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歸潛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歸潛志》凡十四卷,劉祁著。

簡介

[編輯]

劉祁是金朝太學生,屢試不第,後元兵入汴京,親睹戰爭之殘忍。是書為劉祁於壬辰(1232年)北還,「因暇日記憶,隨得隨書」,[1]以「歸潛」稱書室,遂以為書名。《歸潛志》卷一至卷六為金代人物小傳,記有趙秉文李純甫楊雲翼雷淵麻九疇等一百二十三位文人言行及詩文,卷七至卷十是雜記軼事,卷十一記金哀宗亡國始末,多作者親眼所見。卷十二《辯亡》分析金朝亡國的原因,他認為貞祐南渡後,宣宗「偏私族類,疏外漢人,其機密謀謨,雖漢相不得預……此所以啟天興之亡也。」[2]卷十三、十四為雜說,多個人感言。元代修《金史》,多采此書,[3]「兩者之行文、取材等相同者,隨處可見」,又如《歸潛志》共涉及金代人物四百餘人,可補《金史》之不足。

《歸潛志》亦有諸多名句流傳,如首卷一開篇就記載了海陵王完顏亮為蕃王時詩: 「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卷七曰:「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歸潛志》對文學亦有不凡之見解,如卷十三言:「唐以前詩在詩,至宋則多在長短句,今之詩在俗間俚曲。」

版本

[編輯]

本書於元朝至大年間由劉祁同鄉孫和伯首次刊行。另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學海類編》本。1983年中華書局刊行崔文印點校本。

註釋

[編輯]
  1. ^ 劉祁:《歸潛志序》
  2. ^ 李慈銘在《越縵堂讀書記》的《歸潛志》一目批評劉祁的金國因分別蕃漢而亡的說法:「國勢所趨,人習便安,即使得志,亦恐不能盡革其舊,故此不足為金人譏」。又說「惟宣宗一敗之後,即遷汴都,為大失計耳」。
  3.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壬辰之變,祁在汴京,目擊事狀,記載胥得其實,故《金史》本傳稱祁此《志》於金末之事多有足征,《哀宗本紀》全以所言為據。」

參考資料

[編輯]
  • 王德朋,論劉祁《歸潛志》的史料價值,社會科學輯刊,200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