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普林·卡薩利斯
希普林·卡薩利斯 Cyprien Katsaris | |
---|---|
音樂家 | |
出生 | Cyprien Katsaris 1951年5月5日 |
職業 | 鋼琴家 |
音樂類型 | 西洋古典音樂 |
演奏樂器 | 鋼琴 |
活躍年代 | 1966年- |
唱片公司 | Piano 21,Schott Music,Teldec, Telefunken,Sony Classical,EMI,Deutsche Grammophon,DECCA,BMG/RCA,Pavane Records |
網站 | www.cyprienkatsaris.net |
希普林·卡薩利斯(法語:Cyprien Katsaris,希臘語:Κυπριανός Κατσαρής;1951年5月5日—),塞浦路斯裔法國鋼琴家,作曲家。
生平
[編輯]希普林生於法國馬賽,四歲起學習鋼琴,童年時代在西非的喀麥隆渡過。他的鋼琴啟蒙教師是瑪麗-加布里埃爾·露沃斯(Marie-Gabrielle Louwerse)[1]。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師從艾琳·范·巴倫岑和莫尼克·德·拉·布魯徹萊利(1969年鋼琴大賽第一名得主),並跟隨瑞尼·雷洛和簡·胡比歐(1970年冠軍得主)學習室樂演奏。
希普林的第一次公開音樂會於1966年5月8日在法國香榭麗舍劇院舉行,當時的他以法國青少年鋼琴比賽冠軍的身份進行演出,他演奏了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指揮是勒內-皮埃爾·舒托(René-Pierre Chouteau),樂團是——法國國家交響樂團(Orchestre Symphonique d'Ile-de-France)。
希普林與許多世界一流樂團有過成功合作,其中包括柏林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德意志交響樂團、薩布肯廣播交響樂團、維也納室樂團、克利夫蘭交響樂團、華盛頓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底特律交響樂團、蒙特利爾交響樂團、多倫多交響樂團、伯明翰城市交響樂團、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鹿特丹愛樂樂團、海牙交響樂團、布拉邦交響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日本愛樂樂團、韓國室樂團、莫斯科愛樂樂團、聖彼得堡交響樂團、赫爾辛基愛樂樂團、塔皮奧拉小交響樂團、布加勒斯特喬治埃內斯庫愛樂樂團、米蘭RAI交響樂團、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牛津愛樂樂團、奧克蘭愛樂樂團,擔任墨西哥愛樂樂團建團音樂會和巡演的獨奏家(1978年)。
希普林還經常與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和獨奏家進行合作,其中包括伯恩斯坦、羅斯卓波維契、拉特、鄭明勛、多赫南伊、迪圖瓦、安塔爾·多拉蒂、費舍爾、哈農庫特、長野健、詹姆斯·康倫、麥克拉斯、巴夏、費多謝耶夫、薩拉斯特、萊夫·薩格士譚、德米特里·契達年科、安德烈·包列伊科、克里斯托弗·沃倫-格林、茲德涅克·馬察爾、張弦、保爾·曼、馬瑞奧斯·帕帕多普洛斯,並獲邀參加卡爾·明興格爾於1986年舉行的告別音樂會,與斯圖加特室樂團合作演奏了海頓的《D大調協奏曲》。
除了以鋼琴獨奏家的身份參加各類演出,希普林還創辦了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室樂組合「卡薩利斯鋼琴五重奏組」,該組合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評論界和觀眾中大受歡迎。
希普林還在以下國際鋼琴比賽中擔任評委:蕭邦國際鋼琴比賽(華沙,1990年)、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烏得勒支,1996年)、旺多姆國際大賽(巴黎,2000年)、巴黎瑪格麗特國際鋼琴大賽(2001年)以及貝多芬國際鋼琴比賽(波恩,2005年)。
他還在曼尼斯音樂學院、紐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藝術大學、墨西哥藝術學院、香港演藝學院、海牙皇家音樂學院以及上海音樂學院開設大師班。此外,他還在1977年至2007年長達30年的時間中擔任埃希特納赫國際藝術節(盧森堡)的藝術總監。
希普林的名字被列入以下出版物中:《偉大的鋼琴家:從莫扎特到當代》、《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德國音樂百科全書》、《貝克音樂家傳記辭典》、《德國海倫貝格鋼琴音樂指導》、《鋼琴藝術表演:演奏者、文獻和錄音》。兩位世界知名電影導演:克勞德·夏布洛爾(Claude Chabrol)和奧斯卡獎項獲得者弗朗索斯·倫欣巴赫(François Reichenbach)曾為希普林拍攝過音樂會現場演出。
近期活動
[編輯]2006年1月27日,莫扎特誕辰250周年紀念日之際,希普林擔任莫扎特曼海姆交響樂團成立他的獨奏莫扎特音樂會的鋼琴獨奏,該場音樂會由托馬斯·法伊(Thomas Fey)擔任指揮。2006年3月,希普林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在李斯特魏瑪故居開辦大師班的鋼琴家,李斯特最後一次在那裏教學是在1886年他逝世的那年。
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之際,希普林應邀參加中國國家大劇院的兩場音樂會。此外,希普林還應邀參加中國鋼琴之夜——為十位鋼琴家和交響樂團而作的協奏曲的世界首演,作曲者是中國作曲家崔世光,希普林以一段古希臘旋律和中國民歌旋律為主題進行即興演奏,以此向奧運會致敬和獻禮。
作品
[編輯]希普林在很多國際知名唱片公司錄製和發行了多張唱片,其中包括索尼古典、百代公司、德意志留聲機、BMG-RCA、迪卡唱片、Pavane唱片以及他自己創建的唱片品牌「鋼琴21」(PIANO 21)。
他的唱片包括許多偉大作曲家的獨奏作品以及鋼琴協奏曲,如巴赫的《協奏曲輯》(與李斯特室樂團合作)、《布拉姆斯第二協奏曲》(伊利亞胡·殷巴爾指揮,英國愛樂樂團演奏)、孟德爾遜的兩首鋼琴協奏曲(庫特·馬舒爾指揮,萊比錫布業大廳管弦樂團)以及莫扎特協奏曲全集(在薩爾茨堡和維也納的現場演奏,Yoon K. Lee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愛樂管弦樂團演奏)。
除常規和經典曲目之外,希普林還錄製了不少鋼琴改編作品的世界首演,比如:李斯特改編的柴科夫斯基鋼琴協奏曲,匈牙利風格,由尤金·奧曼迪指揮,費城交響樂團演奏;貝多芬改編自其自己的芭蕾舞劇《普羅米修斯》的鋼琴作品;以及馬勒《大地之歌》的原始鋼琴版本,由女中音布萊吉特·法斯本德(Brigitte Fassbaender)和男高音托馬斯·莫澤(Thomas Moser)演唱。
1992年,日本NHK電視台曾製作一部長達13集的電視系列節目,記錄希普林關於蕭邦作品的大師班和音樂會。1999年10月17日,紐約觀眾為希普林在卡內基大廳舉行的紀念蕭邦逝世150周年音樂會的精彩演出起立鼓掌。該場音樂會已錄製和發行了CD以及DVD專輯。
獲獎與榮譽
[編輯]希普林曾獲捷克聯合國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冠軍(伯拉第斯拉瓦,1977年)、法國國際Cziffra鋼琴大賽第一名(凡爾賽,1974年),還是1972年比利時伊利沙伯女王鋼琴比賽中唯一的一位歐洲獲獎選手。此外,他還被授予阿爾伯特·羅素基金獎(巴黎,1970年)、比利時亞歷克斯·德·弗里斯基金獎(安特衛普,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1997年)、「盧森堡文學藝術桂冠藝術大獎」(2009年)、「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2000年)、「喀麥隆騎士勳章」(1977)以及 「巴黎市榮譽獎章」(2001年)等獎項與榮譽。
評價
[編輯]- 「我有幸聽到希普林演奏的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協奏曲以及他對我Vingt Regards最後一首的精彩詮釋。過硬的技巧、熾熱的情感投入、專業的演奏和他的迷人風采,造就了希普林這樣一位了不起的鋼琴家,我對他的未來充滿信心。我深信希普林代表了他這代人最偉大的藝術價值。」—作曲家奧利維埃·梅湘
- 「希普林是一位了不起的鋼琴家,甚至稱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他深諳浪漫主義音樂的真諦。」—鋼琴家齊夫拉·喬治
參考資料
[編輯]- 參照
- ^ Dubal, David. The Art of the Piano: Its Performers, Literature, and Recordings. Amadeus Press. 2004. ISBN 9781574670882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