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史坦·華連卡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史坦·華連卡
Stan Wawrinka
國家/地區 瑞士
居住地 瑞士沃州聖巴泰勒米
出生 (1985-03-28) 1985年3月28日39歲)
 瑞士洛桑
身高1.82米(5英尺1112英寸)
體重81公斤(179英磅)
教練Dimitri Zavialoff(2002–2010)
彼得·隆格倫(2010–2012)
馬格努斯·諾曼(2013–2017、2018–2020、2022–)
李察·加逸錫(2016)
保羅·安納干尼(2017)
丹尼爾·華維杜英語Daniel Vallverdú(2019–2022)
轉職業年2002年
持拍右手持拍(單手反拍)
職業獎金$37,238,791美元
單打成績
職業戰績578–362(61.49%)
冠軍頭銜16
最高排名第3名(2014年1月27日)
現今排名第149名(2024年10月28日)
大滿貫單打成績
澳網 冠軍2014
法網 冠軍2015
溫網  八強(20142015
美網 冠軍2016
其他大型單打賽事
ATP總決賽四強(2013、2014、2015)
奧運會第二圈(2008、2024)
雙打成績
職業戰績81–106(43.32%)
冠軍頭銜2
最高排名88(2015年2月2日)
大滿貫雙打成績
澳網第三圈(2006)
法網第三圈(2006)
溫網第一圈(2006、2007)
美網第一圈(2005)
其他大型雙打賽事
奧運會 金牌2008
團體成績
台維斯盃冠軍(2014)
獎牌記錄
男子網球
代表  瑞士
奧林匹克運動會
金牌 - 第一名 2008年 北京 男子雙打
最近更新日期:2024年10月28日

史坦尼斯拉斯·「史坦」·華連卡(Stanislas "Stan" Wawrinka,1985年3月28日),瑞士男子職業網球運動員,生於瑞士洛桑,2002年開始轉為職業球員,單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三,2014年澳洲網球公開賽男單冠軍、2015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男單冠軍、2016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單冠軍。

華連卡雖然獲得三個大滿貫冠軍,但因為狀態不夠穩定,未與三巨頭並列。他與三巨頭對戰紀錄均輸多勝少,且大幅落後。另外,華連卡在草地球場上的技術與成績,並不像硬地和泥地球場穩定和出色,草地球場的最佳成績,僅是在2014年與2015年溫布頓進入八強。

其父為捷克裔德國人,母為講法語的瑞士人,故華連卡持德國和瑞士雙重國籍。

職業生涯

[編輯]

早年

[編輯]

華連卡在青少年時期曾奪得2003年法網青少年組男單冠軍。但他轉職業以來大滿貫成績一直差強人意,2010年美網之前,從沒有打進過八強。早年華連卡最為人所知的,是他與羅傑·費達拿份屬好友,他倆亦有合作雙打,其中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費達拿搭檔拿下男子雙打金牌。他的雙打歷史最高排名是世界第90位,於2006年11月6日寫下。

2013年:快速提升與爆發

[編輯]

華連卡引起球迷的注意,開始於201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第四圈諾華克·迪祖高域的五盤大戰,當時靠着獨具個人風格的單手反拍,率先以6比1的局數贏得第一盤。在雙方表現旗鼓相當之際,儘管華連卡將比賽拖進決勝盤,但決勝盤仍以10比12敗給了尋求三連霸的諾華克·迪祖高域

澳網之後,年度其他三項大滿貫賽事都有不錯的表現。法網闖進八強美網更是直落三盤擊敗衛冕冠軍安迪·梅利闖進四強。該年亦為他職業生涯首次取得年終賽資格,並闖進該賽事的四強,最後以年終排名第八結束整個賽季,創造了職業生涯最高排名記錄。

2014年:首奪大滿貫與大師賽

[編輯]

2014年澳洲網球公開賽,華連卡於八強戰中遭遇去年的老對手諾華克·迪祖高域,在先輸首盤的情況下,連追兩盤,雖然第四盤失守,但在決勝盤的爭奪中絲毫不落下風,全場比賽在發球、接發球、正拍、單手反拍斜線和直線中發揮了絕佳水準。最終在決勝盤中以9比7擊敗對手,在對戰14連敗之後,首次擊敗迪祖高域。四強賽中,擊敗第一次闖入澳網四強的托馬什·貝迪治。決賽面對過去12次交手全敗的拉斐爾·拿度,華連卡延續了好狀態,率先贏得前兩盤,雖然被對手扳回第三盤,但重新找回狀態的華連卡贏得了第四盤,以總盤數3比1擊敗拿度,獲得了職業生涯第一座大滿貫冠軍,成為繼同胞好友羅傑·費達拿後,第二位奪得大滿貫錦標的瑞士男子網球員。另外華連卡也是近九年來,除了2009年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奪得美網冠軍以外,第二位打破四巨頭壟斷大滿貫冠軍的網球選手。更是少數能夠在同一個大滿貫賽事中,同時擊敗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的網球選手。

澳網之後,在印第安韋爾斯大師賽邁阿密大師賽兩項硬地大師賽,華連卡表現平平,均止步第四圈。而在台維斯盃的糟糕表現,使得外界開始質疑他在澳網的表現是否為曇花一現。但在蒙地卡羅大師賽又以絕佳的表現進入決賽,並且在決賽中擊敗同胞羅傑·費達拿,終止了對對手的11連敗,贏得職業生涯第一座大師賽冠軍。至此,華連卡終止了過去面對三巨頭的超過30場的連敗,在2014年全部復仇成功。然而,同樣是在泥地的比賽,剛在蒙地卡羅大師賽封王,且是去年馬德里大師賽亞軍的華連卡,卻在該項巡迴賽的第一場比賽就爆冷出局。去年法網闖進八強的他,今年法網卻也在第一圈就出局了,華連卡穩定性的問題依然存在。儘管如此,他在2014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打進八強,完成各項大滿貫賽中至少進入八強的成就。而該年的台維斯盃,華連卡夥拍好友費達拿、馬爾科·丘迪內利麥可·拉梅爾,在決賽擊敗法國,首度奪魁。

2015年:法網冠軍

[編輯]

2015年法國網球公開賽,華連卡先在八強賽直落三盤擊敗了世界排名第二的同胞羅傑·費達拿。在決賽上,面對排名世界第一且當時處於28連勝的諾華克·迪祖高域,在先失一盤的情況下連追三盤,逆轉獲得冠軍,成為繼羅傑·費達拿之後,第二位獲得火槍手杯的瑞士男子網球選手。賽前迪祖高域乃奪冠大熱門,但華連卡以他聞名的上旋反手輔以強大正手連續採取猛烈進攻,球球有力兼落點刁鑽,全場狂轟出60個致勝球。最終以一記標誌式直線反手球成功取得賽點及冠軍點,首次闖進法網決賽便一舉封王,粉碎前者三度尋求法網桂冠及職業全滿貫的美夢。從2005年起至2014年法網,只有拿度和費達拿兩名球員曾摘下桂冠;華連卡成功成為第三位現役球員得此殊榮。同時華連卡兩次奪冠的路上,均擊敗當時排名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的球員。[1]

2016年:美網冠軍

[編輯]

2016年美國網球公開賽,華連卡首度闖入決賽,重現去年法網對決戲碼,華連卡歷經四盤激鬥,以61–7、6–4、7–5、6–3再度逆轉勝,笑捧生涯第三座大滿貫冠軍。雖然首盤拉鋸搶七丟掉,次盤華連卡激發潛能,強勢打法反而徹底壓制頭號種子迪祖高域的底線反撲,也中止了去年法網之後交手二連敗,同時也成為46年來美國網球公開賽年紀最大的男單冠軍。華連卡是1970年35歲的肯·羅斯威爾(Ken Rosewall)奪冠以來,美網年紀最大的男單冠軍得主,也是2002年森柏斯之後,首位年過30的美網冠軍[2][3]

技術分析

[編輯]

華連卡的球風屬於底線侵略型,然其網前截擊亦有一定水準,一般認為這是基於雙打的基礎。其球風剛猛強硬,多選擇在底線強抽猛打,正拍剛猛強勢,反拍能力尤其卓越,單手反手上旋球渾厚無比,對反手拍位的處理偏好平擊強抽而非切球過渡,與其同胞瑞士費達拿雖同為單手反拍卻呈現完全不同的風格。然而,這樣的打法卻也暴露出其穩定性的不足,因此在網壇上的成就與當代的費達拿、拿度以及迪祖高域無法相比,但即便如此,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他仍被認為是對三大天王最強力的衝擊之一,尤其2013年以來面對迪祖高域,他總能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而使迪祖高域屢屢苦戰甚至輸球。

ESPN中文評述:「華連卡與里夏爾·加斯基特是當今男子網壇,少數以反手拍為主導進攻的球員,反手拍又重又旋,讓對手猝不及防,移位相當靈活多變,另外放短球的技術,類似於他的同胞羅傑·費達拿。」

前網球世界第一約翰·麥根萊曾形容華連卡的反拍為他所見過其中一個最具力量的反拍,並指他擁有現今網球壇最出色的單手反拍。

生涯統計

[編輯]

大滿貫與年終賽年表

[編輯]
指引:
W  F  SF QF #R RR LQ (Q#) A P Z# PO SF-B F-S G NMS NH NQ

W:冠軍;F:亞軍;SF:四強;QF:八強;#R:前四輪;RR:小組賽;LQ:止步資格賽;A:缺席;P:比賽延期;Z#:台維斯盃/協會盃組別賽(#表示級別);PO:參與戴維斯盃/協會盃附加賽;SF-B:奧運會銅牌;F-S:奧運會銀牌;G:奧運會金牌;NMS:非ATP1000大師賽系列;NH:該賽事本年度未舉行;NQ:未入圍。

統計至2024年貝爾格萊德網球公開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奪冠率 勝–負 勝率
大滿貫賽事
澳網 A Q1 Q2 2R 3R 2R 3R 3R QF 3R 4R W SF 4R SF 2R 2R QF 2R A 1R 1R 1 / 18 43–17 73%
法網 A Q1 3R 1R 2R 3R 3R 4R 4R 4R QF 1R W SF F 1R QF 3R A 1R 2R 2R 1 / 19 46–18 72%
溫網 A A 1R 3R 1R 4R 4R 1R 2R 1R 1R QF QF 2R 1R 2R 2R NH A 1R 3R 2R 0 / 18 23–18 56%
美網 A Q2 3R 3R 4R 4R 1R QF 2R 4R SF QF SF W A 3R QF A A 1R 3R 1R 1 / 17 46–16 74%
勝–負 0–0 0–0 4–3 5–4 6–4 9–4 7–4 9–4 9–4 8–4 12–4 13–3 21–3 16–3 11–3 4–4 10–4 6–2 1–1 0–3 7–4 2–4 3 / 72 158–69 70%
ATP年終賽
總決賽 DNQ SF SF SF RR A DNQ 0 / 4 7–8 47%
國家代表
奧運 NH A NH 2R NH 1R NH A NH A NH 2R 0 / 3 2–3 40%
數據統計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奪冠率 勝–負 勝率
參賽 4 6 14 24 22 21 19 18 20 19 23 18 22 21 12 17 20 8 4 14 20 17 363
冠軍/決賽 0 0 0 / 1 1 / 1 0 / 2 0 / 2 0 1 / 2 1 / 1 0 1 / 4 3 / 3 4 / 4 4 / 5 1 / 3 0 0 / 2 0 0 0 0 / 1 0 16 / 31
硬地 0–0 0–1 3–8 13–11 16–12 19–14 15–12 19–12 22–10 16–9 23–14 26–12 37–12 33–12 14–5 14–11 23–12 13–6 3–3 5–8 16–15 5–8 9 / 207 336–207 62%
泥地 2–3 0–5 12–4 13–7 5–7 14–6 13–7 17–6 11–7 19–9 24–7 6–3 13–4 12–4 12–4 1–3 8–5 2–2 0–0 2–4 9–7 4–8 7 / 115 199–112 64%
草地 0–0 0–0 0–2 2–3 0–3 3–1 3–1 0–1 2–3 0–2 4–2 7–2 5–2 1–2 0–2 2–3 2–2 0–0 0–0 1–2 2–1 1–1 0 / 34 35–35 50%
地毯 0–1 0–1 1–2 5–3 0–2 2–0 地毯賽取消 0 / 7 8–9 47%
勝–負 2–4 0–7 16–16 33–24 21–24 38–21 31–20 36–19 36–20 35–20 51–23 39–17 55–18 46–18 26–11 17–17 33–19 15–8 3–3 8–14 27–23 10–17 16 / 363 578–363 61%
勝率 33% 0% 50% 58% 47% 64% 61% 65% 64% 64% 69% 70% 75% 72% 70% 50% 63% 65% 50% 36% 54% 37% 61%
年終排名 171 168 54 30 36 13 21 21 17 17 8 4 4 4 9 66 16 18 82 151 49 總獎金 $37,250,116

大師賽

[編輯]
最佳成績(年份) 奪冠率 勝–負 勝率
印第安韋爾斯 F 2017英語2017 BNP Paribas Open – Men's singles#Section_3 0 / 13 27–13 68%
邁阿密 4R 2009英語2009 Sony Ericsson Open – Men's singles#Section_12014英語2014 Sony Open Tennis – Men's singles#Section_32017英語2017 Miami Open – Men's singles#Section_1 0 / 10 9–10 47%
蒙地卡羅 W 2014英語2014 Monte-Carlo Rolex Masters – Singles#Section_2 1 / 14 22–12 65%
馬德里 F 2013英語2013 Mutua Madrid Open – Men's singles#Section_1 0 / 14 17–14 55%
意大利 F 2008英語2008 Italian Open – Men's singles#Section_4 0 / 18 25–17 60%
加拿大 SF 2016英語2016 Rogers Cup – Men's singles#Section_4 0 / 13 16–13 55%
辛辛那堤 SF 2012英語2012 Western & Southern Open – Men's singles#Section_2 0 / 14 19–14 58%
上海 QF 20132015英語2015 Shanghai Rolex Masters – Singles#Section_3 0 / 13 14–13 52%
巴黎 SF 2015英語2015 BNP Paribas Masters – Singles#Section_2 0 / 16 17–16 52%

主要賽事決賽/獎牌戰

[編輯]

大滿貫決賽

[編輯]

冠軍(3)

[編輯]
年份 賽事 場地 對手 比分
2014 澳洲網球公開賽 硬地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6–3、6–2、3–6、6–3
2015 法國網球公開賽 泥地 塞爾維亞 諾華克·迪祖高域 4–6、6–4、6–3、6–4
2016 美國網球公開賽 硬地 塞爾維亞 諾華克·迪祖高域 6–7(1–7)、6–4、7–5、6–3

亞軍(1)

[編輯]
年份 賽事 場地 對手 比分
2017 法國網球公開賽 泥地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2–6、3–6、1–6

奧運

[編輯]

雙打冠軍(1)

[編輯]
年份 賽事 場地 搭檔 對手 比分
2008 北京奧運 硬地 瑞士 羅傑·費達拿 瑞典 西蒙·阿斯博林
瑞典 托馬斯·約翰松
6–3、6–4、6–7(4–7)、6–3

ATP巡迴賽決賽

[編輯]

單打:31次(16座冠軍,15座亞軍)

[編輯]
賽事級別
大滿貫(3-1)
ATP年終賽(0-0)
ATP1000大師賽(1-3)
ATP500賽/黃金國際巡迴賽(3-3)
ATP250賽/國際巡迴賽(9-8)
場地材質
硬地(9-7)
泥地(7-7)
草地(0-1)
場地類型
室外(15-11)
室內(1-4)
賽果 勝–負    日期    賽事 級別 場地類型 對手 比分
0–1 2005年7月 瑞士格施塔德公開賽 國際賽 泥地 阿根廷 加斯頓·高迪奧 4–6, 4–6
1–1 2006年7月 克羅地亞烏馬格公開賽 國際賽 泥地 塞爾維亞 諾華克·迪祖高域 6–6(1–3), ret.(對手退賽)
1–2 2007年7月 德國斯圖加特網球公開賽 黃金賽 泥地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4–6, 5–7
1–3 2007年10月 奧地利維也納公開賽 黃金賽 室內硬地 塞爾維亞 諾華克·迪祖高域 4–6, 0–6
1–4 2008年1月 卡達公開賽 國際賽 硬地 英國 安迪·梅利 4–6, 6–4, 2–6
1–5 2008年5月 意大利網球公開賽 1000大師賽 泥地 塞爾維亞 諾華克·迪祖高域 6–4, 3–6, 3–6
1–6 2010年1月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公開賽 250賽 硬地 克羅地亞 馬林·施歷 6–7(2–7), 6–7(3–7)
2–6 2010年4月 摩洛哥哈桑二世網球大獎賽 250賽 泥地 羅馬尼亞 維克托·哈內斯庫 6–2, 6–3
3–6 2011年1月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公開賽 (1) 250賽 硬地 比利時 克薩維埃·馬利斯 7–5, 4–6, 6–1
3–7 2013年2月 阿根廷網球公開賽 250賽 泥地 西班牙 大衛·費拿 4–6, 6–3, 1–6
4–7 2013年5月 葡萄牙公開賽英語Portugal Open 250賽 泥地 西班牙 大衛·費拿 6–1, 6–4
4–8 2013年5月 西班牙馬德里網球公開賽 1000大師賽 泥地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2–6, 4–6
4–9 2013年6月 荷蘭羅斯馬倫草地網球錦標賽 250賽 Grass 法國 尼古拉·馬俞 3–6, 4–6
5–9 2014年1月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公開賽 (2) 250賽 硬地 法國 愛德華·羅歇-瓦瑟蘭 7–5, 6–2
6–9 2014年1月 澳洲網球公開賽 大滿貫 硬地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6–3, 6–2, 3–6, 6–3
7–9 2014年4月 法國蒙地卡羅網球大師賽 1000大師賽 泥地 瑞士 羅傑·費達拿 4–6, 7–6(7–5), 6–2
8–9 2015年1月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公開賽 (3) 250賽 硬地 斯洛文尼亞 阿爾亞·貝德尼 6–3, 6–4
9–9 2015年2月 荷蘭鹿特丹公開賽 500賽 室內硬地 捷克 托馬什·貝迪治 4–6, 6–3, 6–4
10–9 2015年6月 法國網球公開賽 大滿貫 泥地 塞爾維亞 諾華克·迪祖高域 4–6, 6–4, 6–3, 6–4
11–9 2015年10月 日本網球公開賽 500賽 硬地 法國 伯諾瓦·帕爾雷 6–2, 6–4
12–9 2016年1月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公開賽 (4) 250賽 硬地 克羅地亞 博爾納·哥歷 6–3, 7–5
13–9 2016年2月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杜拜網球錦標賽 500賽 硬地 塞浦路斯 馬科斯·巴格達迪斯 6–4, 7–6(15–13)
14–9 2016年5月 瑞士日內瓦網球公開賽 (1) 250賽 泥地 克羅地亞 馬林·施歷 6–4, 7–6(13–11)
15–9 2016年9月 美國網球公開賽 大滿貫 硬地 塞爾維亞 諾華克·迪祖高域 6–7(1–7), 6–4, 7–5, 6–3
15–10 2016年9月 俄羅斯聖彼得堡公開賽 250賽 室內硬地 德國 亞歷山大·薛華利夫 2–6, 6–3, 5–7
15–11 2017年3月 美國印第安韋爾斯公開賽 1000大師賽 硬地 瑞士 羅傑·費達拿 4–6, 5–7
16–11 2017年5月 瑞士日內瓦網球公開賽 (2) 250賽 泥地 德國 米沙·薛華利夫 4–6, 6–3, 6–3
16–12 2017年6月 法國網球公開賽 大滿貫 泥地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2–6, 3–6, 1–6
16–13 2019年2月 荷蘭鹿特丹公開賽 500賽 室內硬地 法國 加埃爾·蒙菲斯 3–6, 6–1, 2–6
16–14 2019年10月 比利時歐洲公開賽 250賽 室內硬地 英國 安迪·梅利 6–3, 4–6, 4–6
16–15 2023年7月 克羅地亞烏馬格公開賽 250賽 泥地 澳洲 阿列克謝·波佩林 7–6(7–5), 3–6, 4–6

雙打:7次(3座冠軍,4座亞軍)

[編輯]
賽事級別
大滿貫(3-1)
ATP年終賽(0-0)
ATP1000大師賽(0-1)
ATP500賽/黃金國際巡迴賽(0-0)
ATP250賽/國際巡迴賽(2-3)
場地材質
硬地(2-2)
泥地(1-2)
草地(0-0)
場地類型
室外(3-4)
室內(0-0)
賽果 勝–負    日期    賽事 級別 場地 搭檔 對手 比分
0–1 2004年7月 格施塔德公開賽 國際賽 泥地 瑞士 馬克·羅錫 印度 利安德·帕斯
捷克 大衛·里克爾
4–6, 2–6
0–2 2008年7月 格施塔德公開賽 國際賽 泥地 瑞士 斯特凡納·波利 捷克 雅羅斯拉夫·萊溫斯基
斯洛伐克 菲利普·波拉塞克
6–3, 2–6, [9–11]
1–2 2008年8月 北京奧運 奧運 硬地 瑞士 羅傑·費達拿 瑞典 西蒙·阿斯博林
瑞典 托馬斯·約翰松
6–3, 6–4, 6–7(4–7), 6–3
1–3 2009年1月 馬哈拉施特拉邦公開賽 250賽 硬地 瑞士 尚-克勞德英語Jean-Claude Scherrer 美國 艾瑞克·布托拉克
美國 拉傑夫·拉姆
3–6, 4–6
1–4 2011年3月 印第安韋爾斯公開賽 1000大師賽 硬地 瑞士 羅傑·費達拿 烏克蘭 亞歷山大·多爾戈波洛夫
比利時 克薩維埃·馬利斯
4–6, 7–6(7–5), [7–10]
2–4 2013年1月 馬哈拉施特拉邦公開賽 250賽 硬地 法國 伯諾瓦·帕爾雷 德國 安德烈·貝格曼
德國 馬丁·埃姆里希
6–2, 6–1
3–4 2023年7月 格施塔德公開賽 250賽 泥地 瑞士 多米尼克·施特里克 巴西 馬塞洛·德莫里內
荷蘭 馬特維·米德爾庫普
7–6(10–8), 6–2

個人生活

[編輯]

2009年12月15日與Ilham Vuilloud結婚,2010年2月12日女兒Alexia誕生。

2015年4月20日華連卡在個人twitter上發表公開聲明,已與Ilham結束婚姻關係。

現任女友:唐娜·維基克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