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嚴玉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嚴玉英噶瑪蘭語Aing banday,1938年),出生於花蓮縣豐濱鄉立德部落泰雅語Kodic[1]:40,於2021年經中華民國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工藝「噶瑪蘭族ni tenunan tu benina香蕉絲織布」的保存者[2]。噶瑪蘭族復興運動先驅偕萬來遺孀。

生平

[編輯]

1938年生於立德部落,父親嚴阿日是加禮宛社[3]。1955年她與年長七歲的偕萬來結婚並隨之居住於豐濱,三年後,偕萬來結束豐濱鄉公所的職務,遂舉家遷回新社定居,那年嚴玉英28歲[4]

1988年嚴玉英和偕萬來返回宜蘭加禮宛社故地,聽聞伯母偕高阿梅提及過去噶瑪蘭人曾穿着香蕉絲布製成的衣服,而且穿着那種衣服代表着一定的社會地位,由於當時已經不見有人能事香蕉絲織布,嚴玉英為此感到訝異[5]

2001年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舉辦「馬偕博士收藏臺灣原住民文物展」,當中展出一件噶瑪蘭族女子禮裙標本給予嚴玉英很大的感動,更堅定她復振織布的決心[6]

從事噶瑪蘭族香蕉絲織布工藝復振

[編輯]

爾後,嚴玉英回到新社部落,和先生一同拜訪部落長輩朱阿比(Abi)、潘烏吉(Ibay)、潘阿玉(Ayok)等人,試圖從童年記憶中找回傳統的香蕉絲織工藝[5]。一開始,嚴玉英和潘烏吉(Ibay)學習,包含地機織布,並於2005年成立「新社香蕉絲工坊」[1]:38。據嚴玉英所述,在復振傳統工藝之初,已經沒有人在織香蕉絲布,所以憑着部落裏的老人兒時所見阿媽織香蕉絲的印象,着手試做,經歷多次失敗以後好不容易才摸索出成果。而且當時傳統地織機的整經架已經佚失,故用四根柱子直接插在泥地上整經[6]

現在嚴玉英不僅熟稔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的完整工序,也掌握且能引介工具和技術的族語名稱,在砍割香蕉樹、取香蕉瓣膜、刮香蕉絲、織布等程序之前,能以酒行paspaw(敬獻禮)儀式祈求祖靈庇佑,顯示她對技術及其文化內涵皆有充分的掌握[7]

成就與榮譽

[編輯]
  • 2021年5月經中華民國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亦即俗稱「人間國寶」[8]
  • 2021年8月獲頒「世界原住民族高等教育聯盟(World Indigenous Nations Higher Education Consortium, WINHEC)」原住民智慧耆老獎[9]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小海. 香蕉絲藝師-嚴玉英. 鄉間小路. 2017-12, 43 (12). doi:10.6707/agri.201712_43(12).0004. 
  2. ^ 文授資局傳字第11030052822號[失效連結]
  3. ^ 楊功明. 「一人尋根,全族尋根」-論偕萬來與噶瑪蘭族文化復振.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2011: 43 [2023-04-22]. 
  4. ^ 陳淑華. 《噶瑪蘭族》第參部‧重現─祖先!請聽我們唱自己的歌. 蘭博電子報 (127)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2006 [2023-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6). 
  5. ^ 5.0 5.1 花孟璟. 傳承香蕉絲織布 嚴玉英獲頒「人間國寶」. 自由時報. 2021-09-29 [2023-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7). 
  6. ^ 6.0 6.1 顏怡今. 將耆老腦海裡的記憶變成技藝 香蕉絲編織工藝的復振與傳承. 傳藝Online. 2021-08, (137) [2023-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7.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噶瑪蘭族ni tenunan tu benina香蕉絲織布. 國家文化資產網. [2023-04-22]. 
  8. ^ 楊惠芳. 原民人間國寶張鳳英、嚴玉英獲殊榮. 國語日報. 2021-05-25 [2023-04-22]. 
  9. ^ 林有清. 2原民獲國際智慧耆老獎. 中華日報. 2021-07-30 [2023-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