDF). [2020-11-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7).
- ^ Chester J. Pach Jr., Arming the Free World: The Origins of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ssistance Program, 1945-195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1. 326 pg
- ^ 姚椿齡. 美国“1951年共同安全法”的制定.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0, (2): 91–95. ISSN 0257-0289. CNKI FDDX199002016. NCPSSD 1002873941.
- ^ Mutual Defense Assistance Act of 1949, Amendment ~ P.L. 81-621 (PDF). 64 Stat. 373 ~ Senate Bill 3809. Legis★Works. July 26, 1950 [2020-11-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0-22).
- ^ John Whiteclay Chambers II, Mutual Security A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2000. Retrieved January 02,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