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尼基 (羅馬行省)
腓尼基行省 Provincia Syria Phoenice ἐπαρχία τῆς Φοινίκης Συρίας | |||||||||||||||
---|---|---|---|---|---|---|---|---|---|---|---|---|---|---|---|
羅馬帝國的行省 | |||||||||||||||
約194年—630年代 | |||||||||||||||
公元210年的羅馬帝國 | |||||||||||||||
坐標:33°16′08″N 35°12′59″E / 33.2689°N 35.2164°E | |||||||||||||||
國家 | 羅馬帝國 | ||||||||||||||
首府 | 推羅 | ||||||||||||||
歷史時期 | 古代晚期 | ||||||||||||||
• 由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設立 | 約194年 | ||||||||||||||
• 穆斯林征服敘利亞 | 630年代 | ||||||||||||||
| |||||||||||||||
今屬於 | 黎巴嫩 敘利亞 以色列 |
腓尼基(拉丁語:Syria Phoenice;古希臘語:ἡ Φοινίκη Συρία,羅馬化:hē Phoinī́kē Suría)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囊括了歷史地區腓尼基。它於194年正式創建,約公元400年之後,被分成了腓尼基(更恰當說是海岸腓尼基)和黎巴嫩腓尼基,後者一直存續到630年代,直到穆斯林征服該地區。
行政史
[編輯]公元前64年,腓尼基落入羅馬共和國的統治之下,龐培建立了敘利亞行省,只有前36年−前30年這段時間有過短暫的例外,當時馬可·安東尼將這一地區贈送給了托勒密埃及,之後腓尼基仍舊隸屬於敘利亞行省[1]。皇帝哈德良據說曾在123/124年考慮將過於龐大的敘利亞行省拆分,但是直到約194年,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才真正完成了這個任務,將行省分成了北部的科埃勒敘利亞和南部的腓尼基敘利亞[1]。推羅成為南部這個新行省的首府,但是埃拉伽巴路斯在後來將其家鄉埃梅薩也一併擢升為首府,這兩個城市互相競爭該省的首府地位,直到4世紀拆分[1]。
戴克里先將巴塔尼埃地區分出,併入到了阿拉伯行省,公元328前的某個時候,它在《維羅納職官表》中被提及。君士坦丁大帝又自原行省的東半部分拆分出了新的行省,奧古斯塔黎巴嫩,囊括了黎巴嫩山東部的土地[2]。
第一腓尼基與黎巴嫩腓尼基
[編輯]君士坦丁建立的這個省份雖然壽命不長,但是構成了約400年腓尼基重新劃分的基礎,新組成的兩個行省第一腓尼基(或海岸腓尼基),與第二腓尼基(或黎巴嫩腓尼基)分別以推羅和埃梅薩作為首府[2]。在不久之後成書的《百官志》中記載道,第一腓尼基是由一名同執政官管轄,黎巴嫩腓尼基則是行省總督。兩省皆隸屬東方管區[3],後者一直到630年代穆斯林征服黎凡特之前都保持原樣[4]。阿拉伯哈里發國時期,兩腓尼基的大部分土地都歸於大馬士革行省之下,南北部分領土分別歸於約旦和埃梅薩[5]。
教會史
[編輯]教會的區劃和行省的行政區劃大致相同,但有一些差別。到了3世紀中期,推羅主教成為了腓尼基的大教長(pre-eminent prelate)。約400年行省拆分時,大馬士革,而非埃梅薩成為了第二腓尼基的教省首都,而兩個省皆由安條克教長統轄。大馬士革的地位最初排在推羅之前,後者的地位曾在約450年短暫遭到貝魯特的威脅。在480/481年之後,推羅都主教區確立了自己在安條克諸教區中的首要地位[4]。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Eißfeldt 1941,第368頁.
- ^ 2.0 2.1 Eißfeldt 1941,第368–369頁.
- ^ Notitia Dignitatum, in partibus Orientis, 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4.0 4.1 Eißfeldt 1941,第369頁.
- ^ Blankinship 1994,第47–48, 240頁.
來源
[編輯]- Blankinship, Khalid Yahya (編). The History of al-Ṭabarī, Volume XXV: The End of Expansion: The Caliphate of Hishām, A.D. 724–738/A.H. 105–120. SUNY Series in Near Eastern Studies.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ISBN 978-0-88706-569-9.
- Eißfeldt, Otto. Phoiniker (Phoinike). Realencyclopädie der Classischen Altertumswissenschaft. Band XX, Halbband 39, Philon-Pignus: 350–379. 1941.