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蘭旗
外觀
拉布蘭旗(Labarum)是指有「凱樂符號」(☧)的軍旗,該符號由基督的希臘語首兩個字母組成(ΧΡΙΣΤΟΣ或Χριστός)-即χ和ρ[註 1];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首次使用。
Labarum一詞來源不詳,有指是由拉丁語labāre而來,意指「搖晃、搖曳」,表示旗幟飄揚;亦有指是來自凱爾特語族的llafar(意為「雄辯的」或「富於表現的」),或拉丁語laureum [vexillum](即「月桂/桂冠 [軍旗]」)[1]。
與基督教有關的起源
[編輯]根據拉克坦提烏斯(歷史學家,曾為君士坦丁一世之子克里斯的導師),君士坦丁曾在夢中見到這個符號,又聽到有聲音要他將之繪於其士兵的盾牌上[2]。醒來後,他下令士兵把徽章畫在盾牌上;就在當天,他們與馬克森提軍隊激戰,最終勝出這場在羅馬外爆發的密爾維橋之戰(312年)。
以希臘文寫作的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主教(卒於339)對君士坦丁的相關事跡作了兩種描述。
- 根據優西比烏的教會史,君士坦丁早在未出發前往羅馬、與馬克森提交戰之前、仍在高盧時已用此符號,並曾說「Εν Τούτω, Νίκα!」,表面意為「憑此,必勝!」。
- 君士坦丁死後,優西比烏作《君士坦丁誌》歌頌他。當中提及君士坦丁與馬克森提兩軍在密爾維橋對峙,君士坦丁決定求助於唯一的神。在中午時,他看見雙交的光在太陽之前閃耀,並出現字樣「Εν Τούτω, Νίκα!」,君士坦丁與他的士兵都看到此奇蹟。那天晚上,耶穌出現在他的夢中,並告訴他,將中午出現在天空的符號複製,並以此作防禦。最後其軍隊獲勝。
不少現代天文學和占星術理論試圖解釋優西比烏的描述。[3]1948年,在耶拿的蔡司天文館,Fritz Heiland指出[4],在312年的秋季,出現了一個不尋常的天文現象:三個明亮的行星──火星、土星和木星在西南地平線上的傍晚上空連成一線,該與南迴歸線和人馬座的邊界形成的角度約為20度。Heiland指稱,當時的人視行星連成一線為不祥之兆,君士坦丁為免軍隊士氣因此受損,逐將該現象解釋為象徵勝利的基督教圖案。
瑞典地質學家Jens Ormo則指,君士坦丁可能看見了隕星穿過大氣層墜落地球的過程,而該隕石造成了位於意大利阿布魯齊的Sirente-韋利諾區域公園的Sirente撞擊坑[5]。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Kazhdan, Alexander (編).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1167. ISBN 978-0-19-504652-6.
- ^ Labarum (Chi-Rho). 天主教百科全書.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3.
- ^ see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Heiland, 「Die astronomische Deutung der Vision Kaiser Konstantins」, Sondervortrag im Zeiss-Planatarium-Jena 1948:11-19.
- ^ BBC NEWS | Science/Nature | "Space impact 'saved Christianity'". [2008-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