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動員令:叛國者
終極動員令:叛國者 | |
---|---|
| |
官方譯名 |
|
常用譯名 |
|
類型 | 第一人稱射擊、第三人稱射擊 |
平台 | Microsoft Windows |
開發商 | 西木工作室 |
發行商 | 藝電 |
音樂 | 弗蘭克·克萊帕奇 |
系列 | 終極動員令系列 |
引擎 | W3D(西木3D)引擎 |
模式 | 單人、多人遊戲 |
發行日 |
|
《終極動員令:叛國者》(英語: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中國大陸譯作「命令與征服:叛逆者」)是由西木工作室開發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也是終極動員令系列中唯一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由藝電在2002年2月26日發行。
遊戲背景
[編輯]該遊戲直接沿用《終極動員令》1代的架空世界觀,即平行時空的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泰伯利亞礦初到地球不久尚未造成大規模破壞的時代。此時代無論環境,武器裝備還是地緣政治,都和現實世界有較強的接近性。
在《叛國者》發售之時,設定在30年後的《泰伯利亞之日》已經出版。因此本作的設定有些前傳的性質,也解釋了兄弟會日後「神化」專案(Divination)的起源。關於1代戰役只有歐非,沒有拉美的問題也算是給出了解釋:哈沃克在拉美的破壞工作,可能導致了Nod無力在此地區發動大規模的戰役。
哈沃克的角色設定主要來自一代遊戲單位「特種兵」(Commando),其時作為一個高級兵種,能夠對敵人步兵一擊必殺和對敵建築用C4炸彈瞬間摧毀,不過仍是未命名的通用角色。本作中哈沃克的角色口頭禪,比如「用左手都能辦到」(Could've done it left handed),都是從「特種兵」的命令語音照搬或發展而來。
故事情節
[編輯]《叛國者》的故事是在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接近結束之時,三名GDI頂尖的泰伯利亞科學家,包括泰伯利亞研究的第一權威莫比烏斯博士(Dr. Ignacio Mobius),博士的女兒雪梨(Sydney Mobius),和俄裔女科學家彼得洛娃博士(Dr. Elena Petrova)在危地馬拉研究時被Nod俘虜。特種兵「哈沃克」尼克·帕克被上級派去孤軍營救他們。艱險的營救過程和敵人對科學家的頻繁轉移,讓哈沃克必須穿越世界各地,包括中美洲,歐洲和北非等氣候地貌各異的Nod控制區來完成營救,沿途隨手就對Nod軍事設施造成極大破壞。
哈沃克先後救出了雪梨和莫比烏斯博士,並從他們口中了解到,Nod俘虜科學家的真正目的是要實現泰伯利亞對人類的基因改造。然而彼得洛娃卻受到凱恩蠱惑而自願投敵,成為Nod「再創世計劃」(Project ReGenesis)的負責人,幫Nod建立了一支生化人部隊(就是後來兄弟會Cyborg和「泰伯利亞融合」等技術的雛形)。早期的實驗品不甚成功,受試者多變成體魄強而沒有頭腦的殭屍兵,但技術在殘酷失敗中不斷積累。最後,她利用自己的身體作實驗,堪稱獲得成功,不僅獲得增強的體格和生存力,同時還保存了人類的記憶和知能,成為「最接近完美」的神化樣本。變節的彼得洛娃面對哈沃克質問時,還奉勸後者一夥也接受改造實現「進化」,但被拒絕。這導致了一場惡戰,結果是變異後的彼得洛娃仍然不敵哈沃克而被消滅了。
哈沃克最終與莫比烏斯博士父女聯手,引導原子彈炸毀了Nod開羅的金字塔並逃出生天,圓滿完成任務,成了GDI的英雄。[1]
登場主要人物
[編輯]GDI方面
[編輯]尼克·帕克上尉(Cpt. Nick Seymour "Havoc" Parker),代號Havoc音譯「哈沃克」意為「大破壞」。主角,隸屬聯合國全球防衛組織GDI精銳部隊「死亡六號」(Dead 6)的特種兵。哈沃克出身美國賓夕法尼亞的工人階級家庭,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兵痞,經常觸犯軍事紀律。但不可否認,他的單兵戰鬥力極強,體能極佳,而且射擊,格鬥,駕駛和爆破樣樣精通。作為「藍波」式的人物,帕克上尉就是Nod兄弟會的夢魘。
亞當·洛克將軍(General Adam Locke),GDI上將,英國人,哈沃克的頂頭上司,在直升飛機母艦上指揮行動。對哈沃克不守軍紀的行為表面上非常憤怒,但內心深處兩人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對於軍事行動,都是把結果放在第一位,手段和程式放在腦後的類型。因為帕克不可替代的戰術作用,洛克的處理往往是令其將功抵過。
小畑 櫻(Sakura Obata),日本女人,早年的經歷是日本黑道,全身刺青。原死亡六號成員,還和哈沃克有過一段感情,後被認為叛變投敵到Nod。她被派去追殺哈沃克,給後者的救援行動製造了不小麻煩。但關鍵時刻卻對哈沃克出手相救,證明她仍是忠於GDI的雙面間諜。事件結束後投身沒有立場的僱傭兵事業。
伊格那齊奧·莫比烏斯博士 (Dr. Ignacio Mobius),前作「泰伯利亞黎明」就登場的人物,世界上最頂尖的泰伯利亞權威。
雪梨·莫比烏斯 (Sydney Mobius),莫比烏斯博士之女,繼承了父親的高智商,不到30歲就拿到博士學位。比起父親她更重視泰伯利亞的應用,比如武器化。同時精通電腦技術。
洛根·謝帕德 (Logan Sheppard),時任GDI總司令馬克·謝帕德之子,神槍手,精通重回殺戮戰場。冷靜有禮貌,正是哈沃克性格和戰術的反面。在教學關中作為特種兵教官登場。哈沃克在受訓期間,不止一次挑釁對方是靠父親「走後門」上台的關係戶。洛根本是原案中的第一主角,後被哈沃克取代。
Nod方面
[編輯]卡洛斯·門多薩(Carlos Mendoza),來自拉美的僱傭兵,為Nod效力。殘暴,神經質,但富有戰鬥力,是哈沃克的勁敵。最後因其火焰坦克殉爆而被燒死。
瑞夫紹將軍(Gen. Gideon Raveshaw),兄弟會黨衛軍「黑手組織」(Black Hand)的首任將領,致力於阻止哈沃克並保衛「再創世計劃」,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後經彼得洛娃勸誘而接受泰伯利亞改造,變成了強大但智能有限的怪物,被哈沃克殺死。
埃列娜·彼得洛娃博士(Dr. Elena Petrova),俄羅斯裔的泰伯利亞理論權威,被認為有着不亞於莫比烏斯的天才和理論水平,兩者在學術上或有競爭關係和道德觀點的分歧。被俘後自願加入Nod(可能是「變節者」一說的來源),新的研究重點是利用泰伯利亞對人類基因進行有計劃改造。
凱恩(Kane),兄弟會的最高領袖。本作未直接登場,曾通過電視熒幕對哈沃克發出威脅,反遭到後者的嘲諷。
多人遊戲
[編輯]多人遊戲既有傳統「終極動員令」的資金建造成分,也有槍戰成分,還能夠駕駛載具,其新穎性和可玩性在當時小有名氣。
評價
[編輯]評價 | ||||||||||||||||||||||||||||||||||||
---|---|---|---|---|---|---|---|---|---|---|---|---|---|---|---|---|---|---|---|---|---|---|---|---|---|---|---|---|---|---|---|---|---|---|---|---|
|
Westwood公司的傳統強項是即時戰略遊戲,《叛國者》是其嘗試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試水之作,得到了毀譽參半的評價。
專業遊戲媒體對其打分都在7.5分左右(中上等,10分滿分),普遍認為Westwood開發FPS的經驗手段還是有欠老道,特別是在單人關卡的設計上。隨着精彩的開頭過去,問題很快暴露出來:武器大同小異,關卡設計比較枯燥,缺乏緊湊性。敵人的智能比較牽強,會不斷隨機刷出(respawn)給玩家造成傷害,某種意義上只是磨耗玩家的活靶子。不過,Gamespot評論家認為,《叛國者》重要的一點是讓系列愛好者能夠身臨其境的體會泰伯利亞世界,這足以讓人忽視很多技術上的不足。
GameInformer和Gamespot一致認為多人遊戲部分可圈可點,花樣不少而且精彩刺激,「把遊戲體驗帶上了新高度」。不過網絡支援一直一般,加之恰逢一年之後Westwood被收購,造成伺服器管理的混亂,因此其線上部分總體是短壽的,在2005年左右就下線了。
《叛國者》概念設計上比較新穎,因此發售之前就有不小的媒體關注度。銷量方面,《叛國者》不溫不火,沒有達到預期,更是和相對龐大的開發支出不成比例。這也間接導致了Westwood出現後來的財務困難。
影響
[編輯]《叛國者》最大的技術貢獻可能是獨家開發的SAGE 3D引擎技術(開發期間曾用名Westwood 3D或Renegade Engine)。隨後Westwood和EALA利用升級後的該引擎完成了很多知名遊戲大作,例如模擬城市4、終極動員令:將軍、模擬市民2、模擬市民嘉年華、模擬市民趴趴走、榮譽勳章、極速快感、魔戒:中土戰爭、魔戒:中土戰爭2、終極動員令3:泰伯倫戰爭、MySims、模擬城市:夢之都、Spore、終極動員令:紅色警戒3、模擬市民3、終極動員令4:泰伯倫黃昏等,說明該引擎至少使用到2010年,對於電子遊戲業是非常長壽的。
EA接手Westwood後曾考慮過推出《叛國者2》和《紅色警戒》的第一人稱版本,但最終都沒有成形。知名戰略遊戲的特種兵視角第一人稱化這一概念,可能也影響到競爭對手暴雪公司。在2003年前後,暴雪曾高調策劃開發的《星海爭霸:暗影獵殺》就在概念上和《叛國者》非常相似,但最終也沒有成形,其中的一些概念和人物設定(比如女特務諾娃)被十幾年後的一個星海爭霸2 DLC所吸收。
逸事
[編輯]- 因為技術原因,發售屢次錯過預定時間(俗稱跳票)。為此Westwood專門製作了幽默短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其中Westwood音樂編導F. Klepacki扮演的哈沃克闖進西木公司並威脅眾人說,再跳票就要不客氣了。其間哈沃克還撞見了「魔頭凱恩」本尊庫坎,並索要了簽名及合照。之後洛克將軍通知他,警告製作組的目的已經達到,哈沃克方才乘裝甲車離去。
- 「哈沃克」這個角色普遍認為塑造是成功的,受到玩家喜愛。以至於在EA收購之後的作品 - 終極動員令3和4中都提及了哈沃克後來的情況。按照這些說法,哈沃克最後於2039年以"上校"官階退役,不過一直是GDI「鷹派」行為的公開支持者,總是對削減軍備和對兄弟會採取懷柔政策之類的事情發表批評。哈沃克至少到2069年還在世,此時其人應該已接近百歲高壽。
- 在《終極動員令3:肯恩之怒》裏,一座GDI建築物前面豎有哈沃克的雕像。
參考資料
[編輯]- ^ 終極動員令之叛國者在巴哈姆特的攻略百科. [201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 ^ 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 Review. actiontrip. [2002-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3-02).
- ^ The D-Pad Destroyer. 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 Review from GamePro. GamePro. [2002-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5).
- ^ Ben_Silverman. Command And Conquer Renegade Preview for PC. Game Revolution. [200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5).
- ^ 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 Review for PC - GameSpot. GameSpot. [2002-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4-15).
- ^ jkdmedia. 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 - PC - Review - GameZone - Reviews. GameZone. [2002-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6).
- ^ Steve Butts. 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 - PC Review at IGN. IGN. [2002-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7).
- ^ Mygamer.com :: 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 on PC games. Mygamer. [2004-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28).
- ^ Anthony Karge. Command and Conquer: Renegade - PC review at Thunderbolt Games. Thunderbolt. [2004-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6).
- ^ AKA Will Grigoratos. Command and Conquer Renegade. Game Vortex. [2003-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5).
- ^ Morgur. Game Over Online ~ 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 Game Over Online. [2002-04-09 12:12 P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0).
- ^ 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 - PC Review - The Gamers Temple. [201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9).
- ^ Omni. The Armchair Empire - PC Reviews: Command and Conquer: Renegade. Armchair Empire. [2002-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2-18).
- ^ 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 for PC - GameRankings. [201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5).
- ^ 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 Critic Reviews for PC at Metacritic.com. [201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