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正統合性教會
創始 | 弗魯門修斯 |
---|---|
自立 | 1959年(自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 |
承認 | 東方正統教會 |
首席 | 阿布納·馬蒂亞斯和阿布納·默庫里烏斯 |
總會 | 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 |
範圍 | 埃塞俄比亞 |
分佈 | 蘇丹共和國、吉布提、肯雅、南非共和國、耶路撒冷、歐洲、美國、加拿大、加勒比地區、拉丁美洲、澳大利亞 |
語言 | 吉茲語 |
信眾 | 4500萬 |
網站 |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Patriarchate(英文) |
埃塞俄比亞正統合性教會(阿姆哈拉語:የኢትዮጵያ ኦርቶዶክስ ተዋሕዶ ቤተ ክርስቲያን,羅馬化:Yäityop'ya ortodoks täwahedo bétäkrestyan)是一個基督教東方正統教會(與正教會不同)在埃塞俄比亞的分支。該教會在1959年前屬於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的一部分,在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教宗西里爾六世 (亞歷山大教宗)授權給該教會的首任牧首由後正式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它不同於埃塞俄比亞禮天主教會。埃塞俄比亞正教會也是普世教會協會的一員。 [1]
在其阿姆哈拉語全名中有一個單詞ተዋሕዶ,發音為「台瓦西多」(Tewahedo),在吉茲文中意為「合而為一」。這是因為埃塞俄比亞正教會奉行合性論,認為基督的人性已經融入神性中了。在迦克敦大公會議後一性論派者就與天主教和東正教會等主流教會分離了。這也形成了東方正統教會。因此雖然中文名稱有個「正教會」,但他們在神學上與東正教會是有所差異的。
歷史
[編輯]埃塞俄比亞正教會原為一個埃塞俄比亞古老帝國-阿克蘇姆帝國的國教,起因於兩個因海難而淪落到宮殿為奴的基督徒商人。在傳承上該教會屬於科普特正教會的分支。由於埃塞俄比亞的特殊文化及七世紀後伊斯蘭波斯帝國崛起造成的交流隔絕,使得埃塞俄比亞正教會產生了許多當地的特有文化。
基督教傳入埃塞俄比亞
[編輯]在新約使徒行傳中曾經提過,在一世紀時腓利就曾到過埃塞俄比亞傳教,並為一名皇室太監施洗。不過實際讓基督教成為埃塞俄比亞主流宗教之一的是約在四世紀時兩個基督徒商人兄弟。弗魯門修斯(英語:Frumentius,吉茲語:ፍሬምናጦስ)是名來自推羅(位於腓尼基,今黎巴嫩南部)的基督徒商人梅流琵鄔思(Meropius)的姪子,當他與其弟弟埃德修斯(Aedesius)跟着叔叔坐船打算前往印度行商,但卻在紅海遇上海難而沉船。兄弟倆雖然在厄立特里亞(當時屬阿克蘇姆領土)上岸而保住一命,但卻被人口販子抓住並賣到阿克蘇姆皇宮成了奴隸。埃德修斯當上國王的斟酒傭僕,哥哥弗魯門修斯則是因為受過教育成為王儲埃扎那(Ezana)的教師。因為這層關係使得埃扎那決定改宗基督信仰,並在接管帝國後大幅推行這一宗教。作為第一步,埃扎那王派遣了他的老師弗魯門修斯出使亞歷山卓以向當時的宗主教亞他那修派遣一位主教來帶領埃塞俄比亞的教會,宗主教的答覆是任命弗魯門修斯為阿克蘇姆的主教。[2]因為這個背景直到1959年之前埃塞俄比亞的正教會總主教都是由亞歷山大科普特教宗任命的。在埃塞俄比亞正教會歷代領袖和主教們又被稱為「አቡነ」,發音為阿布恩(Abun)或在提及名號時讀作阿布納(Abuna),在吉茲語中意思是父親。而教會領袖的身分上則在七世紀初因為教會的發展而由阿克蘇姆主教改制成阿科蘇姆暨全埃塞俄比亞都總主教,管理埃塞俄比亞的各教區。
五世紀時,九位被埃塞俄比亞正教會稱為九聖人的合性論的僧侶來到了阿克蘇姆,並在當地建立了最初的有體系的修道團體。 [3]
中世紀
[編輯]受到後來竄起的伊斯蘭民族的勢力影響,阿克蘇姆王朝退出了阿拉伯半島。並失去了貿易帶來的優勢。也因此和其他基督教世界降低了往來。
十二世紀阿克蘇姆王朝被阿高人(Agaw)取代建立了扎格維王朝。在這段期間拉利貝拉國王(Gebre Meskel - Lalibela)建造了十一座花崗岩教堂,這些教堂是直接從花崗岩脈上往下雕刻而成的。 [4]
而在之後則是由所羅門王朝取代,建立所羅門王朝的施瓦王國皇室自認是示巴女王與所羅門王的後代。今日的埃塞俄比亞正教會依然傳承著聖櫃被保存在阿克蘇姆的錫安的聖瑪利亞教堂的說法,並由一位僧侶擔任守衛且世代相傳。
近代改革
[編輯]埃塞俄比亞正教會在近代有一連串的改革,比如說在十九世紀初期出現的依埃塞俄比亞的通用語言阿姆哈拉語的聖經,這些譯本大部分是基於阿布·魯米譯自埃塞俄比亞正教會傳承的吉茲語聖經作編輯的。後來在1960年由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主持下編纂出一套欽定版的阿姆哈拉語聖經。[5]
另一個變化是在1948年由埃塞俄比亞和埃及特普特教會之間開的一場會議,主題是給予埃塞俄比亞正教會自主權。最後亞歷山大科普特教宗任命了五位主教並給予他們選出下一任宗主教的權利。並允許時任總主教阿布納·柯婁羅斯四世(Qerellos IV)的繼承者將擁有任命主教的權利。這項任命的結果是在1951年由亞歷山大科普特教宗若瑟二世任命了阿布納·巴西羅斯(Basilios)為總主教。並在1959年由亞歷山大科普特教宗封贈巴西羅斯宗主教以及卡托利科斯(Catholicos)這兩個頭銜。自此埃塞俄比亞正教會就成為有自主權的宗主教制教會,埃塞俄比亞正教會的頭銜轉為全埃塞俄比亞的宗主教及卡托利科斯(Patriarch Catholicoi of All Ethiopia)。[6]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Ethiopian Orthodox Tewahedo Church. Member Churches. 普世教會協會官網. [2014-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5).(英文)
- ^ 大衛·班特利·哈特. 基督教的故事. 好讀出版社. ISBN 978-986-178-271-3.
- ^ Nine Saints. Abuna Yesehaq .com.[永久失效連結]
- ^ 拉利貝拉(Lalibela). 東非遺產文化之旅. ethiopia.go2c.info. [2014-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4).
- ^ Edward Ullendorff, Ethiopia and the Bible (Oxford: British Academy, 1988), p. 66
- ^ Perham, Government of Ethiopia
- Archbishop Yesehaq. 1997. The Ethiopian Tewahedo Church: An Integrally African Church. Winston-Derek Publishers.
- Mikre-Sellassie Gebre-Amanuel. 1993. "The Bible and Its Canon in the Ethiopian Orthodox Church." The Bible Translator 44/1:111-123.
外部連結
[編輯]- Divine Liturgy of the Ethiopian Orthodox Chur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Ethiopian Religions – Christianity, Islam, Judaism & Paganis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Ethiopian Orthodox Tewahedo Church (Ethiopian Orthodox Tewahedo Church -the oldest site)
- CNEWA article by Ronald Roberson: Ethiopian Orthodox Tewahedo Chur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Ethiopian Anaphoras
- Abbink, J. A Bibliography on Christianity in Ethiopia. Leiden: African Studies Centre, 20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AN INTRODUCTION TO Ethiopic Christian Literature BY J. M. HARDEN, D.D., LL.D. Canon of St. Patrick's, Dublin,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