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活動寫真

典範條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活動寫真
《活動寫真》的一幅靜止畫面
基本資料
導演未知
片長3秒
產地日本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活動写真
假名かつどうしゃしん
平文式羅馬字Katsudōsyashin

活動寫真》(日語:活動写真羅馬化Katsudō Shashin),有時亦稱松本片段(英語:Matsumoto fragment),是一部日本動畫短片,據信是日本動畫史上最古老的作品。短片的主創人員未知,有證據表明其製作時間是在1907到1911年間,可能比西方動畫開始在日本放映的時期還要早。短片於2005年在京都市的一台家用放映機中發現。

短片全長3秒,描繪一位男孩寫下「活動写真」字樣,然後取下自己的帽子敬禮。其中的畫面是使用製作幻燈片的設備經模板噴畫印出紅、黑兩色,膠片經固定後循環連續地進行播放。

簡介

[編輯]

短片包含有一系列的動畫圖像,使用了一截賽璐珞膠片,共計50幀,以每秒16幀的速度播放,全長3秒鐘[1]。其中描述了一位身穿水手服的小男孩寫下日本漢字活動写真」,然後轉身面朝觀眾,取下自己的帽子並敬禮[1]

傳統動畫不同,這些畫面並不是經拍攝圖像產生,而是直接採用模板噴畫將其印在膠片上[2]。這一步驟是採用一種名叫「合羽版」的設備完成,印刷過程稱為「合羽刷」(合羽刷り),這種設備可以用來印製幻燈片。圖像分紅、黑兩色,印在一條35毫米膠片上[注 1][4],其兩端經固定形成循環,可以連續進行播放[5]

背景

[編輯]
日本動畫影片於1917年開始在院線上映,幸內純一的《鈍刀》就是其中之一。

投影膠片技術於1896至1897年從西方傳入日本[6]。根據記載,最早在日本放映的外國動畫是法國人埃米爾·科爾Émile Cohl)1911年製作的《弗雷特的戰功》(Les Exploits de Feu Follet),於1912年4月15日在東京首映。下川凹天、北山清太郎和幸內純一的作品於1917年成為院線發行的首批日本動畫影片[7]。這些影片中大部分都已佚失,只有少數之後在「玩具電影」中找到,經手搖式放映機放映給家庭內部觀看,幸內純一的《塙凹內名刀之卷》是已知留存下來年代最久遠的作品,於1917年發行[8]

光學玩具中的印製影片年代比投影動畫更早,拉洋片就是其中一種。德國玩具製造商「賓兄弟」(Gebrüder Bing)於1898年在紐倫堡的一次玩具節上推出了一種電影放映機,此後不久,其他玩具製造商也開始銷售類似的設備[9]。可以使用這些設備來放映的真人電影拍攝成本太高,有可能早在1898年時已經有其能夠播放的動畫影片銷售,這些影片可以將兩頭固定成環後循環播放[10]。早在1904年時,日本已經進口了這些德國設備[11],也有用其播放的影片出售,並且很可能包括循環播放的動畫片[12]

重新發現

[編輯]
《活動寫真》

2004年12月,東京一家舊貨經銷商聯繫了大阪藝術大學圖像誌專家[13]松本夏樹[2]。這位經銷商表示,自己從京都市的一個老家族那裏獲得了多部影片和多台放映機。松本夏樹於次年1月到達京都拿到了這些物品[2],其中包括三台放映機,11段35毫米膠片和13張玻璃幻燈片[2]

2005年7月31日[5],松本夏樹找到了《活動寫真》的膠片[13],不過其成色已經很差[14]。根據放映機的生產日期等信息,松本夏樹和動畫歷史學家津堅信之認定,這部影片很有可能是在1907到1911年間製作[14]。這個時候日本的電影院還很罕見[5],有證據表明這部影片是面向家中擁有放映機的富有家庭製作[15]。在松本夏樹看來,相對來說比較差的品質,以及技術含量很低的印製水平表明,很可能是由小型公司出品[12]。電影的主創者仍然不為人知[13]

日本媒體廣泛報道這一發現[2]。報道中還推測了短片的準確製作日期,估計不但有可能與埃米爾·科爾和美國動畫師詹姆斯·斯圖爾特·布萊克頓溫瑟·麥凱的早期作品屬同一時代,而且還可能更早。影片是明治時代動畫的重要發現(多數動畫是大正產物,這是唯一),《朝日新聞》表示應該把本片列入日本動畫的系譜中加以保存,認為這部重新發現的短片應該屬於現代意義上的動畫作品[14]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此後電影膠片縮窄到了33.5毫米[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Macdonald 2005.
  2. ^ 2.0 2.1 2.2 2.3 2.4 松本夏樹 2011,第98頁.
  3. ^ Litten 2014,第13頁.
  4. ^ 松本夏樹 2011,第116頁.
  5. ^ 5.0 5.1 5.2 朝日新聞 2005.
  6. ^ 松本夏樹 2011,第112頁.
  7. ^ Litten 2013,第27頁.
  8. ^ 松本夏樹 2011,第96–97頁.
  9. ^ Litten 2014,第9頁.
  10. ^ Litten 2014,第10頁.
  11. ^ Litten 2014,第14頁.
  12. ^ 12.0 12.1 Litten 2014,第15頁.
  13. ^ 13.0 13.1 13.2 Clements & McCarthy 2006,第169頁.
  14. ^ 14.0 14.1 14.2 López 2012,第584頁.
  15. ^ 松本夏樹 2011,第116–117頁.

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