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華
前任:司馬晃
繼任:劉寔
司空
國家西晉
茂先
出生232年
范陽方城
逝世300年
親屬
父親張平
劉氏
張禕張韙、張某
博物志》、《張華集》、《女史箴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縣)人。西晉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張華在范陽郡太守鮮于嗣推薦下任職太常博士,又屢遷佐著作郎長史中書郎等職。西晉取代曹魏後,又屢遷黃門侍郎,封廣武縣侯,官至司空晉惠帝時,遭司馬倫殺害。

生平

[編輯]

張平曹魏漁陽郡太守。張華幼年喪父,家貧然勤學,「學業優博,圖緯方伎之書,莫不詳覽」。有「人倫鑑識」美稱的劉訥見張華時感嘆道:「張茂先我所不解。」[1]曹魏末期,因憤世嫉俗而作《鷦鷯賦》,通過對鳥禽的褒貶,抒發自己的政治觀點。《鷦鷯賦》引起巨大反響,阮籍嘆其有王佐之才[2],張華自此名聲鵲起。

固勸伐吳

[編輯]

咸寧元年(275年)時,滅蜀已12年,晉代魏也已10年,而「大晉兵眾,多於前世;資儲器械,盛於往時」[3]。相反,東吳則因國君孫皓「昵近小人,刑罰妄加。大臣名將,無所親信」而「人人憂恐,各不自保」[4]。征南大將軍羊祜曾上疏晉武帝,要求伐吳,但眾臣「苦諫不可」[5]。咸寧四年(278年),羊祜病故,臨終前推薦杜預接替自己。次年,益州刺史王濬亦上疏主張伐吳,遭到賈充為首的眾臣反對,認為「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勞擾,五穀不登,興軍議討,懼非其時」[6]。於是張華固勸伐吳,說:「陛下聖明神武,朝野清晏,國富兵強,號令如一。吳主荒淫驕虐,誅殺賢能,當今討之,可不勞而定」[7]。他一席話消除了武帝顧慮,終於作出了最後決定。

咸寧五年(279)冬,伐吳開始,但一度「眾軍既進,而未有克獲」[6],時有賈充中書監荀勖上疏腰斬張華以謝天下,但張華「獨堅執,以為必克」。

滅吳後,武帝下詔令獎賞張華:「尚書、關內侯張華,前與故太傅羊祜共創大計,遂典掌軍事,部分諸方,算定權略,運籌決勝,有謀謨之勛。其進封為廣武縣侯,增邑萬戶,封子一人為亭侯,千五百戶,賜絹萬匹。」[8]

朋黨之爭

[編輯]

滅吳後,張華名重一世,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間隙,欲出華外鎮」[8]。又因張華舉武帝之弟齊王司馬攸,而武帝卻對其弟有猜忌,遂「微為忤旨,間言遂行。乃出華為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9]、領護烏桓校尉、安北將軍」,名義上是為了安撫胡夷。

張華到職後,立刻派安北將軍嚴詢[來源請求]征討鮮卑慕容涉歸,並在昌黎大敗之,於是「撫納新舊,戎夏懷之,東夷馬韓、新彌諸國依山帶海,去州四千餘里,歷世未附者二十餘國,並遣使朝獻。於是遠夷賓服,四境無虞,頻歲豐稔,士馬強盛」。

張華功績使得賈充黨羽侍中馮紞深感不安。馮紞曾反對伐吳,所以「紞內懷慚懼,疾張華如仇」[5]。於是馮紞開始在武帝面前詆毀張華,說張華和反叛了的鍾會是同類人物。武帝遂遷張華為有職無權的太常卿

晉惠帝時,經過一系列朝廷內部火併,政權落到了楚王司馬瑋手中。張華獻計惠帝,「遣殿中將軍王宮說瑋矯詔,乃收瑋誅之」[10]。事後,張華因首謀有功,拜右光祿大夫侍中中書監等職,並於元康六年(296年)官至司空

死於非命

[編輯]

楚王瑋死後,名目上張華有重職,但實權掌握在賈南風手中。賈皇后一度企圖廢除不是自己所生太子,以長期擅政,但因張華等極力反對,才作罷。

張華曾作《女史箴》九段來勸諫賈皇后,但並無作用[11]

元康九年(299年),賈皇后灌醉太子,使之書寫謀亂之書,後遍示群臣。閱後,群臣均附合賈皇后,要求賜太子死,唯張華反對。核對筆跡後,果為太子所作,張華遂無言以對,但仍然堅持己見。最後從賜死改為廢為庶人。廢太子後,東宮左衛督司馬雅和常從督許超等人,謀廢賈皇后而復太子,遂與趙王司馬倫密謀。對帝位虎視眈眈的趙王倫,一方面使賈皇后殺太子,另一方面策劃政變,以廢黜賈皇后。永康元年(300年)4月2日晚,趙王倫遣司馬雅聯合張華政變,但後者予以拒絕。儘管如此,張華沒有揭發趙王倫之謀,意欲借倫之手廢賈皇后。次日趙王倫兵變,並以黨附賈皇后罪名執華於殿前。

被處死前,他嘆道:「臣先帝老臣,忠心如丹。臣不畏死,懼王室之難,禍不可測也。」

張華二子散騎常侍張禕、散騎侍郎張韙同時遇害,但有其他兒子逃脫。

次年,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起兵,誅殺了趙王倫。齊王冏上奏請求給張華雪冤。太安二年(303年)朝廷正式下詔,恢復張華爵位以及被沒收的財產。

著作

[編輯]

華詩今存32首。除少數描寫自己的壯志和對貴族豪門的不滿,有《情詩》5首,描寫夫婦離別思念的心情。還編纂有《博物志》。《隋書·經籍志》錄《張華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收有《張茂先集》。《博物志》有今人范寧校本10卷。

家庭

[編輯]

[編輯]

子女

[編輯]
  • 張禕,字彥仲,散騎常侍,好學,謙敬有父風
  • 張韙,散騎侍郎
  • 張某,沒有與父親和兄弟一同被殺
  • 張氏,嫁卞粹

[編輯]
  • 張輿,張禕子,襲爵,東晉年間辟丞相掾、太子舍人。

玄孫

[編輯]
  • 張次惠,張輿之孫,劉宋濮陽郡太守

七世孫

[編輯]

後裔

[編輯]

唐朝宰相張說為張華十三世孫。

軼事

[編輯]
  • 一次武庫起火,張華害怕有人因此乘機作亂,便派兵把守在武庫四周,然後才救火,武庫中所收藏歷代的寶物及斬蛇劍王莽的頭和孔子的鞋子等都被燒毀了。當時張華看見斬蛇劍穿透屋頂飛了出去,不知去向[14]
  • 晉滅吳之後,某夜張華夜觀星空,見斗宿牛宿間有紫氣,問陪同的雷煥,雷煥說:「這是吳國還沒被滅掉的殘留痕跡,應是寶劍之精氣衝上天際。」於是張華立即補煥為豐州縣令。雷煥到任後,依照紫氣的方向找到一間廢棄的牢獄,命兵卒挖掘,果發掘到一封石函,內有兩把寶劍,即是名劍龍泉寶劍太阿劍、雷煥將其送與張華,張華將太阿劍自己配戴,龍泉劍則讓雷煥自己帶着。數年後張華因不同意廢賈皇后而被司馬倫等人誅殺、雷煥過世。僕人將此二劍投入水中,二劍幻化為,隨即衝上天去,僕人再看水中時,已無寶劍的蹤影[8]
  • 張華十分賞識陳壽的才華,對其所作的《三國志》讚譽有加,並向他說:「應該把《晉書》的編纂大任也交給你。」[15]張華更曾經打算舉薦陳壽為中書郎,但荀勗妒忌張華而厭惡陳壽,因而作罷。[16]

註釋

[編輯]
  1. ^ 晉書·劉隗傳》
  2. ^ 《東坡志林》卷四
  3. ^ 晉書·羊祜傳》
  4. ^ 三國志·薛綜傳》
  5. ^ 5.0 5.1 《晉書·馮紞傳》
  6. ^ 6.0 6.1 《晉書·賈充傳》
  7. ^ 《晉書·杜預傳》
  8. ^ 8.0 8.1 8.2 《晉書·張華傳》
  9. ^ 《晉書·武帝紀》:〔太康三年春正月〕甲午,以尚書張華都督幽州諸軍事。
  10. ^ 《晉書·楚王瑋傳》
  11. ^ 大英博物馆将展出《女史箴图》(图). 中新網(深圳特區報). 2013-12-18 [2018-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6). 
  12. ^ 梁書·皇后傳》:太祖獻皇后張氏,諱尚柔,范陽方城人也。祖次惠,宋濮陽太守……父穆之,字思靜,晉司空華六世孫。曾祖輿坐華誅,徙興古,未至召還。及過江,爲丞相掾,太子舍人。
  13. ^ 《南史》卷56:張弘策字真簡,范陽方城人,梁文獻皇后之從父弟也。父安之,青州主簿、南蠻行參軍。
  14. ^ 《晉書·卷三十六·列傳第六》:武庫火,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後救之,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時華見劍穿屋而飛,莫知所向。
  15. ^ 《晉書·巻八十二·陳壽傳》:時人稱其(陳壽)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張華深善之,謂壽曰:「當以《晉書》相付耳。」其為時所重如此。
  16. ^ 《晉書·巻八十二·陳壽傳》:張華將舉壽為中書郎,荀勖忌華而疾壽,遂諷吏部遷壽為長廣太守。辭母老不就。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晉書/卷036》,出自房玄齡晉書
政府職務
前任:
司馬晃
西晉司空
296年-300年
繼任:
劉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