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拉卜楞寺聞思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聞思學院是顯宗學院,也是拉卜楞寺中最大的學院。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注重顯、密雙修,而顯宗學院是格魯派僧人學習的根本,所以顯宗學院在格魯派寺院中,占極重要的地位。 該學院習究三藏(論、律、經)、三學(戒律、禪定、勝慧)、四大教義(毗婆沙、經部師、唯識師、中觀師)為主。通過師授、背誦和辯論的形式,達到通曉五大論(因明般若中觀俱舍律學),這五大部經典,分十三級學習,一般最少須15年才能完成。

因明部

[編輯]

因明部,全部學程為五年,分為五年五級。因明部學僧,在升至第五年級時,必須學會一定的邏輯學和認識論的知識,能夠解釋「正確認識」與「不正確認識」之間的區別,建立正確的見解,攻破錯誤的觀點等。學會背誦《入中觀論》和《現觀莊嚴論》二經,自首自尾,一字不漏。達到這樣的標準才能進入第二學級般若部學習,才可繼續做拉卜楞寺的學僧。不及格者,除受斥責外,派為經堂的勤雜。在因明部一年至四年者,稱「都扎哇」,意為集類論士。

般若部

[編輯]

般若部,四年學程,分四年四級。所謂「般若」,意譯為「智慧」。般若部課程的主要內容,着重闡明證得解脫次第的方法。學習的著作主要以印度彌勒著的《現觀莊嚴本頌》,宗喀巴著的《現觀莊嚴廣論》、《金珠善說論》,甲曹傑著的《現觀莊嚴名義釋廣解》,一世嘉木樣著的《現觀莊嚴論大疏》為主。如果活佛在般若部畢業後,便可選派為屬寺和本寺的法台。一般學僧般若部畢業後,學習無前途者,可擔任「華蓋哇」(刻經版者)。在般若部者,稱「帕欣巴」,意為般若論士。

中觀部

[編輯]

中觀部,二年學程,分二年二級。所謂中觀論,系佛教宗派之一,為格魯派的主見。它取佛家常說的「斷見」和「常見」兩種見解之中間的觀點,即不斷不常之折衷觀點,稱中觀學派。學習著作主要有印度龍樹著的《中觀本頌》、月稱著的《中觀明句論》、佛護著的《中觀佛護釋》,以及宗喀巴著的《入中論廣釋》、《入中論攝義》,甲曹傑著的《中觀光論攝義》,一世嘉木樣著的《中論大疏》等。在中觀部者,稱「烏瑪巴」,意為中觀論土。

俱舍部

[編輯]

俱舍部,四年學程,為一學級。所謂俱舍,意為對法藏論,包括「頌」與「論」兩種,實際上是解說和論證佛經義理的一種體裁,是成就佛教智慧的手段。 學習的著作以印度世親大師著的《俱舍頌》和《俱舍自解》為主,還有宗喀巴著的《俱舍論》和一世嘉木樣著的《俱舍大疏》、《教燈俱舍攝義》等。在俱舍部者,稱為「左巴哇」,意為俱舍論士。

律學部

[編輯]

律學部只此一級,修業期期限不定。所謂律,是佛教比丘比丘尼所制定的禁戒。律學部是在學習理論之後,以修行持戒為主的學部。戒有小乘的《別解脫戒》和大乘的《饒益有情戒》,以及屬於大、小乘的《攝善法戒》。 律學部沒有一定年限,許多僧人到此為止。有的到此終老一生,有的另謀發展,有的轉入其他部門,只有極少數具有高深學問的人,才能考取「格西」學位。在律學部者,稱為「噶仁巴」,意為經碩士。

參考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