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羅倫斯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羅倫斯路 Lawrence Avenue shield

羅倫斯路
Lawrence Avenue
羅倫斯路在多倫多的位置
羅倫斯西路夾快樂山道處
道路資訊
管理方多倫多市政府
道路總長35.1公里[1](21.8英里)
主要連接道路
西端皇家約克道(延續為The Westway)
東端紅河山徑(Rouge Hills Drive)
公路系統
安大略省道路英語Roads in Ontario
鄰近主幹道
← 衛信路約妙斯道艾斯美道
羅倫斯路
艾靈頓路 →

羅倫斯路[2](英語:Lawrence Avenue)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一條東西向主幹道,由央街分為東西兩部分,即羅倫斯東路(Lawrence Avenue East)和羅倫斯西路(Lawrence Avenue West)。

路線概述

[編輯]

羅倫斯路的盡頭是皇家約克道,之後道路延伸為The Westway,這是一條蜿蜒的主幹道,終點為馬田高道(Martin Grove Road),建於二戰後,為南部不斷發展的富景英語Richview, Toronto社區開發和北部的皇景村社區提供服務。羅倫斯路從怡陶碧谷的一小段路向東延伸,穿過漢伯嶺-西山英語Humber Heights-Westmount社區,穿過漢伯河,進入前約克市的韋斯頓英語Weston, Toronto。從韋斯頓以東進入北約克,經過岩士巴利英語Amesbury, Toronto楓葉區英語Maple Leaf, Toronto己連公園羅倫斯嶺英語Lawrence Heights羅倫斯莊園英語Lawrence Manor等社區。這一段街道主要是低層住宅,還有零售及辦公場所。

羅倫斯路於阿梵奴道以東進入多倫多老城,是北多倫多社區的主要幹道。此處是多倫多最富裕的地區之一。羅倫斯路在這片區域幾乎完全是住宅區,有許多單戶住宅。羅倫斯東路在灣景路當河西支流中斷。沿灣景路向北繞行可到達Post Road,並可返回河谷東側的羅倫斯路。這條繞道路線穿過多倫多最富裕的街區之一的跑馬徑。羅倫斯路於里斯利街以東成為一條主要幹道,穿過當妙斯英語Don Mills。當河以東是當河谷園林公路的羅倫斯路出口,南側是舊羅倫斯路(Old Lawrence Avenue),這條路曾經通向一座曾經橫跨當河的廢棄橋樑。[3]

羅倫斯路是一條六車道的道路,穿過士嘉堡的大部分地區,兩側有許多條狀商場。該道路是穿過士嘉堡的東西向主幹道,通往許多社區,包括域士佛賓杜華賓英語Woburn, Toronto西山英語West Hill, Toronto。摩寧西路以東的路段主要是住宅區。這條路的終點是紅河山徑(Rouge Hill Drive;後來成為通往紅河河灘公園的車道),靠近紅河,位於Port Union以東,匯入安大略湖

運輸

[編輯]

GO運輸在羅倫斯路上有兩個通勤火車站:紅河山站(Rouge Hill)位於湖濱東線上,[4]韋斯頓站(Weston)位於基秦拿線[5]

歷史

[編輯]
A destroyed bridge with a part with one end attached to the shore and the other end in the water; the other part is missing.
漢伯河上的羅倫斯路橋被颶風黑茲爾沖毀;它的一部分仍然附着在岸邊,其餘的已被河水沖走。

羅倫斯路以雅各·羅倫斯(Jacob Lawrence)命名,他是今央街夾羅倫斯路地區的製革商及農民。[6]羅倫斯路初為約克鎮5號及6號地塊之間的一條小路。[7]最初,羅倫斯路僅位於央街以東,向西通向韋斯頓的道路被命名為麥道高路(McDougall Avenue)。[8]

參考

[編輯]
  1. ^ Google Maps. Google Maps. [2018-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0) (英語). 
  2. ^ 明報加國即時新聞網. 多市汽車從後撞上騎單車人士. www.mingpaocanada.com. [2023-08-11]. 
  3. ^ Lost Road and Bridge: Lawrence Avenue. UrbanToronto. [2023-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1). 
  4. ^ GO Transit station page for 羅倫斯路
  5. ^ GO Transit station page for 羅倫斯路
  6. ^ Liz Lundell.
  7. ^ Tremaine Map. [2023-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3). 
  8. ^ Atlas of the City of Toronto and suburbs, in three volumes,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